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性的学习-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属于房室生活中的养生之道。其中有些内容和《十问》近似,且有些重复,但也有不少新的内容。该书对女子性反应做了较细致的描述,如从女子喘息的“五音”判断其性兴奋的程度,列举了女子荫道12个解剖部位的名称,探索如何根据女子性反应的特点进行性茭等。
  3。房中八家著作  先秦诸子百家中房中八大家有关性学的著述早已失传。但从《汉书?艺文志》及后代有关医录(如宋代日本人丹波康赖的《医心方》和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等书)中可知其内容的要点。《容成荫道》由我国最早房中家容成子所著。该书主要精神在于引导人们应顺应自然界阴阳变化,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性事结合气功导引,呼吸吐纳;房事有节,固护精关,补虚泻实。《务成子荫道》为务成治所著,此人是古代有名的房中家、道家。此书为性养生专著,强调顺应天地阴阳四时变化进行房事。《尧舜荫道》系假托尧舜名的早期房中著作。该书认为性事关键在于有节、食物滋养、固护精关。《汤盘庚荫道》也是假托其名的古代房中著作。其要点是倡导房事结合气功导引和食疗以补益阴精,并蓄积精气以防性功能早衰。《黄帝三王养阳方》也是假托帝王名的早期性养生著作,借黄帝与夏禹、商汤、周文王间有关房事养生的讨论而立说。其要旨在于结合食疗以滋阴壮阳,闭精不泻。去病培元,此外,尚有《天老杂子荫道》、《天一荫道》、《三家内房有子方》等,其内容虽已难确切考证,但估计和上述各家性养生、性防治等学术思想大同小异。


  鼎盛于秦汉隋唐
  秦汉隋唐时期,尤以汉代,我国性学方面的研究开始在社会上大力推行,其中也包括男女房中术的捭阖宣染。诸多学者倾情注入,掀起了一度又一度的房中性学研究热,故此时期数得上是我国中医性学显著发展鼎盛的黄金岁月。1。秦汉时期秦始皇虽统一了中国,踌躇满志、励精图治,但可惜在位时间短,未实现更多的夙愿,其中,刚刚兴起的性学领域的研究与发展即为大汉嬗递,故此时期中医性学的发展以汉为主。根据《史记》、《玉房秘诀》、《抱朴子》等书记述,西汉时的性学在继承先秦有关房中术的基础上又有了明显的充实和阐扬。其中被后人广用的有《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武威医简》、《白虎通》、《玄女经》、《素女经》、《玉房秘诀》等书。概括起来,这些书大致体现了如下几个方面的认识和经验:一是竭力提倡男女性事的谐和协调,使双方达到“神和意感”的境界;二是倡导性生活宜有节制,不可频繁放纵;三是告诫故意压抑性欲情事,也常有碍健康;四是发现了许多性疾患,尤以某些性功能障碍,如男子百闭、阳痿、早泄,女子月经失调、阴冷、性欲低下等,可通过某些简易的气功导引,或改变性茭姿势或体位予以治疗,多可获效验;五是提出了对一些性疾患防与治结合的方法,寓防于治,寓治于防,使其与气功、药物结合运用,多可获壮阳补养、却病延年之效。2。隋唐时期这个时期由于隋代历时不长,所以中医性学发展多突出在大唐年代。据《隋书?经籍志》所录,有古代房中著作11部34卷,辑录了《彭祖养生经》、《素女秘道经》、《素女经》、《玄女经》、《玉房秘诀》、《彭祖养性》、《郯孚说阴阳经》、《徐太山房内秘要》、《新撰玉房秘诀》等。此外,涉及“性”的著作还有《养生注》、《养生术》、《养生经》、《养生传》、《帝王养生要方》、《养生要术》等,只惜多已失传。