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节妇的悠闲生活-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平萱不慌不忙的说道:“二嫂说的是,我已经将方法都交给了族里,就有家族统一安排了。”

平萱这么一说,赵氏顿时愣住了,她没有想到平萱居然这么大方。

平萱想,好名声,要多人帮忙,当然也是要用利益换的。反季节蔬菜的技术并不高,只要观察就能学会,自己已经给了定王爷,那为什么不能给族里换来更大的支持呢。

韩氏他们听了也都没有什么话说了。

倒是老太太在想,平萱什么时候有了这么大的长进了。

第13章

老太太对平萱的转变感到奇怪也是正常的,平萱是什么性子老太太知道的一清二楚。

平萱从嫁给宁安远开始,就在老太太的照顾下,平萱没有什么心计,对于钱财也不看重,宁安远又有些书生意气,平萱的日子过得很平静。

但是最近一段时间平萱的举动明显有了很大的变化,老太太也在琢磨。看来为女子弱,为母则强啊!尤其是在没有依靠之后,平萱不得不为了孩子坚决的站了起来,也是难为她了。

老太太叹了一口气,不过现在看起来,这孩子还是有福的,有了圣旨傍身,定王府的看重,至少文渊的前途无忧了。

安和也快要出孝了,当初安远在孝期里面科举那是老爷的遗命,中了进士回家以后,是奉礼部诏令再去京城的,礼部的诏令不能不去,安远本来是去表示等孝期过后在做官的,结果这一去就没有在回来。

从景朝开始,守孝儿女斋戒的时间都是九个月了,过了这段时间,很多就没有限制了,当时有一种说法是九为数之极,但是九年肯定就太长了,九天肯定太短,所以九个月是比较合适的时间。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景朝一任皇帝去世的时候,独子一直没有儿子,如果也是三年孝期,有没有传人都不知道,所以当时就有了这个做法,结果就此流传了下来。

孝期还是三年,实际是二十七个月,但是夫妻同房之类的九个月以后就没有了限制。毕竟限制的时间太久了也不好,所以本朝这方面也是按照前朝的风俗走了。

宁安和今年已经三十八了,他没有考中进士,三次下场都无功而返,从举人开始做官,守孝前是正六品的苏州通判了。

一个举人能很快升到这个位子,宁家当然出了不少力,孝期过后是要到京城的,本来通过族长一家已经安排到了江宁知州,如果能托到定王那里,是不是更好呢。

老太太想着,但是很快又打消了念头,还有一个多月就要出孝了,时间太紧了。这么短的时间要和定王府拉好关系,难度不小。

安和现在也不错了,升上去就是从五品了,来日方长,还是有机会的。

腊月到正月里面,平萱是过了前世今生年味最足的一个新年了。

平萱也很大方,给所有的人都多发了一个月的月银,同时还每人增添了一件新衣。

平萱知道,在这个年代名声的重要性,只要她一直是宁家树立的一块牌子,宁家就没有人会再打她的主意,相反还会来帮忙。

本来依照平萱现在已经获得的,宁家也会主动维护的。但是名声更好一点,也不是坏处,说不定还会对文渊之类的产生影响。

既然是节妇,就要做出表率来。

平萱在过年前,给宁家的鳏寡老人还有一些家境相对贫寒的族人,每家两匹布,三十斤米粮,还有一些过年的必需品。

宁家已经有百年的时间了,族里不是家家都好的,当然有一些过得不好的人,皇帝还有穷亲戚呢。所以平萱的做法倒是迎来了很多的赞誉声。

本来平萱还打算再做一些事情的,但是觉得不宜一次过多,有的时候过犹不及,现在也不是最好的时机。

过年前两天,老太太的女儿宁安瑶回到了宁家,她不仅仅是回娘家,也是为了自己父亲过世三年而来。

不管怎么样,老太太可是很高兴,宁安瑶只比宁安远大一岁,关系一直很好,膝下跟老太太一样只有一子一女。

宁安瑶在祭拜过父亲以后,专门来看看平萱。

平萱知道这个大姑姐和宁安远关系不错,但是平萱嫁过来的时候,宁安瑶早已经出嫁了。所以两人也就是见过一次,谈不上有多深的交情。

“弟弟刚刚高中就出了这样的事情,真是天妒英才了。”宁安瑶边上香,边掉着眼泪说道。

“当时我听说了这个消息,真是不敢相信,本来早想过来,但是我那儿子刚好出花,所以就耽误了。”

