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九重紫-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指魏家是看中了窦家的嫁妆才不愿意和窦家退婚的。

纪咏不由眼皮一跳,高看了蔡弼两眼。

杨森则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连叹了几声“世风日下”,这才由纪咏服侍着上了轿子。

※※※※※

陶器重的消息,比宋宜春想像的来得要早。

用过晚膳,陶器重就面色凝重地求见宋宜春。

“世子爷恐怕要尚主了!”他沉声道,“消息是从延安侯府传出来的。这个时候京都有头有脸的勋贵之家只怕都已经知道了。”

宋宜春差点打翻了手边的茶盅。

“你说什么?”他脸色大变,“消息可靠吗?”说话间想到儿子的神出鬼没,没等陶器重回答。心里倒先相信了几分。

“消息可靠。”陶器重道,“是延安侯世子爷亲口对我说的――想必是为了给我们府上一个交待。而且还说,皇后娘娘和宁妃都看中了世子爷,宁妃已要向皇上开了口,皇上也有此意,不过因为皇后娘娘想让世子爷尚景宜公主,这件事就拖了下来。可世子爷尚主的事,却是铁板钉钉的。”

宋宜春颓然坐在了太师椅上。

“怎么会这样?”他喃喃地道,“这些年尚主的都是那些落魄的世家子弟,宋墨却是英国公府的世子……宁妃怎么会瞧中他……”

“应该是世子爷的主意吧!”陶器重苦涩地道,“世子爷若是尚了主,就无人可动摇他的世子之位了……你应该让二爷和世子爷多多走动的……世子爷破釜沉舟……”

杀伤力是很惊人的!

“不行,不行!”宋宜春急得团团转,“不能让他尚了公主……”他吩咐陶器重,“上次东平伯不是说他有个女儿和宋墨同年吗?就她好了!你明天一早去东平伯家提前……”

“侯爷,”陶器重再次低声提醒宋宜春,“世子爷要尚主的事,京都的勋贵之家应该都知道了。”

谁还敢在这个时候和宋家定亲!

宋宜春呆住:“难道就没有其他的办法了?我们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宋墨尚主?”

陶器重没有说话。

第二百一十五章 入耳

英国公府旁边的顺天府学胡同,是因为顺天府的府学落址于此而得名的,剪子巷里也因此挨挨挤挤的全是卖各种小食的摊子和铺面,其中有家叫卯记的馄饨铺子,馄饨做得皮薄馅大,配上小鱼小虾,汤汁又十分的鲜美,甚合陶器重这个江南人的口味。他偶尔会去卯记吃一碗,再和同是江南老乡的卯记铺子的老板闲聊几句,思乡的愁绪顿时就会烟消云散,心中畅快不少。

从樨香院出来,已是灯火初上之时。

陶器重略一犹豫,去了卯记馄饨铺子。

铺子里的生意照例很好,座无虚席。

昏黄的灯光下,嘈杂的说话声,氤氲的腾腾热气,让人的面孔都模糊起来。

但卯记铺子的老板还是一眼就认出了陶器重。

他笑着边用围裙擦着手边走了过来:“陶先生,还是照老规矩,我在后门给您支张桌子吧?”

陶器重笑着说了声“多谢”。

卯记的老板亲自去收拾了桌子,端了碗馄饨放在了陶器重的面前。

陶器重喝了口汤。

邻座传来两个男子低声的议论。

“……真的?那窦家可是读书人,怎么就会答应了姐妹易嫁的事?”

“我骗你做什么?窦家四小姐和五小姐是同父异母的。据说当时来不及准备,用四小姐的陪嫁嫁的五小姐。现在五小姐代四小姐嫁到济宁侯府做了侯夫人,四小姐自然要把陪嫁要回来了。还是我去帮着抬的嫁妆,我还不知道!”

“我听说窦家嫁女儿有两万两银子的陪嫁。把嫁妆要回来,那济宁侯岂不是亏了?”

“亏什么亏啊?!两万两银子,那是公中给的。四小姐不过是把她自己生母留给她的东西要了回来。我看满打满算,也就一、两千两银子的样子。而五小姐的外祖外是云南巡抚王又省,就是那个走哪里就一路胜仗打到哪里的王又省,你知道吧?现在四小姐把自己生母留给自己的东西要了回来,五小姐的生母和王家肯定都会给她一大笔添箱银子的。算起来。济宁侯府还赚了呢!”

