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影响,你的学习就是这个水平了,那关老师支持你继续看下去——第三个“意料之外”;第二,你上课看如果关老师不管,其他同学也上课看关老师该不该管?家长完全按照我的要求去说、去做了,没有出现她所预料的急风暴雨,反而大大地触动了她。经过几乎一夜的思考,第二天她主动找到我,要求跟我谈谈。刚巧那一天是10月8日,是我儿子的15岁生日,因为在他14岁生日那天我一晚上走访了三个同学家,把儿子的生日忘了,愧疚了一年就等着孩子15岁生日时弥补呢,因此我婉言拒绝了她。没想到她也给了我一个意料之外——第二天是周日,她迫不及待地由父亲陪同打听着找到了我家,再一次要求和我交谈,并且表示如果谈好了,她立即去理发馆把很怪异的发型剪掉,要重新做人。我揽着她的肩膀,首先感谢她对我的信任,对昨天没和她谈表示歉意,然后我们推心置腹谈了很久。第二天的张小雨,头发剪短了,把一箱子书锁起来了,上课认真听讲了,学习成绩直线上升,用她的话说:“您这种对待学生的方式,让我无法再顽抗,我只能投降,但我输得心服口服。”
()免费TXT小说下载
这个案例应该算是一次成功的家校合作吧,这种成功的体验我还有很多很多。你说我告状没有?显然是告了。但我的“告状”是以理智为前提,以解决根本问题为目的,而不是就事论事,更不是推给家长帮我解决“在课堂上看课外书”的问题。课堂上老师都三番五次解决不了的问题家长又能如何呢?
我上班的路上要经过两所小学,几乎每天都能看到这样的画面:爸爸或妈妈骑车带着孩子,一边走一边嘱咐“上课好好听讲啊”,“课堂上可别玩啊!”有些开车送孩子上学的家长,在孩子下车关门的那一瞬间也不忘叮嘱一句“上课要专心啊”,“今天别被老师留下,我准时来接你啊”。
每每听到这些话,再看看孩子那心不在焉、习以为常、似听非听的表情,我就特别想提醒老师们,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啊?孩子有什么样的毛病其实家长心里都清楚,尤其是经过小学六年“千锤百炼”的孩子,到了中学,孩子有哪些优势,哪些劣势,有什么样的好习惯,有什么样的坏毛病,家长心里都跟明镜似的。别看家长向老师介绍自己的孩子时主要说优点,缺点轻描淡写一带而过,那一来是家长爱面子,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给老师留下好印象,让老师“善待”自己的孩子,二来也寄希望于孩子长大了,懂事了,旧有的不良行为随着走进中学就丢弃了,改掉了。至于谁的孩子上课爱说话,谁的孩子偏科,谁的孩子不爱完成作业,谁的孩子有撒谎的恶习,谁的孩子粗心大意,谁的孩子放学不爱回家……家长们都知道,而且指望着老师帮他孩子纠正这让他“伤透了心”的坏毛病!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走出家校合作的误区(4)
孩子们说“老师找家长是无能的表现”,话虽尖刻且不公平,但是如果找家长单纯就是为了告状,岂不等于承认“自己没有能力解决问题”而转嫁给家长了吗?孩子说咱们“无能”也不算太冤枉吧。
再举一个我处理过的案例:
一天晚上我正在做饭,电话铃响,是我校一位年轻女教师打来的。
“关老师,我遇到一个难题,不知该如何处理了,麻烦您给我出出主意。”
随后她介绍了事情的全过程:课间休息老师走进教室,看到一女生正在揪打一男生(此时老师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女孩子太不像话了”)。老师厉声制止时,这女生喊了一句“他骂我月经失调”,在场同学哄堂大笑。年轻的女老师很替她难为情(这时候老师对女孩的感觉更不好了),把打架的学生叫到办公室了解情况后,下一步该如何处理,小老师没了主意。请教身边一些稍年长的老师,有的说“让她写检查”,有的说“让她在班里公开作检查”,也有人说“请她家长”。可喜的是这位老师虽然年纪不大,教龄不长,但做班主任工作非常用心,思考再三给我拨通了电话。我把我的态度和处理意见提供给她作为参考:第一,这事完全没有必要找家长。发生在学校内、教室里的一件并不十分严重的事,不要扩大矛盾。第二,在班里作检查的效果不会好,因为它毕竟涉及到了比较隐讳的话题。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你从一开始就犯了一个“方向性”的错误——把矛头完全指向了这个女同学,无形中袒护了口无遮拦、引起争端的那个男生,我如果是那个女生我会不服气的。另外“月经失调”这样的话从初一同学嘴里说出来,恰恰说明了他们似懂非懂,还没有那么复杂,不要把孩子想得有多么龌龊。经过我这一分析,立刻得到了她的认同。“那我下一步该做什么呢?”我给了她两条建议,先给那位女同学打个电话,告诉她今天老师批评你是因为你身为班干部(女生体委),对你要严格要求,老师知道首先做错的不是你,是那个男孩子说了伤害你的话,老师一定会批评他的。但是作为一个女孩子,以后应该注意……
用“情”和“理”,既能抚平她受伤的心,又能接受老师的教育,认识到自己的过错。然后要借此机会分别给男女同学开会,进行一次青春期教育,尤其是要告诉男生:你们上了中学,要从小男孩长成男子汉了,要懂得尊重异性,说话不能过于随便,想什么说什么;行为上要约束自己,做一个有教养、有修养、有涵养的人。这位小老师按我的指点去做了,我的这顿晚饭吃了一半,她又来电话了,告诉我和那个女同学谈得非常好。一场差点被扩大了的矛盾顺利化解了。
