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炮灰公主要逆袭-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找到了不少的东西,但是因为之前来往的信件都被胡家给烧掉了,因此宣德帝并不知道胡家到底将魏国的多少秘密泄露给了北国,虽然胡老爷只不过是一个六品的官员,接触不到魏国的一些核心东西。
但是,有句话说得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小集团。尤其是这党派之争,无论在那个国家那个朝代都是没法避免的问题。
因此这胡家也加入了一个党派,而这党派之中的人,自然有官位高的。在不经意间有些事情被说漏嘴也是可能发生的。
而且高位的人都有一个陋习,就是喜欢将秘密和自己的心腹分析,明明说好不和别人说的,可是你向心腹说了,而心腹又向心腹的心腹说了,这么一直下去,要不了多久,大家都知道了!
再说了,谁知道胡家加入的那个党派之中没有和他一样的奸细在了!为了不打草惊蛇,宣德帝一直都没有公布审查的结果,一天到晚也像没事人一样,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一点异样都没有,好像胡家这事根本就没有出现过一样。
猎人捕猎需要很好的耐心,对于一个帝国的统治者来说耐心也同样要有,急急躁躁的可不是一代英明的帝王应该有的风采。
宣德帝等了很久,基本上等了大半年了,这胡老爷终于松口了,将自己知道的事情说了出来。
原来胡老爷算是混血儿,他身上有一半北国的血统。胡家祖先最早的发迹就是北国在扶持的,他们将北国的一些贵重的皮毛、药材等特产运到魏国、齐国赚钱差价。然后又将魏国和齐国的特产运到其他国家去买。
因为有北国在后面扶持,因此胡家的货都是上等货,也就比皇宫的那些差一点点。很快的胡家就聚拢了一大笔财富。北国并没有掠夺胡家的财富,而是让他们去魏国安家,因为是大富商加上身份又是北国之前就安排好的,因此并没有什么阻碍。
这样的经商日子几乎整整进行了几十年,除了用来积累财富外,还用来洗清自家的身份背景。等着几十年后,胡家才由‘商’转换成‘士’。魏国虽然商业发达,但是正所谓民不跟管斗,像胡家这样由商转战士的家族有很多,有些成功了,然后成为了官宦之家,可是也有人失败了,后果可能是家族从此烟消云散,也可能是继续经商。
这个时间又经过了几十年,这么前后一来,竟然有一百多年的时间。可见北国布得这个局有多大,当然效果也是挺给力的,等着胡家的子弟出仕后,整个魏国都没察觉到他们是北国的奸细。
不但如此,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混的不错,胡家可是送进宫了两位姑娘。
说道这里乱插一句:当时的宣德帝知道真相后,可是被吓出来了一身的冷汗。
若是这人是培养起来刺杀自己,那自己不就早就完蛋了!
哪个皇上不在意自己的生命,皇上这种生物比别人珍惜性命多了,为了自己的小命,可是大大小小里里外外里三层外三层的防卫。
也因为这事的发生,侍御史最近闲不下来了!除了要顺着胡家这条线索往上摸瓜外,还要逐一的清查朝廷大臣的家世背景。宣德帝可不相信北国就派了胡家这么一个奸细,这事搁在谁身上,也要多派几个才保险呀!
不得不说北国很阴险,据胡老爷交代,宣德帝即位后的几场对外战争也是因为他泄密了,然后北国策划的,要是宣德帝不能将那些小国给打爬下,下一次上场的就是北国自己了!看着别人打仗争地盘,哪有自己挣地盘爽呀!
第145章 对策
宣德帝聪明,其他的国君也不傻,大国之间的沟通除了外交之外,恐怕彼此最熟悉的还是战争了吧!
