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美人镜-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秩萑玫乃匙畔羝牍獾男乃甲嘶疤狻�
萧齐光就在皇帝默许的目光里,手一伸,就把那放在最底下的折子给捡了出来。
林总督的折子说的自然是倭寇围攻松江之事。认真说起来林总督和倭寇背后那些人还有些说不清的关系,江南地界的那些事哪里瞒得过他?不过,林总督也是官场的老人了,固然装作不知道似的在后面看着,但还是先动手写了折子上来,至少来日朝中问起了也能说他是早早报上去了的。
只是,这折子写虽写了,里头却还是有些文章可以做的。林总督知道皇帝性子怠懒,断不可能一下子就把案上的折子给批完,于是他便使人买通了太监把自己的折子放到最后面。如此一日复一日,折子始终放在下面,皇帝也始终瞧不见。
若不是萧齐光今日凑巧遇上,这折子大约还要一段时间才能重见天日。
萧齐光把折子打了开来,看见上头“松江”和“倭寇”这几个字,心头忽的一惊,差点要站不稳了。
远在松江的那些人自是不知道萧齐光这一场惊吓的,就如沈采蘅所说的,福州水军果真不日就到了。
两边里应外合,本就已经心生退意的倭寇都四散而去,只是据说那倭寇的首领早早就已经逃了,剩下的不过是些乌合之众。即使如此,城上城下的官民皆是欢喜雀跃。
这样的日子里头,李家父子都没去凑热闹,一个两个的都拿着书说闲话。
李从渊自己慢悠悠的翻了几页书,抿了口茶,抽出空来抬头去看儿子,却见对方正一副神游的模样看着窗外。
李从渊心里暗暗生奇,好奇的顺着他的目光一看,正好看见了外头几株老梅树。李从渊不由得叹了口气:“上回你救了人,没赖在沈府见人一面,我还只当是你知道分寸了。原是又惦记上了梅花节啊。。。。。。”
有父如此,如之奈何?
李景行默默的收回目光低头看书,只当什么也没听见。
李从渊却不放过他:“我瞧着你不会是不好意思了吧?巴巴的救了人的叔叔,反倒不好意思见人了?”他玩笑似的说了一句,然后眼角余光瞥见儿子微红的耳廓,顿觉诧异,“天啊,你不会真纯情到这地步吧?”
李景行自懂事起,就不知起过多少次以下犯上的心思。只是他一贯端得住,这回深吸了口气,端着一张脸正直脸说起正事:“父亲,有件事我一直想问您。”
李从渊只好收了笑,应道:“什么事?”
李景行双眼认真的盯着李从渊,轻轻的开口道:“父亲可知倭寇的火炮是哪里来的?”
李从渊闻言不由的扫了李景行一眼,唇边不禁噙了一丝难以捉摸的笑来:“你怎么关心起这个来了?”
李景行自椅子上站起来,他乌黑的眼睛在被阳光一照,眼瞳上面仿佛还染了一层难描难绘的金光。他已经是少年模样,面上的绒毛都尽去了,五官轮廓清朗分明。且李景行又刚刚经了一场战事的,宛若刀剑开刃,雪白的刀光之下颇得了些凛然之气。
李景行对着上头的父亲拱手一礼,认认真真的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大越大好河山岂容那等蛮夷之人觊觎?儿已立誓,要肃清海患,平定四方。”
“你这誓言立的倒是挺大的,想的也远。”李从渊不好直接否了儿子的壮志,便点点头赞他道,“我还以为你会说‘敌未灭,何以家为’呢。”
李景行没想到李从渊这时候还要纠缠自己那点事,便不由的再问了一句:“父亲当日曾言海禁之事,不知有何指点?”
李从渊听到“海禁”二字,深深的看了李景行一眼,语气渐渐凝重起来:“你问我倭寇的火炮从哪里来。那你可知——如今江南那些富商开了桑田养蚕织绸,日以继夜,是卖去何处?还有那些成色上好的珠宝,又是从哪里来的?”
