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品富贵-第2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齐贤心意是好的,百姓才是根本,连番用兵,国用吃紧,各地赋税渐渐加重了。必须要休生养息一段时间再说。
但无论张齐贤,或赵普,或者后来的名臣田锡、王禹偁都没有说出最重要的一点,门户。
明朝的不算,虽得燕云,但让李自成弄得差不多了。
只看唐朝,唐朝甚至都没有修长城,为何突厥人不敢深入?没办法深入,除非一个一个城池强攻下来,然而游牧民族善长野战,却不善长攻城。但若不攻城,这些城池留守的兵力就是大患,一旦深入,前面大军受阻,后面阻拦,那就会出大事情了。因此突厥在武则天时骚扰边境,只是到达定深等州,不敢南下。
但没有了幽州的纵深,游牧铁骑就可以轻易南下,如澶州之战,还有金人的南侵。
拿不下来没办法,若能拿下来,即便大家苦一苦,还是很划算的,那是百年大计。
只能说在没有想出很好计策之前,不能盲目进攻,否则就是大败。
张齐贤的进谏,终于使赵匡义按下心思,说来说去,与李昉所说的一样,连番大战,百姓与国家吃不消。
实际他还有一条未说,战争对宋朝百姓造成伤害,相反对契丹百姓岂不会产生伤害?为什么赵匡胤在内藏库准备了那么多钱帛,当真是买人头?
还有一条,为何辽景宗会撤兵,这是一个秘密不怪张齐贤,直到宋九归来,才将这个秘密揭开。
北方大战方起便落,另一场小型战役在南方打响。
候仁宝、孙全兴与刘澄不得不出兵。
有宋九与潘美前例可依,于是水陆出兵,但做了改动,非是选择在西道江(红河),直接杀入交趾内腹,那样刘澄没把握。毕竟他们不是潘美、尹崇珂与王明。
于是改在了西道江北面的白藤江,这里离邕州近,能水陆及时地配合。想法也不错,没有绝对优势之前,最好是白藤江,无论南汉,或是后来元蒙皆是这么打的,胜败无关,这是合乎兵法的打法。
刘澄先杀入白藤江,击败交趾水军,击毙数千兵交趾兵士,掳获了一些战舰。候仁宝闻讯后立即发兵,然而主将孙全兴却在花步滞留了七十天,候仁宝很生气,数加催促,孙全兴不知何故,就是不肯出兵。
接下来的事更滑稽了,刘澄大步到达后,孙全兴只好出兵,两军相会,派斥候出去打探,斥候回来禀报,说没有发现敌人,两人一商议,没有敌人那就撤兵吧。于是又撤回邕州南边的花步。
最滑稽的是他们撤兵,也不对候仁宝说,候仁宝傻呼呼的孤军深入,敌军来诈降,天真的候仁宝前去受降,不幸遇伏而死,宋军此役大败,也不能算是大败,死了数千人,交趾那边死的兵士更多。
他一死,留下无数烂摊子。
首先几名逃回的宋兵跑到邕州城中抢劫百姓财产,并且在城中造谣,让百姓惶恐不安。但这时广南有两个名臣,一个是转运副使周渭。这是一名传奇色彩的大臣。
若是无周渭十几年如一日呆在岭南,宋九推行的政策很有可能都被一群庸官破坏掉。
宋初得到南汉,户口只有十七万余户,如今达到三十三万多户,不完全是仁政导致的增加,还有从交趾掳来的百姓,计入户册的蛮户,一些隐逃户。但实际增加的户数也接近了十万户,是宋朝人口增涨最快的地区。
中间周渭功不可没。
这点小事儿对他来说很容易解决,先是将几名抢掠的兵士斩首示众,后是让兵士解甲进城,于是人心始安。
然而还有一个烂摊子,与潘美宋九那次征讨相比,这一行几乎用滑稽来形容,准备更是不足。首先是药材,然后是宋九在谅山布下的几个棋子也未动用,再就是兵士来源。那次用的皆是岭南兵,而这次用的多是荆湖兵,甚至有来自长江地区的兵士。
而从广南到交趾森林密布,多发瘴毒,实际就是疟疾与水土不服导致的各种恶症。若是个体问题不大,如今有许多衙内组织船只在海外经商,还有宋九在那几个岛上的经营,也有疟疾,然而危害并不大。但在军中性质不同了,几千人聚在一起,很容易感染。因此孙全兴帐下许多兵士感染了疟疾,更不敢进攻交趾了。然而退也不敢退兵。
就卡在花步哪儿,生病的兵士越来越多。
广南还有一个名臣,寇准的岳父许仲宣,他当机立断,下令撤兵。为方便就粮,许仲宣让军队屯于诸州,又大开府库,自行赏赐,然后找来大量草药与大夫,替兵士看病。
这更滑稽了,行兵作战,粮草,军医,草药,这是必须品,居然军中没有,让许仲宣来挽救……
打的鬼仗!
