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地仙演义-第1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准提道人笑道:“道兄放心,贫道此去,必说得圣人点头!”于是骑了孔雀出宫,往清微天而去。
却说玉清境七宝宫中,元始天尊正默坐云床,突然童子报:“准提道长到了!”元始天尊不敢怠慢,忙出宫相迎。
准提道人下了孔雀,二圣相互见礼毕,元始天尊将准提道人迎入玄台之上,二圣相对坐下。
相互寒暄已毕,元始天尊说道;“道友是大忙人,无事想必也不会来我七宝宫。不知今日到此,有何见教?”
准提道人道:“道友言重了。只是今日贫道来此,确有要事!”
元始天尊问道:“不知是何事?”
准提道人也不客气,说道:“乃是想借取道友七宝宫中一件宝物!”
元始天尊微微讶异,说道:“道友居七宝林,贫道居七宝宫,虽然都称‘七宝’,但真论宝物之多,贫道是万万不敢与道友相比的。道友据西方福地,莫非还缺宝物不成?”
准提道人说道:“道友太谦了!贫道要借得这件宝物,慢说西方福地,便是天上地下,十方三界,也只有道友这里才有!”
第280章 鼓舌如簧施毒计,投凡下界结圣胎
元始天尊乃道:“到底是何宝物,请道友直言!”
准提道人微微一笑,便说道:“乃四不相是也!”
元始天尊闻言,作色道:“四不相是贫道坐骑,曾与姜子牙斩将封神,众所周知,因果甚大,岂能借得?道友是说笑否?”
准提道人正色道:“绝非说笑,正是要借四不相!”
元始天尊问道:“道友借四不相何用?”
准提道人说道:“实不相瞒,只因周室衰微,诸侯当国,政令不一,民不可使,故太清圣人传教在即。我西方也有教义想要东传,又恐难与太清圣人相抗,是故想要借道友四不相相助,取信于东土之民!”
元始天尊听了,怒而斥之曰:“准提道友,你好糊涂!贫道与太清圣人,同为盘古元神所化,同进同退,实一体而同人。今太清圣人改教别传,贫道相助尤恐不及,又岂会暗动手脚,反相助于你西方教?四不相万万不敢借,道友请回吧!”
准提道人哈哈大笑,道:“元始,你好奸猾,还在此故作颜色。若是真如你所说,上次在紫霄宫中,你为何也逼迫太清圣人改教?嘿嘿,你也知道太清圣人乃是独木擎天之道,一身演化三清。待他三清之道皆成时,却不知你阐教如何自处?”
元始天尊闻言说道:“然通天贤弟也是三清,道友如何不去说他?”
准提道人摇头,说道:“上清圣人性情刚毅,不通曲柔之道,故不可与之谋。道友,你以为上清之道,也在三清之内,却不知他道与你道,大不相同!”
元始天尊“哦”了一声,说道:“有何不同,倒要洗耳恭听!”
准提道人不慌不忙。侃侃而谈:“如此贫道斗胆言之!道友之道,乃阐天之道,亦演天之道。夫天道恒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万古不易。是故老师合天道在前,道友阐天道于后。亦步亦趋,互为表里!如今太清圣人也演天之道,则其与阐教,必分高下。焉能两立哉?通天道友之道,却是截天之道。是破立之道。何道容我,截而用之;犯我,则破而立之。虽也有高下,然一花一叶,脉络不同,百人观花。百种颜色。是故你截你道,我截我道,各有所破,各有所立,岂能分其优劣?是故即便太清圣人演截天之道,仍可与截教并行不悖。道友若是不信,可试观之!”
元始天尊乃叹道:“道友高见!果真事不可为乎?”
准提道人又说道:“若阐教借封神之机,掌控天庭,则太清圣人再强。阐教也立于不败之地。但如今玉帝视你如仇雠,百般提防。再不可能与你同进退。如此局面之下,若是太清圣人之道毫无破绽,其演天之道又有太清之道、上清之道相互补益,则你阐教之亡,可立而待也!”
元始天尊叹道:“封神之失,皆地仙之罪也!否则何至于此!”