不过,这时期对性学有贡献的中医药著作,如《诸病源候论》、《外台秘要》、《千金要方》等书,都在秦汉性学的基础上增添了不少引人注目的新发展。其中《诸病源候论》对病种有许多新的认识突破:如性功能障碍、男性不育、Jing液异常、前阴病症和某些男子杂病等,并对若干病症的具体性质和分类。《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等在这基础上又增加了病种:如茎中病、尿精、精血出、阴痛、阴冷、失精、阳痿、阴缩、阴下湿痒生疮、阴肿、核疡、阴卵大、卵偏、阴卒肿、阴囊肿痒、囊肿、核肿、疝等。《千金要方》记有治癃闭,用葱管导尿简便易行,为世界首创。该书还载有治遗精方14种,治少精、失精、阴下湿痒生疮、阳痿症凡19种;《外台秘要》中所记治诸淋方35种,虚劳梦泄方10种,虚劳失精方5种——这些都体现了唐代医学纵横家对性疾患认识的加深和有关治疗方药的显著成就。'上一篇''下一篇'秦汉唐要著稽考
  《广嗣纪要》说到男女交合之时,“男女情动,彼此神交,然后行之,则阴阳和畅,精血和凝,有子之道也……男有三至者谓:阳道奋昂而振者,肝气至也;壮大而热者,心气至也;坚劲而久者,肾气至也。三至俱足,女心之所悦也。”痿而不举者,肝气未至也,肝气未至而强合则伤其筋,其精流滴而不射矣;壮而不热者,心气未至也,心气未至而强合而伤其血,其精清冷而不暖也;坚而不久者,肾气未至也,肾气未至而强合则伤其骨,其精不出,虽出也少矣。“”男子之所以求子者,贵清心寡欲以养肝肾心之气也“。”女有五至者:面口赤起,媚靥乍生,心气至也;眼光涎沥,斜视送情,肝气至也;低头不语,鼻中涕出,肺气至也;交颈相偎,其身自动,脾气至也;玉户开张,琼液流润,肾气至也。五气俱至,男子方与之合,而行九浅一深之法,则情洽意美“。上述内容说明,男女的性兴奋过程的论述与现代医学的论述完全吻合。其中以五脏六腑为根本对男女性生理过程的阐述详尽而生动,实堪称绝。
  不遵循古训则容易造成“五伤”:“交合之时,女有五伤,一阴沪尚闭不开,不可强刺,刺则伤肺。二女兴已动,男子不动,兴过始交,则伤心,至经不调。三以少阴而遇老阳,玉茎不坚,举而易软,女情不畅,则伤肝,必致盲目。四经水未尽,男强逼合,则伤肾。五男子酒醉交战,茎物坚硬,久刺不止,女情已过,阳兴未休,则伤腹。五伤之候,安得有子。”
  《万代妇人科》还指出女有五候:“娇吟低语,心也;合目不开,肝也;咽干气喘,肺也;两足或屈或伸,仰卧如尸,脾也;口鼻气冷,阴沪沥出粘滞,肾也。五者,快美之极,男子识其情而采之,不独有子,且有补助之益”。《玄女经》在描述女性性唤起时归纳为九气:“女人大息咽唾者,肺气来至;鸣而吮人者心气来至;抱而持人者,脾气来至;阴门滑泽者,肾气来至;股作咋人者,骨气来至;足拘人者,肉气来至,久与交接,弄其实以感其意,九气皆至。有不至者则交伤,故不至者可行其数治之。”
  《素女经》曾论及五欲和十动,以形容女性性兴奋时的反应及要求:“五欲者,以知其应:一曰意欲得之,则屏息屏气;二曰阴欲得之,则鼻口两张;三曰精欲烦者,则振掉而抱男;四曰心欲满者,则汗流湿衣裳;五曰其快欲之甚者,身直目眠”。十动:“十动之效:一曰两手抱人者,欲体相薄,阴阳当也;二曰伸其两胯者,切磨其上方也;三曰张腹者,欲其泄也;四曰尻动者,快善也;五曰举两足拘人者,欲其深也;六曰交其两股者,内痒淫淫也;七曰侧摇,欲深切左右也;八曰举身迫人,淫乐甚也;九曰身布纵者,支体快也;十曰阴液滑者,精已泄也。见其效,以知女之快。”经》在描述女性性唤起时归纳为九气:“女人大息咽唾者,肺气来至;鸣而吮人者心气来至;抱而持人者,脾气来至;阴门滑泽者,肾气来至;股作咋人者,骨气来至;足拘人者,肉气来至,久与交接,弄其实以感其意,九气皆至。有不至者则交伤,故不至者可行其数治之。”
