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第5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战中战死,他当年为火长时的九名手下,现在只剩下三人健在,其余弟兄全部阵亡。

他心中有些伤感,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叹息道:“如果戍堡弟兄们不是跟着我,我想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不会死,我心中无比愧疚。”

韩进平给他倒了一杯酒,劝道:“我倒以为大部分兄弟都和你无关,当年高副帅来戍堡时把你带走了,而只有我和贺严明跟着你,其余弟兄基本上都和你无关了,他们后来陆续阵亡,也是因为安西战争不断,作为军人,能死在战场之上,我觉得这是他们的幸运。”

李庆安端起酒杯,又一饮而尽,摇摇头道:“话虽这么说,但想起来心中总是有点难过。”

李庆安很久没有喝酒了,今天一连喝了十几杯酒,加上心中有愁绪,酒意一下子涌上了头,端起酒杯将酒缓缓洒在地上,道:“这杯酒,就算是我给九泉下的弟兄们敬一杯,愿你们在九泉下安息。”

韩进平感觉李庆安有些喝多了,见他又要给自己倒酒,便按住了他的酒杯,道:“将军,你不要再喝了。”

“不!你别管我,我今天心里高兴,而且和故人喝酒,不知以后我还有没有这个机会了,来,我们再喝,你们两个,再去买几壶酒来,今晚我要和老韩不醉不休!”

第六百二十一章 国有小人

荆襄的李瑁也同样拥有十万大军,其中李瑁自领三万军镇守襄阳,其余七万军分驻荆襄各处要地,荆州、江夏、巴陵等战略要地,都有重军驻扎,随着他向东扩张,逐渐占领了庐、舒、寿各州后,他的兵力开始捉襟见肘,明显难以应付越来越大的地盘。

为此,李瑁开始了扩军,命心腹大将张维瑾为募军使,在庐、舒、寿三州招募士兵,但哥舒翰并不赞成扩军,他认为兵在精而不再多,兵虽多而无良将,等于一帮乌合之众,李瑁不准,坚持募兵。

哥舒翰又提出了五百军官名单,都是跟随他的多年的陇右老军,经验丰富,他们可提拔为将,统帅新军。

哥舒翰的一番好意却遭到李瑁的猜忌,五百陇右军官他一个不用,而是从心腹张维瑾、赵奉章等人的军中提拔了数百名军官,任命为将军、中郎将、郎将,这些军官大多鱼龙混杂,很多都是荆襄富家子弟,靠贿赂得官,军职高低以钱数多寡来决定,一时间鱼龙混杂,荆襄军中冒出了大量的中高级军官。

这令哥舒翰极为不满,他一怒之下,放弃了荆州防御,率领自己的一万军重新回到岳州驻扎,李瑁无奈,只得派中官前往岳州,安抚哥舒翰,给他解释,之所以用张维瑾等人手下为将,主要是考虑要拉拢荆襄乡党,没有其他意思,李瑁恳请哥舒翰以大军为重。

但哥舒翰并不肯就此罢休,他又上书指出张维瑾、赵奉章二人卖官发财,败坏军纪,请李瑁杀此二人以谢三军将士,否则他绝不回荆州。

李瑁无奈,又亲笔写信劝哥舒翰,卖官发财只是捕风捉影之说,并无真凭实据,他保证一定严查此事,一旦查实,他绝不姑息。

接着,李瑁又封了他的一百余名手下为中郎将,哥舒翰这才怒气稍平,重新返回了荆州。

事情虽然平息,但哥舒翰的挟军自重却使李瑁对他深为忌惮,再加上张维瑾和赵奉章两人的挑唆,李瑁心中渐渐对哥舒翰生出了杀机。

……

张维瑾就是襄阳本地人,原是荆州大都督府下的一名军府都尉,李瑁初到襄阳时人地生疏,他便召集了襄阳附近的几个军府残兵,得了近两千军队,拥立李瑁为王,他见李瑁是单身前来,又将自己的两个堂妹送给李瑁为侍妾,由此得到了李瑁的信任,封他为骠骑大将军,荆北大元帅,从此成为了李瑁的心腹爱将。

张维瑾的家族势力也渐渐水涨船高,他的姐夫,原襄州谷城县县令刘清被升为襄州太守,他的两个弟弟和小舅子以及三个堂兄弟,也进入军中,皆封为将军,他的另一个族弟,也升为了襄阳县县尉,张维瑾家族便渐渐成为了襄阳第一豪强。