听到这里,陶器重忍不住扭头望过去。

说话的是两个穿着粗布短褐的男子,身材魁梧,皮肤黝黑,两个人面相虽然一个忠厚,一个机敏,但双手都满是茧子,指甲缝时也残留着污物。一看就是靠体力活谋生的人。

他不由朝着两人拱了拱手,喊了声“两位仁兄”,道:“你们说的,可是北直隶窦家?窦文华窦大人府上?”

窦世枢因任文华殿大学士,又在吏部为堂官多年,得他照顾的人不在少数,士林中为表示尊敬,多称他窦文华而不称其字号。

两个说话的男子见陶器重一副文士打扮,知道遇到了读书人,忙站了起来。躬身还礼,连称“不敢”。道:“正是刑部尚书兼文华殿大学士窦阁老家。”

陶器重见两人穿着粗陋,谈吐举止却颇知规矩,想到刚才的话,知道两人是惯接豪门大户外活的人,态度又和蔼了不少,笑道:“寒夜无事,听两位仁兄说得有趣。不免有些失态,还请两位不要放在心上。”

“哪里,哪里!”两人忙恭声道。那个面相机敏的更是道,“听先生口气,和那窦家熟识。不知道先生想知道什么?我们定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

那面相忠厚的却面露不虞,踢了那面相机敏的一脚,偏偏那面相机敏的却装作不知道似的,殷勤地请陶器重同桌而坐。

陶器重看得明白,笑道:“还是你们到我这边来坐吧!我这边清静点。”

面相忠厚的那个有些犹豫,面相机敏的那个听了却喜出望外,端着还没有吃完的半碗馄饨就坐到了陶器重的身边。面相忠厚的那个眼底流露出几分无奈,只好也跟着坐了过去。

陶器重就笑道:“我们坐在一起,老板正好空出张桌子来,也好招待别人,多赚几文钱。”

面相机敏的那个就连声称“是”,面相忠厚的那个闻言表情也跟着忪懈下来。

陶器重大多数时候和那面相忠厚的说话:“你说你帮窦家那位四小姐搬的嫁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那个就老老实实地道:“出了件这样的事,大家颜面上总归是有些过不去,新娘子回门认了亲之后,窦家就趁着天黑把四小姐生母留给四小姐做陪嫁的东西搬了回去。因人手不够,我又常帮着窦家做些粗重的活,就把我叫去搭了把手,除了工钱,还每人赏了一两银子。这不,我刚刚忙完活,就请我这兄弟到这里来吃碗馄饨。”

卯记的馄饨虽然便宜,但对他们这些做苦力的人来说,能像这样吃碗馄饨,也算得上是件享受的事了。

陶器重点了点头,笑着问起姐妹易嫁的事来。

那面相机敏的倒是问一句能说出十句来,可他不过是听面相忠厚之人的转述,想说却说不出什么来;那面相忠厚之人倒是知道的不少,可像铜油灯芯,你拨一下他亮一下,你不拨就不亮。陶器重帮两人付了馄饨钱,又请铺子的老板上了一壶老白干,四碟下酒的菜,在馄饨铺子后门和二人慢慢喝到了二更鼓,这才各自散去。

风一吹,陶器重这才感觉到有些上头。

他扶着墙慢悠悠地进了英国公府旁的巷子。

侧门守值的看见陶器重,忙迎上来扶了他,奉承道:“陶先生,您老这是去哪里了?怎么也没让小厮跟着?这黑灯瞎火的,要是磕着哪里碰着哪里了可怎么得了?国公爷的事还不得乱了套啊!”

陶器重呵呵地笑,赏了守值的一小块碎银子:“给你买酒喝!”

守值的乐得眼睛眯成了一道缝,不停地道谢,态度更加殷勤了:“我扶着您老回屋吧?刚才国公爷还差了人来问您去哪里了。您以后要是想一个人出门,可以跟我们说一声,万一国公爷找您,我们也有个地方寻去……”

不知道国公爷找他有什么事?若真的很急,应该会派了人四处找他,知道他回了府。会再派人来找他的。

陶器重此时脑子有点晕,迷迷糊糊地“嗯”了一声,回屋歇下了。

半夜突然惊醒,想起了这件事。

自己后来到底去见了国公爷没有?

