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那时汉朝-第2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依我看,我们人多不一定就是优势,相反还是个累赘。要扭转战争形势,我有一计,您可以看着办。那就是可以遣送民兵回乡,但有一条件,就是二十个民兵,只要凑出钱来买一匹马,他们即可离开战争。相信他们没有人喜欢当飞毛腿,绝对能凑出钱来的。这样,我们很快能凑到一些马,组织成骑兵部队。有骑兵在手,他们能飞,我们也能飞,谁怕谁呀。
虞诩这封奏书,犹如黑夜里的星光,照亮了任尚前进的道路。兴奋之下,他马上给中央打报告,转述虞诩的方案。
报告是送到邓太后那里的,她一看,靠谱,批了。
不久,任尚鸟枪换炮,终于拥有了自己的骑兵部队。他作战也异常兴奋了,跟羌人交了几回手,赢了。
好消息不断传回洛阳,邓太后好像也悟出了点门道。她认为,汉朝不是没猛人,只是中央还缺少发现猛人的眼睛。这个虞诩就很不错,只要认真培养,绝对是一个扛起大任的将帅之才。
于是,邓太后下诏给虞诩换工作。
她派人告诉虞诩,朝歌是个小地方,你待在那里太委屈你的才华了。你接到命令后,马上到新地方上任。
所谓新地方,就是武都郡,职务是郡长。只一夜之间,虞诩就从县长蹿到郡长,很牛了。
官是升了,但责任很不轻。武都郡,即今天的甘肃省成县,那可是羌人放火厉害的地方之一。邓太后派他去那里,摆明就是将他往火坑里推。
虞诩却很喜欢这种被推的感觉。
他是金子,真金不怕火炼。汉朝的将帅,都是在战火中炼出来的,他渴望这样被锤炼打造的快感。
谁也没想到,就在虞诩正要上路时,有人正在埋头苦干,给他挖好了坑。
二 猎杀与被猎杀
提前给虞诩挖坑的,是羌人。这帮人听说他要到武都郡赴任,兴奋得像过大年发了红包似的。
他们之所以激动,不是因为兴奋找到了对手,而是恨。
要知道,如果不是虞诩,任尚可能现在还在被他们追着打,怎能轮到任尚像老鹰抓小鸡一样,宰割他们。
所以,羌人这次就想置虞诩于死地而后快;而且都下定决心,不能出错,一次搞定。为此,他们出动了数千人,在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东陈仓)崤谷埋伏。
这真是一块杀人的好地方。
当年韩信杀出汉中时,曾暗度陈仓,走的就是这条道。好了,网已经撒下,就等着肥鱼来了。
对羌人来说,虞诩的确是一条肥鱼。但是他们忘了,这不是一条死脑袋的鱼。他能剿灭朝歌强盗,他能替任尚出计,杀出一条生路,就能替自己创造一条康庄大道。
都说了,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人没有门槛,那就是强人。毫无疑问,虞诩就是这样的强人。强人是怎么造成的?往往具备几种动物的凶猛性格,那就是虎一样的威势、豹子一样的速度、老鹰一样的眼力、狐狸一样的狡猾。
这么一种强人,你跟他玩?那就来吧,虞诩奉陪到底。
羌人以为自己搞得神不知,鬼不觉,却不知道虞诩出发之前,就已经闻到了风声。于是他先对外发出一条消息,现在还不急于出发,等援军到了我们再走也不迟。
羌人以为虞诩怕了,认为干等误工,不如先去干别的事。他们分散兵力,到各郡抢劫过冬粮食去了。
殊不知,他们已经上当了。
虞诩闻听羌人撤军,立即出发。为了赶路,他拿出了拼命的力气,没日没夜地跑。在那种没有高速路的山路里,他竟然一天赶了一百余里。
在赶路的过程中,虞诩也设了一张网。他命令士兵做饭时,每天加做一倍的灶台。第一天一个,第二天就两个,第三天就四个,由此类推。
熟悉孙子兵法的都知道,虞诩这样做,已经犯规了。当年,孙膑行军时,每天都在减灶,而且只允许赶三十里路。这样做,就是为了保持体力,以应突变。
于是,有人很不解地问虞诩,你教我们做的,怎么跟兵法都不一样?为什么?