  《素女经》曾论及五欲和十动,以形容女性性兴奋时的反应及要求:“五欲者,以知其应:一曰意欲得之,则屏息屏气;二曰阴欲得之,则鼻口两张;三曰精欲烦者,则振掉而抱男;四曰心欲满者,则汗流湿衣裳;五曰其快欲之甚者,身直目眠”。十动:“十动之效:一曰两手抱人者,欲体相薄,阴阳当也;二曰伸其两胯者,切磨其上方也;三曰张腹者,欲其泄也;四曰尻动者,快善也;五曰举两足拘人者,欲其深也;六曰交其两股者,内痒淫淫也;七曰侧摇,欲深切左右也;八曰举身迫人,淫乐甚也;九曰身布纵者,支体快也;十曰阴液滑者,精已泄也。见其效,以知女之快。”
  凡此种种描述性的记载无不反映出我国古代性学研究之辉煌、观察之细致、总结之认真。还有不少论述也颇与现代性学研究的成果吻合,如叶天士女科全书及其它更早的书籍中描述过的性茭妙诀:“玉湖须浅泛,重载却成忧,阴血先聚集,阳精向后流,红花含玉露,平步到瀛州”,或曰“九浅一深法”,“盖男女交媾,浅则女美,深则女伤,故云重载却成忧”。“浅则女美”与现代性学研究发现的G点理论和荫道外1/3段在性兴奋期形成高潮平台后对女性性快感是十分重要的观点不谋而合。但是古代性学文献中也有不科学的描述和评论。如“忍精不射,还精补脑”,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例。
  宋元时代性学的阻滞
  继秦汉隋唐性学兴起之后,接着就进入了该领域的一个断层期。宋代就是处于这个断层期的初级阶段。两宋时期由于程颐、朱熹理学的盛行,封建社会便将“性”禁锢起来,鼓吹“顺天理,灭人欲”,“万恶淫为首”,“色是祸媒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认为性学是“邪淫”之说,故古代性学发展至此顿遭压抑和排斥,统统被打入冷宫因而跌宕回落。从此,由于封建思想的束缚、社会世俗的偏见,人类的性问题长期得不到正确对待和发展,陷入深深的低谷之中。更令人愤慨的是封建王公贵族们在禁老百姓之欲时自己却从来没有停止过极其腐朽荒淫的生活,就连道貌岸然的程朱之辈也毫不例外。可见禁欲只是统治阶级及其附庸统治和束缚民众的工具,而并非真正想奉行的道德准则。宋儒理学其实也大大违背了孔孟当初的本意,对其的彻底批判并非与孔孟儒学相冲突。
  自《五代史》、《宋史》以后,史志中几乎很难看到宋代有关性学领域相关的著述。据说这和当年宋理学的兴起有关。一些修史学者和藏书家因理学思想束缚而不敢辑录收列或珍藏房中著作,有的或转向于内科、男科、妇产科病的诊治。惟有宋时期日人留学者丹波康赖于《医心方》中辑录宋前有关房中术内容,并导为30个专题加以论述,实为我国古代,尤其是宋前性学各方面学术思想的集成,为不可多得的中国古代性学经典蓝本。
  继宋朝之后,性学在金、元仍受理学思想束缚。此流派与我国正统房中术以保健养生、防病优生为主旨者背道而驰,从而促使人们对传统房中术的误解和歧视,因之极大地阻滞了正统房中术的健康发展,其余毒迄今未绝。
  尽管宋元时期的性学学术受到了一定的压抑或误导,但有识之士在探索养生原则和某些病证诊治方药的同时,也多少给性养生和性医学带来一定的影响。在临床性医学方面,名医朱丹溪倡导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对男女性疾病的诊治具有参考价值。在性养生方面,可能针对当时上层贵族的淫欲无度,强调色欲清静,并在“房中补益”篇中对单纯房事的补益作用持明显的猜疑论点。《三元延寿参赞》中明朗地提出房事养生的主张,并醒目地作出了“欲不可早、欲不可纵、欲不可强、欲不可避”等告诫;还对“嗣育有方”和“妊娠禁忌”进行了总结和充实。这些都抵制了元代男女纵欲的所谓时尚,在总结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又发展了中华性学的研究方向。
