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第5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最好的选择。

走进密室,两人坐了下来,李系望着李辅国,心中充满了不安,李辅国的满脸阴沉让他感到害怕。

在昨天以前,李辅国每次见到他都是笑眯眯的,语气中充满了和颜悦色,但今天,李辅国的阴冷是他第一次见到,他心中的一阵阵收紧,一种不妙的兆头涌进了他的内心。

“你先看看这个吧!”

李辅国没有绕弯,直接开门见山,将怀中圣旨直接递给了李系,李系有些茫然地打开圣旨,他的刷地变得苍白,仿佛变成了一尊泥塑,圣旨从他手中滑落下地。

李辅国冷冷地看着他,等他反应过来,半晌,李系终于反应过来了,他猛地抓住李辅国胳膊,向他跪了下来,带着哭腔喊道:“尚父,尚父,救救我啊!”

“你担心什么,北唐军说不定马上就到了,让他登基不更好吗?”李辅国淡淡道。

“可是!不等北唐军来,我就已经没命了。”

李辅国缓缓点头,很好,能看到这一点,此人还可救!

李辅国目光锐利地注视着李系,“我们的命运是一样的,这一点你明白吗?”

李系点点头,“我明白!”

“那好,我还有一个办法可以救你命!”

李辅国用一种缓缓地,毫不回头地,不容反驳的语气道:“事实上,我们也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了。”

第六百七十五章 宫廷政变

自高仙芝离开蜀中后,羽林军大将军郭英义接替高仙芝出任剑南节度使,掌握了蜀中军权,郭英义原是陇右采访使兼秦州都督,为官期间穷奢极欲,他最好马球和女人,为将二者完美结合,他便训练几支女伎马球队,每日耗钱数十贯到百官,引发民怨官恨,李庆安东进后,罢免了他的官职。

这让郭英义对李庆安极为愤恨,便跟随李隆基入蜀,颇得李隆基信任,出任羽林军大将军,很快他又投靠了新主人李亨,在李亨的宫廷政变中立下汗马功劳。

和高仙芝不同,郭英义极会当官,谙熟官场规则,他尤其善于见风使舵,绝不会把自己绑死在一棵大树上,这次成都大搜捕,他放纵士兵明抢暗夺,使军队上下都发了大财。

不仅如此,他还抓捕了五千多家有军械的平民,借口审查北唐探子,实际是勒索钱财,每人以二十贯到百贯不等的价格放人,仅这一项,他的军队便敛财达二十余万贯,惹起民怨沸腾,朝官也对他极为愤慨,甚至百官联名弹劾他,但郭英义本人却并不在意,他自己自己掌握着南唐最重要的军队,就不怕那些文官御史翻上天去。

郭英义的家并不在城内,而在北郊的一座庄园里,当然,他在成都也有府邸,但他却嫌府邸太小,无法打马球,便举家迁到郊外,建造了一座占地一百五十亩的庄园,仅一座马球场便有百亩之大,每天傍晚,他都要举行一场女子马球赛,马球场上红缨舞动,娇声呵斥,看得郭英义呵呵大笑。

不过这两天郭英义没有心思看女子马球赛了,太子之争、荆襄失守、北唐南压,种种不利的局面使他心情格外沉重,他也意识到自己的好日子不多了,但他仍然抱有一丝侥幸,事情不会太好,也不会太坏,北唐占领荆襄只是为了漕运需要,在安禄山未剿灭之前,他们或许只是对南唐施压,而不是真的进攻南唐。

夜已经很深了,郭英义仍然没有睡觉,李亨的病倒使他有一种预感,或许这些天会发生什么事,睡觉会使他失去很多机会。

已经快一更了,他打了一个哈欠,确实有些困了,他放下书,起身准备回房睡觉,他刚站起来,便听见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这是他亲兵校尉的脚步声。

“大帅!有人要紧急求见大帅。”

“是谁?”

