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九重紫-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十九章 婚事

母亲很担心娘家的财务状况,窦昭却不以为然地啃着糖炒板栗。

上一世母亲自缢了舅舅都能考中进士,这一世什么事都瞒着他,他轻装上阵,难道还能落榜不成?

只要舅舅中了进士,从前的那些花销自然就都能赚回来!

这板栗应该是放在地窖过了冬的,没有了水份,又是糖炒的,干巴巴的,可有总胜于无——她现在是个三岁的孩子,三岁的孩子能干什么?她现在有大把的空闲。

窦昭细细碎碎地咬着板栗,板栗屑子落了一地。

舅母和母亲说起她的婚事:“毕竟只是口头约定,我看你还是和你公公商量商量,请他出面找个体面人和魏家把这件事定下来!”

窦昭咬板栗的动作一顿,过一会才开始慢慢地继续嚼着板栗。

舅母的考虑不无道理。

上一世母亲猝然去世之后,父亲百日之内迎娶了王映雪,舅舅一家则匆匆忙忙去了任上。父亲潜心向学,待母亲孝期过后,他立刻参加了乡试,中了举人,紧接着他又参加了次年的春闱,中了进士,擢了庶吉士,在吏部观政。当时王家已经搬到了京都,王映雪的母亲许夫人惦记着女儿、外孙女和外孙,央求父亲带他们到京都团聚,父亲征得祖父的同意之后,带着王映雪、窦明、窦晓去了京都……谁还记得她和魏家的亲事?

直到祖父、祖母相继去世,她被送到京都,父亲这才惊觉她已经是个大姑娘,到了说亲的年纪,想起和魏家的婚事,派了人和魏家商量。魏家却期期艾艾,始终没有个明确的答复。

窦昭至今还记得自己当时惶恐不安的心情。

父亲健在,东窦的伯父们不可能收留她,舅舅远在西北,继母从来不曾短过她的吃穿用度,可目光不经意间落在她身上时候,却总透着几分阴狠,像噬人的狼,恨不得一口气将她吞下似的,可你再定晴一看,她又已恢复原来的淡定从容,依旧是一副雍容华贵的模样儿。

常言道:反常即为妖。

她不知道王映雪到底打的什么主意。

每日过得胆战心惊,只怕一个恍惚,就有灭顶之灾等着她。

偏偏祖母临终前告诫她,没有娘家的女人在夫家是站不住脚的,无论如何也要和继母保持面上的恭敬。她听了妥娘的话虽然恨王映雪逼死了母亲,但仆妇间流传着关于她母亲“善妒”、“无子”等种种流言又让她觉得自己没有立场去恨王映雪。而且王映雪的表面功夫做得好,她就是说出去也没有人会相信王映雪对她有异样,她心中又是委屈又是难过、又是犹豫又是矛盾,日子如同在油锅上煎似的,有种“天地虽大,却没有我容身之处”的感觉。

所以乍一听说母亲活着的时候曾为她定下一门亲事,她竟然升出种“逃出生天”的喜悦,恨不得马上就嫁过去。

这也是为什么当她知道窦明的婚事落空,窦明发誓要嫁入京都名门一洗前耻,王映雪打起了魏廷瑜的主意时,新仇旧恨交织在一起,她从此和王映雪势不两立的主要原因。

当初,她要是不想办法打听到婆婆的行踪,让婆婆和她“偶遇”,魏家承不承认这门亲事还两说。

如果不是她勾起了婆婆的旧情,就算魏家愿意和窦家结亲,嫁过去的恐怕是窦明而不是她了!

窦昭嚼着板栗的动作又慢了下来。

上一辈子是迫不得已,难道这辈子还继续和魏廷瑜纠缠不清?

