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第5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整整五个时辰,契丹、奚人的残暴和淫欲将整座城池都吞没了。

……

李归仁没有进城,他的大营驻扎在城外,随着夜幕降临,一队队满载而归的士兵陆续归营了,马匹上载着大包小包的财物,妇女被捆绑在马上,大多衣裙破烂,很多女人还赤着身子,夜幕降临,篝火点燃,一群群士兵围着火旁,烤肉喝酒,喧哗无比,他们逼迫数百名抢来的妇人涂脂抹粉,为他们跳舞助兴,看得兴起时,直接将妇人拉进人群之中……

按照契丹人和奚人的规矩,最好的战利品要献给首领,李归仁的大帐内堆满了金银珠宝和二十几名年轻美貌的妇人。

李归仁挑了五名最美貌的女子,其余女子都赏给了他的亲兵,在侧帐内,三百余名雄壮的士兵赤着上身,阴笑着将二十余名女子团团围住,二十余名女子像待宰的羔羊,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被士兵们绑在长凳上轮流蹂躏。

“军爷,我已经伺候你们三十几人了,实在受不了,求求让我歇息一会儿吧!”

一名女人哭喊着哀求,换来的却是更加疯狂的蹂躏……

在营帐的角落里,藏着一名身材矮小的男孩,长得目清眉秀,像猫一样蜷缩在角落里,没有士兵去过问他,谁都知道,这是留给他们亲兵都尉享用的,这个男孩的父亲便是潞城县的县令,他和母亲一起被掳来,而刚才哭喊哀求的女人,便是他父亲的爱妾,现在已经昏厥过去。

男孩虽然身材矮小,但已经十二岁了,此时他仿佛听见了母亲的哭喊声,似乎就在隔壁,他强烈克制着悲愤,将一名士兵落下的匕首悄悄藏到身下,一点一点地挪动着身子,满帐的亲兵都在盯着二十几名赤身女人,谁也没有注意到他。

这时一名士兵走到他身前,背对着他,恰好遮住了他,就趁着这个机会,他身子一滚,便从帐下的缝隙滚了出去,滚进了隔壁帐中,身子撞在了一只木箱上。

他慢慢用匕首割断了绑缚他双手的绳子,这时,他听见了母亲的哭声,他悄悄抬头,顿时被惊呆了,他的母亲赤着身子被反手倒吊大帐中间。

另外还有三名女子一样地吊在空中,在营帐中央,站着一名像黑熊一样的男人,身高巨大,浑身是毛,头发披散着,赤着下身,上身穿一件铁甲,仿佛恶魔一般,凶恶无比,男孩吓得几乎要晕厥过去,这时,男子已经凌虐完了一个女子,大步走向男孩的母亲,女人吓得浑身发抖,男子抓女人的两腿,狞笑着捏了两把臀肉,“这个女人肥熟细嫩,我最喜欢!”

他忽然从后面将两腿重重地向两边一分,只听见骨骼的断裂声,女人惨叫一声,昏死过去。

男子见母亲惨遭凌虐,他嘴唇都咬破了,血顺嘴角流了下来,这时李归仁狠狠地骂了一句,“他娘的,汉人娘们就这么脆弱吗?”

他有点倒了胃口,一屁股坐在木箱上,重重地喘着粗气,他万万没有想到,他身后竟然藏着一个男孩,他粗壮的腿差一点碰到了男孩的脸。

男孩最初是吓得魂飞魄散,差点喊出声来,这时,他的眼前出现了一条长满黑黝黝长毛的小腿,粗壮得像帐外拴马的木桩。

男孩见母亲身上流满了鲜血,他胸中涌起了滔天的愤怒,他要报仇,要为母亲报仇!

他侧躺在地上,眼睛死死盯着眼前的毛腿,他想起了医生给他治病时说过的话:‘人长得再高,但根却在脚上,两根经脉贯穿身体,经脉断则身体崩塌。’

他慢慢举起了匕首,忽然大喊一声,猛地向他跟腱处刺去,李归仁刚刚站起身,忽然觉得右脚后跟一阵钻心的剧痛,他痛得大叫一声,一回头,看见了一个瘦弱的男孩,他那张仇恨而惨白的脸,男孩又一声大叫,举起匕首向他下身刺来。

李归仁见自己右脚跟上流满了鲜血,火辣辣地疼痛,他已经软得站不住了,李归仁不禁勃然大怒,一把抓起男孩,将抓小鸡一样,将他脖子一拧,男孩当场惨死。

李归仁走了两步,他只觉浑身发软,‘扑通’一声摔倒在地,右腿已经没有了一点力气,他心中大骇,放声高喊起来:“快来人啊!”

