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衣为王-第2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年锡之倒确实是历练出来,三言两语,就把杨暄的仕途底子说的一清二楚。

其实他熟知杨暄,并不是当年的事。当年杨暄雷击案时,张佳木尚且只是一个普通的校尉,年锡之还在家,要第二年才来京应试。

就是第二年来京之后,有御史张鹏弹劾张佳木一案,后来张鹏横死于锦衣卫狱中,按说以当初张佳木的权势,谁敢多说什么?

但就是杨暄,以他和张佳木的关系,再加上张鹏和杨暄原本也并不对付,按说更加不必多嘴。不料此人居然有动本弹劾的打算,此人被急放于外,恐怕也是和此事大有关系了。

“总之。”年锡之皱眉道:“此人放在东宫并不合适,得空了,我要和太保说说,把他挪动一下吧。”

“现在务求安静。”这么一说,陈怀忠也觉得不安,只皱眉道:“不要出什么子才好。”

宫中的事,再的事也是大事,现在张佳木的各项事业都到了紧要关头,可真的不能有一点子出来。

新官制和俸禄改革,涮新吏治,火耗归公,这是吏治官制上的三大变革,现在已经是初现端倪。

要知道,改革官制得罪的人真不知道有多少,就算是裁撤的衙门官职一样能任新职,但其中的况味不想也知。

原本一个衙门的堂官,就算是冷曹闲衙门,但好歹是鸡而非牛后。突然一下就裁撤了,然后等着再分配官职,就这么一荣一枯,很多人就已经视张佳木为仇敌了。

这事好在还有彭时等文官顶着,但禁军编遣之事,裁撤了很多营头,老弱之中,有的愿意脱军为民,可有的更愿意在营中魂着,领一份京营战兵的钱粮,干的却是在权贵门头钻营效力的好差事。

现在没了那身皮,当个帮闲也是费力了,谁不怨望?

这些废物也罢了,现在又进一步分流到武官头上,这可是真正的马蜂窝,捅了下来,京师之中已经是人言汹汹,现在好歹是有张佳木的威望和实力镇着,但究竟是怎么样,还真的是难说的很。

“那和太保回不回?”

“今天是好日子,”年锡之道:“况且他当值几天了?”

“有四五天了吧?”

“还没出什么事,可能此人脾气秉性都改了,也未可知。”

“也对。”陈怀忠笑道:“在外经年,知道人情冷暖,通晓世情,可能也没有那么生瓜蛋子了的脾性了。”

“平安是福。”年锡之看一眼厅内厅外穿着各式吉服的文武官员们,轻声道:“曹吉祥那样的子,我可不想再经历一回了。”

“不会”提起这个,陈怀忠倒有把握,笑道:“现在司监分明,军中都有监军,听说,太保打算以后把军法监设到连上,你想,每连一百多人,这样都有一个监军,一军一万余人,监军就有过百人,有什么动静,立刻知道,谁还拉的动队伍?”