准提道人抚掌道:“然也!若无地仙一门,我西方教何至于此失了三品金莲,定要来东土传教?道友,西方教与地仙乃是不世之仇,将来地仙封神,西方教当为前锋,看看最后地书之上,到底封的是我天龙八部,还是他地仙门人!只是地仙一门,已成尾大不掉之势,西方一教与之相抗,恐难占上风。道友,你我两教有缘,红花白藕,同气连枝,本该同参大道,互补根基,于封神一事,更是同仇敌忾。道友今日若不相助,他日独面地仙之时,悔之岂不晚乎?”
元始天尊乃颔首道:“道友舌绽莲花,贫道不得不服!”
准提道人回道:“非也!非也!实乃是大势如此,贫道只是因势利导,实说其事!”
元始天尊遂令童子道:“白鹤童儿,且去桃园将四不相牵来!”童子领命而去,不过片刻,牵四不相至。
元始天尊对四不相叹道:“道友,你今日此去,终生难回七宝宫矣!”四不相虽然无言,但目中也不由滴出数滴清泪。
于是准提道人收了四不相,出了七宝宫,略一思量,却并不回转西方,反往玉帝凌霄宝殿而去。
玉帝闻准提道人来,降阶相迎,见礼道:“圣人西来,万千之喜!”
准提道人闻言微微一愣,转而笑道:“陛下制衡三界,日理万机。贫道冒昧叨扰,还请陛下恕罪!”
玉帝连道:“岂敢!岂敢!”将准提道人迎入殿中,东西昭穆而坐。
他二人这一番寒暄,暗有款曲相通。要知准提道人虽可与圣人同列,但毕竟不曾真正证得混元道果,因此若是单独一人,别人绝少称他“圣人”,一般都以“道友”、“教主”相呼。但今日玉帝一见之下,称其为“圣”,乃有示好之意。是故准提道人对此行已经成竹于胸,反以“制衡三界”之言刺激玉帝,不怕玉帝不入彀中。
准提道人落座,玉帝说道:“不知圣人此来,有何要事?”
准提道人说道:“只因上次在凌霄宝殿,贫道与接引道兄应下了参详《九天普化炼神宝经》之事。贫道自思:人无信而不立,何况我等修道之士出口有愿?于是特来贵地,欲借得宝经,回西天与接引道兄细细参悟!”
玉帝闻言大喜,说道:“此法朕虽偶因机缘悟得,只是尚嫌疏漏,若由二位圣人周全,自然求之不得!难得道友有心,朕代周天众神相谢!”
说罢,起身向准提道人行了一礼。
准提道人连道:“不敢!”忙起身还礼。玉帝因命值殿灵官去取《宝经》,交与准提道人。
准提道人取了经书,略览一遍。玉帝也无不耐,静候一旁。
准提道人览毕,叹道:“陛下果然是灵心慧质,能悟出这等妙法。依贫道看,此法与我西方大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昔日接引道兄成圣之时,曾口吐真言,说阿弥陀佛经,声传西方世界,度得亿万众生,成就极乐,方有我西方教今日之盛。”
此还是玉帝转世历劫前之事,玉帝未曾亲见,今日听闻,不由目眩神驰,心动不已,忙说道:“还请二位圣人不嫌朕愚陋,多多赐教!”
准提道人道:“赐教不敢!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顿了一顿,又说道:“此法借人间香火,取众生信仰,炼铸阴神,本是极妙。但依贫道看,眼下倒是有一桩难处!”
玉帝讶然问道:“不知有何难处?”
准提道人说道:“如今太清圣人欲下界传教,诸圣人也要传教,届时众生得闻大道伦音,心向诸圣,陛下香火何来?”
玉帝说道:“圣人传教,最多是百十年事。众神则千秋万世,济度众生,岂须争这区区百十年哉?”
准提道人摇头道:“不然!圣人传教,必得弟子在人间散播教义。即便未收弟子,但其此时可传,彼时亦可传,收发由心,去留随意。陛下安能奈何?”
玉帝闻言,不由皱眉,道:“却该如何是好?”