……

李归仁在潞县被一个男孩所伤,右脚筋腱被割断,使他再也无法骑马打仗,成为了一个只能拄杖而行的废人。

李归仁怒极攻心,将安禄山不准他深入河东的命令抛到了脑后,他下令大军南下,向潞州州治上党县进发,所过之地,皆夷为平地。

而此时,李嗣业的安西军尚在晋州,上党县有一支六千人的北唐驻军,由当年投降了李庆安的安禄山部将田乾真率领。

李归仁发誓将田乾真亲手抓住,交给安禄山,就在他离上党县还有四十里时,突然传来消息,安西军大将卫伯玉率一万安西军攻克了滏口陉河东入口处的滏西城,截断了李归仁的退路,而另一名安西军将领席元庆率一万军,进军泽州,和泽州的八千守军汇合,堵住了另一条撤回河北的白陉。

这时,安西军四万主力在安西副帅李嗣业的统帅下,从晋州进入潞州,驻兵良马寨,形成了对李归仁军的包围状态。

……

(老高看了一些资料,关于安史之乱中叛军的残暴简直令人难以想象,老高这一章只着墨一点点,给大家一个感性认识,既然写了安史之乱,有些东西始终绕不开。)

第六百三十五章 风云急变

长安赵王府,不停有士兵进进出出,将一份份从前线送来的快信送至,又将一条条命令送往王府旁边的信站。

在赵王府的军机室内,李庆安和韦青平等几名幕僚正在沙盘前研究战事,另外,兵部尚书颜真卿、兵部侍郎长孙全绪、千牛卫大将军南霁云等重臣,也都一一在沙盘前参赞军务。

李庆安刚刚接到了李嗣业送来的快信,他用木杆指着潞州地界道:“卫伯玉军目前截断了李归仁的后路,席元庆也堵住了白陉,如果李归仁军此时想突围出去,也有可能,他可以从乡县沿武乡水北上,但李嗣业的情报是,李归仁军并没有北上的意思,目前他们驻兵在这里……”

李庆安用木杆指着上党城以北,那里有一个用小木块做成的镇子,西边是一条用白油漆刷出的河流。

“这是浊漳水,河东岸距离上党城约五十里处是浊漳镇,李归臣的五万大军就驻扎在这座镇上,很明显,李归仁是要和李嗣业的安西军主力决一死战了。”

“双方兵力对比如何?”颜真卿沉声问道。

“目前李嗣业在河东地界约八万军队,但要考虑封堵燕军退路和各地的部分驻军,李嗣业最多也只能动用四万人,目前赵崇节和贺娄余润已率一万骑兵精锐前去支援,这样李嗣业可用之兵也是五万,这也是他的性格,他不会倚多取胜,但从兵种上来说,燕军是三万骑兵和两万步兵,而安西是四万骑兵和一万步兵,从骑兵数量上说,我们占有优势,而且我们还有天雷和火油,无论军种和实力,我们占有优势,而对方的优势在于骑兵,一万曳落河骑兵是安禄山最强悍精锐的骑兵,另外还有一万契丹骑兵,是由契丹耶律部的精锐,装备精良,据说战斗力超过了幽州铁骑,还有一支骑兵也是奚人的精锐,正是有这三万骑兵,李归仁才不想北撤,和安西军较量,如果他能击败安西军,那他将名震天下。”

长孙全绪点点头感慨道:“这是一场势均力敌之战!”

他看了一眼南霁云,见他眼中有些黯然,便笑道:“南将军以为呢?”