她想到自己刚嫁到魏家的那会儿正是腊月,眼看着就要过年了,为了讨好婆婆,也为了堵住魏廷珍的嘴,她主动帮着婆婆打理魏府过年的事宜,因为没有经验,加之陪嫁的丫鬟、媳妇子都是王映雪临时指派的,不要说帮忙,甚至连亲近都称不上,她不知道自己有了身孕,结果太过劳累小产了。

那是她的第一个孩子。

王映雪让窦明去看她。

窦明碰到了魏廷瑜。

那天阳光明媚,床前官绿色的幔帐挡住了光线,她怏怏地躺在内室镶楠木的架子床上,脸色苍白,了无生气,如搁在博古架上太久落满了灰尘的景泰蓝花瓶,呆板而沉闷。而站在幔帐旁的窦明穿了件藕色杭绸四季如意的小袄,屋内的光线照在她乌黑发间的南珠翠花,散发出莹润的光泽,映衬的眉目如画,人如秋药,看得魏廷瑜两眼发直。

那场景,深深地刺伤了窦昭。

窦明虽然娇小玲珑,风姿绰约,却不是个温婉的人。恰恰相反,因为王家许夫人的溺爱,她不仅高傲,而且脾气很大,行事莽撞,七情六欲都摆在脸上,这也是为什么王映雪一心想把窦明嫁给自己娘家侄儿的原故。

她那天是有意而来,有意如此。

不过是想让魏廷瑜看看,魏家没有答应让她嫁过来,魏廷瑜错过了怎样的美人罢了!

魏廷瑜也不负窦明所望,几次在她面前赞扬窦明温顺可人。

那时她看见魏廷瑜还会心跳如鼓,所以才特别不能容忍吧?

窦昭咔嚓咔嚓地咬着板票,惹得赵琇如惊呼:“快吐出来,那是坏板栗!”

母亲和舅母都吓了一大跳。

“这孩子,怎么这么馋!”母亲急急地扔掉了窦昭手中的板栗,端了自己面前的茶水让窦昭漱口,“好像从来没吃过板栗似的。”

“孩子哪懂这些。”舅母抱歉地道,“都怪碧如几个没有照顾好寿姑。”然后又训斥了女儿们几句。

母亲自然要拦着。

姑嫂两人自谦了半天,母亲却不敢再让窦昭跟着赵碧如她们了,把她和赵璋如都抱到了炕上玩,亲手帮两人剥着板栗,继续着刚才的话题:“魏廷瑜是侯府世子,我怕田姐姐为难,准备先差个人去京都打听打听,再和公公商量这件事。”

“也好!这样稳妥些。”舅母点头,两人的话题渐渐又转移到了舅舅身上,担心他是不是安全到了京都,歇得好不好,会不会金榜提名等等,直到下午酉时,随车的护院来催“天色不早了,再不启程就赶不回去了”,母亲才依依不舍地辞了舅母。

或许是对父亲落第十分地不满,整个春耕期间父亲都在祖父的指点之下练习制艺,不管是母亲还是王映雪,都不敢去打扰,去看祖母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做为小妾,没有亲戚串门,没有朋友来访,没有妯娌走动,后院的日子是很寂寥的。王映雪来给母亲请过安后,常常会借故在母亲的屋里多坐一会。

母亲对她始终淡淡的,常常是三言两语就把她打发了。

窦昭觉得母亲还是有点在意王映雪。

要是她,就会把小妾留下来让她给自己讲讲笑话,逗个趣,否则岂不是白白养了个人?

不过,有些事得慢慢来。

窦昭现在所思所虑全是和魏廷瑜的婚事。

好比她的出现让母亲活了下来,原来是续弦的王映雪就成了妾。

她和魏廷瑜的婚事会不会也因此有所改变呢?如果不嫁魏廷瑜,她又会嫁给谁呢?

窦昭很想自己的三个孩子。

春风吹过,草木扶苏,从京都传来了好消息。

她的舅舅赵思会试二甲第五名,赐进士出身。

祖父、父亲都很高兴,但最高兴的还是母亲。窦家给赵家送贺礼的时候,她带着窦昭又回了趟娘家。

这次和上一次不同,赵家披红挂彩,像过节似的,人人脸上都透着喜气。

赵璋如拉了窦昭去自己的屋里,从床板后面摸出个油纸包着的玫瑰酥饼:“是镇上的陈举人家送来的,给你吃,可甜了!彭嬷嬷说,我以后想吃多少就有多少,你想吃就来我们家。”

窦昭望着手中已经碎了半边的酥饼,心里热呼呼的,鼻子一酸,眼泪就落了下来。

前一世,她甚至不知道赵璋如的名字。

不为别的,就为了这个酥饼,她决定好好地和舅舅一家相处。

母亲喝了点酒,晚上她们就歇在了舅舅家,第二天一大早才往家赶。

“这下好了,”一路上,母亲嘴角都噙着笑,“我们寿姑也有个进士舅舅了。”

她的表情悠然,显得很舒畅。

窦昭为母亲高兴,她问母亲:“舅舅什么时候回来?”

