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宋-第1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岳飞忙拱手道:“兄长不贪恋富贵,岳飞实在佩服。只是兄长不必担心,岳飞乃是军人,自然是杀敌立功,作出一番事业来。”

说到这里,他犹豫了一下,拱手道:“小弟时常看到兄长领兵诸多不同于其他人之处,其中高深之处令人叹为观止,所以想请兄长在兵法上指点一二,将来若能有所成就自然不会忘记兄长教诲之恩!”

李成其实也有这种想法,希望能把自己这些后世先进的战法留给岳飞,帮助岳飞成为一代名将。只是想到岳飞后来的遭遇,加上历史上岳飞的威名,他多少还是有些不好意思开口。这时看他主动提出,高兴还来不及呢。不禁立刻点头道:“好,只要是你想学,我一定全部教给你,只是希望你能学会随机应变,尽量保全自己!”

岳飞闻言,惊喜地拱手道:“兄长放心,岳飞必定尽忠报国,不负兄长期望!”

听到“尽忠报国”四个字,李成心里就是一阵狂跳。望着岳飞满脸正色,心中不觉感叹,看来各自的看法和想法也是很难改变的。既然无法改变,自己还能不能挽回岳飞的悲剧呢?看来只能另想办法了,或许,张明义他们可以帮忙。

想到这里,忽然看到岳飞眼中疑惑的目光,只好把心里纷杂的年头抛开,神色一整,郑重地道:“那从今日起,每日巡视回来之后,我便将自己所知的兵法都写下来,希望早点写完,诸事平定之后,我便可归隐山林了。”

说到这里,忽然想到自己走后,这抗金的重担,恐怕就要落在岳飞的肩上了,自己这样终究是有些自私了。可是,若是自己不走,知道赵构的秘密又那么多,赵构坐稳了龙椅,必定会第一个向自己动手,到那时,再想全身而退,恐怕就是奢望了。而且全家上下,素娥和宝儿,都恐怕难以保全。即便自己拼死保下素娥她们,家散人亡之苦,却还是要素娥来承受,自己又于心何忍?

与其为了短暂的眼前富贵,倒不如带着家人畅游天涯。那时一家其乐融融,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想到这里,不觉望着岳飞,大有深意地笑道:“三十而立,岳贤弟,三十岁时若能放下功名,退隐山林,我才算真正放心。只是,你将来要做名垂千古的大英雄,恐怕到时早已忘记了我今日所说的话。罢了,一切也许都是天意,每个人有权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只是希望你能记得,今日我说的话。”

岳飞一脸感激地望着李成,躬身下拜道:“兄长教诲,岳飞必定终身不敢忘记,兄长所言,都是肺腑良言,岳飞自当尽力去做到!”

李成笑了笑,用力将他扶起,却还是摇头道:“你先去巡视营地,虽然已经将近应天府,但是金兵还是不能不防,而且,亦要小心军中士气,多些查看总是不会错的。”

岳飞闻言,忙躬身道:“兄长放心,岳飞这就前去查看!”

说毕,郑重地向李成行了礼,这才向帐外走去。

李成虽然心事重重,却还是抛开杂念,认真地将自己在军队几年学到的战争理论和二战以后,世界各国的战争理念仔细地整理了一下,开始将自己这些所学的知识和想法写下来,准备将来交给岳飞。也算是,自己逃避责任的一种补偿。

第三十四章 早作打算

靖康二年,四月,李成看着院子里的几株在风中舒展着枝条的杏树,心情复杂沉闷。应天府的这处院子,暂时由赵构拨给自己暂住,算是王府别院,府中也没有什么仆役,也就是李成找了几个信得过的亲卫过来收拾了一下。

唯一让李成欣慰一点的是,张明义听说自己在应天府,竟然带着一路上收拢起来的乱兵一万多人,赶到了应天府与李成相见。

这时,因为赵构自立为河东兵马大元帅,一些朝中的官员也纷纷赶来投靠,小小的应天府一时聚集了众多官员。龙图阁大学士,相州知府汪伯彦适时提出拥立赵构为帝的提议。意见一出,随即得到了众多拥护,而宗泽的响应,最为关键。虽然他不能亲自赶来,却还是派人送来亲笔书写的奏章,明确了要拥立赵构为帝的立场。