张维瑾今年约四十岁,身材魁梧,一脸大胡子,天生大嗓门,给人一种豪爽的感觉,但他却生了一对小眼睛,在他豪爽大笑之时,小眼睛里却充满了奸诈和精明。

张维瑾一直在寿州招兵,他听到了剑南大军出兵夷陵的消息,又接到堂弟张忠的密信,他便急忙赶回了襄阳。

张维瑾的府第位于荆王府不远,是一桩占地近百亩的巨宅,规模仅次于荆王府,所以襄阳城内便有民谣说,‘荆王府、张王宅,荆州哥舒靠边站……’这首民谣便点出了荆襄势力中,哥舒翰的势力已不如张维瑾。

这天下午,襄阳县县尉张忠带了一名中年男子来到了张维瑾的府门前,张忠是张维瑾的堂弟,三十余岁,原本是襄阳街头的混混,三年前走了关系进县衙当了小公差,跑跑腿、站站岗之类,张维瑾权势大涨后,他便从一个小公差摇身一变,成为了襄阳县的县尉。

张忠胸无大志,当官也不过是捞更多的钱,县尉可是肥差,主管襄阳城的刑事治安,领一班衙役在大街上横冲直撞,看到美貌女子就想办法搞到手,看见谁不顺眼,便说是奸细,抓进衙门拷打,等家人拿钱来赎人,至于商铺酒肆,更是勒索无忌,今天买马钱,明天联保费,月底了还有一笔治安费,短短半年时间,他便敛财过两万贯,可谓心黑手毒,无数人跑去县衙州衙告状,但县令拍张家的马屁还来不及,太守是张维瑾姐夫,更是装聋作哑。

没有律法约束,没有道德底线,张忠自然便更加疯狂地敛财,而且他唯一的理想,就是敛财后能舒舒服服享受这些财富,所以,不管是南唐还是北唐,对他来说,都有可能是他未来投靠的大爷。

几天前,张忠家里来了一名神秘的客人,他便是南唐户部侍郎杨慎矜,杨慎矜原来是大唐帝国的礼部尚书,政事堂相国,这在张忠的眼里,那可是高到天上的人,当然杨慎矜不是来找他,而是找他引荐给张维瑾,张忠立刻写信告诉了张维瑾,今天听说大哥回来了,便立刻带杨慎矜来见他。

张忠带着杨慎矜来到了张维瑾府门前,对他点头哈腰道:“杨侍郎请稍等片刻,我这就去给你禀报。”

杨慎矜点点头笑道:“我在这里,去吧!”

他负手站在张府前,目光冷冷地打量着不远处的荆王府,修建得比南唐皇宫还是气势恢宏,还要金碧辉煌,这个李瑁真是活得不耐烦了。

片刻,张忠便跑了出来,笑道:“杨侍郎请随我来,我大哥请您进去。”

他带着杨慎矜快步向府内走去。

张维瑾本来下午要去见李瑁,汇报新兵招募事宜,听族弟说杨慎矜来了,这立刻使他有点紧张起来,他知道南唐已经屯重兵在夷陵,杨慎矜这时候来,无疑和眼下的局势有关,他不敢大意,命张忠带杨慎矜去他的内室相见。

片刻,张忠领着杨慎矜走进了内室,三年前,杨慎矜出使荆襄时,曾经和张维瑾见过一面,一进门,杨慎矜便笑着拱手道:“张大将军,经年未见,一向可好?”

张维瑾也回礼笑道:“原来是杨侍郎,失礼了,请坐下!”

杨慎矜也不客气,直接在他对面坐下来,张维瑾给张忠施了个眼色,张忠便退出去,关上了门。

“杨侍郎怎么会想到这个时候来找我?”

杨慎矜微微一笑道:“我此次前来,既是给张大将军送一场富贵,也是为了救张大将军一命。”

“救我一命?”张维瑾愣住了,他连忙问道:“此话怎讲?”

“张大将军还记得写给季广琛那封信吗?”

