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官途-第2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这句话说完,两旁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众大臣皆高呼道:“请陛下登撵!”
两名太监来扶朱允炆登撵,朱允炆怔怔地望了李维正半天,他亲自为李维正穿上了衣服,长叹一声道:“爱卿的忠心,朕再一次深深地体会到了。”
龙撵缓缓启动了,九十八名侍卫拉起了龙撵,李维正亲自在最前面为朱允炆拉撵,两旁则是数千名侍卫严密保护,众大臣皆步行跟在后面,个个都是满脸兴奋之色,龙撵缓缓而行,进了定淮门,此时的京城大街上,数十万百姓夹道热烈相迎,人头涌动、声势浩大,欢呼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尽管侍卫们用巨盾将李维正严密保护,但京城的百姓们还是知道了,五军大都督在为皇上拉撵,掌声和欢呼声更加热烈了。
经过一座酒楼时,燕王在京城的情报头子纪纲端一杯酒站在门口,默默地注视着龙撵从自己身边经过,他也看到了李维正在为皇帝拉车,他轻轻摇了摇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长叹了一口气道:“既肯屈身拉撵收买人心,又不愿交出一兵一卒,此人乃曹孟德第二也!”
卷六 潜龙出海 第二百六十二章 停战议和
随后的朝会上,朱允炆正式册封杨恒为辽国公、太子少保。领五军大都督,并举行了封爵仪式,朝会结束后,朱允炆再次在御书房接见李维正。
“李爱卿,朕用错了李景隆,导致朝廷陷入今天的窘境,一个多月朕没有一天能安心睡觉,直到爱卿在凤阳胜利的消息传来,朕才香甜地睡了一个好觉,多谢爱卿了。”
“陛下,现实局势依然危机重重,臣其实并不是很担心燕王,臣担心的是秦王那边,蓝玉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他要用秦王为幌子与殿下争夺天下,而偏偏秦王饮鸩止渴,为了上位,不顾一切要和蓝玉联手,臣现在很担心汉中局势,一旦张翼的军队抵挡不住蓝玉和秦王的夹攻,让两人合二为一。那秦王很可能就会在蓝玉的扶持下登基称帝,臣提醒陛下注意。”
朱允炆叹了口气道:“对燕王两次大败,朕已经无暇考虑蓝玉那边的事情了,爱卿能否给朕提一个方案,解朕眼前之危呢?”
李维正微微一笑道:“陛下,臣已经派七万大军入驻湖广,首先要防止蓝玉东进,汉中那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估计张翼还能支撑一阵,臣建议陛下可暂时向燕王求和,两厢罢兵,这样燕王的注意力就会转到秦晋那边去,他必然会进军山西,这样一来,汉中北面的压力会立刻缓解,这时,臣可领大军进军四川,先平定蓝玉之乱,给陛下解了这个后顾之忧,然后咱们再集中精力对付燕王,陛下以为此方案如何?”
朱允炆点了点头道:“爱卿的思路,可谓深谋远虑,朕深为赞同,但朕唯一担心的是燕王刚挟大胜之余威,他不肯与朕和解,这可怎么办?”