这样一来,朝中逃过大难的不少官员在权衡之后,也都纷纷同意拥立赵构为帝。事情顺利的有些出乎赵构的意料。竟然一连数日整日召见前来拥立的百官。反而将李成冷落在一边,丝毫没有什么亲热的意思。

李成虽然一路保护着赵构前来应天,但是一些随行的官员和应天的地方官员,还是认为李成最为前朝官员,这时并没有得到新君的赏识,但是又畏惧李成从前的权势,不敢过分,所以对李成的态度也就不冷不热起来。

这一切,李成虽然早已料到,但是事情临头,那种感觉终究还是十分不是滋味。看到赵构没有召见,也就每日在不大的院子里看看众人练习拳脚,不然就是去叫几名歌妓前来唱唱曲子。只是,听惯了师师的歌喉,这时再听这些民间歌妓的表演,也就没什么兴趣了。古代又没有什么娱乐,身边也没有什么解闷的东西,除了每天写几篇送给岳飞的兵法之外,还真没有其他可以消磨时间的东西,这真是让李成有种郁闷要死的感觉。

这天,刚接到赵构要重新修整府衙,准备做登基之用,李成却还是安心在写手里的兵书,这时代的书法,他几年来虽然下过不少功夫,但是还是难以和同时代的人相比,也就只好做罢,这时写东西还是尽量使用鹅毛笔,这样才能写得快一点。

写完了一个有关闪电战的问题,刚放下手里的笔,就听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举目望去,却是张明义大步走了进来,看到李成,他立刻躬身道:“王爷,这些天,竟然连日常所用之物,都要反复催讨,太欺人了,不如由小人前去府衙探探消息!”

李成笑了笑,看着张明义,他这时已经是四品的武将,这次带兵来投,又被赵构记了一功,眼看也是独挡一面的将领了,不觉笑道:“不用在意,若是生活上有什么短缺,我这里还有些黄金,你尽可拿去使用。”

看李成还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张明义无奈地叹了一口气,着急地道:“王爷,您一番辛苦将殿下保护着前来应天,怎么说也不该这样冷落啊!小人实在是忍不住!”

李成微微一笑,知道他是替自己着急,只是这里面的原因,他不想说,也不能随便说出来。只能点头道:“你也一路十分辛苦,想那些无聊的事情,难免生气,还是好好休息几天吧,过几天,就怕你想休息也没有机会了。”

张明义惊喜地望着李成,低声道:“难道金兵会追到应天府不成?”

李成苦笑一声,摇头道:“眼下,也只有长江天险能够抵挡金兵,其他兵马再多,一时也难以挽回涣散的军心。就算是有宗泽这样的名将,也难以让心无斗志的士兵恢复勇气。而且金兵掳走了大宋皇帝,自然是士气高涨,一举南下自然也是一定的了。宋军若想反击,也只能等着完颜宗望去世的消息,或者有些希望……”

说到这里,看到张明义眼中的震惊,这才想起自己说话没留意,忘记完颜宗望还没死,这时说出来,自然会让人吃惊了。急忙摇头道:“我是假设,假设完颜宗望忽然去世,宋军才能有机会,接着金国内部人心不太稳定的时候展开反击,只是这种机会太渺茫了。”

张明义这时刚刚开始单独带领军队迎战金兵,闻言便觉李成的话大有深意,便想再聊几句,却不料李成忽然岔开了话题,笑道:“不说这些了,你军中现在情况如何?可以用得上的精兵能有多少?”