杨慎矜这句话就仿佛一下子揭开了张维瑾最隐秘之处的外壳,使他的秘密一下子暴露了出来。

张维瑾和季广琛关系很好,半年多前,北唐军进攻河南,季广琛想借荆襄军联合抵御北唐军,曾给张维瑾写过一封信,承诺只要张维瑾助他一臂之力,他会替张维瑾引荐给南唐皇帝李亨。

当时,张维瑾一时头脑发昏,竟然回了一封信给季广琛,信上说,只要李亨肯封他为郡王,他不光出兵帮助季广琛,而且还会用李瑁的人头作为给李亨寿礼。

但他们的联合还是失败了,不久,便传来了季广琛全军被歼灭的消息,他的那封信也不知下落,送信人也生死不知,这件事张维瑾一直很懊悔,随着时间流逝,那封信一直没有被人提起过,他便以为这件事就没有了,却没有想到竟然在这个时候突然被揭穿了。

张维瑾的面皮蓦地胀成紫红色,手按住了剑柄,盯着杨慎矜一字一句道:“杨侍郎,你这是何意?”

张维瑾不知道,他的送信人还没有到郑州,季广琛部就被歼灭了,送信人偷偷看了这封信,认为奇货可居,便掉头去了成都,将这封信献给了李亨。

杨慎矜不慌不忙,取出一封信,递给张维瑾道:“这封信只是抄写件,如果张将军要杀我灭口,那原件便会立刻送到李瑁的案头,张大将军是要自取灭亡,还是想要大富大贵,孰重孰轻,张大将军自己决定吧!”

张维瑾紧握剑柄的手慢慢松开了,他也慢慢恢复了理智,意识到眼前之人杀不得,他接过信,放在桌案上看了半晌,心中不由叹了口气,天意如此啊!

他便沉声问道:“南唐圣上想送我什么富贵?”

杨慎矜胸有成竹,既然张维瑾在心中已经有杀李瑁投靠南唐之心,那只要许以重金,就不怕他不就范。

他又取出一张礼单,递给张维瑾道:“张大将军先看看吧!”

张维瑾瞥了一眼,只见上面是黄金万两,珠宝翠玉一箱,巴蜀美女五十人,他心中暗暗点头,钱财美女他是满意了,但他更想要的东西上面却没写,他又把礼单推了回去,摇摇头道:“杨侍郎,我不要这些东西。”

杨慎矜心知肚明,又把礼单推回去,淡淡一笑道:“这只是陛下给大将军的一点赏赐,不是正式封爵。”

“哦!那正式封爵是……”

杨慎矜从袖中抽出一纸密旨,朗声道:“圣旨在此,张维瑾接旨!”

张维瑾吓得跪下,“臣张维瑾恭迎圣旨!”

第六百二十二章 哥舒之死

这是张维瑾的一种潜意识,他心中已经视李亨为皇帝了,因此李亨圣旨一到,他便毫不犹豫地跪下了。

杨慎矜朗声道:“闻襄州忠义之臣张维瑾欲归正统,朕深为欣慰,为表彰其忠义,特封为襄阳郡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再加封礼部尚书,实封襄阳千户,钦此!”

李亨为收买这个张维瑾可谓下了血本了,当年安禄山被封郡王时,都还没有尚书和开府仪同三司之职,现在全部给了张维瑾,实在是因为形势太紧急,若再不拿下荆州,江南之军就将全军覆没了。

张维瑾心中大喜,重重磕了三个头道:“臣张维瑾领旨!”

杨慎矜连忙把他扶起,又把密旨给了他,呵呵笑道:“郡王殿下,这下咱们可就同殿为臣了,我要先恭喜你了。”

杨慎矜的一句郡王殿下,叫得张维瑾心花怒放,他捋着大胡子笑道:“杨侍郎太客气了,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圣上对我有什么吩咐,请尽管说。”

“嗯!圣上是有任务交给你。”

“说吧!圣上若想要李瑁的脑袋,我这就给你取来。”

杨慎矜摇摇头笑道:“李瑁的人头不急。”

“不要李瑁的脑袋,那圣上想要什么?”

杨慎矜凑身上前,压低声音道:“圣上想先要哥舒翰的脑袋。”

……

杨慎矜被带下去休息了,张维瑾背着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虽然他已经接受了李亨的册封,已经贵为郡王,但他并不傻,他知道李亨只是在利用自己,封他为郡王,李亨未必心甘情愿,现在他们是有求于自己,才这么低声下气,可如果一旦利用完了,又会怎样对他?李亨可是连自己儿子和孙子都不肯放过的人,会放过他吗?

