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那时汉朝-第1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前将军何武和后将军公孙禄是官场兄弟。他们俩在呼声压倒一片的形势下反对王莽任大司马,似乎就是拿鸡蛋砸石头。
说他们是鸡蛋白砸,基本没错,然而有一点是必须说明的,何武并非是无理取闹、自讨苦吃的。
何武和公孙禄是这样想的,纵观汉朝政治,皇权一旦弱势的时候,外戚就会掌权。当年,刘盈年少无知,被老母吕雉持劫,扶持起了汉朝历史上第一支强悍的外戚力量。在汉朝外戚力量的发展史上,可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吕氏之后,多年之后又出现了以霍光为代表的霍氏外戚,恐怕下一个把持汉朝政权的,将是以王莽为代表的王氏力量。
皇权弱势,与皇帝年龄有关。幼主之上,必有悍母,有其悍母,其外戚必起。何况,目前刘欣初崩,新皇帝还没选定,一旦王莽上位,只会先入为主,填补权力空白。那接下来,皇帝即使登基,也会沦落为傀儡。
所以,国难当前,为了社稷利益,何武和公孙禄决定,就算当一回鸡蛋,也要砸出汉朝大臣的节气。两人想好了,就向上提交推荐名单。
他们推荐的的人选很搞笑,但却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何武推荐了公孙禄当大司马,公孙禄则推荐了何武来当大司马。
王太后一看,哭笑不得。但是,老太婆也没说啥。六月二十八日,王太后下诏,正式任命王莽为大司马。
王者归来,舍我其谁。王莽是王者吗?很快的,王太后就发现,这个传说中的王莽,已非过去式王莽,展现在她眼前的,是一个野心勃勃、出刀必要见血的权术家。
王莽站稳脚跟,就开始清算了。他第一个目标,就瞄准了赵飞燕。在他看来,赵飞燕有三宗罪,沾满了鲜血,必须以血偿还。
赵飞燕曾经以青春无敌的肉体,与妹妹赵合德一道,劫持了皇帝刘骜,这是罪一;赵飞燕只顾自己,不管他人死活,制造了后宫一系列的杀婴案件,以至于刘骜断子绝孙,这是罪二;赵飞燕被傅老太婆收买,支持尊号行动,置国家纲纪不顾,这是罪三。
于是,王莽以王太后的名义下诏,把赵飞燕赶出皇宫,迁到北宫居住。一个月后,再贬赵飞燕为平民,送去替刘骜守墓。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舞蹈家、被后人喻为害人大妖精的赵飞燕,终于扛不住了,自杀了结。
王莽第二个目标,就是打击傅、丁两姓外戚。傅老太婆生前,拼死拼活赚来的,全部被索回。王莽撤掉傅老太婆太皇太后的称号,改为原来的定陶共王母;同时撤销刘欣老妈丁姬的太后称号,改为丁姬。接着,王莽又将傅、丁两姓外戚,一律免职流放。但是,有一个人却得到了赦免。
这个人,就是傅喜。
王太后认为,傅喜很厚道,在傅老太婆得势如日中天之时,傅喜仍然以正义之身反对傅老太婆乱来,捍卫儒家道德准则。于是,王太后特别下诏,将傅喜从封国召回,位居“特进”。
特进,就是侯补大司马。如果有一天王莽下了,下一任大司马就是傅喜的了。应该说,王太后也很厚道。但是,傅喜却不领情,辞退了王太后的厚意。
傅喜不为别的,只是政治这锅水太脏了,他不想再玩了。何况,陪他一起玩的人,是王莽。他能玩得过王莽吗?鬼都不信。所以,王太后表面是为傅喜好,其实是害了他。刘欣害董贤,不就是好心才害那么惨的吗?