大国之间的生存方式就是这样,也许就是因为这样的局面才导致了三国皇帝在军事上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顺便再乱插人一句:虽然先帝在对于后宫的问题上没有处理好,但是在皇贵妃死后的十几年里,他还算是一个英明的帝王,不但经济发展好了,在军事上的布守也挺给力的,不然宣德帝也不会一上台来连续的内外征战,不但没有拖垮魏国,还几场都取得了胜利。
因为胡老爷说出来的事情太过于震撼了,因此宣德帝将这事告诉了自己的心腹,让他们拿出一个主意来。事关一个国家生存的问题,容不得宣德帝不谨慎。
有了胡老爷招出来的东西,再结合宣德帝自己调查到的事情验证,很快的就掉起来了一条大鱼,甚至于这条大鱼大的有点让宣德帝吃惊,因此在会在宫宴上那样的失态。
什么大鱼呀!
手握二十万大军目前正在北疆镇守的振国大将军武威伯,你说这条鱼不大吗?
不大,因为前面司空玲已经剧透了!
咳咳咳,大家因为剧透因此知道这事,但是宣德帝不知道呀!要知道整个魏国的陆军都集中在北疆和东边。
北疆那里的兵力基本上就占了整个魏国陆军的三分之一,而且更加让人惊恐的是,虽然魏国和北国有接壤的地方,但是并不多,因此镇守北疆的兵力是三分的,振国大将军的手里直接掌握着十万大军,间接掌控着剩下的十万。
东边虽然有二十五万大军。但是因为防线过于长,因此一个将军的手里的兵力最多不过五万。而剩下的十万左右的兵力,则遍布全国作为常备军。另有五万则是驻扎在京城,以防万一。
要是振国大将军真的反叛了,那对于宣德帝和整个魏国来说都是一场灾难,而且到时候宣德帝不仅仅要面对叛军还有面对来占便宜的齐国和北国。
更让宣德帝浑身冒冷汗的是,振国大将军赵家,可是军功世家,在军队的势力早就已经根深蒂固了!先不是现在没有证据,就是宣德帝有了赵家反叛的证据。也不敢贸然行动。兔子急了还蹬鹰了,何况是手握重兵的人。
也就是因为赵家这样的势力,因此当年宣德帝为了争皇位。第二个侧妃娶的就是赵家的女儿现在的丽妃。为得就是得到赵家的支持,帮助自己登上皇位。
现在宣德帝已经是皇帝了,却又对赵家警惕起来,是不是有点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感觉?有点那么不仁义的感觉?
这就是皇上,这就是政治。这就是官场!
因为怕威胁到自己的皇位,皇上这种生物可是什么事情都能做的出来的。
其实赵家应该庆幸,因为在这个时代的历史上,并没有一个宋太祖,因此大家自然不知道那些‘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典故,不然宣德帝对赵家的防备之心还要重。谁让赵家姓赵了,说不得就是宋太祖的后裔了。有先例在,哪位皇帝不在心里打一个滚呀!
因为不知道有宋太祖这位大才的事迹。因此赵家很庆幸的暂时躲过了一劫。之所以说暂时那是因为接下来宣德帝要对赵家进行一系列的动作,至于能不能抗的过去就不知道。
宣德帝看着调查得来的结果皱眉,半响后,才开口说道:“皇叔对这件事情怎么看?”
冷面玉心的安亲王听到宣德帝的问话,正在放茶杯的手停顿了一下。等着将茶杯放下后,才开口道:“皇上这事滋事重大。虽然那人已经招的可是招出来的东西却未必是真的,目前我国陆军主要预防的就是北疆和东边。
如果这事是真,自然是大事不好。可是如果他说的是假话,那么会不会是北国的阴谋,想让我国换将,然后来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举将北关给打下来了!”
魏国的北关就相当于咱们现在的山海关,起重要之处不言而喻。要是北关被敌人打下来了,那么整个北边都将**裸的暴露在敌人的铁骑之下,这也是为什么北疆会派怎么多人去把守的原因。
“因此,臣的建议是,暂时一切照旧,暗地里秘密的调查赵家和他招供出来的其他人。”这事一个中庸的建议,看似稳妥各方面都考虑进去了,但是有一点缺陷。
那就是,计划永远没有变化快。
万一在还没查清楚之前别人就叛乱了,那该怎么办?
