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品富贵-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宋九从外面又拿出两个车轮子,将车轮子投上去转动。

“这好啊……”赵匡义眼睛亮了起来。

宋九多次说动输成本,这时代的运输成本掣肘了许多事物的发展,包括琉璃成本,只要有这个动输成本,它的价格永远不能便宜下来。但也没有什么好办法。说蒸汽火车,那是玩笑话,蒸汽机并不复杂,若是十几年过后,一大群精通物格学的学子成长起来,钢铁产量激增,钢质量跟上去,是能造出来的。但上火车的蒸汽机可不简单,再说那有那么多铁来铺铁路?不用多,只要铺一条开封到长安的铁路,那意义大了没边去,以后对付西夏人成本会下降一半。甚至金人入侵中原,能立即收缩到关中防御。但可能吗?

这些宋九根本就不会去想,想也是空想,那怕是从三门峡到长安的铁路。宋九想来想去,还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想主意。

现在运输一是船二是车,船成本还是能接受的,除了漂洋过海不算,重的是车。不是车不好,有的大车同样能拉一千多斤。但这种笨拙的木质车轮子有两个弊病,一是摩擦力大,拉的时候吃力,二就是损耗严重,特别是车轴。虽然一些部位用了铁或者陶瓷代替,损坏率仍然很严重,并且还影响其速度。

一个人一天急行军一百里路是可以实现的,然而对后勤供给依赖性很大,那么大军往往一天只能行军三四十里路或者二三十里路。民间运输速度同样快不起来。

于是宋九改良车轴,直接用上了轴承。

轴承看起来并不复杂,里钢箍外钢箍,外加上钢珠,沥青与油脂可以代替润滑油。上外钢箍可以用热胀冷缩法使它更严密。

但麻烦很多,这不象吊机上的那些轴承,它们都很大,误差半毫米问题也不是太严重。缩小到马车上,外钢箍与钢珠不能差错零点一毫米,钢珠本身也不能差错零点一毫米。

并且钢珠的抛圆技术也是一个难题。

以前吊机上的轴承是模具加手工模式解决的,浪费率严重,模具几乎也是一次性的。若再缩小,精确度更高,这必须投入资金继续研发。否则就是制造出来,价格也会昂贵得无法接受。

“研发它会需多少钱?”

“二大王,微臣也不知道,但想研发出来,朝廷必须进行嘉奖,重赏之下,必有良策。一个又一个良策积累起来,就能成功。它的意义非同小可。”

“本官也不是傻子,难道看不出来。”赵匡义来回走了几步,这又是河洲开发的好处,若无河洲,就没有这种轴承,想想啼笑皆非,道:“宋九,能不能研发出来,最多会花多少钱帛?”

“二大王,微臣在钢监打造了许多轴承,对它工匠们并不陌生。微臣想,若是将它的成本减少到普通钢制品三四倍那是不大可能,不过减少到普通钢制品十几倍左右,工匠们一定会有办法。十几倍还是贵,但它用钢铁量并不大,价格能接受。至于多少钱帛,微臣不敢说,但可以在钢监拨出一些款子,支持工匠在业余时间研发琢磨。这样用钱不会多,那怕加上奖励的钱帛。集思广益,最终会有办法使成本下降。微臣的事务多,离钢监又远,不然微臣也可以兼顾着参与。但朝廷若有意,微臣可以时不时骑马过去看一看,顺便出出主意。”

赵匡义用脚滚动着车轮子,道:“只要用费能承受,本官倒是可以做主,不过宋九,你忘记了一件事。”

“什么事?”

“该动身了。”

“真让微臣去两川哪。”

“君无戏言,难道皇兄与你开玩笑?”