“还要考庶吉士,”母亲笑道,“最早也要过了五月。”

“那我们是不是还来舅舅家?”

“是啊!”

“我喜欢表姐。”

母亲高兴地捧着她的脸直亲,小声叮嘱她:“姑舅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你和你表姐她们是最亲的,知道了吗?”

窦昭点头:“比三堂姐还亲。”

母亲不住地点头,夸她聪明,到家的时候亲自抱着她进了二门。

院子里的丁香、玉兰花、芍药、西番莲、紫兰都开了,姹紫嫣红,如火如荼。人行其间,蜂飞蝶舞,暗香浮动。

母亲停下脚步,深深地吸了口气:“今年的花比起往年来开得格外艳丽。”

“是啊!”俞嬷嬷笑得含蓄。

母亲的面孔却冷了下来。

窦昭不禁顺着母亲的目光望过去。

荷塘旁的凉亭里,坐着一男一女。

女的穿了件鹅黄色的春裳,笑颜如花地拿了把团扇,懒懒地依在凉亭的美人靠上,秀丽中透着几分潋滟的风情。

男的清俊隽永,笑盈盈地坐在凉亭中间铺了宣低的石桌前,正对着美人作画,眉宇间有不容错识的欢喜……和满足。

窦昭心中一紧。

母亲已沉着脸,目不斜视地朝前走去。

俞嬷嬷慌忙跟上。

身后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

第二十章 逝水

那天之后,母亲就病了。

窦昭很担心,每天陪着母亲。

母亲笑着摸她的头:“娘亲没事,很快就会好的。你自己去玩吧!”脸色却一天比一天苍白。

父亲来看她。

母亲主动握了父亲的手。

父亲的手指修长、白皙、骨节分明,玉竹般的挺拔。

“我最喜欢你笑的样子了。”母亲把父亲的手贴在自己的脸上,“每次你望着我笑的时候,我就会想,怎么有人笑得这样欢快,这样无忧无虑?仿佛春日的阳光,让人的心也跟着温暖起来。”

“大夫说你脉象平和,你好好休息,很快就会好起来的。”父亲红了眼睛,“等你好了,我每天都笑给你看。”

“傻瓜!”母亲抿了嘴笑,看他的眼神如同看个顽皮的孩子,还带着几分宠溺,“两个人在一起,是因为高兴才会笑。你不高兴,自然就笑不出来了。不必勉强自己。”

父亲一愣。

母亲已笑道:“我就是想你来跟我赔不是,说你离开了我过得一点也不好。”

父亲愕然,随后讪讪然地笑:“你不理我,我是很不习惯。”

“我不在你身边,你只是不习惯而已!”母亲笑着打趣父亲,眼神非常的宽容平和,声音却渐渐低了下去,“我还以为,只有我在你身边,你才会笑得那样欢快。原来,别人也能和我一样让你开怀大笑……

父亲没听清楚母亲说了些什么,他伏在母亲的床头,温声问母亲:“你说什么?”

“没什么!”母亲笑道,“就是有点累!”

“那你少说些话。”父亲握着母亲的手,“我在这里陪着你,等你睡着了再走。”

母亲点头,闭上了眼睛,很快睡着了。

听墙角的窦昭跑出来,将热炕上的小沙包狠狠地砸在了地上。

这算是什么?

和好如初?

念头一闪,顿觉泄气。

不好得又能怎样?

她还缺个弟弟呢!

可为什么像有双手攥住了她的心似的,让她感到胸口闷闷的呢?

窦昭呆呆地坐在炕边。

父亲从内室出来,看见窦昭,他脚步微顿,转身坐到了她的身边:“寿姑,大家都夸你聪明,说你现在能一口气说很长的句子,你说句给我听听?”

窦昭瞥了父亲一眼,低头玩着手中的沙包。

父亲好心情地笑道:“这沙包做得很精巧,是谁帮你做的?”

窦昭还是没有理他。

父亲不以为忤,呵呵笑着抱了窦昭:“走,爹爹告诉你写字去!”

“我不喜欢写字。”窦昭叛逆地道,“我要去荡秋千!”