李维正仰头呵呵笑了。“让燕王答应和解还不容易吗?对于我来说,俨如掌上观文。”
……
济南,战事打得异常惨烈,燕王三十万大军围困济南一个多月,屡屡重兵攻城,仍然无法攻入济南一步,相反,山东都督盛庸和布政使铁铉却意志坚定,率六万军队孤守济南,一次一次将燕王进攻杀退。
‘咚!咚!咚!’燕军进攻的鼓声再次击响,鼓声惊天动地,十万燕军如潮水般向西城发起了猛攻,炮声隆隆、烟雾腾腾,尽管燕军大炮犀利,但在固若金汤的济南城前,却丝毫发挥不了作用,炮弹打在城墙,只激起一阵尘灰,剥落下了大片城砖碎片,济南城依然巍巍屹立。
很快,炮声停止了。冲锋的燕军喊声震天,铺天盖地的燕军扛着长长的云梯向城墙冲来,护城河早已经填平,云梯轰然搭上城墙,矫健的燕军如蚁群般向上攀登,一名燕军千户嘶声竭力大喊:“燕王有令,第一个登上城头者赏千金,城中女人可任意挑选。”
燕军更加激奋,拼死向城头攀去,城头上的反击开始了,箭如雨,滚木、石头如雹子砸下,惨叫声,哀号声顿时此起彼伏,大将盛庸亲自指挥这场战役,他将城中一切可利用的资源都用上了,近三成的房屋被拆掉了,得到了大量的石块和木头,他又组织十万民夫上城协助防守,连他们的妻儿父母也组织起来,给军队民夫打气,激励他们守城的士气,城破,他们的父母孩子将被杀死,他们的妻女将被凌辱,正是保卫家园的决心,使得军民的士气始终如虹,三十万精锐燕军对他们无可奈何。
这时,数百名燕军终于打开一个缺口。一名燕军百户的身影在城头上出现了,他发出一声狂笑,一刀劈死了一名明军,另一名年少的明军见情况危机,他大吼一声,扑上去抱着燕军百户一同摔下城墙,城下传来了长长的惨叫声。
盛庸大怒,他抢过一柄大刀,如雪片般舞动,将十几名眼看要冲上的燕军劈砍下去,城墙上的明军一涌而上,又堵住了这个缺口。
十几名明军抬过一把长叉,叉住了楼梯,数十人一起用力,大喊:“一、二、三!”
燕军的云梯被长叉叉出去两丈远,渐渐地重心向外偏移,众人一声呐喊,云梯轰然向外倒去,云梯上的近百名燕军,发出一连串长长的惨叫,和云梯一起重重地砸倒在地上。
这时,一名士兵匆匆奔上城头,举着一封鸽信大喊:“都督。朝廷急件!”
盛庸接过信展开读了一遍,他轰然大喜,高声喊道:“兄弟们,辽东军在凤阳大败燕军先锋,燕将张玉阵亡!”
辽东军出兵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城头,明军顿时士气高涨,一次次打败了燕军的冲击,盛庸局势已经被己军控制,他再也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动,匆匆走下了城墙,去寻找布政使铁铉去了。
铁铉正在布政衙门里制订粮食配给方案。济南城的粮食已经不多了,为了打持久战,他开始要考虑粮食的供给问题。
盛庸大步走进来笑道:“铁大人,无须担心粮食问题了,燕王不久将撤军。”
铁铉一怔,“这是为何?”
“大人请看这份鸽信。”盛庸把信递给了他。
“是朝廷援军要到了吗?”
“大人看看就知道了。”
铁铉展开鸽信匆匆一读,他脸上也出现了一丝惊喜,凤阳大捷,辽东军终于出兵了,但他眉头很快就皱了起来,他是文官,比盛庸更懂得李维正选择这个时机出兵的深层用意。
“大人觉得不妥吗?”盛庸看出了铁铉眼中的担忧,不禁愕然。
“辽东军有甲兵数十万,盛将军觉得他们是支援我们方便,还是跑去凤阳方便?”
盛庸想了想,他心中也有了疑惑,“大人说得不错,山东和辽东一衣带水,当然是援助我们方便,跑到凤阳去,是不是有点舍近求远了。”
“不仅如此,李维正还本末倒置了。” 铁铉苦笑一声道:“他想让燕军撤军还不简单吗?派几万人出山海关,象征性的攻打一下北平,燕王能不撤军?上次他在河北收拢败兵时,不就这样干过吗?他还用得着千里迢迢跑到凤阳去,而且还是本人亲自出征,这意图也太明显了。”
“铁大人的意思是说……”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也!他是有政治目的才去的。” 铁铉长叹一声道。
盛庸也有点担心了,他连忙问道:“他会对皇上不利吗?”
铁铉摇了摇头,“这倒不会,他此举是想雪中送碳,博取最大的政治利益,估计我大明王朝又要出一权臣了。”
盛庸沉默了片刻便道:“他只要拥护皇上,我愿听从他的指挥。”
就在这时,一阵脚步声飞奔而来,一名军士大声禀报道:“盛都督,燕军撤退了。”
盛庸霍地站起身。不用说,燕王也一定得到凤阳的消息了。
……
城头上,盛庸和铁铉凝视着远方的燕军,看样子燕军并不是后撤,好像是北撤了,铁铉大喜,连忙对盛庸道:“盛将军,燕军既无心战,我们是不是追击他们。”
旁边几名大将也纷纷喊道:“将军,下令吧!弟兄们可憋了一口气啊!”