李景行心里一跳,却是明白了李从渊言下之意:大越海禁,许多活不下去的人便投身倭寇,而商人重利轻义为了借着那些走私的船队倾销货物也与倭寇沆瀣一气。这样一来,商贼勾结、官商勾结、官贼勾结。倭寇自然是横行无阻,更加张狂。
李从渊勾唇一笑,眼眸之中含着几许讥诮之色。他姿容绝佳,宛若神仙中人,但这一笑之间却仿佛有刀剑之利直接划破皮肤,割出淋漓的鲜血来:“倭人所在的倭国也不过是弹丸之地,那些蛮夷之人不知教化,里头又分了许多诸侯出来,若不去管,他们自己就能乱成一团。偏偏有人暗中扶持又勾结官商,以此为距地,控制了大越到倭国、倭国到外陆的航线,走私牟利。否则,倭寇何以始终不绝?”
所以,一切就如李从渊之前所言——只有开了海禁,才能止住这不正之风,待把那张利益织成的大网给剪了,才能把幕后之人给揪出来,彻底从根源上面解决倭寇之事。
李从渊的声音轻之又轻,却宛若金石之音,掷地有声。李景行一一听到耳里,心中也有了点底,颔首问道:“既然此次出了松江之事,想来朝中或许会重提海禁之事?”
李从渊似是想起了什么,垂眼看了眼儿子,神色缓和了许多,微微一笑:“确是如此,不过朝中诸事杂多且兹事体大,陛下又是个嫌麻烦的性子,一时之间想必也议不出结果的。你明年就可下场考试,先考出个秀才、举人来,我也好向沈家提亲。待你金榜题名,那时候海禁之事必已经有结果了。你正好可以在江南寻个差使积攒资历,若能做得好,说不得也能成全了你那誓言。哦,那时候大约也可以办一办你的婚事了。”
提到“向沈家提亲”,哪怕是李景行都不由低了头:“父亲这是什么话。。。。。。”他面上虽不显,耳廓却是红了一圈。
李从渊难得看到儿子不好意思的模样,不由玩笑道:“今年的梅花节你可上些心。若是沈二姑娘她不同意,我瞧着你这路也难走。”
依着李从渊的打算,若是李景行不出意外,明年能中个举人。再等上四年,十九岁时大约就能去考春闱了。到那时候,成家立业,想来也不需要李从渊再操心了。
其实,以李从渊之才,当年本是可以更早得中进士的,只是当时他十六岁中举,李家上下皆是十分高兴,李老夫人心里头更是对着体弱的许氏很是不满,当时便起了换亲的念头——虽是自己的侄女,原先也早有过指腹为婚的说法,但本就只是说要让自己儿子娶许氏,长子这般能干又怎么能够被这么个病秧子拖累,不若换成小儿子?李老爷做了一辈子的君子,口头上自然不愿意违诺但心里头却是暗暗默许。为着摆平家里那些人,彻底定下自己和许氏的婚事,李从渊只得先放下考试,往自己家人上头使劲,最后总算是抱得美人归。
认真论起来,为了许氏,李从渊确是放下了许多。他先是为了解决婚事而耽误了仕途;然后他因着拒绝临平县主而得罪皇帝和长公主;最后他又为了许氏的病而弃官学医。偏偏,最后他还是没能留住许氏。
李老夫人为着这个都要哭瞎了眼,她心里头不知有多后悔把许氏接来李家祸害了自己最得意的儿子。她总也不能明白许氏有什么值得儿子这般犯傻的——论容貌,就算初时有那么一点美貌,病了那么些年又剩的下什么?论才华,李从渊自己就是个绝顶聪明的,旁的人在他眼里也多是和傻子没两样。
哪里值得?
只是,人命里大约总有一劫。李从渊这样的聪明人遇见了许氏,一辈子样样都得意,临到头来却是最苦不过。
☆、73|
梅花节的那一日,果真是下了一场小雪。
沈采蘅早早得起了床,梳洗打扮好之后便来寻沈采薇:“二姐姐,你怎么每回儿都要我等?”她急的很,忍不住嘟起了嘴,“要是去的迟了,就不好啦。”
沈采薇瞥了她一眼,抿唇一笑:“你这样急做什么?你今日打扮得这样用心,别是憋了什么坏水吧?”