“好像是……是李辅国。”

“什么!”郭英义愣住了,李辅国来了。

郭英义是支持彭王李仅,倒不是说他对彭王李仅有什么特殊好感,而且他发现李亨想换太子,既然是皇帝想换太子,他自然是跟着皇帝走,其实说老实话,他压根就不喜欢彭王,那个亲王太文弱,太木讷,又喜欢听那些文臣的话,如果他登基,其实对自己没有好处。

但郭英义首先考虑的皇帝的态度,只要皇帝支持,哪怕是头猪,他也会举双手支持,但李辅国可是太子的人啊!他来找自己,难道是想让自己转而支持太子?

想想很有这个可能,襄阳完了,太子失去了鱼朝恩的军队支持,他的形势岌岌可危,来找自己,或许是他们孤注一掷了。

郭英义首先想到的是条件,他又问道:“李辅国带了什么来?”

“李辅国带来几口大箱子。”

郭英义若有所悟,便笑道:“请他到大堂稍候,把箱子也一起抬进来。”

片刻,李辅国走进了大堂,郭英义的二十几名亲兵将五口沉甸甸的大箱子抬上了大堂,一字摆开。

李辅国今天是低姿态来求郭英义,虽然他能控制住李亨,但朝臣们要拥立李仅,他却毫无办法,这里面最重要是军队支持,五千羽林军已经表态支持李系了,但还有驻扎在城外的十万军队,他们的态度至关重要。

历史上宦官之所以屡屡战胜文官,不仅仅是他们掌握宫内大权,而且他们做事风格也和文官不同,文官做事要面子、要风骨,要一等二看三通过,而宦官大多是实用主义者,他们更加直接,而且更加讲究效率,善于抓住机会。

比如今天晚上,李亨已经向大学士窦华表态废太子,让他去拿奏折,但窦华却认为天色已晚,不急这一时,明天再去拿也不迟,不慌不忙,而李辅国却相反,他不仅抢先把圣旨拿到手,而且和皇后太子定好了大计,不仅如此,他还连夜出城,来找郭英义寻求支持,他的方法也非常简单实用,不讲大义,用利益来交换。

很快,郭英义走进了大堂,他瞥一眼五口箱子,便呵呵笑道:“这么晚了,李公公还不休息吗?”

李辅国笑道:“来探望一下大帅,顺便表表心意。”

“哦!我怎么敢受李公公的心意呢?”

李辅国很了解郭英义这个人,贪财好色,他是李隆基一手提拔,却又背叛的李隆基,说明此人心中只有利益,而无忠义,这是一个可以拉拢的人。

李辅国也不说话,随手将四只大箱子打开,顿时满堂璀璨,珠光宝气,炫耀得让人睁不开眼,满满两大箱珍宝,还有两大箱黄金。

李辅国谦卑地笑道:“这是太子殿下给郭帅的心意。”

郭英义眼睛都笑眯了,他凭直觉,这些珍宝黄金,至少价值数十万贯,简直就是天降横财,他毫不掩饰眼中的贪婪,不停地搓手,“这、这怎么好意思呢?”

“太子殿下仰慕郭帅久矣,只是没有机会表示心意,这只是太子一小部分心意。”

李辅国言外之意,还有更重要的利益,郭英义也不再虚伪了,他立刻命令亲兵将四只大箱抬进内室给夫人,李辅国则被请到了他的书房。

两人进书房坐下,既然已经说开了,郭英义也不再绕弯子,直接问道:“不知太子还有什么心意给我?”

李辅国一笑,开出了天价清单,“宫女五十名,都是上上佳丽。另外封骠骑大将军,晋昌郡王,实封五百户,再加封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晋昌是沙州属县,也是郭英义的家乡,财富、郡王、大将军、相国,李系大手笔啊!郭英义倒吸了口冷气,连皇帝的女人都给他了,这是要做什么,难道是……

郭英义忽然意识到,这不是简单地要他支持。

“李公公,出什么事吗?”

李辅国点了点头,阴阴道:“圣上的病势突然加重,御医说,可能挺不过今晚了。”

“什么!”郭英义眼睛猛地瞪圆了,挺不过今晚,“这、这怎么会呢?”

