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锦衣杀明-第4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第652章 自立为帝?
万历四十六年的夏天,绝对是混乱的,忙碌的,紧张的。
北明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采取了很多的措施。最重要的,就是军事方面的调整。包括调整各个军镇的部队,尽可能的发放被拖欠已久的粮饷。压缩部队的编制,只保留战兵,废弃所有的卫所军。京师三大营也进行了整编,只保留了五万人左右,其他的一律开革。北明还派兵南下黄河沿线,阻挡白衣军北上。
原来磨磨蹭蹭没有动作的明王朝,用了几十年的时间都没有完成的整军动作,在福王党的手里,只用了个把月,就全部完成了。在重新编组了军队以后,北明的指挥下,大约只有十万人的部队。军队的人数减少了,费用支出自然跟着减少。同时,在整顿以后,部队的战斗力,还有所提升。可见,人都是逼出来的,政府也是逼出来的。只要有足够的压力,政府的运转效率,也可以去到很高的水平。
为了争取老百姓的支持,北明政府还宣布将无主的土地,分配给老百姓耕种。北直隶一带,全部的土地,都被各级权贵占有,普通的百姓,根本没有任何的土地。这次政变,大量的权贵出逃南京,他们遗弃的田地,就成了无主之物。福王党将其拿出来,作为引诱老百姓的诱饵,无论最后是否真的实行,作用都相当大。
同样的,南明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也积极的扩军备战。东南半壁的富商们,为了自身的安全,自愿或者不自愿的纷纷捐款,作为特别的军费,以招募更多的战兵。为了节省费用开支,江南地区的所有卫所军,被毫无疑问的取缔了。至此,开国皇帝朱元璋引以为憾的军户制度,正式宣布完结。
南京朝廷向四川、云南、贵州、湖广、广西、广东等地,都派遣了特别官员,以加强对当地的控制。总的来说,这些地方,还是承认正统的南京朝廷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地方的统治秩序,已经有些松动。好像四川、云南等偏远地区,对于南京朝廷的法令法规,是否真的原意执行到底,现在还是未知数。
福王的突然杀出,让蜀王、襄王、楚王、滇王等皇室支系,可能都有一些不太健康的想法。特别是蜀王、襄王两个支系,最近一个月的活动,都是相当的频繁活跃。这一两个月,正是最混乱,最茫然的时期,很多驻守蜀中的官员,也是茫然不知所措,刚好给了蜀王动手的机会。蜀王的很多心腹,都被提拔到了关键位置上。
一直以来,蜀王一系都不是特别的安分,经常闹出一些小动作来。只是朝廷考虑到蜀中偏远,对京师几乎没有威胁,也就懒得认真追查。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是也。结果,蜀王系的野心,不免有些超越界线。这次,蜀王估计很想效仿一把福王,也过过皇帝的瘾。他倒是忘记了,在近在咫尺的汉中府,白衣军有八千多人正在集结呢。
如果秦骑军不是骑兵的话,估计早就杀入蜀中了。以目前蜀中的军事力量,根本不是白衣军的对手。但是,前往蜀中的道路,太艰险了,严重的限制了白衣军的战略。俗话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绝对不是开玩笑的。蜿蜒曲折,陡峭崎岖的山路,对于骑兵部队来说,的确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因此,徐兴夏要求秦骑军,要逐渐的学习如何步行作战,在必要的时候,秦骑军可以当做山地步兵使用。如果不是这个转变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白衣军的军旗,说不定都已经插上成都的城楼了。蜀王还在做自己的皇帝梦,真是可悲,可叹,可笑。