准提道人笑道:“贫道这里有一计,化劣势为优势,绝其后患,可永解陛下之忧!”
玉帝展眉道:“还有这等妙计?道友快快说来!”
准提道人笑道:“法不传六耳,陛下附耳过来。”
玉帝依言行事,准提道人便在玉帝耳边轻轻说了一番话。
这番话,只把玉帝喜得眉开眼笑,如同吃下了人参果,周身十亿八千万毛孔具得舒张,爽快无比,不由鼓掌大笑:“厉害!厉害!道友献此妙计,胜过十万天兵天将。今日天庭得道友相助,日后必有厚报!”
准提道人正容说道:“贫道有言在先,此计他人皆可用得,只是陛下日后却万万不可将此计用到贫道身上!”
玉帝欣然道:“这是自然!”于是准提道人亦哈哈大笑!
后人有诗说此计曰:
明珠弹雀实勘惊,
众鸟齐飞弓自鸣。
兜率广寒安可比,
离心离德祸非轻。
自阐教封神以来,西方教左右逢源,事事顺遂。准提道人此次又两售妙计,万事俱备,只等老君传教,正可谓春风得意。由此可见镇元子东海碧游宫之言不假,其所说之“截教兴后,阐教当兴,继之以西方教”之语,断天道大势,丝丝入扣,确实是有先见之明。
却说楚国苦县,有理氏女,一日于河边洗衣,见水上漂下一个黄李。理氏携之归家,食之而孕,经八十一年,方生下一个男婴。因怀孕太久,此子一生下来,便是白眉白发白须,故名之曰“老”,后又名之为“聃”。又因食李而生,取姓为“李”,后人称之“老子”,或曰“老聃”是也。
老子即太上老君转世之身,特地临凡来传教义。因他是圣人元神,转化凡胎,凡人精血供养不足,因此怀孕八十一年,竟未生而先老,遂使时以为奇。
此事有诗为证:
不二门中法更玄,汞铅相见结胎仙。
未离母腹头先白,才到神霄气已全。
室内炼丹搀戊己,炉中有药夺先天。
生成八景宫中客,不记人间几万年。
第281章 准提以儒乱道,老子出关化胡
老子降世,乃传一字曰之为“道”,立道之言,唱道之名,论道之动,务道之本。又收高徒四位,周游列国,传其教义,分别乃是南华真人、冲虚真人、通玄真人、洞灵真人是也!
于是其教曰:“道教!”
老君这边传教,西方闻风而动。准提道人对接引道人言道:“道兄,太清圣人立教,以“道”为名,你以为如何?”
接引道人说道:“善哉!大道之中,包含天道,天道之下,乃是人道。鸿钧老师一道传三友,身合天道。太清圣人舍“天”而取“道”,岂非大智者欤?乎道者,含天地人,包罗万有,可阐而述之,可截而取之,可破而立之,与三清之道,不悖不逆,足可传承不朽!”
他虽然未能如镇元子一般看得长远,未想到人道之隐患,但到底有大智慧,也隐隐看出了太上老君立教的深意。
准提道人说道:“彼不动,我亦不动。彼既动,吾亦当前往东土行事!道兄有大智,贫道之教,要如何传法,还请道兄指点!”
接引道人说道:“同为西法,理该如此!吾已有定计,你且来看!”因做法,在半空书一大字,闪烁金光。
接引道人问准提道人道:“你看此字为何?”
准提道人视之,其字上如穹盖,下平以承之,其中还有一“人”字。
准提道人答曰:“此乃“天”字是也!”
接引道人说道:“你此去东土,非为传我西方大法,实为乱彼道统,好使我有可趁之机。既如此,彼舍之,吾取之,异日与其对论起来,庶几亦不离老师之道!”
准提道人不解,问道:“‘天’之一字,众仰而视之。敬而远之,亲而实疏之,何以立教哉?”
接引道人微微一笑,说道:“你再看来!”用手一指,其字顿时一改,“人”字变大,居于前。穹盖下,平底起,如同天地俯仰,居于后。
准提道人说道:“此“仁”字是也!”猛然醒悟过来。不由抚掌大赞:“妙哉!妙哉!敬天地而远,独亲于人!凡夫俗子。能不顶礼膜拜乎?以此足可乱道也!”