“从小落的病根子,我知道,最怕大刺激,襄阳失守,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把他刺激得太狠了,结果旧病复发。”

李辅国指了指头,“听御医说,这里面流了很多血,五官都渗出血了,哎!我们都没有想到,来得太突然了。”

郭英义忽然明白了,五官流血,这是怎么回事,他完全明白了,这一刻他忽然下定了决心,既然李亨已经不在了,那他还有什么忌讳,人生在世,利益是第一重要。

“那太子希望我怎么做?”

李辅国仿佛看见了胜利的曙光,他急不可待道:“太子希望军队立刻入城,实行全城戒严。”

……

半夜时,李亨忽然醒了,或许是口干,或许是脚步声将他惊醒,或许是一种莫名的不安,他慢慢睁开眼,只见他床榻旁站着几个黑影,灯全灭了,他看不清楚模样。

“你们是……谁?”

“父皇,是儿臣!”是太子李系的声音。

“你来做什么……为什么不点灯?”

李亨的身体很弱,说话断断续续,李系忽然在他面前跪下,给他磕了一个头,“儿臣来,是想请父皇退位,父皇既然不能理政,那让儿臣来挽救南唐的危机。”

“你说什么?”

李亨心中一阵暴怒,他挣扎着要坐起来,却被李系摁住了,使他动弹不得。

“来人!快来人!”

李亨情急之下,大喊起来,可半天也没有任何人进来。

李系冷冷一笑,“父皇,你不用喊了,不会有人进来。”

“逆子!你……你要做什么?”

李亨忽然看见了儿子眼中的杀机,他一阵害怕,连忙道:“那好吧!我传旨把皇位让给你,我……做太上皇。”

李系摇了摇头,“不需要父皇传旨,我是太子,只要父皇驾崩,我就自然登位了。”

说完,李系站起身,给旁边几个黑衣人使了个眼色,几个黑衣人走上前,摁住李亨的头和手脚,又将他嘴强行撬开了,一个黑衣人取出很小一只葫芦瓶,拔开了瓶塞子,向他嘴里灌去。

李亨吓得魂飞魄散,他拼命挣扎,但却没有用,毒酒灌进他的肚子,李系至始至终都冷冷地看着他,这一刻父子亲情都已经不存在了,他们之间只是争夺皇位的对手,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父皇不要怪我,是你先要废我!”

这是李亨在人世间听到的最后一句话,肚子里的剧痛已经让他难以忍受,他想打滚,身子却被死死摁住,使他一点一点体会死亡的到来。

忽然,李亨眼前出现长子李豫被毒死的情形,他趴在窗前,上前伸手,仿佛在大喊父皇饶命,还有他的孙子,他的父亲。

所有死去的人都在他眼前复活了,还有无数人要杀他,都被长子拦住了,他大喊:“不准杀我父皇!”

一颗悔恨泪珠从李亨眼角滚落。

……

就在李亨被毒死的同一时刻,十万剑南军再次冲进城池,开始进行戒严,坊门关闭,城门不开,任何人都一律不准出门。

彭王府也被数千士兵包围了,四更时分,李系下达了赐死彭王的命令。数千士兵冲进彭王,逢人便杀,李仅和阎凯见势不妙,惊惶逃到后院佛经楼,却被追来的士兵乱刀砍死,可怜阎凯来不及说出自己的身份,也一并被杀。

五更时分,右相王珙上书李系,正式表示支持他登位,左相崔圆也同样表达了支持他登基。

天刚亮,身着龙袍的太子李系在三千铁甲士的护卫下,走入勤政殿登基,接受百官朝贺,正式登基为帝,改过年号为宣仁。

南唐的第三任皇帝开始了。

第六百七十六章 人之弱点

南唐宫廷政变几天后,李庆安已身在浚仪县,浚仪县是汴州的州治所在,也就是今天的开封,沿汴河再向南走数十里,便抵达陈留县。

视察漕运和江南是他早就安排好的计划,开元之所以能盛世,在于年轻的李隆基励精图治,名相辈出,将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