张明义看了一眼李成,皱眉道:“若是按照王爷亲卫那般,算算最多只有五十人。若是按照普通精兵那般,大约有四千人,还有一些,战力一般的,大约五千人,其余多是被打散的老弱残兵,”

李成点了点头,心中还算满意,不觉低声道:“那些火炮的制造方法,你切忌不要被人轻易知道,过几日,我准备再多多铸造几门火炮,也好涌来抵挡金兵。只是,那些火药的制造方法和新弄出来的火器,你要尽量多地生产,让这些技术早点被所有的火器营掌握,以备将来抗金所需。“

张明义心中有些疑惑,不知道李成为什么要自己珍藏火炮的制造方法。要知道一门火炮的威力实在叹为观止,若是多多铸造,金兵必定不会那么容易得逞。转念想到火炮铸造的艰难,也有些认同李成的说法。

不觉拱手道:“王爷放心,若是需要,火炮随时可以铸造,只是人手方面,恐怕还要耽搁一些时候。其余火器和那些新式的火药,小人已经命人加大了制作量,若是各处火器营能够及时将火器和火药送到军中,抗击金兵所需,应该足够。”

李成点了点头,这才放心不少,想起岳飞将来抗金的需要,不觉点头道:“将来,那些最新式的火器和火药,你都尽量先送一部分前往岳飞的军中,所有最新式的火器,也都先给岳飞送去,他将来会非常需要这些东西的!”

张明义惊讶地看了一眼李成,有些奇怪李成说这些事情时,那种似乎无限感慨的语气。只是,他也不敢贸然询问,只能小心地道:“王爷难道不担心,康王殿下,对王爷有些误会?”

李成回头望了一眼,窗外的那株杏树,眼前忽然闪过素娥温柔的笑容和宝儿兄妹那纯真的叫人心疼的笑脸,心中没来由地一暖。不禁摇了摇头,低声笑道:“没什么,都是些小事,不用放在心上。”

张明义张了张口,沉吟了一下,才皱眉道:“小人听说,康王将要登基称帝,而其中,所有有功之臣中,却并没有提及王爷,这未免太不公平了!”

李成叹了一口气,摇头道:“我帮助康王巧计离开京师,平安逃出金营的事情,你从今日起万万不要向任何人提及,只做不知道这件事,无论将来发生什么事情,你都不要再提起。否则,恐怕会有杀身之祸。切忌小心!”

张明义脸色一变,小心地看了一眼周围,发觉房中只有他和李成两人,这才颤声道:“难道王爷是说,王爷费尽苦心,康王竟然……”

李成立刻摆手打断了他的话,低声道:“这些事若是今后再也没人知道,你我或许还能保住这点荣华,若是擅自提起,那就当真是难以预料了!”

第三十五章 表露退意

宣布新的年号为“建炎”,颁布了的官员任免,赵构这才特旨加封李纲为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封汪伯彦为同知枢密院事。加封宗泽为东京留守,领太傅衔,并命他尽早赶往应天准备继续抗金。同时,加李成为枢密使,加领太师衔。至此,李成倒是意外地官居一品手握大权,官衔上几乎和当日蔡京一般无二了。

登基大典结束时已经是下午的四点多钟了,由于正是国难之时,本应举行的国宴,也就免去了,众官员都或多或少地得到了一些上赏赐。李成这时算是官阶最高的几名大臣,带领众人山呼万岁之后,累人的大典活动终于结束。李成悄悄看了一眼宝座上的赵构,看他虽然脸色苍白,神色之中,却透着说不出的兴奋。这时的赵构,已经可以不再过分地掩饰自己的情绪了。

看到御座上神情重的赵构,李成暗自皱了皱眉,为自己这样把赵构亲自送上皇位的行为有些心虚,自己这样做,究竟是不是在创造历史?哎,这些想法,他也只能在心里一闪而过,眼前累人的大典刚刚结束,他正想跟着大家退出殿外。

只听御座上的赵构,忽然笑道:“卫王且慢走,朕还要和卫王有事相商。”

李成只好躬身道:“皇上,大典刚刚结束,恐怕龙体太过疲惫,有事的话,不妨明日再说。”

赵构微微一笑,看着纷纷推出大厅外的众多官员,点头道:“这几天事情忙乱的厉害,实在无暇与卫王相见,倒是冷落了师傅。”

听他忽然以师傅相称,不但李成吓了一跳,旁边的两名内侍也吃惊地向赵构望来。看到李成陡然变色的表情,赵构反而觉得有趣地笑道:“师傅不必紧张,朕如今已经是皇帝了,师傅也是太保,称呼一个师傅并不为过。”

李成闻言,这才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心有余悸地苦笑道:“陛下莫要戏弄微臣,微臣真是受宠若惊。”

赵构微微一笑,拉着李成在旁边的偏厅坐下,笑道:“以师傅可能,下面又该如何行事?想不到当年闹市相遇,竟然能让赵构夙愿得偿,只可惜母妃不在身边,看不到赵构今日尊荣。!”