他模模糊糊地想不清楚了,靠在床头揉着自己的太阳穴,叫了小厮倒杯茶给自己,问道:“国公爷可曾派人来找过我?”

“没有。”小厮笑道,“不过二爷曾亲自来找过您。”说到这里。他语气微顿,低声道,“好像是国公爷发了二爷一顿脾气,二爷还差点因此挨了板子,二爷来找您,想让您在国公爷面前帮他说几句好话。”

陶器重听着长长地叹了口气。

果真是不如宋墨良多啊!

若是真的让宋墨尚了公主,以宋墨的本领,国公爷和二爷以后恐怕就只能看着宋墨的眼色过日子了!

念头一闪而过,他立刻记起了卯记馄饨铺子里的事来。

他当初不就是觉得窦家这件四小姐的事挺有意思的吗?

陶器重一跃而起,吩咐小厮:“快。快服侍我穿衣服,我要见国公爷!”

小厮一愣。

陶器重这才惊觉自己太激动了。道:“你先下去吧!有事我会吩咐你的。”

他不过是道听途说,有些事,还是得去求证一番更好,免得在国公爷面前出了错。

小厮应声退下。

陶器重在屋子里一直转到天色发白,这才又叫了小厮服侍他梳洗了一番,连早膳都没有用,就一个人出了英国公府。

宋宜春想到宋翰的功课。就气得胸口隐隐作痛,偏偏这种痛却是他自己种的因,连个抱怨的地方都没有。昨天想找陶器重过来下盘棋,谁知道他出府去了。今天一大早宋宜春考校宋翰的功课,昨天让他背的文章虽然全背了下来,却磕磕巴巴,让他又是一顿恼怒,想找陶器重说说话,派了小厮去请,结果陶器重又出去了,他一时不禁火冒三丈。

这个陶器重,到底要干什么?

明明知道自己找他,却不照面,难道他是认为一旦宋墨尚了公主,自己就会被宋墨压得死死的,成了英国公府的摆设,所以开始对自己三心二意起来不成?

宋宜春气得额头青筋直冒,朝着小厮就是一阵怒吼:“还不快约我去找!哪怕把京都掘地三尺也要给我把人找回来!”

小厮慌慌张张地应“是”,转身却和陶器重撞了个正着。

陶器重“哎哟”一声捂了胸口,却看也没看那小厮一眼,推开小厮就大步上前给宋宜春行了个礼。

“国公爷,世子爷的婚事,我有个好人选!”他含笑地望着宋宜春。

※※※※※

窦世英站在上房的台阶上,望着进进出出搬着东西的仆妇,心里沉甸甸的。

谷秋留给女儿的东西是要了回来,可女儿的姻缘又在哪里呢?

他想到窦明那掩饰不住喜悦的笑容,目光微沉,去了东厢房。

厅堂有点凌乱,赵璋如正蹲在从济宁侯府要回来的两口箱子面前和窦昭说着话:“……姑母的这箱子肯定和我们家的是一组。我们家的那个上面雕的是八百罗汉,你们家的这个雕的是彭祖拜寿,却都是紫檀木镶着牙边的。”

窦昭闻言抿了嘴笑,指了旁边一扇小小的炕屏:“这个也是紫檀木做的,镶着镙钿。”

“哪里?哪里?”赵璋如凑了过去。

窦昭就指给她看。

两个都过了适嫁年纪的大姑娘,在这个年纪大都已经为人妻为人母了,此时却仍像不谙世事的孩子般嘻笑着。

窦世英只觉得心如刀剜。

舅母不知道什么时候走了过来,望着两个娇美如花的女孩子,轻轻喊了声“大姑爷”,道:“您有什么打算?”

第二百一十六章 殷勤

有什么打算?

只能想办法再给窦昭找个更好一点的婆家了!

万一找不到,就留在家里招婿。

总之不能再让窦昭受委屈了!

