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无限穿越之折花录-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当“三凶”高歌不已,打算趁势而起,成为第二个史弥远的时候,孟宗政秘密率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史弥远一党屠杀近半,一时间,南京城中血流成河。
  “以梁成大、莫泽、李知孝三人为首的史弥远一党妄图谋朝篡位,已被孟宗政所破。”
  此时大局已定,段誉不禁松了一口气。
  这所有的局,都是他与理宗沂王、孟宗政三人定下的。利用史弥远与杨太后之间的越来越大的裂痕,制造了这一双方都认为对方迫不及待要除掉自己的假象。而后又让孟宗政表示出愿意帮助杨太后的样子,使其以为时机已到,便动起手来。史弥远反击之后,又让早些年进入史弥远府中做其小妾的女子暗中下毒。最后利用史弥远被毒杀一事除了杨太后——杨太后不是自缢,而是被勒死。最后在史弥远残党庆祝的时候,借口其意图造反而一举铲除。
  因为对于朝政的描写不太擅长,所以引用了一些资料希望大家不要介意!
  今天还是三章,不过下一章可能有点短,所以在下午会两章连发。保证今天会更到1万字左右,而且在最后一张就开始进入江湖,要到射雕剧情了,请大家敬请期待!
  最后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


27。中兴之治
  之后理宗令孟宗政将剩余官员全部带到大殿。政变之后的慌乱与各个职位的空虚正是肃清朝野的最佳时机。在此期间内,没有人会傻得质疑皇帝的任何决断——即使有,杀了便是,这可是政变。
  冷眼扫视大殿内一群哆哆嗦嗦地官员,理宗立于高台之上冷声道:“你们——真是朕的好臣子啊!”


  百官跪伏于地。
  理宗冷笑道:“史弥远专权不臣,废太后杨氏后宫干政,二人皆妄图控制于朕。而你们——身为大宋臣子,食君之禄,却不思为君分忧!不是倒向史弥远为虎作伥,鱼肉百姓,就是跟着杨氏,整日想着如何争权夺利!我大宋江山被你们这群蛀虫蛀得千疮百孔!”
  见百官之态,段誉就按照和理宗商量好的出列道:“皇兄,臣弟觉得,列为大臣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苦衷?”
  理宗冷哼一声,“所谓‘苦衷’便是将忠君爱国放于一旁,只顾着自己的身家富贵?亏得他们还自诩儒学大家!”
  段誉道:“皇兄,这或许是史弥远权势滔天,列为大人有的是委曲求全……”
  理宗态度有些软了下来,但仍是厉声道:“委屈?一个个‘委屈’得油头粉面,脑满肠肥?”
  段誉继续道:“当时史弥远可谓是一手遮天,列为大人许是隐忍下来,等待对史弥远一击致命;而那时杨氏也勉强可以对付史弥远,所有有些大人才投靠杨氏。”
  理宗面色稍霁,口中也微微降了些火气:“芮弟如何能知,谁又是你所言之人?”
  段誉微笑道:“这件事交与臣弟便是。”
  一拱手:“还望皇兄成全。”
  理宗一摆手:“也罢,朕就成全你了。”
  段誉谢恩后,道:“皇兄,在臣弟有结果之前,还请皇兄直诛首恶,方显皇兄仁慈。再者,也好让列为大人为君分忧,若是这段期间做的好,以后即使被查出来是自愿为虎作伥,也可以算是戴罪立功,从轻发落不是?”
  理宗沉吟道:“这件事便依了芮弟,希望这些‘大人’领了你这份情才好!”
  段誉道:“谢皇兄。”
  理宗冷冷地扫视满地的臣子,厉声道:“没有荣王求情,朕非砍了你们!”
