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二十一世纪的朝日光鲜王国-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问题!
上帝从来不会抛弃他的信徒,随着1821年希腊独立战争打响,罗马尼亚也等来了自己的历史机遇。这主要源于土耳其人统治策略。作为小民族,奥斯曼帝国其实没有能力单靠土耳其自己人就可以统治所有欧非属地,于是土耳其人分而治之,作为粮仓与金库,控制埃及与希腊靠的是铁杆盟友阿尔巴尼亚军团,而面对桀骜难驯的巴尔干斯拉夫诸国与罗马尼亚则靠希腊贵族去委任统治。如此布局,就给罗马尼亚留出了机会。果不其然,等到希腊独立浪潮一起,旅居罗马尼亚的希腊人自然举起反旗,而且积极鼓动罗马尼亚人一起干,打出了恢复拜占庭帝国,东正教荣光的旗号。罗马尼亚人对于反土倒没什么异议,但是对于恢复拜占庭的伟大理想就兴趣不大了。因此整场运动下来,基本以摇旗呐喊,站脚助威,秘密积聚自己的实力为主,而希土双方一番恶战,希腊除了本土获得独立以外,境外的势力基本被土耳其扑灭。而土耳其也是元气大伤,如此一来,原先由土耳其派驻的希腊省督制度,事实上已不可行。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两公国的地方自治权控制权由此转回罗马尼亚人手中!
紧接下来,1848年革命爆发,与上回瓦,摩两公国的情况类似。由于马扎尔人起而反抗奥地利统治,特兰西瓦尼亚也乘机进一步摆脱匈牙利的束缚,实现了高度地方自治。但1848年革命同时也带来一个坏的结果,就是沙俄势力崛起,占据了克里米亚,并且直逼瓦,摩两公国,比萨拉比亚地区被割占,罗马尼亚人面对的,除了两个虚弱的老对手---奥,土之外,又不得不面对更加难缠的沙俄。
祸兮福所依,正因为沙俄咄咄逼人的扩张势头,引起了英法的担心,几年后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沙俄受挫,不得不暂时把到嘴的肥肉又吐了出来。在随后的巴黎会议上,罗马尼亚人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外交能力,借着同为拉丁姊妹国家,具有相似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抵御俄国及东方民族入侵野心等等优美的言辞,恳切的表态,加之在巴黎有广泛人脉的罗马尼亚籍社团的院外游说。终于哄得拿破仑那个好大喜功的侄子皇帝动心,在会议上力挺瓦,摩两地成立联合公国,而只保留给土耳其一个空泛的宗主国名号。
当然,欧陆列强的本意是只想要一个松散的,能够防御沙俄南下的邦联而已。因此规定未来的联合公国还是要有自己彼此独立的议会,政府等等机构。但罗马尼亚的民族统一趋势已经不可逆转,而罗马尼亚人又是精于政治谈判技巧的高手。瓦,摩两国议会在列强划定的未来联邦框架下,走了一条取巧之路。两公国议会是彼此独立选举,但他们分别选出来的大公却是同一个人。根据大公掌握公国最高权力的原则,瓦,摩在实际意义上完成了合并!