平萱知道宁安瑶也不是很容易,她嫁的是江苏的大户人家的嫡次子,当时平萱的公公还在盐业的位子上,两家联合,门当户对,而且当然也有不少的其他往来。

宁安瑶别的都很舒心,自己相公在外为官,也不用在婆婆面前立规矩,日子过得不错,就只有一点,连生了两个儿子都没有站住,好不容易在生了一个女儿之后终于又得了一个儿子,这才算是有了在婆家说话的底气了。

这些平萱也都知道一些。

“姐姐说的哪里话,孩子的身体要紧,如果为了我们爷让外甥有了什么不好,那才是罪过呢,外甥好吗,这一年来我也是什么都没有精神,所以知道的不多,姐姐别怪罪。”

宁安瑶回家以后,已经知道了这一年来平萱的所有事情,当然不会介意了。

“弟弟虽然去了,但是你也要多保重,我知道这一年来你听到这样的说法已经不少了,但是还是要说。你我都是母亲,所以为了孩子也要保重,还算好,你也有所依靠,文渊不错吧,小小的年纪已经是举人了。”

“姐姐的话有理,文渊还好,这一年来他也懂事了不少,至于功名,那是皇上赏赐的,他现在自己的本事还不到呢。”

平萱能看的出来,宁安瑶同样的话语,却是真正的发自内心。

“文渊还小呢,这个举人的分量可是要比考上的还要重,不过还是要抓紧,听说定王爷派了先生过来,文渊将来一定会金榜题名的。”

“我也知道姐姐说的,但是我更希望文渊平平安安的过一辈子,只要能好好的,就是没有进士的功名也没有什么关系。”

宁安瑶看着平萱,知道她害怕文渊走上他父亲的老路,儿行千里母担忧,古来有之。

这样的说法,宁安瑶还不好劝说什么。

平萱也是有感而发,这是原主的真心希望,平萱也就是将这个表达了出来。

在这方面,她是受到了原主的影响,母亲担心孩子,那是在正常不过的了。

两人又说了说其他的事情。

宁安瑶就回到宁府去了。

正月过了一半,文渊正式在陈先生名下读书了,原来的程夫子,他在跟陈先生一番谈话之后,自动表示请辞了。

这个时候,平萱就知道这个陈先生不简单了。

本来就清楚定王府派来的一定不差,但是自己还是低估了。

在文渊跟程夫子读书的这两个月里,平萱根据文渊的进步等还有她侧面打听到的,基本可以肯定,程夫子教学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但是就一席话,然后程夫子本人就退位让贤了,看来文渊也是有福了。

果然陈先生了解了文渊的进程以后,开始很有针对性的教育了,不仅仅是经史,还有琴艺和棋艺等等,甚至天南海北的所见所闻都说给文渊来听。

当然文辉的学习之路也是陈先生安排了。

平萱看了几天,认为基本上自己不用怎么操心了。

这样也是一件好事,毕竟现代的东西不一定适合古代,文渊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所以他接受的是这个时代的精英教育就很好了。