于是,王太后只好改口,再将傅喜送回封国。傅喜就在封国居住,犹如在世外桃园,终老天年。
王莽第三个要收拾的人,是董氏势力。自汉朝开国以来,从来没有一个势力,像董家起得这么迅速,又败得那么迅猛。王莽要收拾董家,为的不是权,而是钱。
董贤实在太有钱了。当年,汉文帝刘恒扶持男宠邓通,成了汉朝第一首富。但是,如果邓通在地下闻听刘欣赏赐董贤多少钱,他都马上撞壁自叹不如。
像对待傅、丁两姓势力一样,王莽将董家当官的全都免职、流放。然而,没收董贤财产卖变,发现竟然值四十三亿之多。富可敌国,那不是传说,更不是吹出来的。如果董贤还活着,拿到西域一抖,三十六国都流着口水向他俯首称臣。
大事办完了,接着就是打击反对派及潜在对手了。王莽接下来要打击的人,是何武和公孙禄。在王莽看来,何武本来前途无量的,却吃饱了撑的跟公孙禄互相推荐对方当大司马。此种作法,也算是汉朝首创。
王莽将俩人全部免职,赶出长安城。何武因为是侯爵,还有块地在外省,于是乎就回自己封国,了结此生了。
其实,在王莽看来,庸才永远都只是庸才。像何武这等角色,过去对傅太后及刘欣构不成威胁,现在对他仍然构不成伤害。但另外一个人就不一样了,他就像一个定时炸弹,必须及时清理出长安城。
这个人,就是红阳侯王立。天下人都知道,王立是个爱钱如命的贪污犯。为了钱,他敢铤而走险,贪污国家财产;为了钱,他能一夜之间,将死对头淳于长撒在他伤口上的痛,忘得一干二净。天知道,为了钱,他接下来还会干出什么好事!
王立本来早就被赶出长安城了。但是后来,刘欣为了照顾王太后的面子,又将他召回长安。尽管刘欣还没来得及给王立安排新工作就崩了。但是,这个无官无职的人,却是最让王莽害怕的。
原因很简单,王立是王莽的叔叔,王太后的弟弟。在中国这种论资排辈的传统社会里,管你当什么官,辈份大就是天大的资本,长辈对你指手划脚,料你也不敢怎的。
王莽怕的就是王立有事没事会对他指手划脚。如果王太后不在了,倒也没啥。但是现在王太后还活得好好的,道德君子王莽跟贪污犯叔叔王立是互看不顺眼的。如果王立硬要跟王莽唱反调,常到王太后耳边吹风,那他就头大了。
还有,当年如果不是因为贪污出事,王立早就是大司马了,怎么轮也轮不到王莽。现在,别看王立无官无职,如果他要开抢王莽大司马一职,那事情就更麻烦了。
所以,为了将来的事业,必须把王立再赶出长安城。以什么名义赶人呢?王莽已经想好了,以道德和正义的名义。
王莽当然没有傻到自己出面弹劾叔叔,真那样做的话,就是伪君子了。他想到了一个可以代他办事的人,那个人,非孔光莫属。
经过这些年的官场磨练,孔光已经修练成精了。甭管是什么领导,凡是他的领导布置下来的任务,他都听话地认真执行。冲着这点,王莽就认为他做事靠谱。于是,王莽把孔光召来,说这样这样……
孔光心领神会,马上就给王太后上奏,弹劾红阳侯王立。弹劾辞还是老调重弹,说:“王立明知道淳于长是个诈骗犯,淳于长稍微贿赂他一下,他就反过来替人家说话。这种人,道德形象已经破坏殆尽,没有资格再留下来当辅佐。所以,我们强烈建议王太后将他遣送回封国。”
王太后一看,二话不说,拒绝了。
王太后拒绝是有道理的。王立收淳于长那点钱,那是多少年前的事了。淳于长都化成土了,汉朝皇帝都换两个了,丞相府也不知换多少丞相了,现在孔光还提这事,摆明了就是有人不安好心。
谁不安好心?王太后心里明了,但不明说。如果没猜错的话,他应该就要跳出来了。
果然,王莽就跳出来了。丞相搞不定,他就只好亲自出面了。
王莽这样对王太后说道:“现在的汉朝,雄气不再,风光不复,正是多事之秋。而且汉朝连续崩了两位皇帝,都是没有子嗣的。国家现在掌握在太后您的手里,如果因私人感情打击大臣的积极性,万一发生动乱,大臣消极怠工,您老招架得住吗?”