真是死脑袋。
不解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关于兵法,孙膑是怎么说的?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看懂孙膑这话的都明白了,我如果很行,就可向敌人说我不行,反之亦然。
虞诩给下属解释道,当年孙膑是为了引诱敌人上钩,才故意减灶的。可现在的情况是我弱敌强,为了迷惑对方,加灶就是为了给他抛烟幕弹;一天跑上百里路,就是趁他们在犹豫之时多赶几段路,到时就算是被发现了,想追都追不上了。
众人恍然大悟。兵法,教出的都是书呆子。真正读懂兵法的人,怎能被兵法所拘束呢?
就这样,虞诩一路忽悠,羌人一路上当,终于到了武都郡。
当虞诩进城时,羌人尾随跟到,他们数万人包抄上来了。此时,虞诩手里只握三千兵,而羌人有数万。前面说过,这帮人都是骑兵,要冲杀起来,威力是很吓人的。
虞诩在城上看着城下的羌人,羌人也在城下看着城上的虞诩。这种咫尺天涯的感觉,实在很让人揪心。揪心的是羌人,虞诩此时淡定得很。他吩咐士兵,没有他的命令,不准乱射强弩。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明白了。在战场上,步兵是干不过骑兵的,但骑兵跑得再快,也没有一样东西快。这个玩意儿,就是强弩。虞诩为何如此淡定?就是因为他手里握着毁灭骑兵的致命武器。
当年,李陵率五千步兵,就敢出征匈奴,凭的就是这种重型武器。今天,强弩在手,虞诩看到了胜利已经在向他招手。
虞诩吩咐不用强弩,不等于不放箭。
他告诉士兵,先放小箭,等羌人上钩了,集体扑上前时再用强弩。士兵照办,朝城下放箭。羌人一看,城上放的是什么箭,这小箭射程短,威力小,不要说射马,这种小箭射人都死不了。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有多想扁你。
忍耐多时的羌人,终于出动了。他们全队纠集,准备攻城,给虞诩毁灭性的打击。
然而,当他们冲得正欢时,就马上后悔了。此时,他们看到的不是之前的小箭,而是威力无比的强弩,就算长翅膀也逃不出去了。
兵者,诡道也。虞诩实在太狡猾了。为了发挥强弩的功用,他之前就训练好了,即二十人集中一个射击网。在他的强弩攻击下,羌人纷纷倒下,满地找牙。等他们快要找到牙时,还没上马,这时又发现一个可怕的景象——虞诩带兵出城,杀向他们来了。
不要说找牙,捡条命就不错了。羌人溃不成军,急行撤退。
第二天,羌人又回来了。
这次,他们学乖了,为了防止强弩攻击,他们选了一个安全地带,远远地观望着汉军。他们看到,汉军从东门出来,又从西门回去。来来回回,每次衣服都不一样。
晕了,难道虞诩真的等来了援军了吗?这援军到底有多少人呀?