联合公国的大公,库扎,出生在雅西,本是摩尔多瓦的贵族。早年参与过1848年革命。此刻在因缘际会之下,成为罗马尼亚初步统一后的大公。在他的任内,对外是要收回附属于奥,匈的特兰西瓦尼亚和被沙俄割占的比萨拉比亚,以及与奥斯曼这个虚弱的宗主国作最后的切割。对内自然是要为罗马尼亚人谋福祉。要达成所有这一切目标,首先就要提升自身国力。于是变法开始。推进税制改革,普及高等教育,鼓励工商业发展,授予农民土地,建设强大军队诸如此类。变法的效果也很明显,十几年下来,一个近代化的罗马尼亚已经初具雏形。但是根据牛顿定律,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变法总是会触及到某些旧臣与新贵的既得利益。于是,政变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库扎被逼退位,流亡海外。新上位的势力集团,由于内部多种因素的羁绊,为了把内耗程度降到最低,决定到海外寻找一位亲王来接这个烫手的山芋。
首先被罗马尼亚议会物色到的人选,是比利时王国的二王子,菲利普亲王殿下。当时的比利时与英法普三强都有良好的关系,罗马尼亚人的算盘打得很好。但作为比利时王位的第二顺位继承人,王子殿下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他的父亲年事已高,大哥接班在即,但是鉴于大嫂只会生女儿,导致大哥没有男性继承人的窘境,菲利普觉得自己将来兄终弟及的机会很大,因此回绝了罗马尼亚方面的邀请(人算不如天算,谁成想他的大哥利奥波德二世活得比他还长,可怜的菲利普到头来始终是个不出头的亲王)。
比起精于算计,但又时运不济的菲利普,来自于南德意志高贵的索伦家族的卡罗尔,这个当时只有27岁的王子可算是个幸运的人,虽然在罗马尼亚邀请他之前,他连罗马尼亚位于何处都不清楚,但这并不影响他欣然接受罗马尼亚亲王这一桂冠。上任之后,卡罗尔一世其实继承的还是的当年库扎大公的变法路线,但所谓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作为普鲁士国王的近亲,有了强力外援,本国那些贵族们最终也只能按亲王的改革意志来行事。同时正因为与当时如日中天的德国王王室特殊亲缘关系(德皇威廉一世属于索伦家族的弗兰肯系,而卡罗尔一世属于索伦家族的士瓦本系),使得一直对罗马尼亚虎视眈眈奥匈与沙俄两大帝国投鼠忌器,这也为罗马尼亚赢得了有利的发展空间。
有了实力的累积,罗马尼亚就需要在对外战场上为自己正名。1877年,俄土之间为了争夺巴尔干控制权又爆发战争。战争期间,俄国久攻不下土耳其的坚堡壁垒,因此向罗马尼亚承诺,如果罗军参战,那战后愿意把俄占比萨拉比亚作为谢礼奉还。卡罗尔一世率三万大军御驾亲征,攻克土耳其普列文要塞,迫降四万多土军,土耳其失去战争能力。而与此同时,俄军兵不血刃逼近伊斯坦布尔,土耳其向俄国投降。战后结果,只能算差强人意。好的方面,罗马尼亚终于摆脱了奥斯曼宗主国名下自治领的尴尬身份,正式成立了罗马尼亚王国。但是俄国战前许诺的归还的比萨拉比亚,却又被沙皇给赖掉了。两国结怨更深。
进入20世纪初,巴尔干风云再起。新兴的希塞保东正教三强PK他们的老冤家土阿穆斯林联盟。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的结果,是一个大保加利亚横空出世,傲视巴尔干诸国。枪打出头鸟,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立马上演,这次是保加利亚同时面对希塞,土阿四国的围殴,两线作战。罗马尼亚看准时机,正确下注。以奇兵突袭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逼迫保加利亚投降。战后签署的《布加勒斯特条约》正式向世人宣布,罗马尼亚成为东南欧地区的强国。