“两川哪边不需要微臣,微臣去了也没有用。”宋九苦逼地说。韩重赟将内幕说出来,两川非是流民问题,将王全斌弄回来,以曹彬代替,再下去几个良吏,安抚人心,流民自己就能主动返回家园。问题是宋朝这次在两川梁子结大了,以后治理时稍有不慎,就会捅马蜂窝。不一定非是张顺李小波,王顺张小波也可以,只要官吏不好,一人带头,百姓很有可能会随之揭竿而起。

“去看看吧,吕相公在奏折里提到两次,让你西下去看一看,放心吧,两川叛乱未平,朝廷也会派得力将士保护你的安全。你从下到下很金贵,甚至一根头发掉下来都是钢铁,昂贵的黄瓜茄子,琉璃,一贯钱的包子,大量的铜臭……”

“二大王,停,停,你别说了,我答应西下成吗?”

第一百三十二章 诘问(上)

“这是皇命,你不答应也得答应。”

实际未必,举宋一朝许多官员因为不愿意吃苦,一再找理由拒诏前往艰苦地区为官。宋九更有理由拒诏,但宋九清楚,一旦拒诏的后果,自己在二赵心中印象大跌,以后自己做什么都很麻烦,包括河洲。于是换条件,问:“二大王,朝廷打算派多少侍卫与我同行?”

湖南未必让他害怕,那时湖南平定了,北方人怕南方,一是湿热,二是蛮子,三是瘴疠。但这三条都不用害怕,巴蜀那边不同,再带两个侍卫前去,天知道在路上会出什么事。

“宋九,皇兄与本官说过这件事,打算让高琼指使率三十侍卫随你一道西下,另外本官从藩邸里再挑一名壮士随你前往,他叫葛霸。”

“高琼与葛霸,还有呢?”

“这二人皆是难得的勇士,有万夫不档之勇,你还不够?”

“够了够了。”宋九道。只是三十侍卫人数还是少了些,若是三百人,由这两人指挥,估计能到中型战场上都能溜达一回。高琼宋九知道,葛霸不大清楚,名字很霸气,而且是赵匡义推荐过来的,想来也不差。

“坐吧。”

“谢过。”

宋九坐下,赵匡义又问道:“那个蔬菜赚了多少钱?”

“是赚了一些钱,但没有外人想的那么多。”宋九从头到尾说了出来。

“你别绕,明年你还能有一年收成,后年又能卖琉璃赚钱。”

“二大王,到明年有收成也不多了,明年必然会有人求琉璃,最少会有十几家种。后年能卖琉璃,这是民生,不能赚黑心钱,琉璃利润必然降下去。过两年高档店铺一开,琉璃就要纳入河洲收入。再过几年,琉璃技术同样会慢慢放开。不过那时我朝大约会一统天下,至少南唐收复过来了。那时候要赚,赚大食人的钱。”

“琉璃就是从大食那边传过来的,你怎么赚?”

“二大王,琉璃技术也是物格学,我先生是挑筋教人,从遥远西方一路访问学问,到了天竺到了我朝,不停地吸取各国知识营养,物格学才大成。即便是大食,也不及微臣烧的琉璃。先生也许回到西方,必从大食过。不过他醉心于学问,不醉心于实用。我担心哪,他一身所学除了传给我,怕是无人能得到了。”

“那好啊。”赵匡义大喜。

“为什么好?”

“你先生这身学问只能在我朝发扬光大。”

“二大王,国家有疆界,学问无疆界。”宋九正色道。实际心中乐翻了天,能拿未来的太宗开刷,容易吗?

赵匡义语塞,最后强横地说道:“宋九,你是大宋子民。”

“此非夫子之道也。”

“你这个学问更不是夫子的学问。”赵匡义说完大乐,每天过着勾心斗角的生活,同样很累的,但宋九来每次胡侃乱吹,让他觉得很放松。就算是一个活宝,那也是有才气的活宝。赵匡义产生这种心情,还有一个原因。赵普一枝独大,赵匡胤需要有人来多少进行节制,别人都不行,只有让老二来节制,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甚至鼓励赵匡义发展一些属于自己的势力,比如他的藩邸多有能人奇士,这是一个公开只是人人都不敢说的秘密。宋九所做的事属于开封府管辖,宋九不想沾边也得沾,经常跑来跑去,皆以为宋九是赵匡义的人。赵匡义不排斥,宋九做他的人不丢人,虽惫懒一点,才思却是第一流的。不仅是物格学了,比如南下种种,物格学重要,他的奇思妙想同样也重要。这才有了种种治理湖南的策略。甚至赵匡义有时候想,说不定宋九练上两三年,他那个先生真的不及宋九。