但不会就这样结束的,因卢多逊,不但糟蹋了几千将士,同时还将赵普大妹夫弄没了,赵普会怎么想?
卢多逊这样做肯定不对,但赵普也不值得同情,因为他更残忍更无耻。
然而赵普比卢多逊手腕高超多了,他已经看到时机,赵德芳今年春天也莫明其妙死了。
赵普还没有动手,他在等……
第三百七十三章 翻云覆雨
赵普阴狠地看着朝堂发生的一切,他在等待。
卢多逊在大笑。
无人注意他们,边境陆续在发生冲突,不过宋军多有胜迹。
易州报破契丹数千骑,斩三百人,马五千匹,于是建易州大保寨为平寨军。
河东三交口西北三百里处固军,溪谷险绝,敌之所保,多由此入侵,潘美派师潜袭之,敌弃城逃走,军使安庆以其族来降。
契丹以七千人入侵平寨军,守将击走之,杀获甚众。
这都是小规模的冲突,无伤大雅。
又诏郝守濬等分行河道,抵于敌境,皆疏导之。又於清苑界开徐河、鸡距河五十里入白河。由是关南之漕河皆能通达,也就是自此以后,可以用船将粮草物资送到三关任何前线,节约用兵成本。
归德军节度推官李承信买的鳂鱼有烂者,笞其园户,导致园户病创数日而死,家人上诉,将李承信弃市处决。为了一个小小的家仆间接死亡,能将一个节度推官斩杀,这在整个中国历史也罕有朝代做到。
再如两浙东北路转运使王德裔不亲事,部下不治,削两任,追缴先前所赐千两白金。
正是因为这些处罚,整个宋朝官场在高速的运转着,虽战事连连,因政策得当,而民不怨。这一条,就是后来的宋仁宗都难以做到。
也没有士大夫说它。
干嘛要说,摊上自己怎么办?最好是刑不上士大夫,那么不管自己做了什么,不会遭到严重处罚,甚至到吃苦的地方,因为士大夫不能侮辱,都能拒旨。
就在这时,赵普动手了。
卢多逊这时春风得意,有些马虎大意,甚至他看到一件事,北宋攻入太原城时,赵延美几个部下抢掠百姓,被大炮崔翰阻止,赵延美一直闷闷不乐,后来进谏,导致崔翰被严重处罚。
于是卢多逊反而与赵延美走得很近。
这个近不是投靠了赵延美,而是想获得更多的实权,性质与赵普与李崇矩两家联亲差不多。
但赵普就想到了一件事,赵德昭死了,赵德芳死了,接下来会是谁?