南霁云正为自己没有机会参加这样的精彩战役而感到遗憾,他默默地点了点头道:“李嗣业将军坚持以五万军对阵对方五万军,这本身就是一种轻敌之举,我只担心安西军被盛名所累,生出骄兵之意,不把燕军放在眼中,这样这非常危险。”

“南将军说得没错,我也有这个担心。”

李庆安对众人道:“我已写信给李嗣业,命他不准轻敌,另外我又命王思礼率三万关中军出陕州,前往河东接应,这场战役事关重大,李嗣业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决不能输掉!”

这时,一名文书官拿着一份情报进来施礼道:“殿下,太原最新快报!”

众人一下子被吸引了,纷纷向李庆安望去,李庆安接到接过情报看了看,眉头皱成了一团,道:“难怪李归仁不肯北上,原来是安庆绪改变策略了,他刚到太原便又撤回了石艾县,李怀仙率八万大军南下了。”

这个消息让所有人都大吃了一惊,李怀仙的八万大军中,至少有三万是精锐的幽州铁骑,骑兵速度极快,一旦在上党战役打响前赶到潞州,那么李嗣业的形势就危险了。

李庆安背着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他这才明白了安禄山真正的策略,原来安禄山攻打太原是虚,他真正的目的是对付李嗣业的安西军,如果郭子仪分兵去支援李嗣业,那太原的兵力必然空虚,正好被安庆绪的军队趁虚而击,太原又危险了。

这其实不是李嗣业轻敌,而是他李庆安轻敌了,小看了安禄山的部署,李庆安负手在房内慢慢踱步,他忽然走到沙盘前,仔细研究了一下地形,沉声道:“立刻传我的命令,命李嗣业放弃潞州,撤到晋州乌岭山以西,严守府城关,卫伯军和席元庆也同时撤回,命田乾真部放弃上党县,所有的军队全部撤到晋州集结。”

他沉吟了片刻,紧接着又下了第二道命令:“命雷万春和辛云京率部走飞狐道进入定州,断安庆绪的粮道。”

他微微叹了口气,又对众人道:“这次是我们小看了安禄山,安禄山进攻河东虚虚实实,若太原难攻,他们就转而对付安西军,若郭子义出兵,他们又会转而攻打太原,令我们处于被动,说到底还是我们在河东兵力不足的缘故,如果我们能再增兵十万,就能扭转被动局面,所以我决定再火速向河东增兵十万。”

颜真卿沉思了片刻,道:“关中有十五万大军,可以走蒲津渡支援河东,从前玄宗帝去北都时,都是从蒲津渡黄河,在那里一夜间便可建立浮桥,数万御林军渡河极快,我们不妨先命王思礼搭建浮桥,等大军赶去,正好渡河。”

李庆安道:“搭建浮桥是个好主意,但关中十五万军队最好不动,这次江南之战降卒极多,又在江南募兵六万,可令江南军北上协守河南,而令李光弼率七万军渡河支援河东,我再率三万精锐骑兵走蒲津渡口赶去河东,只要李嗣业能及时退回晋州,时间上应该来得及。”

颜真卿和长孙全绪对视一眼,异口同声道:“殿下怎能亲去河东?”

颜真卿连忙劝道:“殿下刚从江南回来没多久,又赶去河东,实在劳累,我想李嗣业也是名将,他应该能独挡一面,打赢河东战役,殿下只须远程调度便可。”

李庆安摇了摇苦笑道:“实不瞒颜尚书,家家户户都有本难念的经,安西军也不例外,安西军最大的问题就是山头太多,各个大将之间都互不服气,李嗣业指挥不动李光弼的军队,李光弼也调动不了李嗣业的军队,他们必然是各自为阵,我在长安调度毕竟太远,也难以协调,所以只有我去坐镇河东,才能协调各军,再说还有郭子仪,他也只可能给我面子,你们不要劝了,这次河东战役非同小可,直接关系到河东的得失,我必须亲赴河东。”

颜真卿还想再劝,南霁云却道:“颜尚书不要再劝了,我也觉得大将军亲赴河东是最好的方案,李嗣业为人骄傲,就怕他不肯接受李光弼支援,而独立和燕军作战,那样会使安西军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如果李嗣业在河东战败,毁了安西军声誉是小,更严重是会扭转整个战局,如果南唐再呼应,我们就会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这场战役非同小可,关系到整个大局,我反对李嗣业来做主将,就基于这个考虑。”

南霁云的分析非常透彻,颜真卿也觉得有理,便不再多劝了,问道:“那不知大将军何时出发?”

