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女主播-第1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那是藏羚羊。”就在大家慢慢领略到高原的威力时,这时有人在对讲机里兴奋地叫着。

    “咦,还真的是藏羚羊,没想到在这荒漠之地居然能看到藏羚羊。”彭佳喃喃道。

    “你往那看,那里还有野驴呢。”元小聪指着远处道。

    “好可爱!”彭佳看到,就在公路不远处,那头小野驴毛发光滑柔顺,纷披在身边,虽然不是很长,但毛发下健美结实的肌肉却显出别样的野性美。

    大家的运气还不错,看到了两只藏羚羊和两只野驴。这也让车内沉闷的气氛被打破。

    “还有时30公里就到唐古拉山口了。”纪芳在对讲机里提醒道。

    这一路上的景象虽然在变幻,但人烟稀少,只看到道班、兵站,还有一些食宿的地方。但过了104道班、唐古拉兵站便开始上5200米的唐古拉山口。因为山口下面的路海拔已4900米,再翻5206米的唐古拉只是相对高度300米的“小山”。但刚上高原在这个大气含氧量仅60%的高度,略微多停一会,就有明显的不适感,何况长时间乘车的鞍马劳顿。唐古拉给众多的入藏者杀了个下马威,使之心有余悸,谈唐古拉而色变。

    “如果感觉不舒服的,可以拿出氧气瓶吸氧。”纪芳又在对讲机里提醒大家。

    “元小聪,我的氧气瓶在后座那个红色袋子里,你快拿出来用吧。”彭佳看到元小聪的脸色略微发白,而嘴唇则变得不再红润光泽,知道这是缺氧的表现。而她自已,在这个高度倒是不觉得有太多的难受。可能是因为她有练习养生功法的缘故吧,体细胞里自身的含氧量就比一般人高。所以,到了这高海拔缺氧的地方,反倒显出了彭佳的身体优势。

    这里的景观已经从可可西里的荒漠变成了羌塘草原,色彩更趋向艳丽,层次更加丰富。唐古拉山的雪顶看起来也比昆仑山的更加娇媚。而且这一段山体颜色更加多变,有深褐色的山,像黑金刚端坐;有紫红色的山,像火焰山……

    彭佳见元小聪吸上氧,脸色立时好转起来,人也精神多了,心头的担心也放松了下来。还好,昨天晚上大家都休息好了,所以虽然也有人出现和元小聪这样暂时不适应的现象,但在吸了氧之后就慢慢适应了。

    但是这时候,车队里有些车辆出现了爬坡乏力的状况。不过,经过队伍里的汽车商分析,汽车可能由于缺氧表现出爬坡乏力的症状,所以这些车辆也就放松放慢速度,慢慢往山上爬。看来,不光是人会有高原反应,车辆也会有高原反应。

    但是过了唐古拉山之后,期间大约有六七个签卡点,限制了每一段路程的速度,最低限速只有40公里左右。这个时候,也恰好是细细浏览青藏高原景色的时候,因为这时已经过了唐古拉山5000多米的考验,不断变低的海拔让身心越来越放松和愉悦,就连元小聪也甩掉了氧气瓶,开始活跃起来。

    到了安多之后,到拉萨只有没有400多公里,而这时候400多公里的公路,对刚爬上唐古拉山的车队来说,显然是一段轻松之旅。

    “还好,这路线的状况没有我想象得那么差。”

    “是啊,大家要注意,还有限速呢,可别开得太快。”

    这时,好象为了验证大家的话一样,路边的路基下,此时出现了一辆倾倒的货车,而路边正有一群人正“吭哧吭哧”地想办法把车弄上来。

    这下大家都不敢大意了,这凶险的公路,司机杀手可不是浪得虚名的,一点小小的疏忽都可能让这美好的长途旅行变成一场噩梦。

    又经过好似漫长得不会到达的旅程,遥望到拉萨大桥和蔚蓝的拉萨河的时候,车队里一时安静了下来,但随后,便不约而同地响起了一阵阵的欢呼声。

    拉萨市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稍偏东南,辖7县。“拉萨”,藏语翻译为口头语言“是”,做事只需敬顺佛圣旨意,如理即化,亦表示精确,不容置疑与改变,差之毫历,失之千里。是通“寺”与“侍”。此地以佛寺立城,故名拉萨市。