赵延美难名会做出一些自保的措施。
不过整个局势他还没有看清楚,于是一直不动手。
他不动手,卢多逊又来了。
李崇矩悲催,候仁宝悲催,赵普的儿子赵承宗也悲催,在卢多逊的操作下,弄到潭州做了知州。
潭州也不错,荆湖重要的城市,原湖南的首都,然而赵承宗与潘美性质不同,那终是南方,不是很适应。因此赵普想了一个办法,正好赵承宗前妻节李崇矩的女儿死了,让他迎娶高怀德与燕国长公主的女儿。
可能候仁宝牺牲,让赵匡义心软了软,于是允许。
赵承宗回京成亲,赵普操作,想要将赵承宗留下来。然而还没有等他动手找关系时,卢多逊开始催促赵承宗归任。
若呆在潭州倒也罢了,赵普很担心在卢多逊操持下,弄不好赵承宗会成为第二个候仁宝。
这时赵匡义藩邸功臣杨守一、赵镕、柴禹锡、相里勋等人告发赵延美骄恣,将有阴谋发。这四人肯定不是赵普的人。
他们只是顺从赵匡义心意,再加上赵延美确实想自保,做过一些事,因此就势而为,举报赵延美。
不一定与赵普有关系,然而赵普一直关注着时局,在等待机会,只要他稍稍表现,就会让赵匡义看到。
看到了赵普就好办了,想拿下赵延美,非是赵德昭与赵德芳那两个黄毛小子,比较麻烦的。还有卢多逊的举动也让赵匡义不放心,自然而然赵普就进入了赵匡义的视线。
为了帝位,就不要再提以前的事啦!
赵普为了权利,为了不被卢多逊继续打压,就不要再提良心的神马!
两人一拍即合。
赵匡义与赵普、卢多逊皆是权谋大师,为了打压敌人皆不择手段,可比起高下来,卢多逊太差了,即便打击,都没有重点,反而失去了道义所在。打击是对的,不打击赵普,百足僵虫,天知道会不会死,赵普一旦上来,卢多逊必然悲催,然而中间的手段呢?
赵普答道:“臣愿备枢轴以察奸变。”
老臣可以替你察访一下,然而答得很含糊,因为有外人在。即便这个外人是太监,但天知道他们会不会透露给赵延美与卢多逊?
然而退下后,赵普脸上红光满面,他隐忍数年时机来到了。在这一刻,他完全忘记了赵匡胤对他的恩情与器重。
于是开工,金匮之盟出现!
然后写了一道密奏,说臣是开国旧臣,为权幸所沮,接着又说了金匮之盟的事。
为什么现在说,以前说管用吗?整个宋朝谣传纷纷,赵匡义可在乎过?提了也不管用。然而现在赵匡光要对赵延美动手,就需要更多的大义,一道金匮之盟抛出来,赵匡义会怎么想?
看到赵普密奏,赵匡义哭笑不得。没办法,为了帝位,只好牵让,重新将赵普提为中书门下平章事,早朝时位于赵延美班上。
赵普上台后,便开始了凶狠的报复,先将孙全兴毒打一顿,再拉出去砍头示众,刘澄连京城都不用回来细审,直接在邕州正法。
因此这是一场没有任何对错黑白的朝争,三方一个比一个狠,一个比一个不要脸。
但问题不止如此,为了保住权利,赵普开始拉拢读书人,给了文人越来越多的权利。
也就是宋朝的黜武重文由赵大与赵普完成第一步,赵二完成第二步,赵普完成第三步,宋朝软弱的时光终于降临。
但因为赵普对读书人好,所以史书居然对他评价无比的崇高,比萧何还要高,比房杜也要高……宋朝几乎就是赵普创造出来的,那么柴荣呢,赵匡胤呢?以及柴荣革命式的那些创新制度呢?然后赵普做了什么,黜武重文?
再来,王仁赡掌邦计恣下吏为奸,于是罢为右卫大将军;琪与度支判官、兵部郎中雷德骧,盐铁判官、金部郎中奚屿,并责本曹员外郎;户部判官、户部员外郎王遹责授太常博士。
可能王仁赡是做过一些不好的事,但还有赵普所做的更不好吗?