如果前面提到的“卡通漫画”事件作为我成功“告状”的案例的话,那这个“月经失调”事件应该是没有告状,老师自行圆满解决的案例。处理方式不同,但效果相同。前者是“顽症”,需要家长的配合,于是“告状”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后者是偶然,只要老师能够解决,能达到教育目的,就宜“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让家长把孩子训一通甚至打一顿,给老师出出气的做法千万要不得。老师们尤其有必要明确一点:靠家长压服最###持到小学结束,随着小孩上中学,进入青春期,家长逐渐就会败下阵来。给孩子冠以“逆反”两个字,其实言外之意就是“不听话了”,“管不住了”。今年5月25日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的题目就叫《我拿孩子没办法》,道出了众多家长的无奈。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二、家校共同探索孩子们内心世界(1)
家校形成合力,共同探索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首先应该肯定的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与学校、家长与老师确实有合作的必要,这也是我多年从教的切身体会。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开放,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纷至沓来的大量信息,在刺激着孩子们的感官,同时也对孩子们的心理、思维、情绪、行为等起着影响和干扰的作用。“孩子们到底在想什么”越来越成为一个谜,使老师们不解,令家长们困惑。在这种情况下,家校之间的合作尤为重要,需要双方形成一种合力,共同去探索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有的放矢地寻求孩子们能够接受的教育方法,这也是家校合作的首要目的。不要急功近利,不要奢望家长和老师一合作孩子的学习成绩就提高了多少,甚至就成了“才”。家长在与学校的合作中学会教育,老师在与家长的交流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提高教育能力,形成一种高质量的合力,这样的家校合作才有生命力。
我对家校合作的研究刚刚开了个头,没有理论上的深刻认识,只是在实践中摸索出一些比较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和经验,供家长和老师们参考。
“家校合作应该由学校牵头来搞,因为家长是分散的,缺乏号召力,学校才有力量来组织这件事。另外,家长也可以积极地行动起来,不要什么都等着学校来做,如果学校不做呢?耽误的还是我们自己的孩子。”这是一位家长在一次座谈会上的发言。我当时在场,她说的“由学校牵头”指的是开办家长学校,表达了家长对这种家校合作方式的认可和期盼,这也是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对学校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
从学校和老师的角度来说,传统上的家校合作一般包括三大块,即家访、家长会和请家长。这三种形式我认为不能摒弃,仍然要坚持,但应该赋予它们全新的意义和更丰富的内容。
先说家访
在25年的班主任生涯中,我始终在坚持进行家访,而且家访的目的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明确。就在前不久的新初一班主任会上,作为年级组长,我要求老师们利用暑假家访,并特别强调了家访目的:第一,了解孩子,拉近与学生感情上的距离,使学生愿意亲近你;第二,了解家长,了解学生的家庭氛围,向家长传递沟通与交流的信息。第一个目的如果通过家访实现了,就会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打下基础,所以我告诉年轻老师们:到学生家一定不要摆出“老师家访”的架式,而是“朋友串门”,要自然、亲切,以关心和鼓励的语言为主,甚至一些细微的动作都要注意到,比如让学生近距离地跟自己坐在一起,到学生房间参观一下他的小天地。时间不要很长,半个多小时足以让孩子感到一份惊喜。而通过和家长的简单交谈,一般也能够对家长的性格、文化素养、教育能力以及孩子成长的小环境有个初步的印象和了解,对于今后如何与家长去协调和沟通有一个前期的思想准备。