    “拉萨”在藏语中为“圣地”或“佛地”之意,长期以来就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金碧辉煌、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是至高无上政教合一政权的象征。早在七世纪,松赞干布兼并邻近部落、统一西藏后,松赞干布就从雅隆迁都逻姿——即今拉萨,建立吐蕃王朝。

    而这一片充满神奇的土地,如今终于出现在这一行人面前,大家怎么能不感动得热泪盈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三百零一章 :第一夜
    “大家不要松劲啊,跟在我的车后面。”纪芳见大家这一激动,似乎都松了劲,便出言提醒。

    跟在纪芳的车后面,车队驶入一个颇具西藏地方特色的建筑群里,里面有一个类似四合院的宽敞的所在,车队把车停在这里,纪芳吩咐大家把身份证给她,然后由她统一去办理入住手续。

    “一会儿就去委托旅行社为大家办理边防证,明天就往尼泊尔,回来后开始调查先心儿童的事。”纪芳简单地交待了下今后的行程,然后又道,“今晚上要没什么事,大家可以出去逛逛,这里离八角街、大昭寺不远,但是也别太晚了,注意休息,高原反应可不是开玩笑的。”

    “小彭,今晚上去哪溜达溜达?”元小聪在房间里卸下行李,便问彭佳。

    “都行啊,反正不是还要回来吗?”彭佳早就听说过拉萨各处景点的大名了,如今终于来到自已,心情还是十分激动和向往。

    “走吧,咱们去外面吃吃当地美食。”元小聪看来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吃货,每到一处,想的第一件事就是吃。不过也对,不祭好五脏庙,怎么会有精神玩呢?

    “你现在适应这里的气候了吧?”彭佳看元小聪现在面色红润,与在平原上无异,心里也暗暗佩服她的适应速度。

    “没事,胃口可好了,能吃下一头牛,哈哈!”

    说着话,她们就往旅社外走去。

    “开16间房,记得给我预留一间空间。”彭佳和元小聪一出门。就听到在一楼接街处,纪芳正在和服务员说话。

    “咦,咱们不都是开15间房吗?怎么多了一间?”元小聪奇怪地问彭佳。

    “不晓得,也许是哪位团友打呼噜吵人睡不着了吧?呵呵。”彭佳虽然有点奇怪。但也没往深处想。

    由于尼泊尔之行只安排了来回两天,所以他们决定不退房,把大部份行李留在旅社的房间里。这样轻装上阵,也省得拖累。所以纪芳现在定的房就是他们西藏之行的大本营了。

    “出去要注意,不要和人发生争执啊!”纪芳见彭佳和元小聪已经收拾好了,要往外走,不禁又提醒了一句,“你们最好多找两个人结伴。”

    “我们一起去吧。”说话的是刘小兰,她身边还站着赵军。

    “是啊。四个人比较有安全感。我当你们的护花使者。”高大的赵军一脸自信的模样。可是论战斗力,他连半个彭佳都比不过。

    “好吧,一起也热闹此。”元小聪被纪芳这么一提醒,心里也犯了嘀咕,要真有什么事。她真是哭都来不及,多几个伴,看上去心里也有安全感一些。

    “我晕,怎么到处都是川菜馆。”元小聪一路走来,看到满大街饮食店都是川菜馆,不禁抱怨道。

    后面几天,大家发现,整个西藏几乎全是川菜馆,藏餐一般在甜茶馆里都会有。但是口味比较让人难以适应。而且一问之下,发现西藏的消费水平在全国来说也不算低了,甚至不低于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而川菜馆最低价的是面,价格上小碗10元,大碗12元。

    不过元小聪钻到川菜馆的这一举动立即被大家所鄙视。到西藏嘛再难吃也应该吃点有特色的东西,怎么能吃这在全国各处都能吃到的川菜呢?