第五卷 权倾天下 第六百六十三章 部院

这个事,年锡之也是有所耳闻。

监军设到连上,而且要形成制度,此事是军法监在持,张佳木掌总提建议,具体的细节由孙锡恩等人来充实完善。

年锡之听说的不多,不过知道厉害的有几条。

跟太监的随意必不同,军法监的监军有具体的职掌,军士偶犯小过,或早不到,或练不精,或十不九都要责罚的,军法监的监军总掌其事,时间久了,人皆畏惧军法官的权威。

这就无形之中,把将领的赏罚的罚给拿了过来。

但还不止如此。军法监还要记功的,凡有士伍训练精良,表现卓越,由监军上报,将领副署之后,上报呈文,奖赏该军。

这就是把一营将帅的赏字,也给拿了过来。

在赏、罚,这两件事上,将领反而是监军的副署,一级将领有一级的监军,下级监军报到上级监军,逐级上报。

这就形成了稳定的监军链条,将帅拥有的权力,只是负责日常训练,战时指挥。

因为后勤权在文官手中,军法权在军法监的手中,军器发放在军器监的手中,武官和士官教育在讲武堂。

将领**的可能几乎为零,私兵化,封建化的可能,完全不复存在。

这样当然多比以往要费一点事,但张佳木坚持认为这是完全值得的。至于多花费的一点费用,远比军队失去控制,或是丧失战斗力要好的多。

因为不仅是这一点赏罚,监军还负责鼓励训练,战时要鼓舞士气。士兵有疾病、家中有危难,都是监军的责任,从小伤小病,到恶疾变故,都是监军要关心的事,一旦军中有事而监军不理,则将帅可以向监军的上级反映,按其罪过的轻重,加以处罚。

想来平时是监军管着将帅,事事挑剔,一旦监军不胜任不称职,将帅们当然也不会客气。

这就形成了一个彼此制约的制度,谁也讨不了好。

就算是小有例外,但大的趋势一定是这样,绝不会有错。

现在卫中上下已经明白,锦衣卫的这位太保大人,如果不出意料的话,当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法家门徒。

儒法之争已经下来这么多年,很多人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人穿凿附会的也挺多,把法家弄成公平正义的代表似的……其实也满不是那么一回事儿。

但法家和儒家最大的不同,就是在性恶和性善论上的争执。

儒家主性善,人都可以教化,哪怕就是十恶不赦的夷狄。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个人的品德就是最重要的,皇帝就是全国德治的代表人物,所以皇帝失德是比更改制度更要命的事。

以道德和宗法,再加上少量的官吏和军队来治国,德行自然是排在第一位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而法家则是性恶论,坚持人性本恶,必须以律法来约束之,教化是没用的。

老实说,张佳木在这一点上是坚定的,不可动摇的法家信徒。

再烂的制度也比没制度强。

中国人很悲剧的就是没有一个能保证基本稳定的制度,而反观倭国和欧洲,在这一点上确实比中国强的多。

以中国人的勤劳和智慧,以及创造的伟大文明来说,要不是有几百年的一次大乱,恐怕也没别的国家和民族什么事了。强汉不提了,就说盛唐制度文明,长安就是不折不扣的世界中心,何等伟大强盛的国家,说一声内乱了,到五代十国时,军人拿百姓当军粮,当两脚羊,近亿人口,到最衰弱的时候,两千万也没有了。

这种九死一生的玩法,也就中国人的这种文明能挺过来了。这一点来称颂儒家也有一套,倒也没有错。

但如果有一套好的制度,能不要这么死里求生的三百年一大乱,那自然是最好不过。

张佳木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制度论的疯狂信徒,在锦衣卫里,他推行各种制度,包括公文制度在内,所有的一切事物都在制度之下运作,现在文官中也有了公文制度,考成制度,还有回执制度,想来也是有太保大人的黑手在内。

至于武官的学校制度,监军制度,军法制度,军器制度,当然,也有很重要的后勤补给制度,武官考试考核制度……

等这些制度全部稳定稳固下来,官府的职能也高效了,再集中物力大修道路,兴邮传,改善通信条件,兴海运,改善运输,进行海外贸易,选良种,劝农桑,修水利……

张佳木还有好大一篇的国计民生的大文章要做

所以近来,他对锦衣卫的事关注是少很多,好在他用人就是这样,凡事都交给下属们去做,做好了奖,做坏了分析原因,该补过则补过,该罚也罚,该自己的责任,也不诿过于下,所以尽管现在负的责任更大,手头的事情千头万绪,但,忙而不乱,整个以张佳木为首的集团还是运作的良好,没有出什么问题和麻烦。

当然,这也只是表面上的平安无事罢了。

“锡之,怀忠,你们俩人来一下。”

两个文官正在低声说话,不妨有人大声叫他们,不用看,当然便是张佳木了。

两人也不敢怠慢,到了张佳木跟前,深施一礼之后,再看左右,却是有好些个文官打扮的人就坐在张佳木下首,见两人来了,也是点头微笑致意。

“是王大人和余大人”