李庆安当机立断道:“时间紧迫,我现在就出发,还望颜尚书协调王思礼,在蒲津渡速架设浮桥。”

颜真卿点点头,“我会立刻发鸽信给王思礼,祝殿下一路顺风,早传捷报!”

……

庆平二年四月初,安禄山突然改变战略,命安庆绪大军放弃围攻太原,退至河东井陉口,又命李怀仙率八万精锐大军南下支援李归仁部,这样一来,便使得李嗣业地安西军腹背受敌,战局急转,不等李庆安的命令到来,李嗣业也同时意识到了形势危急,他下令潞州各部撤回晋州,卫伯玉部一万人在回撤途中遭遇了李归仁大军的拦截,双方爆发激战,卫伯玉部因寡不敌众,损失近半,大败而回。

渐渐地,河东的战局越演越大,双方都意识到了这场战役的重要性,已经关系到整个河东的得失,安禄山命安庆绪再向潞州增兵五万,由蔡希德率军南下,使燕军在潞州的总兵力达到了十八万。

而北唐军方面,李光弼则率七万军从河阴县渡过了黄河,进入怀州地界,走太行陉进入河东泽州,与此同时,李庆安则亲率三万骑兵精锐,每人配双马,日以继夜地向河东方向进发。

一场关系到河东得失、关系到攸关全局的大战,正在河东的东南部开始慢慢酝酿了。

……

如果我们打开地图,就会发现,晋州东部是河东道的一条重要分界线,在晋州东部,介山、霍山、乌岭山一直到南方的王屋山,从北至南,延绵千里,将河东道一分为二,形成了一条天然的军事分界线。

而在这条军事分界线上,乌岭山中部的府城关,也就是今天的安泽县,便是一个极重要的战略要地,府城关以东,便是通往潞州的良马寨。

此刻李嗣业的大军便是驻扎在府城关,目前,李嗣业在河东一共有八万大军,由于卫伯玉在撤回途中损兵五千,李嗣业手中实际上的军队是七万五千人,另外还有一万士兵零散地分布在晋州、绛州、蒲州等地。

这天上午,李嗣业接到士兵禀报,李庆安派来的先锋,由赵崇节和贺娄余润率领的一万骑兵抵达了晋州,他同时得到另一个消息,李庆安亲率三万骑兵精锐已经到了蒲津渡口。

第六百三十六章 意外事件

府城关是一座修建在山谷口上的关隘,这道关隘既不坚固,也不高大,它没有娘子关那样雄峻险要,城墙长约三里,更像一座城池,城墙高三丈,而且没有护城河和吊桥,因为它身居河东道内部,谁也没有把它作为御敌险要的意识,历经百年了,也没有进行重新修葺,使它显得十分破败,在两军交战中,它很容易被敌军攻下。

尽管如此,但府城关还是有一个很大的优势,那就是它濒临沁水,滔滔的沁水紧靠关隘流过,使关隘前的空地十分狭窄,敌军摆不开战场,李嗣业为此建立了两道防线,一是在沁水岸边布兵六千人进行防御,如果安禄山的军队突破第一道防线,那六千人便可以退回关隘内建立第二道防御线。

时值黄昏,残阳如血,一轮暗红色的夕阳即将落下地平线,余辉将天空和破败的城墙映成了紫红色,李嗣业负手站在城头之上,凝视着汾水对岸,对岸,可以隐隐李归仁的先锋军已经扎下了大营,就仿佛一种嘲讽和挑衅,安西军原本是要将李归仁军包围歼灭,但形势急转,安西军非但没有成功,还被迫退回到了汾水以西,这让李嗣业心中极为恼怒。

南霁云的分析并没有错,李嗣业天生傲骨,他从一开始起,根本就没有将安禄山的军队放在眼中,若不是李庆安的军令及时到来,他在集结军队后就要和李归仁进行决战了,一洗卫伯玉部惨败之耻。

但李嗣业也并非是无智鲁莽之人,当卫伯玉告诉他,他是一万对一万,被曳落河骑兵击败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