这不必要对宋九揭开的,庙还小,反引起不必要的负担。

但看到宋九有时候精得象猴子一样,有时候又懵懂让人很想上去揍一顿,赵匡义啼笑皆非。可是宋九说会赚大食人琉璃钱,赵匡义仍然不会相信。

说正事,赵匡义道:“你去年南下时,我说过一句话,能想出最好不过,想不出也不怪你,今年还是这句话。而且你南下做得也不错……”

“二大王,南下我写了数策,那是先生给我的一些提示,这个流民真的没办法,若是百姓能安定下来,说不定我还能看一看,想出一些治理之策。不管是一县一州或是一路,虽然幼稚。”

宋九只是随便说说,他也没有想到这句话代表着什么意义。继续道:“就是因灾害产生的流民,说不定我也能有一些安定策略,但这是战乱引发的流民,战火不休,流民如何回归家园?前段时间我翻遍了史册,有,例如曹操将汉中无数百姓迁于关中,那是一场血泪史,我不屑之,皇上与二大王更不屑之。”

“是啊,所以曹刘相争,曹操失去汉中,民心之失也。”

“不是我反感西下,而是苦思良久,确实无良策,无良策西下有何用?”

“你不懂,若是这时两川平定,恢复安定,朝廷可能不会让你西下,正是乱荡不休,一些不好的事继续在发生,朝廷才让你西下的。国家也有良吏,他们德高望重,西下不好啊,不好啊。”

宋九忽然想到韩重赟对他说的种种内幕,又想到孟知祥与钟会,悚然一惊,道:“二大王,我懂了,但是这个担子……”

“去吧,别人想挑这个担子,还挑不到呢。你若是挑一回,下一回朝廷还想让你挑,每次找挑担子的人都能想到你,你不久就能飞黄腾达了。”

“飞是好啊,就怕没有背降落伞……”

“别逗我。”赵匡义将宋九撵出去。

……

其实宋九早就有了准备。

今年离开不象去年离开,好多事的。

一年级的物格会计算术教义编写好了,还有一套启蒙版。这得在教习中再进行一次检测,打算明年雕版印刷发行的六本书就是这六本教义,但在发行前还会进行一次修正。

有了教义,还有二年级学生教导,短时间离开三两个月问题不大。关健是二年级学生,只能象去年那样留下讲义,让他们继续自学。

这几十名学生管的事务还不少,一是五项工程,宋九提前请了许多画师画了实样图,自己画了草图,标注尺寸。就防止离开的,有了两幅图画,再加上一些说明,工程就不会停下。

自己那几项工程更复杂些,然而进度慢,自己下去反正是做一个样子的,速度会很快,能及时返回。

最后是各种试验,有的试验危险,没有自己指导,得停下来,不能做。

再派管事提前将各种材料采购过来,运到河洲上,让七姐夫带着人看守着。同时打着让大家有钱过元旦的口号,提前将两个月薪酬发放下去。家中钱帛太多,自己一走,委实不放心。得将钱迅速散掉,来次瘦身。然而钱帛还有不少,十二万多缗钱。

玉苹机灵,问:“九郎,你又要离开京城?”

“玉苹,不要对外人说,恐怕不久朝廷要下旨,让我去巴蜀。”

“你去巴蜀做什么?”玉苹担心地说。

“天知道,吕馀庆写奏折,写了两回,说是战乱引起许多流民,他束手无策,想让我下去看一看,集思广益,有没有好办法。”

“朝廷想要勘磨你……?”玉苹不傻,一下子就听出来了。宋九更不傻,还能不明白吗?似乎是好事,在这时代做官才是正途。他说一州一县一路,也是他心中的渴望,若在朝堂上做什么京官,每隔几天三更半夜起来去早朝,再去勾心斗角,他不大喜欢。若是做一个知县知州的啥,这会让他很开心。那是无数百姓的父母官,做一个现代人,能不想吗?这想法同样怪异,要知道官员那个不想做京官。