王莽接着又说:“其实,王太后也不必替王立紧张。我们不过是先让他回封国,将来时机成熟,肯定还会请他回来的。”
王太后听出来了,王莽这叫连恐带哄。汉朝内外,几乎掌握在王莽一人手中。王太后又老了,不要说王莽要折腾,只要王莽叫人去外面捣个乱,他称病躺在家里打哈哈,你又能奈何?
王太后心里不由起了一阵寒意。不是她太老,而是王莽太强。如果她要终老天年,只有屈从于王莽。王太后只好点头,允许将王立赶出长安,再度回自己封国度长假。
到此,长安城的政治环境终于被王莽清理得差不多了。先休息一下,接下来就准备玩大的了。
三 登峰造极的权术
忙活半天,王莽和王太后终于想到要立皇帝了。刘骜无子,刘欣过继,现在刘欣崩了,还得再找一个来过继。可是,找谁好呢?
刘骜有两个好兄弟,一个是刘康,一个是刘兴。刘骜生前,特别偏爱刘康。可刘康早死,身为刘康之子的刘欣被傅太后调教了近二十年,相当聪明机灵,在竞争皇位的考试中,将刘兴打败了。
刘兴是个马大哈,没什么心计,当年来长安参加皇帝面试时,和刘骜一起吃饭,吃相特别难看,刘骜就断定他不能任大事。不久,这位老兄就被刘骜打发回封国,不知啥原因,年纪轻轻就死了。他只留下一个儿子,今年恰好九岁。
真是风水轮流转,帝王轮流做,王太后和王莽不约而同想到的人,就是刘兴的儿子刘箕子。
刘箕子,一看这名字就很不吉祥。仔细观察一下,自汉朝立国以来,能够为皇帝的,都是单名。刘病已是个例外,后来想想特别扭,只好改名为刘询。当然,刘箕子这名字,读起来也不顺口,后来尽管改了名字,却仍然逃不出被毒杀的劫难。
公元前1年,九月一日。这个日子,恰好是我们现在的中小学生开学的日子。王太后和王莽挑了这么一个日子,立中山王刘箕子为皇帝,然后下诏,由太皇太后王政君老太婆临朝听政,政府具体事务由王莽负责。
政府工作,本来是由丞相负责的,王太后将它交给了王莽,那丞相干啥呢?丞相当然有事干,但不是自己说了算,想做事还得等王莽下任务。
此时的丞相,还是孔光。准确地说,我们不应该称孔光为丞相了,应改口叫他大司徒。在汉朝第十四位皇帝刘箕子登基之前,汉朝政府将两个核心机构换了新名字。
也就是,丞相改为大司徒,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大司马保留。大司徒管政府事务,御史大夫管监察,大司马管军事。三大机构,三权分立,互不隶属。表面如此,其实还是谁强谁说了算,所以,这三大机构的真正首脑,还是王莽。
政府机构改名后,大司徒是孔光,大司空是彭宣。彭宣看不惯王莽专权霸道,交了请辞书,说不玩了。然后就退隐江湖,过他的逍遥日子去了。孔光看彭宣走人,想想自己赖在这位上也不是好事。于是乎,他也交了请辞书,说不想干了,批准我辞职吧!
刚刚走了一个,又一个想走人,什么意思嘛!王莽一看孔光的辞职书,心里老大不高兴,坚决不同意孔光辞职。不过,王莽又想了想,孔光不想干了,也不能把他扣死在大司徒位置上。于是就想,可以让孔光退居二线,干点别的工作。
什么工作王莽都想好了,迁孔光为太傅,专门负责皇帝刘箕子的辅导教育工作。孔光一看,不好推辞了,只好将就留下。
其实王莽并不知道,此时孔光老师心里苦得很。他知道,汉朝之大,却没人能玩得过王莽。他留下,还要继续被王莽玩。这种欲求自由而不得之心,与鸟欲飞出铁笼而不得一样的痛苦。
那怎么办?在这个的乱臣贼子横行的乱世,做不得刚直之士,就做一个装聋作哑的人吧!不想演戏,又不能离席而去,那看看别人演戏也不错。孔光只能这样无聊地安慰自己了。
事实上,王莽逼孔光留下,就是让他看自己演戏,必要时还可以请他出来当个评委打个好分。公元1年,正是西方基督耶稣降临的日子。然而在遥远的东方汉朝,王莽集结一帮人,正准备粉墨登场唱大戏。
这年春天,正月。王莽叫人秘密去遥远的益州郡(云南省晋宁县东晋城镇),搞回了一只白野鸡和两只黑野鸡。然后向王太后报告,说这些是遥远的越裳部落进贡的吉祥物。王太后就下诏,既然是好东西,那就用白野鸡祭祀太庙吧!