所以说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完美的办法。
宣德帝的眼睛闪了闪,并没有开口,显然安亲王过于保守的方法并不和宣德帝的心意,他可是一位热血的帝王。沉默了半响后,宣德帝才抬头看向毅亲王“三皇兄觉得这事怎么办?”
虽然对于毅亲王的性取向,大家都有或多或少的微词,但是毅亲王一没祸害别人二又有了继承人,再加上他能力不错,被宣德帝看重,因此别人说他都只敢私底下嘀咕几句,当面都是一副笑脸。
毅亲王挑了挑自己修长的指甲,一脸无奈的说道:“既然事情好得坏得都有可能,以臣看,咱们还不如两手准备了!先说说要是振国大将军退下来后,这朝廷上有谁能接他的班呀!”
一击命中呀!有没有?
毅亲王的话,让宣德帝双眼一亮,显然戳中了他心窝子。
打仗虽然一般人都不喜欢,大家都喜欢和平。但是宣德帝骨子里却有不安分的因子,那种冒险、热血、激情的因子不断的影响这宣德帝,让他有一种喜欢打仗的怪癖。
因此当宣德帝知道这一切后,第一个反应竟然不是如此防备赵家,而是如何利用这事和北国痛痛快快的打上一场,当然前提是最后的结果魏国必须要赢。
左丞相很了解宣德帝的心思,一见宣德帝双眼发亮,立刻就明白了宣德帝的立场,因此在心里思索了一会儿后,有了人选,连忙开口说道:“如今的兵部尚书和右侍郎都可以接任。
兵部尚书侯大人的祖上就是名将,虽然他没有祖上那样的显赫名声,但是实力也不容小视,先帝当年对齐国用兵的时候,左路领军的将领就是侯大人。
而兵部右侍郎乃是武状元出身,因为之前是平民根本就没有学习过兵法,因此在军队是从底层做起了,对于军队的一切制度都很熟悉。最关键的是,此人的学习能力很强,很多事情只说一次他就能举一反三。在我国对外的战争中,大大小小的立过不少的功劳。
只说此人年纪有点大了,不过年纪大,他显得倒是要比侯大人稳重一些。”
因着魏国的地理位置,因此虽然大战没有,但是局部的小摩擦,倒是不断。尤其是和齐国的小摩擦,那基本上是每年都要发生。
从陆地上的争地盘,到海上的争鱼资源,魏国和齐国基本上每个月都在打仗。当然这个打仗也说不怎么上,因为都是小规模的,说冲突比较合适一些。
也因此有了这么多的冲突,让军人可爽了!没战争军人就没什么价值了,有战争才有军人的价值,因此有极个别的人,就能从中把握机会从而立功。
因此当宣德帝知道这一切后,第一个反应竟然不是如此防备赵家,而是如何利用这事和北国痛痛快快的打上一场,当然前提是最后的结果魏国必须要赢。
左丞相很了解宣德帝的心思,一见宣德帝双眼发亮,立刻就明白了宣德帝的立场,因此在心里思索了一会儿后,有了人选,连忙开口说道:“如今的兵部尚书和右侍郎都可以接任。
兵部尚书侯大人的祖上就是名将,虽然他没有祖上那样的显赫名声,但是实力也不容小视,先帝当年对齐国用兵的时候,左路领军的将领就是侯大人。
而兵部右侍郎乃是武状元出身,因为之前是平民根本就没有学习过兵法,因此在军队是从底层做起了,对于军队的一切制度都很熟悉。最关键的是,此人的学习能力很强,很多事情只说一次他就能举一反三。在我国对外的战争中,大大小小的立过不少的功劳。
只说此人年纪有点大了,不过年纪大,他显得倒是要比侯大人稳重一些。”
因着魏国的地理位置,因此虽然大战没有,但是局部的小摩擦,倒是不断。尤其是和齐国的小摩擦,那基本上是每年都要发生。
从陆地上的争地盘,到海上的争鱼资源,魏国和齐国基本上每个月都在打仗。当然这个打仗也说不怎么上,因为都是小规模的,说冲突比较合适一些。
也因此有了这么多的冲突,让军人可爽了!没战争军人就没什么价值了,有战争才有军人的价值,因此有极个别的人,就能从中把握机会从而立功。
ps:
为了**,让我再掉节操一次吧!反正我的节操已经掉光光了!