    “喂,你说这些老乡在卖的是什么呢?”不知不觉,他们便走到了八角街上。刘小兰看到蹲在地上的当地老乡,脸上有着两块特色高原红的牧民拿着一块块、一包包的东西,或摆在地上,或拿在手上,下在兜售。

    “说你没知识吧,还不承认,这是酥油。”赵军摆出一副很老到的样子,教训起刘小兰来。自从在格尔木开始挤兑刘小兰来,赵军似乎就喜欢在说话时和刘小兰扛上。

    “哼,就你知道得多。”刘小兰很不服气。不过这次被赵军抓了个正着,她觉得自已实在理亏。

    “不过,这酥油还真是藏民必不可少的东西。”元小聪见这二人又要吵起来,赶紧出来打岔当和事佬。不过,元小聪却让大家觉得她就象一部小百科全书。看来,为了此行她是做足了准备功课。见大家把视线集中在她身上,元小聪侃侃而谈:

    “酥油是从牛、羊奶中提炼出来的。牧民炼酥油是很有趣的。在牛奶分离器还没普遍使用的西藏牧区,人们提炼酥油仍然是用土办法。牧民妇女将奶汁稍为加温,然后倒入叫做“雪董”的大木桶里,再用力上下抽打,来回数百次,搅得油水分离,上面便浮了一层谈黄色的脂肪质,把它舀起来,灌进皮口袋,冷却了便成酥油。

    酥油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藏族群众,特别在牧区,一般很少吃菜和水果,日常的热量除了肉外,便靠酥油了。酥油的吃法很多,主要是打酥油茶喝,也有放在糌粑里调和着吃;逢年过节,老乡们炸果子、“卡赛”,也用酥油。

    不论城乡,每个粮油店里,一定断不了酥油的供应;走进每个家庭,柜子里摆的东西可以缺这少那,但不会没有酥油。总之,酥油是每个藏族人时刻不可缺少的食品。”

    “被你这么一说,酥油还真是好东西,我要买一些回去,当成纪念品送给亲戚朋友。”刘小兰被元小聪说得心痒痒的,于是便低头和藏民们问起价格来。

    最后,刘小兰花了一千多元的价格,买了两大包的酥油。当然,赵军只好无奈地充当起了壮劳力。

    “喂,小彭,快走吧,你发什么呆?”元小聪见彭佳神色一阵恍惚,问道。

    “哦,没什么。”彭佳被元小聪叫得回过神来,便漫应道。

    原来,就在刘小兰讲价之际,彭佳好象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不过不可能这么巧吧?在西藏这种地方遇见。

    正想着呢,就被元小聪叫得回过神来。

    “要吃西藏特色美食就是牛羊肉了。”元小聪见自已的意见能被团友采纳,便道,“如果是到藏民家,有些藏民还会以生肉来招待。”

    “呃,生肉,算了,我不吃那东西。饿死了,咱们随便找个地方吃吧。”

    绕了一圈,最后他们进到一家写着藏文的小店,由于经常要招待八方游客,这小店倒还是很干净。

    “来,酥油茶,手抓羊肉,赵军,你的是青稞酒。这可都是地方特色的哦。”元小聪当起了点菜员。

    不过,她点的菜还算是到位,手抓羊肉应该失去了纯粹的地方特色,加入了各方游客的评议意见而改进的,所以倒是还能入口。再配上酥油茶和甜酒,倒还是能让人感觉是在西藏吃的饭。

    “怎么样,酥油茶和青稞酒味道还不错吧?”元小聪又要卖弄她的藏俗知识了。

    “各种饮料是构成藏族群众营养食品不可缺少的东西。藏族的饮料有酥油茶、青稞酒等。”