年锡之先认得这两人,他毕竟是官宦世家的子弟,京中人头还算熟,这两人在景泰二年这一科中是最风光的,一个品行高洁,而且为人并不古板拘泥,能力颇高。一个素以知兵闻名,智略韬晦是没说的,现在这两人已经被张佳木收服,王越为讲武堂司业,同时,兼任兵部侍郎。

任命前几天刚发表,所以年锡之拱了拱手,笑道:“还没有来得及给王公去贺喜,今日要借太保的水酒一杯,为王公贺。”

说罢自己一举杯,王越虽是一脸矜持,但也是喝了。

也无怪他高兴,讲武堂和国子监不同,国子监是祭酒一人,从三品,司业二人,从四品,官职低,也没有什么实权,是那些老夫子们的专任。

讲武堂就不同了,入职的全部是武官,将来注定要出兵放马,不如国子监的诸生,要么是穷酸,要么就是勋戚纨绔,一无是处。

象王越这样的有志于军功的,当着此职,最适合不过了。

而且,讲武堂祭酒因为是张佳木亲任,设为从一品,司业是从二品,王越的官职反而因为这个任命上去不少,更是意外之喜了。

至于余子俊,他的银监大使这几个月来做的很漂亮,新成立的银币监大使也是拟定是此人担任了,从临时的差遣变成了固定的职掌,从铸造到发行,都是银币监的职司,他们是和太府合作,从赋税收缴到银币发行,有一个完全的流程。

太府升位二品,与尚书为堂官的各部相同,而银币监则是新成立的各监中的头等,堂官为从二品。

所以余子俊也算是升了官,只是他为人潇洒,面对年锡之等人的贺喜,只是微笑拱手,还礼如仪,并且开玩笑道:“年大人太客气了,年未及而立已经是武职一品,此时还来贺下官升官……这叫下官太过尴尬了。”

余子俊在官员中也算年轻干练,但也毕竟年过四十了,几缕长须垂到胸腹之前,显的颇为老成,而年锡之才二十几岁,胡须很短,相形之下,确实是如余子俊所说,他来贺别人,人家唯有苦笑而已了。

年锡之也只能付诸苦笑,他毕竟是武职官,以现在的风气来说,文贵武贱,所以之前升到武职一品也未觉得有什么可喜。

但新官制一出,张佳木开宗明义的第一条便是规定,文武并重,武既不能压过文,而文也不能压过武。

针对现在文官似乎要比武官贵两级的做法,更是明文规定,文武均礼,凡有不按品级遵守仪制的,一律重罚。

而武官更有一条好处,便是加勋满一定年数又无过错,在封爵上要比文官便宜许多。

封侯,丈夫之志,有此一条,也足够文臣们羡慕的了。

别人听着这话,尚无可不可,唯有王越听了,面上露出嫉恨的神色,看向年锡之的眼神,自然也就不那么友好了。

只是当着张佳木的面,还没有什么人敢做意气之争。

而此时被召来的,全是锦衣卫系统内和外围的文官,是张佳木这个利益集团里的读书人,闹出事非来,自然是叫纯粹的武职官们笑话。

一念于此,王越勉强把那一点不平之气压下,也是放下了手中酒杯,表示绝不再饮,但看向张佳木时,眼神专注,要听听张佳木召他们过来,却是要说些什么。

“现在朝廷新官制也差不多了,加了不少监司,但六部还是六部,但我打算加两个部……不,是一院一部,”张佳木看向众人,笑吟吟的道:“说给你们听听,参详一下此事如何。”(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五卷 权倾天下 第六百六十四章 司法

年锡之和陈怀忠都是满腹心事,他们也是在锦衣卫久了。一个性子方正些,但性子很细腻,遇到事愿多想想。

最近的事,就是很叫年锡之不安。

一个则是胆大皮厚,心思灵动,对危险有一种近乎野兽般的直觉。所以,最近都中情形不安,陈怀忠算是感受最深的一个。

可惜,他们和孙锡恩等人毕竟分属文武,彼此间勾通的不多,如果是张佳木主持会议,大家畅所**言的时候,想来也是会有人说出自己心中的疑虑和所见所得,不过,张佳木现在的精力,确实也真的用不到这上头来了。

“咦?”张佳木说完,见各人都沉默不语,便道:“有什么说什么,你们就没有一个猜到我要干什么不成?”