沈采薇虽只是逗一逗沈采蘅,但沈采蘅今日的打扮确实也是用了十分的心的。
她穿了件桃红色的羽缎对襟褂子,外头搭了一件披肩式的大红羽纱面白狐皮的鹤氅,盈盈的细腰间上头系了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那浓烈的颜色交碰在一起,就像是火焰包裹着沈采蘅,使她那本就明媚的容貌更添几分动人,华光熠熠。
沈采蘅不知想起了什么,脸一红,就如一朵玫瑰初显娇妍,她小声的说了一句“我不和你说了。”,接着便恼羞成怒的起了身,踩着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蹬蹬蹬”的跑到窗口边。
她自个儿伸手打开雕花木船,抬眼去看外边的雪景,小声嘀咕了一声:“下雪了,哈哈。。。。。。”她也不知道想起了什么,双眼弯的就像是月牙儿,两边梨涡亦是甜甜的。
边上的红衣怕沈采蘅冻到,连忙上来把大开的窗户合上一些,轻声细语的劝道:“姑娘仔细风,外边冷着呢。”
沈采薇这时候也打扮得好了,起身到了沈采蘅的边上,拉了拉她的手,窝在自己手心里捂着:“都冻成这样了,怎么还整日里不肯消停?”
沈采蘅笑了笑又抬眼去看沈采薇的打扮,忍不住眨了眨眼,讨好道:“二姐姐你人长得好,果然穿什么都好看。”
只见沈采薇今日穿了件月白宝蓝竹叶纹印花缎面的对襟褙子,海蓝色的领子上头绣着小小的梅花,微微展开的花瓣精致,金线绣的花蕊娇嫩嫩的吗,而她下边的百褶裙则是粉色的。这样嫩生生的颜色,被她一穿不仅不显得突兀,反而是叫这是凛冽的冬日都有了几分春日才有的鲜妍娇美。
沈采薇一贯是拿沈采蘅没法子的,被她这样一讨好自然是绷不住脸,面上露出一点儿笑来,作势要去掐她的脸:“就你能说会道,整日里给人灌*汤。”
沈采蘅抱着沈采薇的手臂摇了摇:“二姐姐,咱们快走吧,要是迟了就不好了。”她手上戴了一穿红玛瑙的手串,红宝映着雪肤,显得那露出的一截手臂嫩生生的。
沈采薇叫人取了自己大红猩猩毡做的斗篷,又给自己和沈采蘅戴了雪帽,一切都齐备了这才点点头:“走吧。”
沈采蘅早就心焦了,拉着沈采薇走得却是飞快。
裴氏正好和沈三爷在院下边的梅树下赏雪赏梅,见着两个姑娘急匆匆的背影,忍不住一笑:“不知不觉,咱们家的二娘和三娘也都是大姑娘了。认真说起来,这还是她们第一次参加梅花宴呢。”对于大部分的少女来说,梅花宴是非常美好的回忆。
那一日,她们可以饮酒、赏梅、作画、吟诗,甚至还能收到许多梅花,那雪白的冬日,都要因着那些胭脂一样的梅花而显得明丽起来。
裴氏面上带了点微微的笑,情不自禁的想起自己过去过的那三次赏梅宴,不由得朝着树下的沈三爷嘟了嘟嘴:“你不知道,当年给我送梅花的人可多了去了。哪里知道,最后。。。。。。。”反倒是便宜了你。她把后面的话咽了下去,只是抬了眉梢,拿眼去看沈三爷。
伤筋动骨一百天,沈三爷的脚还是没好全,不过这时候他已经可以拄着杖子走上一段路了——要不然也不会陪着裴氏来赏雪。
夫妻这么多年,他哪里会不知道裴氏的意思。他也不要人扶,拄着杖子往前走了一段,亲自折了一枝胭脂似的梅花递给裴氏:“这么多年了,他们送你的那些早就‘零落成泥碾作尘’。哪里及得上这些年我亲手折给你的梅花?”
裴氏看着手拿梅花的沈三爷,心头一热,眼眶都红了,她情不自禁的低了头,低低到道:“你帮我别到发上吧?”