无他,王仁赡乃是赵普的政敌,在巴蜀时两人就结下了仇怨。宋琪原来是赵普的人,太平兴国三年赵匡义召见,诘责,宋琪表示悔过自新,他是赵普的背叛者!雷德骧更不用说了。
数月后,王仁赡怏怏不乐而病死。
春天到来,东京城上空却是阴云密布。
……
宋朝东京城春花渐渐含苞欲放,东北仍是白雪漫天。
但相比于酷寒的严冬,天气要略略暖和一点。
黄龙府城外一万六千多名大军正在集结。
宋九来到东北第一年都是秋天了,时间来不及。因此所做的事仅是训练乌玄明与燕颇的部下,制订更规范的制度。
第二年宋九让学子教导当地百姓耕种,并且指导乌玄明扩张。但对象仅是兀惹部的后方,没有向西也没有向西南。并且派使去契丹请降。可能契丹会产生警觉,不过辽东深处对于契丹来说,毫无疑问是宋朝的西南边缘地区,称臣最好,不称臣也不怪。只要不对宋朝管辖地区发起进攻就行了,你们内部随你们折腾去。
再加上满城与雁门两战,契丹正谋划更大规模的报复,这给了宋九宝贵的时间。
到了去年,在宋九指导下,乌燕二人不再扩张了,而是整合,同时为了防止契丹突然醒悟过来,派使献鹰献马,祝贺辽景宗南伐大胜。
因此对于东北那些小动作,契丹君臣拿不定主意,这又赢来宝贵一年时间。
在这一年里,宋九指导着乌玄明从兀惹城开始,向东向南,连续筑了九个高大的城池,不求多大面积,但求高与厚以及坚固。有了城池,就有了交易地点,加强来往,并且有了城池就有了防御。对于攻城契丹并不大善长的。
原来也有城,可非是城,而是寨。
也就是若前线不敌,退到大后方来,契丹也不易将这股力量吃下。
这是做长远打算,不求一百年,最少能保证这股反抗的力量持续二十年三十年,那么就会极大的拖累了契丹国力。
按照宋九想法,还打算熬一年,毕竟内部困难太多。
首先耕种,宋九带来了学子,带来了农具,当地人也有耕种,可这些人学习兴趣始终不高。明明看到前年丰收,他们仍然过着原先的半牧半渔半耕生活。
其次落后的文明,生活习惯与奴隶制度,造成这里人烟稀少,交通落后,不易聚在一起。而且各部仇杀现象严重,也不是很团结。总之想将他们拧成一股绳,比登天还要难。
最后就是乌玄明与燕颇的能力,无论政治或者军事能力皆很差。宋九怀疑只要自己与高琼一放手,马上这个松解的联盟就会四分五裂,故这两年来一直担任着老师工作,不停的教导他们如何做这个国家的一二把手。
好处也有,寒冷的气候,贫困的生活,以及大量游牧区,使得这里的百姓十分凶悍,高琼曾估量一下,若是同等武器,装备,以及将领与其他因素相等的话,若是能整合起来,这支生女真军队能够以一当十。
另外东北也有许多特产,比宋九想像的好,而且物价便宜,一副盔甲能换好几匹良马。直到前年,经过宋九指导,大多数部族知道通过交易,能与宋朝换来大量他们需要的商品,例如铁器与布匹。这种交易能加速将他们捆绑起来,也减少了朝廷的补贴。
当然,他来东北十分保密的,知道真相的人只有几个人,连卢多逊都不知道,甚至张齐贤离开登州后,赵匡义以潘惟正为登州通判,好替宋九打掩护。
然而去年秋后,宋九得知候仁宝的事,改变了想法。
离得太远,消息太落后,明明春天发生的事,秋天才让宋九知道。
因此去年冬天来临时,宋九让乌玄明兵分数路,直指黄龙府一带的各部族与铁骊部。这一带有很多大部族,例如铁骊部,达卢古部,突吕不室韦部,涅剌拏古部等,完颜部在里面只算是一个小部族,并且十分分散。
有的部族虽强大,可是乌玄明突然来袭,又得到宋朝武器的支持,兵力又比他们多,不久个个皆被拿下。可能还会不服,但表面上个个诚服了。
这些部族有的与契丹很亲近,离契丹实际控制范围越来越近,契丹终于感到不安起来,当时一是大雪封门,不便出动大军,二是由宋朝牵制,主意不定,只好派使者过来责问。
乌玄明按照宋九所指示的,说出无数个理由,并且表态即将派出一万战士,归契丹指挥,一道攻打宋朝。
契丹人未必相信,但他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再加上他们对生女真落后的鄙视,因此又再度犹豫不决起来。
不过这时图已尽,匕就要现出了。
第三百七十四章 小把戏
宋九未出面,乌玄明站在大军前面说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