至于襄王一系,则纯粹是搅屎棍,投机分子。如果天下平静,襄王是肯定没有胆量越界的。可是,天下大乱,襄阳府又是中原地区最重要的战略要地,襄王觉得自己应该有发挥才华的机会了。
从军事战略的角度来说,襄阳府的确很关键。进可攻,退可守,无论是对于北明、南明,又或者是白衣军,都很重要。襄王的美梦,估计就是坐镇襄阳府,脚踏三条船了。
要说动静最小的,反而是徐兴夏率领的白衣军。白衣军向来都是埋头做事,一声不吭。无论外界风云怎么变幻,任务目标都不会轻易改变。这次大举进军也是如此。根据最新的情报,豹骑军已经控制了太原府,驱逐了晋王一系,目前正在向北直隶的真定府等地进军。如果白衣军控制了真定府,京城就被锁死了。
为了京城的安全,京师三大营不得不南下,在保定府一带部署防务,希望可以阻止白衣军北上。一旦白衣军和京师三大营接触,双方肯定会爆发激烈战斗。战果,几乎是没有悬念的。仓促上阵的京师三大营,要是能打败豹骑军,那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在南线,龙骑军也控制了洛阳府、开封府、南阳府等地,正在向山东各地进军。先头部队已经进入了济南府,驱逐了鲁王。部分的龙骑军部队,还逼近到了襄阳府附近,威胁到襄王的安全。随着白衣军后续部队的逐渐到来,控制中原地区,已经没有悬念。
在北线,射声军已经攻克了大同镇,正在向宣府镇进军。在他们之前,豹骑军已经解决了山西镇。换言之,目前,北明朝廷可以控制的军镇,其实只有两个,那就是蓟镇和宣府镇。辽东镇距离太远,远水救不了近火。北明的败亡,几乎是没有悬念了。唯一值得猜测的就是,白衣军会在什么时候,正式进入北京城。
面对如此的大好形势,徐兴夏却修心养性起来了。这些日子,他一直都呆在科技司的各个实验室里面,就好像是一个勤劳的帮工,给徐光启、王徵他们打下手。一方面,是引导他们的研究方向。另外一方面,则是随时随地的为他们解决问题。
“大人,京城来的使者已经到了。”忽然间,张天豪来报。
“你自己根据基本原则处理就是了。”徐兴夏头也不抬的说道。他现在的心思,根本不在外交方面。对于京城来的使者,可是一点兴趣都没有。他正和王徵等人一起,在反复的探索研究雷汞的替代品。这可是后膛枪的成败关键所在,各个环节,只有他亲自参与,才能尽可能的缩短这个探索研究过程。
“我明白了。”张天豪答应着,转身去了。
也不知道这小子,到底和北明的使者说了些什么,结果,几天以后,他又来了,向徐兴夏吞吞吐吐的说道:“大人,北明的使者,还是想见你。有些事情,还得你亲自拿主意。”
徐兴夏皱眉说道:“他们开出什么样的条件?”
张天豪低声的说道:“只要我们停止进攻,他们愿意承认我们自立为帝,还帮助我们解决名分上的问题。”
徐兴夏有些意外的问道:“承认我们自立为帝?什么意思?”
张天豪说道:“意思就是,如果大人自立为帝的话,北京方面愿意第一时间承认,并且愿意和我们结为友好同盟。”
徐兴夏皱皱眉头,没有说什么。福王党果然没有笨蛋啊,他们这次开出来的条件,还真是诱人。皇帝,估计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具有致命的吸引力。福王党果断的出手,就是帮助徐兴夏解决登基为帝的名分问题,的确是正中白衣军的下怀。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条件,还不需要北明耗费什么。不过就是一道辞藻华丽的圣旨而已。从成本的角度来说,不足一两银子。
估计在北京方面看来,徐兴夏想做皇帝,已经很久了。你丫的造反闹事的目的,不就是想要做皇帝吗?行啊,我帮助你!如果徐兴夏真的希望登基为帝,那目前缺少的,就是一个正式登基的名义,一个说得通的名分。和皇帝的尊位相比,南明皇帝的女婿算得了什么?驸马爷又算得了什么?还不是屈居别人之下?我干脆让你做皇帝,和我平起平坐,这不是更好?