但他也搞不懂,就是朝廷勘磨自己,河洲怎么办?书院怎么办?难道赵匡胤有奇策将自己一变二?说道:“也未必是好事,这些任务一次比一次艰巨,做得好继续勘磨,做得不好,下一回就不勘磨了,一辈子继续当散官吧。”

“九郎,当散官也不错,逍遥自在,再有数月时间,河洲那边开动,一家子不愁生活来源,在这里,每天听着学子读书声,奴家很喜欢。”

“玉苹,这个时光不长久了,以后书院修起来,迁了过去,你想听也听不到。”

“在书院边上留一栋房子,给我们自己住。”

“那也不行,院墙隔着,外人不会进入的。”

“听不到,就守着九郎吧。”

“玉苹,你不想守着都不行。”

玉苹莞颜一笑。不是象外面传言那样,到现在两人连手都没有牵过一次,干净得象块白纸。

“九郎可有好策略?”

“我有屁……鬼的好策略。”宋九不由恨恨道。

“说不定九郎到了哪里就想到呢。”

“晕,连你都这么说,难道皇上与吕馀庆想让我下去。”

“九郎,管他呢,吕相公是副宰相,都想不出好办法,你若无良策,谁敢怪你?难道吕相公不是良吏吗?不过妾身提前恭贺九郎,你又要升官了。”

第一百三十三章 诘问(下)

“最好不要升官,象我去湖南那样,事情办好了升一两级散官。现在升了,本来我西下,未必会有大臣同意,事情又未办好,反而招来一些争议。”

“笑话,是皇上让你去的。”

“何谓对错,”宋九叹了一口气,现在还好一点,虽然发生了王全斌的残暴行为,张琼的惨死,刚性终是占据着上风,随着往后,宋朝越来越阴柔,根本就没有什么是与非,对与错,谁的手腕好就是谁的对,谁的手腕差就是谁的错。又说道:“我升得够快了,中庸之道,才是中国的王道。”

宋九实际也俗,一样的,无论在宋朝,或者在前世职场上,不俗能混下去吗?

“刘家听到后一定会找你。”

“刘家那孩子凶多吉少。”

“奴家不懂,为何吕翰敢叛变?”玉苹一直在想这个道理,就是分赃不均吧,叛变也太不值。

“有的人不知天高地厚,加上巴蜀的特殊地形,还有我朝的兵力。就十来万禁军,四万驻扎于北方,这个兵力动都不敢动的,荆湖还有一些兵力,沿江一带多少派驻一些兵力。京城要拱卫。能去巴蜀的数万精兵是朝廷用兵极限了。不到六万人,连番激战,也会有伤亡,大约只有五万余人。东路军与北路军又不和睦。韩将军说十几名将校参与叛变,能让他点名的最少是指使以上的,那么最少有十营官员参与叛变。但反过来说没有十营,吕翰也不敢叛变,就是叛变了也会让全师雄吞并下去。那么还剩下多少人。加上全师雄有十几万兵力,于是吕翰会产生一个想法,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联手全师雄将朝廷官兵驱逐出境,他就能成为第二个孟知祥,蜀国主!”

“痴心妄想。”

“不能算是痴心妄想,他占据嘉州时,与全师雄手中兵力合一,达到五万人,而对手只有曹彬近万人。若稍有军事才能,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就能轻易击败曹彬。曹彬一万余军队大败,整个巴蜀就象滚雪球一般,一起倒塌了。说不定他的妄想就会变成现实。但是失败了,朝廷渐渐将局面稳住。”

其实因为高梁河一败,宋九对曹彬印象也不大好,不过嘉州一战,从战略意义上来说,却是灭蜀后平定巴蜀最重要的一役。

“刘家那孩子……”

“刘家翁翁说他孩子老实,到了巴蜀后,一起乱了,就没有一个老实的,但就是老实,他们只是基层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