盛庸目光收敛,他冷冷道:“不!这必是燕王的将计就计,他围我们一个多月,一封鸽信都进不来,怎么今天放进来了,我们如果追击,必中他的计谋。”
他转身喝道:“传我的命令,全军不得懈怠,要严防今晚燕军的突然杀回。”
……
朱棣哀痛之极,他的心腹大将张玉阵亡了,从得到这个消息开始,他一天一夜水米未进,不仅是张玉,他最精锐的三万燕山铁骑也全军覆没,朱棣对李维正的恨已经是刻骨铭心,直到今天他才明白李维正的真正用意,他不是要做什么高丽王,他是要做大明的曹操,这么多年来,他竟一直把自己玩弄于股掌之间。
朱棣仿佛看到了一盘棋,这盘棋早在李维正被削职回乡时便开始了,是他和父皇在下的一盘棋,这盘棋中无论是自己还是朱允炆、秦王、辽王、宁王,都不过是他们二人的棋子,难怪父皇要召他进京杀之,又难怪他不肯进京,只可惜父皇驾崩后,竟没有把这盘交给他的后人,就变成了李维正一个人在下天下之棋,利用自己和朝廷的战争,一步步实现他的目标,现在他成功了,利用李景隆二次大败,在朝廷无兵可用时他出兵了,这个机会,他捏得太准了,这一步就是他的收官之棋,朱棣忽然有一种疲惫的感觉,做棋子的滋味不好受。
“殿下真的要接受朝廷提出的议和吗?” 旁边的谋士韩潞低声问道。
“这不是小皇帝提出来的,这是李维正提出来的。” 朱棣长长叹了口气,“我们不接受又怎么办?辽东始终是心腹大患。”
“那殿下回去打算进攻辽东吗?”
朱棣摇了摇头道:“这件事我也不知道,回去再商议。”
说到这里,他走到大帐门口,望着远方黑黝黝的济南城,不甘心地说道:“就算是议和,我也要拿下济南城再说。”
这是,一匹战马向燕军大营疾驰而来,马上斥候翻身下马,跑进了大营,“殿下,济南城情报!”
朱棣精神一振,连忙问道:“快说!济南城头现在情况如何了?”
“回禀殿下,济南城头依然在忙碌地战备,没有半点懈怠,反而更加戒备森严。”
朱棣呆了一下,半晌他长叹一口气道:“老天不给我战机啊!”
他无奈地摆了摆手,下令道:“传令,大军北撤,返回北平。”
他又深深看了一眼南方的夜空,忽然一咬牙道:“李维正,那咱们就再来下一盘天下之棋吧!”
……
燕军正式北撤,但在天明前,突遭盛庸轻骑的衔尾追杀,燕王措不及防,后军大败,后军主将陈亨在败军中被杀。
……
卷六 潜龙出海 第二百六十三章 道衍远谋
李景隆自从大败后。就仿佛失踪了一般,谁也不知道他躲在何处,他的府宅被烧,妻子带儿子李增枝住回了娘家,仆役也多散去了。
但李景隆又是幸运的,他遇到了一个千古未有的仁慈皇帝,在他手中丧尽了百万大明军卒,却仅仅只被免去大都督一职,连他曹国公的爵位也保留着,甚至还改封他为右军都督佥事,正二品高官,这是他何其之幸也。
此时的李景隆藏匿在右军都督徐增寿的府中已经整整一个月了,这天下午,徐增寿散朝归来,有仆役来禀报,曹国公有事找他,徐增寿快步来到李景隆居住的东院,老远便听见了一阵悠扬的琴声,徐增寿摇摇了头,这个李景隆也太多情了,这个女人连陪他败两仗。这种不祥之人居然还留在身边。
书房内,李景龄半靠在软褥上,手里拿着酒杯,一边饮酒,一边跟着琴声摇头晃脑,韩千娇一身白衣似雪,嘴角带着浅浅的笑意,此时她已经脱离了燕王情报机构,李景隆风光时她不觉得,可他败了时,韩千娇倒喜欢上了这个自命风流的人物,对他动了真情,一直就跟在他身边。
李景隆正眯着眼欣赏佳人窈窕背影,忽然院里传来了一声重重的咳嗽,李景隆立刻听出来,这是徐增寿到了,他立刻低声吩咐韩千娇道:“徐增寿到了,你回避一下吧!”