1914年,执政近50年的卡罗尔一世国王在睡梦中安然辞世,鉴于他的王后,也是一个不会下蛋的母鸡,王位由他的侄儿斐迪南一世继承。此时的欧洲已是战云密布。根据与德皇的特殊关系,罗马尼亚秘密签署了加入三国同盟的条约。但随着欧洲局势的不断发展,事情也在一点点起着变化。
一战爆发,两大阵营开始血腥厮杀。罗马尼亚却面临很艰难的选择。他和欧陆主要四强有着非常复杂的恩怨情仇关系。作为协约国一方,法国与罗马尼亚有恩,历史上,法国对罗马尼亚独立事业有赞助之恩,而罗马尼亚议会政府整个班子运作几乎是法式政体的翻版,知识精英中亲法的占绝大多数,而另一个协约国沙俄,则与罗有怨,比萨拉比亚是罗马尼亚人魂牵梦绕之地,至于同盟国方面,德皇与罗王有亲,而且德国一直以来在军援,金援方面对罗马尼亚这个小兄弟有求必应,但是因为特兰西瓦尼亚归属问题,罗马尼亚又和奥匈有仇。
战争初期,罗马尼亚宣布中立。但到了1916年,事情发展到一定要表态的地步。罗马尼亚人此次再次采取了他们惯用的讨巧战术。名义上宣布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但是在各个战场却又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在特兰西瓦尼亚是大力武装当地罗族人,与奥匈军队进行缠斗,而在与俄军并肩作战的主战区,面对德军进攻,罗军相信主,把俄军主阵地的侧后翼安全交给上帝来防御,而自己积极转进,在舆论宣传战线,迁徙雅西的罗马尼亚王室政府,虽然自己不放一枪就把首都留给德军,但在精神上始终坚定地站在法国人民一边,号召所有旅法罗人,坚守巴黎就是守卫自己的首都,这一姿态很得法国当地媒体的好评。
罗马尼亚这一系列动作,在道义上还了法国当年的人情,摆了俄国人一道,使俄国东南线战场出了个大口子,为沙皇政府的最后崩盘开了个好头,德国方面得了实惠,虽逼迫罗马尼亚签下所谓的城下之盟,但暗中许诺不把罗作为战败国处理,而是给予当初秘密同盟国的待遇。至于奥地利最苦,战后无论是何种结局,败则特兰西瓦尼亚回归罗马尼亚,即便是最后获胜,在奥匈帝国这种地方民族层层分权的独特体制下,武装起来的特兰西瓦尼亚地方自治势力,也会更加的难缠。
一战结束,上帝来送大礼。同盟国失败,特兰西瓦尼亚回归,而且协约国的沙俄又发生政权更迭,比萨拉比亚也乘机脱离苏俄,罗马尼亚一下子完成了好几代人的夙愿,彻底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而且作为战胜国,深受法国器重,成为中南欧,波,捷,希,南,小国协约的地区性盟主!
===
完成了大一统的罗马尼亚,在有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之后,迎来了自己经济的飞速发展期,这毋庸多说。但在政治层面,议会内部的党争作为民主体制的固定桥段,也慢慢浮出水面。两党制衡一直以来都是罗马尼亚议会的主轴。卡罗尔一世统治时期,是保守党与自由党轮流执政,到了斐迪南一世,旧有的保守党日渐式微,但由于特兰西瓦尼亚的回归,发轫于当地的农民党开始快速崛起,成为能与自由党一较高下的力量。这和特兰西瓦尼亚地方议会长期以来在奥式民主体制下,与匈牙利议会斗法的历史传统有关。罗马尼亚由此进入新的两党时期。
家事,国事,天下事。无论那一件都是大事!在每天面对议会里两党争雄局面的同时,斐迪南国王还要为自己那个不成器王储操心。王储卡罗尔是个出了名的花心大萝卜,当然花心本身不是错,人不风流枉少年,何况他是真正意义上的白马王子。但是为了女人,而宁愿放弃王位,就太离谱了。当时他热恋中的情人名叫埃琳娜,是一位罗马尼亚军官的前妻。卡罗尔为了这个犹太女人,放弃了王位继承权。两人私奔去了巴黎。这伤了他父亲的心,斐迪南国王不得不指定孙子为新的王位继承人。过了两年,老国王驾崩,年仅六岁的米哈伊继位,称为米哈伊一世。这时已是20~30年代之交,世界性经济危机大爆发,国际环境巨变,左右翼两极思潮骤起,国内党争不断,加上一个主少国疑的政治局面。罗马尼亚一下子又陷入风雨飘摇之中!