确实,自她嫁来沈家,每一年沈三爷都会亲手折梅赠她。那样红艳的梅花,仿佛永远都不会谢去,就如同她的爱情。
梅香淡淡,一阵凉风吹过,卷起了碎雪和梅香。
沈采薇和沈采蘅自然是不知道裴氏和沈三爷的事的。她们两个正踩着羊皮靴子,顺着被人扫过雪的石道往女学办梅花宴的园子里去。
虽是扫过一次雪了,但这一日的雪断断续续,这长长弯弯的石道上头依旧还是铺了一层薄薄的雪。靴子踩在上面,发出轻轻的声响,就仿佛是有人在踩着节拍鼓乐一般。
沈采薇小跑着走了一段路,脚上的羊皮靴子在雪上头发出“咯吱”的声音,用力嗅了嗅,转头和沈采薇说道:“二姐姐,这儿的梅花真香。”
沈采薇赶忙上前拉住她:“雪滑,你仔细些,小心摔倒。”
她们往里走近了几步,便就可以听到姑娘们清脆悦耳的笑声。迎面一阵子的香风,也不知道是梅花香还是姑娘身上的脂粉香。
大雪天的,姑娘们大多都是皆是一式整齐的红衣,不是猩猩毡的就是羽缎羽纱,站在雪地上头,映着红梅,俏生生的,竟是人比花娇。
杜若惜这回来得早,正在边上那头转悠着。见了沈家两姐妹来,便急忙踩着步子来了:“你们总算是来了,我这儿可等的花都谢了。”她穿了一身水红色的刻丝银鼠袄子,外头是石青色皮褂子,手上抱着个金手炉,瞧着便是个热乎乎的毛团子。
沈采薇上来抬头看了看里边的情景,不由叹了口气:“想来你的花不在里头。我左右瞧着,里头的梅花都开得好好的呢。”
杜若惜不由瞪眼,很是不客气的拉住沈采薇的手往里去:“就你嘴利!”她撇撇嘴,看了看那些聚在一起的姑娘们,压低了声音抱怨道,“还不是上回,为着你,我把那些人全骂了一顿。这回儿,谁也不理我了。”
沈采薇听着她这语气本是想要笑,只是心头颇有些不好意思,便拉着杜若惜的手道:“杜姐姐,好姐姐,我给你陪个不是总好了?我陪着你总好了?”
杜若惜本就不是计较的性子,瞥了沈采薇一眼,哼了一声:“算啦,反正那些人都不是什么好相与的,也没几个真能说得上话的。撕破脸就撕破脸了。。。。。。”
沈采薇一笑,故意逗她:“我觉得吧,一个我就能顶上她们十个呢。认真算一算,还是你赚了呢。”
杜若惜吃不住的笑出声来,轻轻推了沈采薇一把,嗔怒道:“行了行了,好话坏话倒是全由你说了!”
她们两个玩笑了一会儿,见着往日里最活泼的沈采蘅反倒不吭声,都有些疑惑,转头去看沈采蘅了。
只见沈采蘅正有些呆呆的望着对面的梅花林,也不知在想些什么,竟有些入了神。
沈采薇心里头不由生了点疑惑——这丫头怎么从早上起就古古怪怪的,她往日里也甚是喜欢这些活动但也少有这样奇怪的时候。
沈采薇心里一动,不由拉了拉沈采蘅的袖子:“怎么了?”
沈采蘅恍然回过神来,连忙掩饰的一笑:“我就是想着,等会儿大家要作梅花诗,我还没想好要怎么写呢。”
杜若惜性子直接,听了沈采蘅的话不由一笑,戳戳她的面颊应道:“怕什么?实在不成就叫你二姐姐给你捉刀作一首。反正这梅花诗不过是大家乐一乐。真正的重头戏还是后面的赠梅呢。”
杜若惜到底也是闺中姑娘,第一次参与这事,说到赠梅亦是红了脸,眼睛也往对面的梅林转了转,想到了后头那些书院的学生。她红着脸想了想,不由申明道:“到时候你们俩个可不许凑到我边上来。要不然,我的梅花肯定全都没了。”
其实杜若惜长得也不错,鹅蛋脸,柳叶眉,乌溜溜的眼睛灵动至极,看上去就是个可爱的邻家姑娘。只是沈家两姐妹都是一等一的美人胚子,站在那里便如鹤立鸡群一般。
沈采薇促狭一笑,凑上去挽住杜若惜的手:“你这样一说,我偏要跟着你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