接引道人说道:“若要亲于人,单“仁”字尚嫌不足!”于是又在“仁”字下方,书了“义、理、智、信”四字,独无“道、德”。
准提道人心领神会,稽首拜道:“道兄之意,吾已然明了。”
接引道人又叮嘱道:“师弟。你此去东土,虽是元神转世,肉体临凡,但仍然不可在轻易露了自身根底。否则,日后西法东传,另有挂碍!”
准提道人应道:“我自领会得!”
于是大计遂定!
却说鲁国陬邑,有一大户,曰叔梁纥,乃是宋国主政大夫孔父嘉之后。因祖上避祸而至鲁国。叔梁纥正妻施氏,生九女而无子。妾生长子孟皮,有足疾而不能为嗣。于是叔梁纥求颜氏女,得颜征在是也。
颜征在时年十八,而叔梁纥已逾七旬,婚配于礼不合,因闻尼山之神灵异,叔梁纥与颜征在遂在尼山巢屋而居,并时时至神庙拈香祷告,乞求早生贵子。
一日,二人正在庙中叩拜,突见神龛之下,窜出一只雪白狐狸。二人驱之庙外,白狐盘桓不去,高鸣不已。细听之,似乎是“儒家兴,孔宣王”之语!
二人归而得孕,逾十月,突然有四不相从天而降,至门前,口吐玉书,其上有字,颜征在得而观之,乃是“水精之子,继衰周而素王”。征在以为祥瑞,以彩巾系其角,四不相遂去。至次日,又有二龙绕室,五星降庭,天帝下旨,奏钧天之乐,时人多有得闻。于是颜征在产得一子,因在尼山祷得,故名为“丘”,字“仲尼”,后人称孔子是也!
因孔子出世,在齐鲁之境,时姜太公斩将封神,余威犹在。邻人因见四不相至庭,或以为太公转世者;因有天帝下旨,奏钧天之乐,或以为天感生圣子者;又因有白狐之语,或以为孔宣所化者。议论纷纷,莫衷一是,但皆以为是神圣降世。于是孔子甫一出世,其名已传遍齐鲁之境矣!
及其大,乃立一教曰:儒,解一字为“仁”,曰: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以“义、理、智、信”辅之,广收门徒三千,有七十二贤者,周游列国,助其传播教义。又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说,迎合诸侯。
于是儒家遂为显学,王侯将相,无不礼遇。儒教之盛,反凌驾于道教之上。
二圣争相传教,惊动了诸位圣人。元始天尊不甘坐视,遂也分一缕元神下界,投胎转世,姓邹名衍,在人间阐天之道,论阴阳,释五行,民间多有信者。因其不立教,其人称为邹子,其信众以“阴阳家”呼之。
通天道人在封神之战中几乎只余得四大入室弟子,正欲访求仙骨,充实教门,因此也分一缕元神下界,转世投胎之后,姓王名诩,在人间采药修道,以观众生品性,后来隐居鬼谷授徒,来者不拒,去者不迫,因才而教,有教无类,其最名之于世者乃是兵阵之道、纵横之术,其人遂称为鬼谷子。
彼时四圣齐传教义,各有乾坤,凡人百姓,或有信这家的,或有信那家的,或有诸家皆学的,或有互相攻伐的,不一而足。于是又有灵巧善辩之士,也在人间立言,有曰法家,有曰名家,有曰杂家,有曰农家,种种不知凡几,其中有奸、有贤、有愚、有不肖,相互混杂,皆称为神圣,是谓百家争鸣。
斗升小民,哪辨得清真伪、分得出高下?于是有被感化者,有被蛊惑者,民心不一,各信其说,政令不行,诸国反更加混乱。诸侯、大夫相互攻伐,岁岁死伤枕籍,朝无贤臣,路多饿殍。
故曰: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镇元子见了,叹道:“四处兵戈,命如草芥,诸圣有过也!”遂起了救世之心,也仿效诸圣投凡,姓墨,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