  没有在这场政变中丧生的官员,立刻如蒙大赦,叩头谢恩。
  沂王看着这兄弟二人一人唱白脸,一人唱黑脸,直将被吓破了胆的百官收拾得服服帖帖,不由暗下心惊。
  这个小皇帝不简单,荣王成长得速度也太过于惊人了。
  经过刚才的“龙颜震怒”段誉相信,现在再将自己告诉理宗的的改革之法说出来,也已经不会再有反对的声音了。刚才之所以没有提保皇派,而是将其与史弥远党、杨太后党放在一起一棒子打死,就是怕有谁仗着自己“保皇有功”而出声反对。
  现在,都想着怎么去保住性命吧!
  “鉴于诸位爱卿平日的劳累,朕决定重新划分三省六部。”
  理宗目光凌厉起来,“有谁反对?”
  大殿之上静默一片。谁敢反对?纯粹找死!
  “既然诸位爱卿都十分赞同,朕便顺应尔等之意。”
  理宗一句话,把那些个臣子噎了个半死:我们的意思?我们是不敢反对!
  理宗款款而谈:“三省改为内阁,内阁总领六部,直接对朕负责。内阁之中有九人,设一首辅,总领内阁,设二次辅,辅助首辅,其余皆为阁老。
  “另设枢密院、监察院,枢密院只有审判之责,不具备抓捕、调查之权利;监察院监控全国,有举报、调查之责,五审判、抓捕之权利;再设‘国安’一院,意为‘国家安定’之意,行使抓捕之责。此三院直接对朕负责,不经过内阁。
  “六部之中,刑部划归枢密院管辖;其余五部仍在内阁管辖之下。其中工部除原有的工部司、屯田司、虞部司、水部司之外,再设一科技司,主研究创造,具体的朕会单独说。
  “其余四部职责不变。但吏部掌管对文官的选举、勋封、考课,需要参考监察院意见。户部掌管天下土地、民众、钱粮、贡赋。礼部掌管国家礼仪、祭祀、贡举。兵部管掌武人武举、地图、车马、兵器、军械;兵部设一参谋部,制定作战计划。

()
  这些事情终于告一段落,段誉就派悦来客栈的人去大漠,密切监视蒙古动向。当然,如果可以找到郭靖那是最好的。
  历史上,铁木真征服蒙古各部众,被尊称“成吉思汗”是在公元1206年。而直到现在,苏若沈也没有听说过这件事,而且蒙古各部中,铁木真部还不是强大到可以吞并其余诸部。
  至于金国,段誉接手了沂王当年安插在那里的细作。那是一个靠向金国和蒙古走私大宋丝绸、茶叶、陶瓷等奢侈品的商业家族,能于短短十几年事件崛起,是离不开沂王暗中支持的。这个家族一直致力于向金国高层行贿。现在让他们去调查金国六王爷完颜洪烈之子完颜康的信息,相信难度不大。
  将两方面的信息整合之后,段誉便有了七分把握。
  之后果然从大金传来情报。根据安插在金国的王家传回来的消息,金国六王爷是在14年前娶的王妃,次年诞下的世子。
  次年?是虚报的年岁吧。否则完颜康是入不了金国皇室族谱的。
  杨康十三岁,郭靖大概也是十三岁到十四岁之间的模样。
  如此想来,铁木真最迟还有四年就会统一蒙古各部,成为成吉思汗。
  我知道这一章实在是有些无聊,我也没什么头绪只写了那么点,不过为了剧情需要也没办法。不过放心下一章5000字就要渐渐向射雕剧情过度,开始要yy了大家敬请期待!