白野鸡好,不如王莽广告做得好。接着,政府众多官员纷纷上奏歌颂王莽。说王莽得到的白野鸡,犹如以前周公得白野鸡一样,都是吉祥物,俩人都是国家功勋。
这下子,我们终于知道了吧!为什么王莽派人搞来的不是别的鸡,偏偏是与周公相同的白野鸡。原来他是查了典故的,他此举摆明就是想与周公比肩。周公是啥人物?辅佐周成王的国家重臣。没有周公,就没有周成王的周朝;同样,如果没有王莽,就没有汉朝的未来。
这时,王莽的摇尾分子接着说道:“王莽功勋盖世,不应该只封侯爵,应该封公爵。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大司马的身份。”
中国古代,封爵制度基本是公、侯、伯、子、男五个档次。后来又有所变化,不过汉朝封爵制度只有两级,一是封王,二是封侯。遵照古仪提出封公爵的,王莽还是第一个。
既然有人提出要给王莽加封,那就议吧!王太后把这个事交给宫廷秘书,说要讨论。这时,王莽早就准备好了,马上上书给王太后说:“汉朝之所以有今天,不是我王莽一个人的功劳。孔光同志等人都功不可没。要封,就封他们吧!我就算了。”
这招只要是古人都会用。两百年前,刘邦立国前就用过这招了。王太后知道王莽装,就说:“长眼睛的都知道你功勋大,你不受封,那怎么行?”
但是,王莽拒绝了。于是,王太后再下诏,说一定要封,王莽再次拒绝。
按常理,这种政治秀只要推辞三次就够了。然后就可以说,盛情难却、恭敬不如从命之类的话。当年刘邦就是这么干的。可王太后没想到,王莽再三推辞了,还要再四推辞。
王太后只好陪着王莽玩,继续下诏说要封他。这时,王莽突然说,不行了,我病了,卧床不起,恕我不能陪您玩了。
王太后一时手足无措,不知道这场戏还要不要演下去。
看上去,王莽似乎是不想接受,可是不封他为公爵,那他不白忙活了吗?事情到这,就卡住了。就在这时,有人给王太后点了一招,一下子就将这盘棋下活了。别人是这样告诉王太后的,要想王莽来正常上班,必先封孔光等人。不然,你休想他下床。哦,王太后恍然大悟。原来王莽不是不受封,只是程序不合,路子不对,才误了事。
于是,王太后立马提拔太傅孔光为太师,增加采邑一万户。除孔光外,还有三人获封。接着,王太后再下诏,提拔王莽为太傅,负责相关事务。同时,晋封王莽为公爵,称“安汉公”,采邑两万八千户。
在周朝,太傅、太师、太保谓为三公,其中以太师最为尊贵。但是,王太后封王莽为太傅,负责相关事务,就变成了太傅最为尊贵了。可见,官职本身怎么样不重要,重要的是任职的那个人够不够强。
古有周公,今有安汉公,王莽一生的奋斗,不就是想把周公比下去吗?事情到此,该得到的,王莽也得到了。于是,他的病马上好了,开始起床上班去了。
不过,他又给王太后出了一道难题,说他只接受太傅和安汉公称号,至于增加的那两万多采邑,就不要了。如果王太后想封赏,那就等到全国人民基本都过上了小康生活后,再给他吧!
客观评价,王莽这番话没有水分。他是个权术玩家,同时也是个儒家理想主义者。在他的人生字典里,没有什么东西比荣誉更重要。他生来就是为荣誉而战,不像王立和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