羌人如果想知道答案,就让我替虞诩告诉你吧。
汉军其实就是原来的那三千兵。虞诩来来回回,都是那些人。只是这些人进城后,换了衣服,马上又出来,在城下走完秀,就又回城去了。就这样,他们总共走了好多趟秀,羌人就以为是援军来了。
死脑袋就不要出来混,出来混,就要狡猾点,虞诩已经彻底将羌人转晕了。羌人见状,知道没法玩了,准备撤回家抱孩子了。
真正的肥鱼,正是羌人。肥鱼都上钩了,就别想撤了。
就在羌人撤退的路上,虞诩已经打好了埋伏。等他们靠近时,杀将出去,收获不少。羌军大败,死伤无数,元气大伤。
经过这次较量,羌人终于领教了什么叫真正的江湖高手。从此,羌军主力无力再纠集大部队进攻虞诩。
虞诩迅速恢复生产,三年后,粮价终于稳定下来。好人消灭了坏人,托虞诩的福,武都人民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虞诩就像暗夜里的一缕星光,照亮了自己的前程,也照亮了汉朝的黑夜。但是,他没有照亮任尚的灵魂世界。
此时,当虞诩已经忙活完时,那边的任尚还在忙着。
当然,他也不是瞎忙。作为护羌校尉,等于是汉朝消防队队长,哪里有火星,就得往哪里浇水。邓太后看他一人忙得挺累的,又喊上一个人,派上一帮消防官兵去帮忙。
你猜这是一群怎样的官兵?竟然是南匈奴兵。
可能人有疑惑了,南匈奴不是造反了吗,怎么还在呀?的确没错,南匈奴是造反了,但是没有成功。南匈奴单于听信了韩琮,造反没多久,邓太后就马上派人去问候他全家了。
邓太后派去的,就是梁懀АA簯'的功夫,大家都是看到的。他杀进了西域,又冲了出来,搞定了羌人数百个部落。在他的努力下,南匈奴单于被打怕了,只好投降了。
很搞笑的是,南匈奴单于投降的时候,还将汉奸韩琮大骂了一顿。说,你告诉我汉人不行了,你看看,来的都是些什么人,这么多凶猛的人,还说汉人没能人了。
防火、防盗、防汉奸,这教训值得总结。
南匈奴单于投降了,梁懀床恍冶蛔トプ瘟恕V劣谑鞘裁丛颍涫稻褪切┬∈拢凰狄舶铡O衷谝档氖牵颂笈闪烁鋈巳ザヌ媪簯'度辽将军的职,彻底剿灭羌乱。
这个人,就叫邓遵,邓太后的堂弟。
为什么要提拔邓遵,我想不用猜都知道一二。邓骘等人都不行了,邓太后必须培养邓家的后起之秀,不然什么功劳都留给虞诩和任尚这帮功臣了,她心里肯定是不安的。何况,这个时候派个邓家的出来收拾残局,稳赚不赔。
所以,邓太后没有理由不培养自己的人。
两年后,即公元一一八年,邓遵和任尚共同努力,消灭了羌人的残余势力。
两人剿匪手段,可谓不谋而合。任尚买通杀手,干掉羌人部落首领,邓遵在战场上杀得不过瘾,见任尚的暗杀手段利润惊人,也跟着学,派人去刺杀了别的羌人首领。
等到平反羌乱后,邓遵和任尚一起回到洛阳城。邓太后特别优厚堂弟邓遵,封他为武阳侯,采邑三千户。但是,任尚却很不满,对邓太后大呼小叫起来。
他是这样喊的:我战功比邓遵大,凭什么我得的比他少。
任尚说这话是没错的。从头到尾,他都在前线忙活。快要收工的时候,邓遵才出来露面的。他干得多,凭什么拿得少?
我认为,任尚这种货色,他脑中不是缺了一根筋,而是一根半。
半根就是军事才能太次,一根就是政治脑袋太水。当年,因为短了一根筋,丢了西域。现在,再加半根,连小命都保不住了。
果然。他想跟邓遵争功,反被人家控告,罪名是杀人以少报多,贪污受贿。邓太后派人去查,查出这小子竟然贪污千万钱以上。
汉朝法律规定,春天不能行刑。冬天过去了,春天还会遥远吗?如果命好的,过了春天,可能会遇上特赦。
但是,在这个北风那个吹的冬天里,任尚却永远看不到他的春天到来了。
公元一一八年,十二月,冬天。
任尚被押出长安,斩首,财产没收充公。
三 迟到的权力
公元一二一年,二月。
后宫里传来了一个让皇帝刘祜喜忧交加的消息。喜的是,邓太后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忧的是这位邓太后,会不会突然回光返照,又要多活数十年。
刘祜算了一下,今年邓太后四十一岁了,他已经二十八岁了。如果邓太后像西汉王政君老太太那样,活到七老八十的,再出一个王莽似的人物,他这一辈子就是舞台上的木偶,没有思想,没有灵魂,没有明天。
皇权的明天在哪里?越是关键时候,越是紧张。刘祜身心几乎都揪到了一起。
二月十二日。后宫再度传来好消息,邓太后罩不住了,如果不出意外,熬不过今晚了,后宫也已经准备后事了。
二月十三日,尘埃落定——邓太后驾崩了。
真是千年等一回啊。刘祜紧绷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他在内心里先是大笑了一场,接着情不自禁地痛哭了起来。
他笑,笑自己活到了最后。无论多么强大的人,死了什么都带不走,只有活着的人,才是最大的胜利者。他哭,哭十五年的青春,全做了邓太后的嫁衣裳。十五年啊,在东汉这个短命皇帝辈出的王朝里,哪有几个十五年的光阴岁月陪着别人玩?