  最后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


28。巧取密藏
  宝庆三年初,段誉刚行完及冠礼,全太后领头正在商议立王妃事宜。 此时,杨昭却传来密函:西夏皇帝李德旺秘密谦使入成都,希望能求见宋帝,商议共同对抗蒙古的事情。
  由于他们是秘密进入蜀地的,在现在看来就是偷渡,被宋军抓住时很正常的。于是杨昭暂时将他们扣下,写了密函给理宗。而理宗在经过段誉的提点和故意示弱表示无意政事后,就和段誉非常亲近。有一些大事也会和段誉商量。
  段誉陷入了沉思。
  半晌,方才道:“皇兄,这次由我亲自去一趟吧。”
  一日后,段誉秘密出京,带着数十侍卫赶赴四川。
  段誉离朝之事没有惊动任何人,只是对外宣称,荣王突发疾病,需将养数月,王妃之事暂延。
  亲自去四川之事,也是段誉深思熟虑过的。虽然离射雕剧情展开还有一段时间,不过可以去先找一些密藏。而且如果段誉的记忆没错,这时候的郭靖应该还在大漠草原受江南七怪的调教,而杨康则在金国中都赵王府中当他的小王爷,距离两人在金国中都相遇还有两年多的时间。最好就是在那个时候介入到剧情之中,顺应剧情的发展自然而然便能与天下各个美女一一会面,快马加鞭赶地到四川之时,已经过去了将近半月。
  杨昭一听朝廷秘使前来,立刻出来迎接,待看清来人后,惊得差点跪下去,当今谁都知道皇帝与容王兄弟之情非常深厚,荣王德权势仅次于皇帝。幸好段誉眼疾手快,给拦了下来。
  杨昭也不是蠢笨之人,立时明意,便恭敬地将一行人引入府中。
  杨昭迎着段誉进了密室,商议起西夏求援之事。
  “臣杨昭参见荣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起身吧。”
  段誉问道,“杨大人,西夏密使具体都说了些什么?”
  杨昭起身,垂手恭立,答道:“西夏密使要求与大宋结为兄弟之邦,共抗蒙古。”
  “他们能付出什么代价?”
  “日后蒙古进攻大宋,西夏必定相助。”
  段誉冷笑道:“这种空话他们也说得出口?我大宋强过西夏不知多少倍,日后也定是愈加强大,那时还要他相助?他倒是打得好算盘!”

()好看的txt电子书
  喝了口茶,段誉又道:“西夏本是大宋之地,当年李元昊窃此地立国,如今我大宋也是时候收回来了!告诉那密使,我们要他整个西夏!”
  “遵旨。”
  “算了,”
  想了一会儿,段誉摆摆手,“还是告诉他,大宋的条件只有二条。第一,我大宋商人去西夏行商,必须给予最大优待,不准以任何名目阻拦;第二,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让西夏全国学习儒学,不得有任何遗漏。告诉他们,不要妄图着违约,朕既然能帮他们打败蒙古,自然可以灭了他西夏!”
  让商人只带奢侈品去西夏,换回来真金白银以及各种实用物资,最终达到从经济上控制西夏的目的;让西夏人学习儒学,是用了文化侵袭,到最后,西夏成为大宋的一个省,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虽然灭了西夏史最快最直接的方法,但是能兵不血刃的拿下,尽管时间长了些,但也是很好的。
  更何况,西夏与大宋之间隔了个金国,现在打下西夏,根本不是时候。而且有西夏钳制蒙古兵力,总比让自己的军队去对抗的好。毕竟这时候的西夏人还不算是大宋子民,死多死少无所谓。
  最终,西夏密使还是面色苍白地答应了段誉的三个条件。——难道是杨昭抓他的时候,宋军太彪悍了?把人给吓成了这样啊,真是太惨烈了。
  西夏密使走后,段誉写了手信,让侍从先行送回临安,通知理宗。
  杨昭一直用“正在上报朝廷”为由,堵回了好几次西夏催促加入战争的口。
  段誉在成都府住了十几天后,所谓的“机会”终于来临了。
  蒙古已经快打到了西夏国都,眼看着西夏皇帝李德旺就跑收拾包袱跑了,大宋终于出兵了。
  初次近距离观看战场,段誉还是很兴奋的。
  对于段誉亲自跑来战场,杨昭真的有苦难言。他在祈祷着荣王千万别出什么事……喝,真是壮观啊……
  段誉在心中感叹着。虽然已经到过大唐世界,但毕竟当时还没天下大乱。
  战场上乒乓乒乓地打呀,十分有视觉震撼。
  段誉不禁感到了热血沸腾,想要拿起一把砍刀,上去砍杀一番。
  杨昭似是看出了段誉的想法,寸步不离地跟在其后面,看着他别做出什么冲动的事情来。
  对此,段誉哭笑不得:“杨将军,你看我像是那么不知轻重的人么?”