另一个关键点便是江南得以开发,漕运疏通,使江南物资大量运抵关中,官仓富足,税赋轻减,各地物价低廉,人民生活普遍富足,开元盛世方得以出现。

但随着李隆基放纵权贵对土地的兼并,终于使得天下财富越来越集中在权贵手中,富者越富,贫者越贫,说到底还是一个切蛋糕的问题,古今亦同。

但随着安禄山叛乱和朝廷内部的巨变,天下财富又面临重新洗牌,作为掌天下大权者,李庆安首先要考虑恢复秩序,恢复被兵乱破坏殆尽的河北民生,这就需要朝廷掌握大量的资源,其中最关键的是粮食。

他准备用十年的时间休养生息,使大唐的人口恢复到天宝初年的水平,而经济恢复到开元十年,那时大唐的繁盛将再度出现。

在他所有的计划中,漕运和江南都是极为重要的一环,漕运并不仅仅是官运,漕运其实是一种交通,唐朝没有汽车火车,也无法出现,但却能大力发展水运,水运的量大便捷同样能沟通南北东西,发挥商品物资交流的巨大作用。

在天下渐渐平定之后,他的关注重心也将转到经济上来。

浚仪是漕运最重要的中转站之一,汴河和白沟河在这里交汇,早在开元年间,这里的汴河沿岸便修建了巨大的仓库群和物资堆放地,由于漕河堵塞,天宝后期这里便渐渐冷清下来,物资越来越少,巨大的仓库群也成了无数流民和野狗野猫的栖息之地,原本因漕运而繁华的浚仪县经济也开始衰败下来。

但随着朝廷对漕运的再度重视,左相国崔宁亲自赴江淮、河南疏通漕运,作为整个河南道的河运中心枢纽,作为河南道观察使驻地和河南漕运府驻地,浚仪县的重要地位再一次彰显。

李庆安这一次东巡主要以乘船为主,二十几艘官船在汴河内行驶,两岸依旧有骑兵队护卫,天下着蒙蒙细雨,两岸是两排防风树,树木葱郁,在树木的缝隙里不断可以看见大片农田和村庄,冬小麦已经收割,水稻种下去了,水田中一片绿油油的景象。

不时有在田里劳作的农民抬头向这边望来,他们头戴竹笠,在田间忙碌着,汴河两岸仿佛就是一幅平静而充满生机的画卷。

李庆安负手站在船头,远远地欣赏这幅美丽的画卷,河南道没有遭遇安史之乱地摧残,这一直让他感到十分欣慰,河北虽然涂炭,但毕竟地域不大,而且大部分民众都已顺利转移,安史之乱的祸患已经降到了最小,河东、河南这两大中原腹地没有被破坏,这就为他的大唐中兴计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时,有亲兵大喊:“上将军,前方已到浚仪码头了。”

南方两里外的浚仪码头已经清晰可见,一片巨大的仓库群从树梢上方显现出来,他们在船上便可感受到码头上敲锣打鼓的欢迎气氛,估计地方官全来了。

李庆安忽然想起一事,便对韦青平笑道:“过几天路过陈留时,我倒想上岸去看一看,去看一个故人,估计他伤势也快好了。”

韦青平没有回答,李庆安回头看了一眼,见幕僚韦青平正坐在地图前,双手抱着一个茶杯,一脸忧心忡忡,没有听见他说话,从上午开始他就这样了,李庆安不由笑了笑问道:“韦先生还在想成都之事吗?”

韦青平叹息道:“没想到最后竟然是李系赢了,此人崇尚武力,性格暴戾,想让他投降,估计很难,他必然会全力抵抗,我担心蜀中浩劫啊!”

“嗯!”

李庆安也点了点头,“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彭王李仅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但最后还是输了,只能说是上天不眷顾他,也只能说他在大事决断上比不上李系一党,李仅失败,那必然难逃一死,只可惜阎凯没有能脱身,也跟着玉石俱焚了,这也算是我的损失,好好厚待他家人,也算是给他一个交代吧!”

韦青平还是有一点不甘心,他又问道:“殿下,难道蜀中就没有避免浩劫的可能吗?河北道已经毁了,如果巴蜀再毁,生民涂炭,大唐的复兴就不会那么容易了,殿下,我最担心的是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