报仇的时刻到了。
三月二十八日,刘祜派人通知造纸王蔡伦,自己去廷尉那里报到。原因是什么,人家没说,但老蔡心里清楚得很。
当年,窦太后当权时,他参与了一场阴谋,即陷害宋贵人。宋贵人,即刘祜的祖母。如果宋贵人不死,刘祜的父亲刘庆,就会从太子转为皇帝。接着,他也会顺利接班,哪会有后来的十五年做牛做马的耻辱历史。
蔡伦知道后果很严重,啥都没说,自杀了。
杀人的刀一旦抽出,就得沾够了血,才能回鞘。蔡伦只是小菜一碟,接下来小刘要放开手脚,狠吃一顿大餐。而能够有资格被端上生死饭桌的,只有邓氏家族了。
事实上,刘祜要痛下杀手,不是因为自己像孙猴子一样,被邓太后这座大山压在山底下十五年。而是这十五年来,他差点被邓太后废掉了。
邓太后准备要废刘祜的原因,主要是刘祜不学好,邪恶无比,是个祸患。
为了准备新的接班人,邓家上下到处物色人选,他们找到了两个备用胎。一个是济北王刘寿的儿子刘懿,另外一个则是河间王刘开的儿子刘翼。
两个备用胎,后一个机会很大。因为邓太后还特别吩咐,要刘翼当刘隆的继承人。刘隆,即被邓太后抱在怀里,当了八个月皇帝,却还没到三岁就夭折的可怜孩子。
那时,刘祜一听到这个消息,心都凉透了。
刘祜心里委屈得不得了,就是说不出话来。邓太后说他劣性难改,邪恶无常,其实都不是真相。真相是刘祜长大了,不听话了,捏在手里不怎么好使了,邓太后想换一个好使的上来。
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实也不是刘祜不听话,而是有人告诉他,说他长大了,不要在邓太后面前当什么乖孩子了。
这帮人就是从中央到地方的政府官员,所谓的士大夫,皇权最忠诚的支持者。
曾经有一次,郎中杜根叫上另外一个同事,一道给邓太后上书。说,刘祜长大了,你不应该这样捏着他了,应该还政于皇帝,让他来处理政务。
邓太后看完奏书后,二话不说,派人把这两个不知死字怎么写的人押到金銮殿上,当场扑杀。
扑杀,是中国人最有创意的一种杀人方法。即把人装入大袋里,提起棍子打过去,一直打到你断气为止,然后就像丢垃圾一样,扔到野外去了。邓太后为了防止万一,派人去检查,看两人是不是彻底断气了,结果发现杜根眼中都长出虫了,认为必死无疑。
让人惊叹的是,杜根没死,邓太后再也没派人来查,于是他就跑掉了。为了刘祜,他差点把命搭上了。而刘祜更惨,被人拖下水去,差点被废。
所以,这十五年来,说刘祜是木偶还是轻的了。他简直是一只被拔光了毛的鸡,站在凄风冷雨中,在恐惧中颤抖,在颤抖中差点崩溃地活了过来。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他却等了足足十五年。
痛愈深,恨亦深。邓氏家族不灭,刘祜心里的创伤怎么好得了?不久,刘祜命令史上最神秘单位,即有关单位主动弹劾邓家。
接着,他就挥挥手,把邓氏家族全赶出了洛阳城,一律贬作平民,财产没收。刘祜对待邓骘则稍微客气,因为十五年前,邓骘为他出过力,后来退休回家了,没机会参加废黜刘祜的阴谋。
客气只是一张纸,一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