韩千娇立刻起身进了别室,李景隆将杯子放下,走到门口笑道:“徐都督今天回来得早啊!”
徐增寿背着手慢慢走进了李景隆的房内,扫了一圈,见屋里随处可见倾翻得酒壶,弥漫着一股浓烈的酒味,他笑了笑,“事情已经过去了,景隆兄何必又一直耿耿于怀呢?”
李景隆始终认为自己大败的原因六分是朱允炆催促得急,三分是将士不用命。余下一分则是燕王太厉害,至于自己,他认为自己根本就没有机会放手施展才能。
他傲慢地抬头道:“我有什么耿耿于怀,耿柄文不是也败了吗?这世上能敌得过燕王的,又有几人,我本来就想慢慢对阵,就因为他在后面催促得急,不败才怪,我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开心得很呢!”
徐增寿见他不认错,也不多说什么,便笑问道:“景隆兄找我有事吗?”
李景隆半晌没有说话,过一会儿他才嫉妒地说道:“我听说盛庸在济南打败了燕王,皇上一定高兴坏了吧!”
徐增寿却摇摇头道:“没有像你想的那样高兴,这次胜利在朝中争议很大,有人庆祝,但也有人认为盛庸是在燕王决定议和后才偷袭得手,胜之不武,有损皇上信誉。”
“这是谁说的?”
“就是推荐你为帅的黄子澄,齐泰也是这样认为,他俩为李维正一事闹得很僵。在这件事情上两人倒是颇为默契,一个黄子澄就让皇上有些犹豫了,现在又多了个齐泰,在他们的劝说下,皇上至今没有对此事表态,不过我估计最后会小有封赏,毕竟他击败了燕王。”
李景隆没有料到会是这个结果,他脸上露出了一丝幸灾乐祸的笑意,想起盛庸对自己的无礼,他便恨恨道:“要不是我在济南不肯投降燕王,给他留下了一点兵,他可能会到这个便宜吗?唉!我一时糊涂,却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徐增寿看出了李景隆投降燕王之心,他便试探着问道:“景隆兄是怎么看这场夺位之战?”
李景隆冷笑一声道:“我认为这不过是皇家内部矛盾激化的结果罢了,就是由于先帝立皇储不妥导致,前太子病逝,本来就不该由长孙即位,无德无能,仅仅是因为皇上的爱屋及乌,便登上帝王宝座,要是我为皇子,我同样也会起兵争位。”
朱允炆对李景隆的仁慈,非但没有让李景隆感激,相反,他加更瞧不起朱允炆,而燕王两次大败于他,却让他对燕王充满了敬佩。
徐增寿明白了李景隆的心思,便话题一转笑道:“你现在还有一个机会重新复出,就不知你自己愿不愿意。”
李景隆‘腾!’地坐直了身子。其实他找徐增寿,就是想问一问自己还有没有机会出山,不料对方竟主动提出来了,使他大喜过望,连忙问道:“什么机会?”
徐增寿笑了,他压低声音道:“皇上忌惮李维正手握重兵,便准备十将去江浙湖广一带募兵练兵,如果你想抓住这个机会,那就听我的安排。”
……
正如徐增寿所言,盛庸追袭大败燕王后,燕王立即遣使入朝谴责朱允炆失信,他自言正是因为相信朝廷有议和诚意,他才主动北撤,不料却遭追击,损兵折将,伤亡惨重,他要求朱允炆对他作出解释,否则,他绝不接受议和。
这件事在朝廷却引发了争议,褒贬各半,这中间争论的焦点就在于皇上是否真的失信,是议和在先,还是议和在后。很明显,燕王撤军时,朝廷议和的使者才抵达徐州,所以以刑部尚书暴昭为首的官员都认为盛庸出兵是正常的军事行动,而盛庸和铁铉固守济南,挡住燕王南下,现在又大败燕王,应该大力褒奖;而黄子澄和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