第147章 姐不是m抖
司空玲第一次有点讨厌起自己现在的这个身份来了,一点发展的前景都没有。
穿越宫妃的,自然是宫斗了,然后爬上皇太后的宝座;穿越侯门的,不用说火辣辣的宅斗,调教忠犬夫君;穿越农家的,自然就是种田了,青山绿水旁,小桥流水人家,多么惬意的生活呀!
可是,这穿越成为公主的能干什么?
和外邦和亲?
一天好吃懒做当米虫?
造反,然后翻身把歌唱当女王?
以上,司空玲对这些都不感兴趣。
去和亲,人生地不熟的出门连一个人都不认识,而且北国耶,天寒地冻的。要知道司空玲是既怕冷又怕热的人,夏天那里倒还不错,但是冬天还是算了吧!而且大漠什么的,一听就是各种的沙尘暴各种的粗犷的地方,是在不符合司空玲的审美观呀!pass掉!
而且那个北国大皇子的野心挺大了,外加身边还有一个青梅竹马。作为一个心还没有黑到流墨水程度的恶毒炮灰女配,司空玲表示拆散人家小两口不是一件很道德的事情。
另外司空玲非常的期待,没有她这个恶毒女配在,他们那被北国人称颂的高无上的爱情还这么至高无上得起来。要知道无论是皇帝还是王爷,大皇子的身边都不可能只有她一个女人,或许没有她插手,那个白莲花的女主角,会如愿以偿。
然后她那样的心地善良美貌高贵,一定能大公无私心无忌惮的将自己的丈夫分享出去的对吧!
司空玲等着那一天,不过为了给原主报仇,她是不是要去插一脚。司空玲猥琐的摸了摸下巴,是不是让那渣男当不成皇帝了,这或许是一个不错的报复方法。求而不得,雄心得不到施展,或许这才是报复一个有志气的皇子最残忍的报复手段。
那什么,让他爱上你再狠狠的抛弃他的心还不忘去狠狠的踩上两脚的方法,比起这来都弱爆了!
哎呀,捂脸,她怎么能心肠这么坏了!这不是向着恶毒女配的道路一去不复返吗?
囧!
当米虫,听着是挺不错的,一天睡醒了就吃,吃了再睡。不过这不是猪的生活吗?囧!司空玲对于猪这样生物也没有爱,因此也pass掉!
至于造反当女王什么的,那就更无爱了。拜前世各大清穿小说的横行。司空玲对清朝的历史还是有的研究的,印象最深的就是雍正皇帝也就是四爷四四就是活活的被累死的,她才不要这么悲催了!
宫斗,她现在就正在斗着了;宅斗,量她公主的身份。以后也没人敢在公主头上撒野,毕竟日后她可是有自己的公主府的,就算真遇上一个有毛病的婆婆也不怕,谁敢在公主府撒野呀。
至于种田?这个倒是可以考虑一下。她是公主又不是皇子王爷,可以满魏国到处乱跑的,到时候夏天去北边避暑。冬天在南边晒太阳,多好的生活呀!——其实还是混吃等死的米虫生活,鄙视之。
想了半天司空玲也没拿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还好现在无论是北国的大皇子还是日后成亲的事情,都离司空玲比较远。宣德帝就是再凶残,也不可能现在就将才八岁的司空玲给嫁出去,这不是给别人当童养媳是什么?皇家表示自己的面子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说道这里,司空玲发现大家都有一个误区。当然这个误区她以前也有的。那就是古代的女子似乎很早就要出嫁,甚至某些小说作者还拿出来了强有力的证据:
《周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