家访是一门艺术。曾经有44中学生王×的母亲通过我的学生家长找到了我,诉说孩子的种种不是,感觉实在没办法了,“慕名而来,请关老师到我家跟孩子谈谈”。看着这位无助的母亲,我无法拒绝。简单了解了一下情况,听到一个细节是“他特别烦老师”,我心中有数了,于是嘱咐家长“进你家门后不要介绍我,开场白我自己来。”下午6点多钟,王×家长把我接到他家,打开房门妈妈说:“王×,来客人了。”孩子从自己的房间走出来,我故作惊异地说:“呵,你也有个儿子呀?我还以为你的孩子是个女儿呢!太好了,别看我有个儿子了,还是一看见男孩就高兴。”然后我握住他的手,上下打量他,“嗬,这么高,好标致的小伙子。来,陪阿姨坐会儿。”于是他很自然地坐在我身边跟我聊了起来。他一进入角色,完全没有戒心了,也就被我引进了主题:在哪上学,几年级,喜欢什么课,不喜欢哪位老师,为什么厌学……我对他有鼓励、有赞扬,也有批评、有指导,谈得十分融洽。在这期间他也知道我是老师了。不知不觉中快8点了,他主动提出“咱们请关老师一块儿吃饭吧”。为了能和他继续“套近乎”,我也就顺水推舟了。到晚上10点多钟我离开他家时,他一直把我送下楼,他妈妈不由得问他:“王×,你可从来不送客人的,今天这是怎么了,居然送关老师下楼。”孩子回答:“我根本没觉得是老师,就像我的同学来了一样。”——这就是艺术性家访的效果。
我在前面提到的陈飞同学,就由一次家访得出了“关老师最了解我的”结论,以后就处处听我的;另一位认为“我是女孩儿,爸爸不喜欢我”的同学,由我的一次家访纠正了爸爸妈妈的偏见,缓解了与女儿的矛盾。2001年暑假,我去张思宇家家访,家长高兴地到处宣传:“我们选这个学校选对了,班主任都50多岁了,还来家访,太负责任了。”去一学生家,不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迎出来,还当作一件特大喜讯通知了家委会,连家委会主任都一起迎出来了,因为“小学六年老师从没来过,现在家访的老师太少了”。这些心存感激的家长,在日后的工作中都给予了我极大的配合。
二、家校共同探索孩子们内心世界(2)
家访成为我所在的北英中学的保留传统,老师付出了,也得到了回报,尝到了甜头。我校的杨春燕老师,家住八大处,2001年接新班后,为了家访经常带着上初二的儿子住在学校简陋的宿舍里。不出一个学期,杨老师走访了全班40多个学生的家,一来杨老师的敬业精神感动了家长,二来通过家访,师生之间建立了感情。三年来尽管孩子们处于青春期,思想、情绪有这样那样的变化和波动,但孩子们对杨老师的那份情没变。绝大多数家长对杨老师工作的支持与配合一直坚持到孩子们毕业。这样的家校合作是不是应该提倡?
再说家长会
家长会作为传统的家校合作方式,主动权掌握在学校和老师手里,而且不用规定也无须提倡,或多或少总是要开的。其内容一般不外乎班主任汇报班级情况,表扬好的,批评差的,这个批评还会连带上家长。然后主科老师轮流上讲台,根据自己所教这一科的情况,进行总结、表扬、批评,再加上“家长应该如何抓好这一科”的指导。会后还会再留下几个“问题学生”的家长再谈学生的问题。在一次开完家长会后,我曾经写过一首打油诗用来自嘲:
家长,忐忑不安。
()好看的txt电子书
学生,提心吊胆。
家长,语重心长恳谈。
孩子,表面点头称是,
其实一肚子怨言。
会后过不了三天,
一切烟消云散,
又回到了从前。
这种老套路的家长会看起来老师和家长进行了一次密切合作,但意义真的不是很大。我曾经试图从我做起,使家长会有所改变。
首先,在时间上,学校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即在每学期的期中考试后,成绩、排名都出来了再开家长会。显然目的就是向家长报告和分析考试成绩。对此我不能赞同,因为考完了,报成绩不是目的,分析成败原因是老师和学生应该认真去做的一件事,向家长汇报意义不大。我主张家长会改在期中、期末考试前开,把考后报分变为考前动员,让家长知道孩子要考试了,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复习环境,帮助孩子合理安排时间,鼓励孩子建立竞争意识,争取考出水平,取得理想成绩。至于考试结束后想让家长了解孩子的真实成绩(其实只有少部分同学需要老师告知),就完全没有必要用开家长会的形式了。
作为普通班主任,我没有决定权,1998年我鼓动高一年级组长按我的想法作了一次改变,学生反映良好,说:“考前开没什么压力,不用那么胆战心惊了。”家长也感觉不错,说变被动为主动,考前能抓一抓,心中有数了。2001年我当年级组长后又搞了一次,但“习惯势力”使我无法再坚持下去。看起来仅仅是个开家长会的时间问题,其实反映的是一种教育理念。
其次,我给我的学生们一种承诺:家长会上不告状,不点名批评,更不责备家长,有什么问题下来个别交流;我对家长们提了个要求,家长会后回到家里,不发火,不骂人,以鼓励为主,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我这样做的宗旨一不让家长恐惧家长会,给家长留面子,二不让学生反感家长会,造成师生间的隔阂。但是不管怎么说,家长会这种家教合作的方式对学生、对家长似乎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因此从学校、老师这一方面来说,怎样开家长会,采用哪些形式,如何发挥家长会的最佳效益,都是需要我们去探讨的问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