    “我也要喝青稞酒。”刘小兰见赵军喝得有滋有味的,便抢过来硬是给自已倒了半碗。

    元小聪见状微微一笑,道:

    “酥油茶除与主食糌粑同时食用外,也当作每日食用的饮料。酥油茶与甜茶分别用酥油、牛奶或奶粉加茶叶、盐、白糖制成,酥油茶与甜茶都具有茶的功能。在西藏,用酥油茶待客,是藏民族古老的传统。无论你走进牧民的帐篷,还是农民的泥土小屋,或走亲访友,主人总会打好醇香的酥油茶请你品尝。藏胞出远门,亲友前来送别会献上一条洁白的哈达,敬上一碗酥油茶,祝远行者逢凶化吉,一路顺风。”

    “还有这么多讲究啊?那你说说青稞酒的。”刘小兰这个海洋生物学家对高原的一切也是充满了好奇。

    “别急呀,我正要说到青稞酒呢。藏族的另一种饮料枣青稞酒是用青稞发酵后酿制而成的,在西藏男女老少都喝此酒,藏族人民在过节前都要酿造大量的青稞酒。从藏历四月到八月,几乎所有的传统节日和非传统节日,宗教节日和非宗教节日,拉萨人都要提上甘甜醉人的青稞酒,到绿茵的草地上,三五成群,搭起各种色彩的帐篷,一边喝着青稞酒,一边尽情歌舞,显示出藏族酒文化的魅力。”

    “哟,别再喝了,这也是酒啊,喝多了会醉的。”见刘小兰那半碗都喝完了,又要倒酒,赵军赶紧拦着。别看这酒味道不呛,倒是喝多了一样会倒人的。现在提着两大袋的酥油,赵军可不想一会还得再背个人回去,那真地会象女人们经常说的:崩溃了。

    “是啊,别喝了。一会儿咱们还得去逛街呢。”彭佳这句话才让赵军真地崩溃了。

    “提着这些东西怎么逛呀?应该回来时再买。”赵军嘀咕着。

    “呃,那不然咱们提回去再出来?”刘小兰也知道自已不对,所以提出了折衷的办法。

    “算了吧,就这点小事也能难倒你们。”元小聪笑嘻嘻地,好象主意在胸的样子。(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三百零二章 :追捕
    “喂,是老四吗?对,我是元小聪,你能不能和那个酒馆的老板说一下,我们有些酥油茶要寄在他那里。行,能成的话回短信给我。”元小聪拿起手机,打了个电话。

    “老四是谁?能成吗?”彭佳不禁好奇地问。

    “这个老四是我们论坛的一位老驴友了,他来了许多次西藏,如果不是被他吸引,我也就不会来了。所以,他可以说是西藏通。我听他说这和这里的玛吉酒馆的老板是朋友。喏,那酒馆不就在我们对面嘛?”

    元小聪一指店外,大家往她指的方向一看,果然如此。

    八角街的建筑大都是白色的,只有他们吃饭的对面是一栋涂满黄色颜料的两层小楼,这本来就引起了他们的注意,经过元小聪这么一说,大家都知道这个酒馆原来就是传说中著名的玛吉酒馆了。

    对西藏历史和文学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一个响亮的名字—六世**喇嘛仓央嘉措。他不仅是西藏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宗教精神领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浪漫主义诗人。相传仓央嘉措为了寻找至尊救世度母、跋山涉水走遍了藏区。有一天在拉萨八角街一个小酒馆休息、门外一个月亮般娇美的少女掀帘窥望,“在那东方山顶,升起娇洁月亮,玛吉阿米的面容,渐渐浮现心上”——仓夹嘉措写给玛吉阿米的诗篇流传至今。

    拉萨“玛吉阿米”酒吧所在的那所黄色的小楼,相传就是当年仓央嘉措与玛吉阿米相遇的地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