平萱知道的可以慢慢引导,但是还不能直接说教,不然平萱是怎么知道的,这别人要是问起,她怎么回答。

无论如何,保重自身这是最重要的。

正月过后,年算是彻底的过完了,实际上十五以后就算是完事了,但是平萱的感觉是到了正月完全结束,她才感觉过年的气氛才彻底消失了。

二月里,宁府的大事就是去世的老太爷的三年,老太太决定要大办佛事。

当然这些都是要银子的,韩氏倒不是吝啬,只是这应该是儿女都出的一份子,不然会认为是不孝的。

韩氏把几个妯娌都叫了去,就是商量这件事。

“二弟妹,三弟妹,你们也知道这是公公的大事,娘的意思是还是要布施的,这银子的事情嘛,你们看呢。”

平萱是最小的,赵氏虽然有些算计,但是也知道这件事上不能计较。

“大嫂,这是大事,你算算要多少,咱们分担就是了。”

“二嫂说的是,爹爹的大事,我们几房应该分担的。”

韩氏听了,算是放了心,她就怕万一说不拢,就不好了。

“我算了算,全部下来差不多一千五百两银子吧,娘的意思是要做三七二十一天的佛事,还要布施,加上其他的,这些应该够了,姑奶奶那里已经出了五百了,所以咱们……”

“大嫂,不要怪我多说一句,姐姐那里既然是五百,我们也不少出,都是儿女也不敢超过姐姐,银子方面我看就是五百吧,有两千当然是更稳妥的了,当然咱们是儿媳的,布施的衣料方面就包给我家的那个绸缎庄吧,大嫂二嫂你们看呢。”

赵氏也知道如果连出嫁女都比不上,那是说不过去的,但是要超过宁安瑶的分子也不太好,所以她也按照平萱的主意,包了一部分,这样韩氏也就放了心了。

果然老太太听了很高兴,老太爷的三年过得很盛大,宁家人都说老太爷的儿子和女儿都孝顺,他们也都很高兴。

当然老太爷的三年一过,也就意味着,宁家除了平萱以外都出孝了。

第14章

宁家一出孝,宁安和果然没有多久就收到了任命,带着一个妾室去江宁上任了。

平萱已经在这个时代有差不多半年的时间了,这段期间,原主的记忆和技能已经逐渐掌握,同时平萱自己也开始用她本人的眼光来理解这个时代。

半年多的时间,经历的不少,虽然也有些具体的打算,但是总有不停的事情需要处理,现在终于能安稳下来了。

现代的时候,平萱能好几天不出家门,但是有网络啊,现在如果不找些事情来做,估计也会很无聊的。

可是让平萱来研究那些什么具体的事情,估计是天方夜谭了。

但是她可以提供点子,主意,有的时候真正缺乏的就是那个设想。

不过平萱也知道自己要做也要有根据,现在刚刚好,可以将红薯玉米之类的搬出来,宁安远原来的爱好还是不错的,至少自己只要说是想继续发展他的遗志,这就没有任何人会怀疑了。

平萱叫来了一些庄子上的人家,能到平萱身前回话的有两个老妇人,还有一个已经年过花甲的老头,他们虽然穿着补丁的衣服,但是精神不错。

“几位老人家,你们家里人或者是本人都是种田的高手,尤其是这位老大爷更是种田的好手,能不能帮着种一些作物。”

几个人互相看了看,他们也知道宁家原来的老爷有这样的爱好,他们也种了不少,但是取得成绩的很少,不过好在有补充银子,所以大家也没有什么怨言。

但是太太今天把他们叫来,也是同样的目的,难道吃亏还没有吃够吗?

其中年长的老头看了平萱一眼,小心的说道:“太太,老爷原来也喜欢这个,但是没有什么好的收成,太太的意思难道还要试试。”

平萱想,哪里是没有什么好的收成,为了一些种子,宁安远可是花了大价钱,实际上花的很多的都是冤枉钱,结果分家一年的收益都砸了进去。

当然研究肯定是要花钱的,不过自己知道那么一些的,很多就可以避免了。

玉米和红薯就是这次的重点了。

“老爷生前唯有这么一点爱好,老爷是去了,但是我也要继承他的遗志啊!老爷以前答应你们的,只要种植了,不论收获如何,每亩地给你们五两银子,这个我也不改了,不过种植的土地吗,还是原来的不变,但是有一点,要是什么都没有种出来,五两我也给,可是如果种出来了,那么一亩地就翻倍,不过要是你们不细致打理,那么明年以后,就不用在我的庄子里种田了。”