“学生大约是猜着了。”余子俊进入团体不久,所以刚刚不便抢话,因见年锡之和陈怀忠都不出声,这才欠了欠身,笑道:“一院,大约是在都察院外加一个法院,不知道学生说的是也不是?”

“很是。”张佳木展颜一笑,看了看年锡之和陈怀忠二人,又向余子俊笑道:“刑部和其下属的各省、路的提举刑狱司专管接案子,破案,拿人,再由他们审,可就不合适了。自己抓的人,自打耳光,可不大对劲,是不是?”

各人都是笑,只有余子俊点了点头,目光沉深,但脸上也满是佩服之意毛

张佳木这个太保勋戚武臣,在没有直接和他打交道之前,各人都是大有误解,以为他骄横跋扈者有之,阴冷残忍者有之,几次大变,死在锦衣卫上下手中的,怕不有好几千人,人皆以张佳木残忍好杀,是标准的锦衣卫使,皇家鹰犬。

但接触下来,才知道此人心怀黎庶苍生,对自己身边人都是平等视之,尊重有加。当然,不是张佳木没有上位者的权威,相反,他的权威很足,几乎无人可当面平视,更加无人敢于反对他的意见。

当然,张佳木在陈述自己意见的同时,也会叫部下尽情的说,说完了之后,他来下结论,结论一下,则不准反对,亦不准保留,一旦发觉,必受严罚。

一般来说,张佳木的意见也是从来没有错处,几乎很少有被挑出毛病来的时候。

仁厚,谦冲、王霸兼而有之,这就是余子俊对张佳木的印象。

这样的一个上位,下属自然也就敢畅所**言了。眼前这法院之事,余子俊就唯有佩服二字可言。

刑部和提刑司,有唐制和宋制的影子在里头,事实上,大明也很重视刑狱之事。

从地方上州县审结后,要上报刑部复核,遇到大案重案,刑部还要上奏皇帝,由都察院和大理寺,再加上刑部会审。

这样几乎是国朝所有的法司一起了,重视程度当然不低。

但这还不够,天顺二年初有旨,遇到真正的大案,不仅是三法司,还会召集内阁和相关的部院,在宫中会审。

这就是朝审,后来民间传言,就成了皇帝亲自断案。

虽然是不尽不实,但就是封建社会,只要案子打出来,从上到下都是重视,特别是君王本身。

虽然明朝刑杀宫人很多,城外的化人场隔几天就能接到宫中的尸首,勋戚权贵杖杀奴婢的事也多,但,那是刑杀,如果是国家法司正经的刑狱断案,则是重视非常,绝不敢有枉法的行为。

就算是封建末世,赫赫有名的杨乃武一案,官司一直打到御前,皇太后亲自过问,摘了几十个上到封疆大吏,下到知县的官员顶子,还有充军流放的不知凡已。

大抵一个国家,只要没到国家法司枉法曲从,甚至是以黑为白的时候,大约还有几年寿元,不会骤然亡国。

现今的大明刑部,一清如水自然谈不上,冤假错案也一定有,但肌体虽有溃坏,内里尚且还好,趁着这个时候,改良涮新,正合其时。

按察司已经改为提刑司,直接归刑部所管,而且,除了分省以方便派员之外,省之下没有府县,以防地方官员以权压人,各省、路派出提刑司使,品级是从三品到最低等的九品都有,刑案一接,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