而且南唐迟早会被北唐所灭,这一点,张维瑾心里更加有数,他怀疑自己投降南唐,是否明智?

这时,他的堂弟张忠走了进来,他见兄长忧心忡忡的样子便问道:“大哥是不是担心李亨变卦?”

张维瑾点点头,“我不仅仅是担心李亨反悔,还担心南唐迟早被北唐所灭。”

“那大哥为什么不投靠北唐呢?”

“投靠北唐,我能得什么?李庆安根本不把荆襄放在眼中,他手下人才济济,我最多当个将军,说不定还只得一个中郎将,如果从文,最多也是襄州太守,只有投降李亨,我才有封郡王的希望,我心里有数。”

张忠是个街头混混出身,这种人做大事是没本事的,但他们却十分狡诈,更加务实,更会算计和保护自己的利益,他想了想道:“大哥,我觉得你也不用担心,只要你手中有军队,李亨便不敢轻易动你,将来北唐灭了南唐,咱们张家再投降李庆安,一样可享富贵,大哥说对不对?”

张忠的想法虽然简单,却说到了点子上,一下子提醒了张维瑾,他眯起小眼睛狡黠地笑了起来,就是这个道理。

他又看了看桌上的几封信,这是杨慎矜给他的,是当初李庆安给哥舒翰药酒时的两人之间的几封往来信件,这些信件留在了哥舒翰的成都家中,被李亨抄哥舒翰家时得到。

信中的内容很普通,只是叙叙旧情之类,李庆安关心一下哥舒翰的病情,但这些信件的本身就是很大的问题。

李亨既然要张维瑾干掉哥舒翰,自然要把这些证据交给张维瑾,张维瑾想起哥舒翰逼李瑁杀自己,他不由暗暗一咬牙,也好!无毒不丈夫,既然哥舒翰三番五次要害自己,那就休怪他心狠手辣了。

“好吧!你替我好好招待杨慎矜,告诉他,我现在就去见李瑁。”

张维瑾简单收拾一下,便匆匆出门了。

……

李瑁这些天也是颇为烦恼,他比李亨晚三天知道李庆安出兵进攻江南的消息,尽管如此,他还是非常紧张,李庆安在夺取江南后,会不会调过头攻打荆襄?

不过他的担忧很快就解除了,长安有官员写信告诉他,李庆安攻打江南只是因为长安物价暴涨,江南物资难以北运长安的缘故,河北安禄山未灭,李庆安不可能多线作战。

可李瑁的担忧刚刚解除,又传来了李亨御驾亲征,十万大军已经兵临夷陵的消息,这让李瑁刚刚落下的心又悬了起来。

他随即下令哥舒翰进军枝江,准备迎战李亨大军,不料哥舒翰却上表说,枝江城小,难以防御南唐大军,还是应据守荆州才是上策,竟拒不遵令,驻守荆州不动。

很快有荆州密报过来,说哥舒翰是因为他不肯杀张维瑾和赵奉章,心中怀恨,所以才按兵不动,这让李瑁十分恼火,但他又无可奈何,这时李瑁也意识到自己太依赖哥舒翰了,哥舒翰根本就不把他放在眼里。

李瑁没有心情听歌看舞,他将自己关在书房中研究地图,他心中十分忧虑,上一次李亨大军东进,是得到了李庆安的助兵,李亨才被迫撤回巴蜀,而这一次,李庆安自己都在打江南,无论如何是不会再帮助他了,李瑁没有一点信心。

这时,门外传来了侍卫的禀报:“殿下,张将军来了,紧急求见殿下。”

张维瑾来得正好,他也正想和他商议应对李亨之策,便道:“让他进来!”

片刻,张维瑾走进书房,跪下行礼道:“臣张维瑾叩见殿下。”

“张将军请起吧!”

李瑁的王妃在长安,他在襄阳有两个宠爱的偏妃,都是张维瑾的妹妹,因此张维瑾可以算得上是他的大舅子,也是他最为信任的心腹,张家虽然在襄阳有些横行霸道,但李瑁并不当回事,只要张维瑾能替他排忧解难,其他事情都不重要了。

李瑁叹了口气道:“张将军,局势对我不利,我忧心忡忡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