平萱的这一番话也是有依据的,宁安远虽然喜欢农事,但是对于银子的认识并不够,就是平萱也是最近才清楚的认识到银子的购买力的。

当初平萱在李东回来的时候赏了他一千两,那也是有原因的,当时李东至少帮她节约了近万两,而且李嬷嬷对平萱忠心耿耿,林氏留下的银子都没有丝毫的隐瞒,平萱想找机会给李嬷嬷,但是李嬷嬷总说是应当应分的。

所以借机给了李东,李嬷嬷也不会有什么借口不收了。

宁安远已经定下了的事情,平萱不好改动,但是不能让他们光收钱不干活啊,所以平萱就给了个激励措施,当然惩罚的也说了出来。

几个人听了,都露出了笑容,宁家老爷虽然也实行过,但是只有一年,这样很多家里的收入是增加了不少,但是他们有的已经买了自己的田地,如果再有几年,就可以有不少地了,家里的生活也会好转许多的。

他们都是老实人,收了银子当然会好好办事的。

“太太说的,我们肯定会细心的,但是有的真的不知道怎么种植啊。”

平萱也知道基本上来种新品种的还都没有什么坏得心思,这年头乡里乡亲的,要是有了什么不好的举动,早就传遍乡里了,看来宁安远也不是完全的书呆子,可能自己还是想的太多了。

“今年就三五样,重点是这两种,其他的也就是五十亩吧,剩下的差不多六百亩都种这两个。”平萱指了指玉米和红薯,“我要求的就是种出来,具体的我也不懂,你们都是种了多年田地的人了,你们用不同的办法来种植吧,不过种子不是很多,每种只有一百多斤。”

“太太,这些不够那么多地啊!”

平萱脸一红,自己是不懂,这不就闹笑话了吗?

“那你们看着办吧,那看能种多少就种多少吧,剩下的土地就种粮食,这样吧,算是你们的奖励,剩下土地的粮食今年的收成交三成就行了,不过其他的你们可是要尽心了。”

几人大喜,忙不吝的答应了,他们只是一些的代表,还有不少的人家,看来日子不错了。

平萱忙完了这件事情,她也就知道这么多,在细致的也就说不出来了。

李嬷嬷在一旁看着,等那些人走后,提醒平萱说:“太太,老爷当初可是花费了不少的银子,咱们这样不是也要把银子打了水漂吗?”

“嬷嬷,爷就那么点爱好,我也想把它继续下去。”

李嬷嬷看着平萱的样子,知道没有办法劝动了,叹了一口气,把想说的话咽了回去。太太现在还是在伤心期,也算是一个寄托吧,过上几年也就好了。

破费的银子,宁家还是负担的起得。

李嬷嬷直接给平萱做了这样的判断。

平萱把李东找人画好的京城宅子的图找了出来,修整宅子还是很必要的,不过这所五进大宅占地不小。

从画面上看,亭台楼阁的,已经很齐整了,自己也听李东说了,是才修葺好的。

正屋看着不错,东西各有四个比较大的院子,还有两个花园,后面的园子里还有活水,已经是很好了。

不过平萱还是想了想,加上了一些她认为必要的,什么下水道的想法,什么竹筒的接水,看能不能引进屋子,当然还有厕所的更改。

反正乱七八糟的提了一堆,按理来说有人服侍,这些也不用平萱操心,但是她就是希望将来常住的地方能尽量方便些。

现在是孝期,不宜动土,不然她现在就会改一改。

好在侍候平萱的人真的不少,虽然她现代不是生活在大富大贵的家庭,但是也是从小在城市中长大,生活就是普通百姓,但是平萱还是挺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