  徘徊于明清近代
  从明代直到清亡的五百多年,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端。由于社会上广受宋代程朱理学和此时王阳明倡心学“破心中之贼”禁锢性欲思想的影响,加之帝王的所谓“仁义道德”,使得民间男盗女娼、纵欲无度者不计其数。此间西学东渐,社会内部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因素,现象光怪陆离。小说、野史、笔记等使人们得以窥探历史的某一方面,因而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但明清时,由于学术思想活跃,祖国医学在前人开拓的基础上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发展,这对性学也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在一定程度上的推动和发展。
  1。明代性学代表作明代的代表作主要有三种:其一是《景岳全书》,该书收入在张景岳所著《妇人规》中。该书指出,夫妇合机的迟速、畏机的强弱、会机的远近、生机的盈虚、气机的劳逸、情机的怀抱、病机的二火、阁辟动机的成败、时机的童稚、失机的暗产等因素常影响房事的和谐、孕育的成败;此外,《基祉》篇还重点论述了择偶与优生学的关系,但其标准只限于女方。其二是万全著述的《养生四要》。该书从优生学和养生防病学方面论证了早婚之害,未成年男女婚配过早不仅影响发育成长,且易早衰夭折;痛陈纵欲之害。其三是由陈思成为梅毒专门撰写的《梅疮秘录》。该书明确指出,梅毒系通过两性不洁性茭为主要传染途径,认为梅毒不仅有传染性,且能隔代相传,在治疗上,首先运用了汞、砷制剂,如生砒、轻粉、朱砂、水银、生|乳等,开创了对梅毒治疗史的先河。袁黄在《摄生三要》中把聚精列为摄生三要之首,主张“养生者务实其精”,并提出“实精之要,莫如经年独宿”,“聚精之道,一曰寡欲,二曰节劳”,较具体而全面地论述了固精的方法和措施。还有一些性与养生、性与优生和性治疗经验反映在综合医著,如《医方类聚》、《广嗣经要》、《古今医统大全》、《遵生八笺》、《勿药元诠》和《养病庸言》等。
  2。清代性学代表作  清代性学著作主要以《青囊秘诀》和《双梅景暗丛书》为代表。其中,《青囊秘诀》系清初名医傅青主著,该书对梅毒的有关诊治更为详尽,录有他自拟的方药不少于12种。他所撰的《傅青主男科》计25门226篇,论述男科杂病,颇具一家之言。《双梅景暗丛书》属清末进士长沙叶德辉辑录,书中刊有《医心方》所出的《玉房秘诀》、《玉房指要》、《素女经》、《洞玄子》等文,对古代房中术有其相当的整理和发掘之功。再有如程仲龄的《医学心悟》“小便不通”篇中对淋病症与癃闭、梦遗与滑精的鉴别,李中梓《医案必读》对赤白浊的区分,《外科证治全生集》对子痛与囊痛的辨别诊断,《临证指南医案》对精浊的病因诊治论述等,都具有相应的临床价值和一定特色。客观地说,明、清两代的性禁锢虽然使性学研究的发展出现了长时期的断层,但在性医学和性科学专业领域的研究却并没有停留。所以我们看性古代史中的明清两代性学,更应从其性医学方面入手才是。
  中国古代性文化史迹探微
  有关性学的发展史迹,我在前面已经作过论述,现就性文化发展的史迹再和读者作一下探讨。我个人认为构成中国古代性文化史迹的主要部分应该蕴含在世袭传承的性观念、性习俗、性文艺、房中术、以及相关的社会体制诸方面中。由于中国汉族人口占主要比例,其性文化影响大而深远,故我在以下所介绍的古代性文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