可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来难。

先不要说窦昭的年纪摆在那里,又有几个人比得上魏廷瑜是世袭的已承了爵的侯爷?招婿,要是那么容易,璋如怎么到现在还待字闺中?

窦世英不由神色尴尬。

早就注意到窦世英的赵璋如忙拉了拦窦昭的衣襟。

窦昭微微一愣,看见在舅母锐利的目光下满脸窘迫的父亲,暗暗叹了口气,上前帮父亲解围:“您什么时候来的?怎么也不打声招呼?”又招呼舅母:“夜晚有寒气,大家进屋来喝杯热茶吧?”然后上前挽了舅母的胳膊,笑道:“我和表姐刚才淘了几件有趣的东西,想必是娘亲出嫁的时候外祖母送给娘亲的,我们正想找您问问呢!”笑盈盈地把舅母拉进了临时当做宴息室的北间。

赵璋如就笑吟吟地撩着帘子候着窦世英。

窦世英心生感激,朝着赵璋如和善地笑了笑,进了北间的宴息室,听着女儿和赵太太、赵璋如笑呵呵地说了半天的话,心不在焉地喝了几杯茶,看着天色不早,东西都收拾得差不多了,就起身告辞了。

舅母不由冷哼一声。

窦世英却一夜未眠。

第二天早上起来,去见窦昭,道:“我已经和王家的人商量过了,让王氏或回真定老家服侍二太夫人,或去家庙里清修些日子,你不如就留在京都吧,家里还缺个主持中馈的人。”

这样也好说人家!

窦昭原也没打算这么快就回真定。

她总要把自己的事处置好了再回去。

“好啊!”窦昭笑道,“舅母说还是年轻的时候跟着舅舅来过一次京都,我正想留舅母和璋如表姐在家里多住些日子。把京都一些有名的地方都游历一番。”

窦世英闻言不由松了口气,说起京都的名胜古迹来。

有小厮在外面探头探脑地等了良久,直到窦世英的话告一段落,这才小心翼翼地进来禀道:“七老爷,翰林院的徐志骥徐大人派人给您送了张请帖,想请您今天晚上到醉仙楼喝酒,请您务必光临。”

窦世英一听就知道徐志骥多半是有事要求自己。

他向来奉行“与人方便即是与己方便”,可这个时候。他哪有心情和徐志骥去什么醉仙楼喝酒!

他想了想,道:“你去跟送信的人说,我家中有些琐事,不便去醉仙楼饮酒,多谢他的好意。若是他另有要事相商,请他不妨到家里来喝杯茶!”

小厮应声而去。

窦世英继续和窦昭说着之前的话题:“……你有没有特别想去的地方?我让高升陪你们一起去。”

如果不是有舅母,孤男寡女的不方便,过两天是休沐,他就陪着女儿一起去了。

窦昭说了几个地方,又觉得不妥。笑道:“哎哟,这事也不急。等我和表姐商量好了再说。”

窦世英见她心情不错。心里也跟着高兴起来,道:“我记得你最喜欢印石了,小时候到我书房里见着了就不愿意松手,非要抱回自己屋里藏着不行。过几天我陪你去玉宝轩看看,在京都,他们家的古玩玉器做得很有些特色,比我们家积芬阁的货色还要好……”小心翼翼地哄着窦昭高兴。

窦昭那时候心里有气。专找了父亲喜欢的东西占为己有,哪里是真心的喜欢。现在想起来倒觉得有些好笑。不过,机会难得。能跟着父亲去玉宝轩见识一番也不错。

她笑着问父亲:“不是说我们家积芬阁是天下第一吗?怎么那玉宝轩的东西比我们家的还要好?”

“我们家的积芬阁胜在品种齐全,高中低档的都有,各大州府都有分店,若是在南京分店看中了什么要送到杭州,积芬阁还可以帮着代送,因而名气大。可若是论东西好坏,却比不上玉宝轩的精致……”窦世英正细细地向窦昭解释,那小厮又闯了进来,禀道:“七老爷,徐大人的随从来回话,问今天下午来拜访您可不可以?”

窦世英不由“咦”了一声,喃喃地道:“什么事啊?这么急!”

窦昭忙道:“爹爹,您有事就去忙您的吧!我正好去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