李成知道赵构的生母,韦才人这时因为赵构前往金营和谈,这才被徽宗加封为贤妃。只是刚晋封为贤妃的韦氏就与儿子生死分离,其中的凄凉,倒是十分叫人同情。想到以往赵构行事,很多都是为了让母亲在宫中日子好过一点,也不觉有些感叹赵构备受徽宗冷落的遭遇。

闻言,不觉摇头叹道:“皇上不必忧心,太后终究会看到皇上今日这般显荣的,也一定会安详尊荣的。”

赵构闻言,目光一热,几乎有些控制不住地失声道:“师傅此言当真?”

李成迎着那不安的充满了期待的目光,郑重地点头道:“微臣确定太后一定会回到皇上身边的,就如当年预言今日一般,一定会实现的。只是需要皇上励精图治,强盛大宋的兵马,让金兵不敢再南下。”

赵构闻言,眼中的神采微微一黯,摇头叹气道:“金兵的厉害,也只有师傅这样的智勇双全的人才不会感到畏惧,其他人,恐怕再不会有师傅这样的胆量了。”

李成立刻拱手道:“皇上,宗泽宗大人和李纲大人,都是国家可以依靠的名臣良相,皇上若能完全相信他们,眼下的困难迟早都会过去的。”

赵构闻言,显然也有些兴奋,拉着李成的手,连连点头道:“师傅,朕如今是皇帝了,你想要什么尽管开口,只要我能办到,一定答应你!”

李成哪敢在这为冷血皇帝面前狮子大开口,何况他本身钱财已经足够,爵位已经是王爷,官职已经是副宰相,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没什么想要的东西了。闻言,急忙躬身道:“微臣只有一个请求,请陛下答应!”

赵构目光一闪,神色不变地点头笑道:“师傅尽管说出来,朕一定办到!”

李成郑重地拱手道:“微臣希望皇上所有事情妥当之后,可以退隐乡间,不再过问朝中事情。”

赵构仔细打量着李成,思索了片刻,皱眉道:“虽然师傅曾经说起退隐之事,但是眼下朕还要依靠师傅,这……”

李成急忙躬身道:“皇上放心,微臣自然是要在朝政稳定之后才会离开。”

看着李成诚恳的样子,赵构怔怔地点了点头,这才摇头苦笑道:“朕能有今日,全是师傅一手促成,想不到师傅反而会在朕登基之后选择离开。竟然能将这样的位极人臣的荣华富贵断然舍弃,倒是叫人佩服!”

李成闻言心里暗自松了一口气,赵构既然答应了自己的要求,应该不会再对自己心存戒备,往后的这段时间,倒是可以过得安心一点了。

想到这里,不觉点头笑道:“这倒不算什么,微臣田产不少,回去做个田舍翁自然是最好不过。微臣年少时在西域长大,自幼对中原的山水十分向往,若是将来真的能够退隐,自然是要好好畅游一下大宋的山山水水了!”

赵构闻言,沉思片刻,这才展颜笑道:“师傅既然去意已决,朕若是强留便是不通情理了,不过师傅终究对赵构有再造之恩,如此大恩,赵构怎敢忘记,将来必定要安排师傅世世富足,才算放心。”

李成闻言真是大喜过望,急忙跪下谢恩道:“微臣学过皇上大恩,皇上如此真是叫李成不胜感慨!”

赵构长叹一声,上前亲自扶起李成,轻叹道:“朕眼下一世逃难之中噢噢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