20年代末的罗马尼亚政坛,除了传统的自由,农民两党之外,受苏俄支持,前身是社民党的罗共,与受国际民粹潮流影响而诞生的天使长米迦勒军团,也就是后来的铁卫军,两极势力一并雄起。罗共主要在大中城市的场矿区活动,打出的无非是国际工运的大旗。而铁卫军的活动空间则在乡村,他们提出“一人一亩地”,争取大罗马尼亚生存空间的口号,在农民与退伍军人中间很有号召力!面对红黑二教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传统的议会民主党派,根本无力招架。因为圣人说过:“上床容易恋爱难”。如果把权力比做女人,那在正常议会民主体制下,游戏的规则应该是,每个政党作为求亲者,各展所长,接受少女父母,也就是选民的考察。以期达成一次为期数年的婚姻,期间要是做得让岳父母满意,那就继续做下去,不然就换个女婿干干。这就是民主主义理念下的恋爱模式。但若是换成红黑两极的抢亲模式,那就简单多了,强推,迷药,一切为了SEX,独占权力,并与女孩长相厮守,永不分离。体现到议会斗争上,颠覆性的造反派永远比建设性的反对派容易出头,只要挑到当权的民主党派身上的一点错处,红黑二党都可以大做文章。
进入30年代初,罗马尼亚议会,政府,王室中的大佬们决定迎卡罗尔二世复位,他们认为一个成年的国王也许更能平息党派间的纷争。但十年下来,罗马尼亚换了25届政府,局面仍旧没有任何好转。40年,二战爆发的第二年,残酷的命运抉择摆在罗马尼亚面前。根据当时苏德两国外长里宾特洛甫与莫洛托夫签订的密约,苏联可以得到包括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波兰东部,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摩尔多瓦在内的广大领土。苏联在与德国签约之后,派兵开进了罗马尼亚。而当时的欧洲,罗马尼亚的传统盟友---法国已经战败,放眼欧陆,罗马尼亚想要维持中立局面已不可能。面对危局,卡罗尔二世被迫再次退位,王位由米哈伊一世继承。米哈伊一世授权安东内斯库将军成立军政府,以期能渡过难关。这时德国伸来橄榄枝,愿意帮助罗马尼亚抵抗苏军侵略,当然,如果罗马尼亚不上船,那么反过来德国就会支持匈保二国对罗马尼亚的领土要求。
事已至此,罗马尼亚也没得选择,只能加入轴心国集团,参与对苏作战。纵观二战,能在东线战场上与德军并肩作战,并有良好表现的国家,也只有罗马尼亚与芬兰两国。这和他们反俄的历史传统分不开,就不多说了。至于罗国内部,德国支持安东内斯库将军清洗了铁卫军力量。有人会觉得奇怪,为什么纳粹会对同样持民粹理念的铁卫军下手。这其实很简单,法西斯分子本质上都是爱国者,虽然以德国为师,但在涉及罗马尼亚自身民族利益的时候,铁卫军却是纳粹非常难以合作的对象。这一点和以苏俄为父的罗共刚好相反。民族主义者都是爱自己的国家,而赤色分子则都是以苏联为家。为师为父从根本上来讲还是不同的!
德国原本以为与更驯服的军政府合作,可保无虞了。但随着战事发展,德国败局已定,苏军反攻,节节进逼。以国王为首的罗马尼亚自由阶层非常着急,无论是给第三帝国陪葬,还是沦陷于苏联,都不是罗马尼亚所希望得到的结局。于是赶在苏军入侵之前,发生了政变。军政府被推翻,安东内斯库将军成为了屠犹参战的罪魁祸首,而国王政府宣布罗军加入盟军序列,参加对德作战。国王和罗马尼亚政府的目的是尽快与英美盟军搭上线,从而在战后逃脱沦为苏俄附庸的悲惨命运。
天不遂人愿,战后围绕欧洲势力划分,大国间有新的较量。别的地段大体没什么异议,剩下只有罗马尼亚与希腊两地的最后分配。英国与苏联签订了协议,保证互不干涉罗希两国内政。西方的如意算盘是,依照罗马尼亚国内实力对比,在没有外力干涉情况下,国王政府相较于罗共有明显优势,英国的判断是即便苏联提供援助与罗共,但只要在建立联合政府框架内,国王一方仍有优势,尚可坚持一段时间。而希腊不同,当时希腊国内,希共有百万之众,希腊国王政府已经非常被动,若是加上苏联插手,希腊必亡。基于英希传统亲密关系(希腊人为了救命连王子都豁出去和亲,给英国人当了倒插门女婿),英国希望借助协议,暂时在希腊问题上把苏联手脚拖住,既然先救希腊是西方外交的主轴,那罗马尼亚也只能眼看着通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