名分的问题怎么解决呢?自然是北京方面,先敕封徐兴夏为郡王,继而敕封为亲王之类的。只要徐兴夏有亲王的头衔,剩下的事情,就好操作了。从亲王到皇帝,只有一步之遥。有白衣军的刺刀拥护,一切都不是问题。这个过程,显然比直接自立为帝要顺当一些。
如果徐兴夏做了皇帝,那就和北明一个性质了——都不是正统的皇帝。一个是造反起家,一个是谋逆篡位。反正,大家都是不合法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两家很容易就会有共同的语言,有共同的针对目标。而这个共同的目标,自然就是南明朝廷。
估计,如果徐兴夏真的自立为帝,南明朝廷,也必须和徐兴夏反目成仇,宁死不相往来。否则,很多事情,就无法解释过去。你不可能只承认徐兴夏这个皇帝,却不承认北京城里面的那个皇帝吧?如果承认他们两家,岂不是故意打自己的嘴巴?
第653章 同流合污?
张天豪说道:“福王党的这些人,还真是狡猾啊!一点实质性的好处都不想给我们,还想暗中挑动我们和南京方面干起来。”
徐兴夏不以为然的说道:“有没有皇帝的名义,有什么关系?就算我要做皇帝,我们也应该是到紫禁城里面去登基。你把那个使者叫来,我跟他见见面,当面提点提点他。”
张天豪答应着,很快就将北明的使者带来了。
代表北明到来的使者,名叫崔呈秀。如果是对明末历史比较熟悉的人,应该会对这个名字有印象。他可是阉党的骨干,是魏忠贤的最重要的谋臣。著名的《三朝会典》就是他负责筹划的。而在阉党覆没以后,下场最悲惨的人也是他。可以说,在天启年间,他绝对是除了魏忠贤之外,东林党人最痛恨的官员之一。
倒不是说此人如何的阴险恶毒,如何的思想道德败坏,如何的灭绝人性,丧尽天良,如何的不择手段摧残逼迫东林党人,那都是后世东林党的人有意识的描绘的。其实,崔呈秀只是一个有点小聪明的文官。他身上具有的缺点,东林党的人全部都有。只不过,崔呈秀作为失败者,被对手钉在了耻辱柱上而已。
其实,崔呈秀最大的问题,就是和东林党的意见不合。本来,崔呈秀也是年轻有为的官员,也曾经想过上进,可惜,由于派系的原因,屡屡遭受到东林党人的打压。好多次升迁的机会,都被东林党人硬生生的挤掉。只要是人,遇到这样的不公平事情,估计都要愤懑,都要反击的。因此,崔呈秀投靠阉党,理所当然。
事实上,阉党最大的问题,也是因为和东林党的意见不合。阉党,绝对没有东林党人描述的那么坏,那么灭绝人性,丧尽天良。如果从普通百姓的角度来说,阉党当政要比东林党好得多。因为,阉党是实实在在做事的。阉党治政期间,从来没有拖欠前方将士的粮饷。阉党还一直试图减轻百姓的负担,经常请旨免税。
相反的,倒是东林党人,稍有风吹草动,立刻就是加赋加税,拼命的从老百姓的身上搜刮钱财。他们自己广有钱财土地,广有娇妻美妾,生活奢靡,却不舍得上缴一分钱的赋税,还在拼命的挖国家的墙角。东林党的作为,让很多的朝廷官员,都看不惯。他们自然而然的,就成了东林党的反对派。最终,在东林党自己的压迫下,他们被迫投靠到魏忠贤门下,以求自保。
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如果没有这些文官在后面撑腰,魏忠贤一个死太监,又哪里有能力对付东林党?东厂和锦衣卫是不可能管理朝政的。因此,千言万语,归根到底,阉党和东林党的斗争,纯粹就狗咬狗罢了,谁也高尚不到哪里去。
“叩见委员长大人!”崔呈秀规规矩矩的行礼。
“坐吧!”徐兴夏不动声色的说道。这位后世被东林党抹黑得好像是非洲人一样的官员,看起来还是蛮年轻的,举止沉稳,眼神明亮,显然是属于那种年轻有为的官员。如果他不是被迫投靠了魏忠贤,而魏忠贤最后又失败了,估计他在历史上的名声,应该相当不错。后世的研究证明,这个崔呈秀的脑子,显然是很灵活的。
徐兴夏估计,这时候的崔呈秀,应该还没有形成什么明确的政治主张。换言之,就是没有明确的政治立场。要是能将他拉到白衣军的队伍来,估计也是能做点事情的。明王朝分裂以后,历史走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心思变,徐兴夏刚好从中上下其手,将自己看中的人才,都全部拉拢到白衣军的麾下来。
“委员长大人,小人这次前来,乃是希望和贵军缔结友好同盟的。只要贵军愿意停火,一切都好说好办……”崔呈秀娓娓的说道。他希望加强自己的语调,以显示自己的自信。只可惜,在徐兴夏的面前,他的自信,实在是建立不起来。数万的白衣军已经逼近了京城,他哪里还有机会硬气得起来?