“好!”父亲笑道,“我们去荡秋千。”

后花园里依旧草木竞秀。

窦昭和父亲荡了会秋千,心情渐渐好了起来。

母亲这样也许是对的。

主动低头,把父亲笼络在自己屋里……总好过这样冷战下去,连个下的台阶也找不到。

她看父亲就顺眼了些。

“爹爹,要荡高点!”

“好!”

父亲把她荡到了半空中。

她如御风而驰,窦宅的一草一木都在她的脚下放大、缩小。她看见偏院的水井旁有人在洗衣裳,看见丁姨奶奶站在屋檐下喝斥小丫鬟,看见母亲的院子里静悄悄没有人影……仿佛周遭的一切都被她看在眼里。那感觉,非常的奇妙有趣。

窦昭的笑声如珍珠般洒落在玉盘上,清脆悦耳。

父亲也扬眉而笑。

只有妥娘,傻乎乎地跳了出来,拦在窦世英的面前:“七爷,太高了,四小姐会摔下去的,您快把她放下来吧!”

窦世英认出了妥娘,笑道:“没想到你还是个赤胆忠心!”没有斥责她,而是绕过她,将坐在秋千上的窦昭再次用力地推了出去。

妥娘急得满头大汗。

窦韶享受着妥娘的关心,笑得十分欢畅。

她看见俞嬷嬷急匆匆地从母亲的屋子里跑了出来,站在屋檐的台阶上喊了一声,原本不见踪影的丫鬟、媳妇子潮水般涌了过去又四面逃散,场面显得有些纷乱。

出了什么事?

当秋千再次荡起来的时候,窦昭伸了脖子朝正院望去。

小丫鬟们依旧凌乱无章,俞嬷嬷却不见了踪影。

窦昭心生疑惑,吩咐父亲:“停下来,停下来。”

父亲拽往了秋千,笑道:“原来我们的寿姑是个胆小鬼。”

窦昭不和他申辩,只是脚刚落地,俞嬷嬷就脸色苍白地喘着气跑了过来。

“七爷,”她含着泪,眼睛红红的,一副快要哭出来了的样子,“七奶奶她,七奶奶她……自缢了!”

“你说什么?”父亲睁大了眼睛,笑容僵在他的脸上,“你说谁?谁自缢了!”

“七奶奶,七奶奶……”俞嬷嬷哭着,两腿一软,跪在了地上,“七奶奶自缢了……”

窦世英茫然四顾。

看见了像被施了定身术般一动不动地站在他身边的女儿,这才有一点点的真实感。

“怎么会……刚才还好好的……”他喃喃地道,高大的身子骤然间很矮了几分,面如金纸,嘴唇发白,颤抖不停。

窦昭已经失去了语言能力,脑海中如万马奔腾,隆隆响个不停。

母亲为什么还要死呢?

王映雪不是成了小妾吗?

就算她生了儿子,也是庶长子……

母亲为什么还要死呢?

那她回来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窦昭倔强地抿着嘴唇,小小的手紧紧攥成了拳。

春日的阳光和煦而温暖,静静地照在一大一小两个泥塑般的人儿身上,只有那秋千,依旧晃动不止,引来数只彩蝶围着它翩翩起舞,一竞芳菲。

※※※※※

窦昭穿着粗麻孝袍,表情呆滞地跪在灵前,随着唱喝声木然地磕头回礼。

母亲是自缢身亡的,算不得福寿全归,又有长辈在堂,最多只能做五七三十五天的法事。

家里没有主事的人,祖父请了三伯父和三伯母帮着操办母亲的丧事,还把给自己准备的楠木棺材拿出来给了母亲。

来吊唁的人敬了香,不免要问一番死因。

窦家的人对外一律称是暴病而亡,听者无不落泪:“……还不满二十岁呢!”

窦昭的眼圈就跟着红了起来。

是啊,她怎么就忘了,母亲虽然是她的母亲,可还不满二十岁呢!

她三十岁才懂的道理,怎么能指望二十岁的母亲就想明白呢?

有些伤,埋在心底,纵然是血肉模糊,表面上也看不出一丝痕迹。

母亲,从来不曾真正地放心,从来不曾真正地释怀吧?

窦昭朝对面望去。

一身素白的父亲面色发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