  段誉的对外身份是朝廷官员。姓段,名誉。
  段誉对于自己取的字很是满意,虽然别人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段大人,您留在这里就是……了。”
  杨昭没有明说出“不知轻重”四个字,算是为荣王留了点面子。
  段誉一翻白眼,道:“行了,以我的武功在这世界上能伤了我的人还没生出来呢。”
  杨昭顿时噎住了……
  “杨将军,你去指挥作战吧,我留在大营中,不会出来。”
  虽然很想亲自上战场,但是苏若沈明白,如果自己上去了,那就是添乱了。
  段誉的“善解人意”让杨昭松了一口气。他道:“既然如此,还请段大人移步大营。”
  段誉回到大帐,看起了军用地图。…………
  经过几天的厮杀宋军终于打退了蒙古军,段誉也借机离开军营向中都北京赶去,行了半月有余,才到达了中都北京。

()好看的txt电子书
  然后在悦来客栈的人的带领之下,摸到了王家的后门。
  段誉敲了两下门,停了一会儿,又敲了三下。
  里面果然有人问道:“谁呀?”
  段誉道:“我上面有人。”
  里面的人立刻接道:“处理违章还是入户吧,我带你进去!”
  段誉道:“小姐,免费送你一个护身符。”
  这些“暗号”都是段誉穿越之前在网上闲逛时看到的,拿来做暗号无比适合。
  后门被打开,里面一青衣仆人示意四人快进去,然后又伸头观察了一下门外,确定没人看见才关上了门。
  那仆人引段誉四人进了后院,一路避开了其他下人。
  顺着小路走到了一处房间内,然后对段誉道:“敢问大人是‘家里’派来的?”
  所谓“家里”便是临安。
  段誉将印信给他看了看,然后又在他耳边吩咐了些事情,那仆人点头应下,然后道:“还请几位在此稍歇片刻,老仆这就去准备。”
  段誉点头示意他可以走了。…………
  一行十几人一路来到少林山门之前,但见这十几人全作仆役打扮,有男有女,男的健壮女的清秀,而且衣衫整洁,都是上好衣料所制,比寻常小富人家穿的还要好上一些,甚至几个女仆身上还配有少许金银饰品,显得极为气派,让人一看就知是官宦世家或是高门贵户中出来的仆人。
  一众仆人前后簇拥这一顶四人抬的轿子,轿子制作精良装饰气派,抬轿的脚夫也都是身强体健,抬起轿来脚步沉稳节奏整齐,虽然是攀山拾级而上也将轿子抬得稳稳当当的,一看就是常年干此行当的老手。
  迎出山门来的知客僧人见此情景,心中不禁隐隐有所期盼,近些年来少林寺香火日衰,寺中僧侣的日子也比从前要清苦了许多,就盼着能够多来些上香祈福的香客,多施舍些香火钱,好让他们的日子有所改善。
  轿子落下,一个一身锦衣华服满身贵气的少年从轿中走出。只见这少年也就在十五六岁的年纪,剑眉星目气势不凡,一看就不是等闲人家子弟,令人不敢小觑。
  见得这一幕,知客僧心中暗暗点头,看来这位少年公子不是王孙公子,也是官宦世家出身,绝非等闲人物。于是不敢怠慢,连忙一脸恭敬的迎上前去。
  来的这个华服少年不是别人,正是为九阳真经而来的段誉。
  段誉虽然知道九阳真经就藏在少林寺的藏经阁中,但想要获得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毕竟藏经阁乃是少林寺的门户重地,任谁想进就能进的。段誉在赶来的路上就一直思索该如何行事,怎么才能将九阳真经弄到手。想了许多办法,又都被他一一否决了,最后只能套用他前世网络小说中所写的办法,假借抄录佛经之名义将九阳真经骗到手。
  只是少林寺可不是公共服务场所,藏经阁更不是段誉前世的公共图书馆,随便什么人都能进。想要进去抄录经书,即便只是抄录佛经,也得够资格才行。他才会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