崔呈秀努力的稳定自己的思绪,将北明需要表达的言语,都全部表达出来。北明不但极力的怂恿徐兴夏自立为帝,还极力的建议和徐兴夏缔结友好同盟关系,共同进退。为此,他们只愿意保留北直隶和辽东等地。其他的地方,都可以全部让给徐兴夏。甚至,他们连国号都替徐兴夏想好了。这个国号,就是秦。
徐兴夏含笑说道:“崔大人,做皇帝的事情,咱们不急。我倒是想知道,你们有什么本事,来保护北京城的安全?就算我要做皇帝,那也得在紫禁城里面做啊。崔大人,你说是不是?”
崔呈秀脸色微微一变,语调艰涩的说道:“委员长大人说笑了。”
徐兴夏目光熠熠的看着他,很认真的说道:“崔大人,我没有说笑。如果我要当皇帝,我一定会在紫禁城里面宣布登基的。”
崔呈秀轻轻的咬咬牙,缓缓的说道:“大人,北方乃是贫瘠苦寒之地,取之无益。江南富裕之地,才应该是大人的目标啊!”
徐兴夏依然是目光熠熠的看着他,意味深长的说道:“崔大人,我听说京城里面,也积累了不少的财富啊!”
崔呈秀顿时感觉事情相当的不妙。徐兴夏将话说的这么直白,显然是对北明真的动了杀机。到了这个份上,无论北明开出什么样的条件,只怕都不可能阻挡白衣军的进攻了。难怪北直隶周边地区的白衣军,都表现的如此气势汹汹,原来根本上就已经得到了徐兴夏的授权,要直接攻克北京城,灭亡北明了。
现在想起来,北明的确是高估了自己。不错,如果徐兴夏要做皇帝,完全可以到北京紫禁城的金銮殿去做。只要白衣军攻克了北京城,北明就不存在了。到时候,他已经掌控了半个天下,还需要谁承认他的皇位吗?在白衣军的重压之下,南京朝廷敢放一个屁吗?估计,南明朝廷存在的日子也不会很长了。
无奈之下,崔呈秀只好勉强说道:“委员长大人,贵军想要吃掉我们,只怕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徐兴夏笑眯眯的说道:“崔大人,你真的这么认为呢?”
崔呈秀明显的有些泄气,无奈的说道:“委员长大人,有些事情,不一定非得通过战争来实现的。”
徐兴夏依然是笑眯眯的说道:“但是,战争是最直接,最彻底,最有效的手段。我喜欢战争。因为,所有不服从的人,都可以光明正大的杀掉。我要将全部的敌人,都清理干净。”
崔呈秀苦笑着说道:“依然如此,小人便告辞了。”
徐兴夏摇摇头,有意无意的说道:“崔大人,良禽择木而栖,识时务者为俊杰,你也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嘛!我们白衣军,可是很欢迎有才华的有志之士加入的。”
崔呈秀苦笑着说道:“只怕小人高攀不上。”
徐兴夏意味深长的说道:“崔大人据说和南京方面有些纷争?”
崔呈秀点头说道:“是的,我和他们政见不合,所以屡屡遭受他们的打压。他们故意不给我升迁的机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