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误入桃花源-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闻一多的诗揭示了中西文化的实质,中国文化重情,西方文化重智,新的道德与理性将是充满热和光的统一体,是情与智的统一体,是儒家仁义道德与西方自由*理性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就是“生命之火的太阳”!它不再使人痛苦,而是让生命快乐。闻一多发现了这个统一体,闻一多揭示了世界文化的走向及其人类的前途。

中西文化不是对立的;而是各有利弊;并且是可以融合的;只有将儒家仁义道德和西方的自由*理性结合起来;才能使所有人的生命感受到快乐。我快乐,你也快乐。

第七章 《死水》一诗的意义:生命的快乐 第二十九节  什么是美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死水不是美的所在;那美是什么呢?美就是生命的快乐。事物之所以是美的;是由于人在观照事物时直觉到生命的快乐;也就美引起了*;而丑陋的事物确实令人不快或讨厌。死水不能引起人感受到生命的快乐;因而它不是美的所在。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这就是死水的美丽;更衬托出它的丑陋;使人感到生命的痛苦。在这一首诗中;诗人表达了他的审美观;这就是闻一多表达了什么是美;美就是生命的快乐。当我们观照死水时,死水上的油腻、霉菌、白沫,使人看到的是死水的腐朽与衰败,正是与生命相反,看到死水,让人直觉到生命的灭绝,死气沉沉,引起人的强烈厌恶,臭气冲天只能吸引花蚊,死水让人联想到虚无,想到世界的末日,生命灭绝了,快乐也消失了,只剩下丑陋。死水的特征:(1)毫无生气和活力;(2)没有生命力;(3)僵化和腐朽。生命似水,生命如火,生命是“情热”和“智光”的冲动,是本能的冲动,是人的意识的流动。生命是永不停息的,时刻都在运动的情热和智光。尼采说:“世界是:一种巨大无匹的力量,无始无终,一种常驻不变的力量,永不变大,永不消耗,只是流转易形,而总量不变,……一个奔腾泛滥的力的海洋,永远在流转易形,永远在回流,无穷岁月的回流,以各种形态潮汐相间,从最简单的涌向最复杂的,从最净的、最硬的、最冷的涌向最烫的、最野的、最自相矛盾的,然后从丰盛回到简单,从矛盾的纠缠回到单一的愉悦,在这种万化如一、千古不移的状态中肯定自己,祝福自己是永远必定回来的东西。是一种不知满足、不知厌倦、不知疲劳的迁化……”实际上尼采描述了生命的特征,生命贵在运动,追求“永恒的乐趣”,在乐趣中“肯定自己”。这种生命的快乐是一种力的美,一种活力和生机勃勃的自然美。当我们观照事物时,直觉到生命的快乐,望洋兴叹发现了事物的美,美之所以为美,就是因为美的事物能引起人感受到生命的快乐。

居约说:“美是一种复杂和更有意识的*,是一种更有理智和更带有意志因素的*。”一事物刺激我们的视觉和听觉等全部感觉,我们直觉到事物美时,我们就体验到一种自发的生命的快乐。亨利.马歇尔也认为:“美就是相对稳定的,或者真正的快乐。”可以肯定地说,美必然引起人感知到生命的快乐,而丑则必然引起人感知到生命的痛苦。美能使人忘记痛苦,直觉到生命的快乐,甚至会使人产生丰富的想像力,顿觉一种飞扬的感觉。徐志摩在《雪花的快乐》一诗中写到: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薄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飞扬”正是生命的快乐,或者说人感知到生命的快乐时,就会产生一种飞扬的感觉,活力无限,激情四射,想像力丰富,直接达到自由的境地。而死水只能使人绝望,使人难以感知到生命的快乐,人观照死水时,直觉到一种沉重感,不可能像看到飞舞的雪花时产生一种飞扬的感觉。

第七章 《死水》一诗的意义:生命的快乐 第三十节  诗歌的形式与快乐的方式

生命的快乐总表现为一定的形式,正如快乐有不同的形式一样,生命的快乐,其形式也多种多样。生命的快乐的形式又如诗歌的形式。分析诗歌的形式,我们可以体悟到生命的快乐也有它最好的形式。

诗歌的形式不外乎自由体和格律体两种,诗歌是自由体好呢?还是格律体好呢?闻一多追求生命的快乐,反对僵硬腐朽的死水,闻一多崇尚自由,但在诗歌的形式上,他有独到的看法,他选择了格律体的诗歌形式。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一文中说:

假定“游戏本能说”能够充分的解释艺术的起源,我们尽可以拿下棋来比作诗;棋不能废除规矩,诗也就不能废除格律。(格律在这里是form的意思。“格律”两个字最近含着一点坏的意思;但是直译form为形体或格式也不妥当。并且我们若是想起form和节奏是一种东西,便觉得form译作格律是没有什么不妥的了。)假如你拿起棋子来乱摆布一气,完全不依据下棋的规矩进行,看你能不能得到什么趣味?游戏的趣味是要在一种规定的格律之内出奇制胜。做诗的趣味也是一样的。假如诗可以不要格律,做诗岂不是比下期、打球、打麻将还容易些吗?难怪这年头儿的新诗“比雨后的春笋还多些”。我知道这些话准有人不愿听。但是布利斯.佩里教授的话来得更古板。他说“差不多没有诗人承认他们真正给格律束缚住了。他们乐意戴着脚镣跳舞。并且要戴别个诗人的脚镣。”

闻一多把诗的形式——格律看作是一种“建筑美”,表现为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闻一多的《太阳吟》是一首“半格律体诗”,《死水》是一首严格的格律诗,也是他“最满意的试验”。《太阳吟》和《死水》没有因格律的形式束缚了诗人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而是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死水》不仅在表现上每句字数相等,而且“诗的内在精神——节奏”也有律可循,闻一多说,《死水》这首诗从第一行“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起,经后每一行都是用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构成的。《死水》这首诗很有音乐节奏感,形成音乐美;每行字数双相等,又形成建筑美;诗中描绘了一幅死水图,又构成了绘画美。闻一多是一个讲究诗歌形式美的诗人。

生命的快乐也讲究形式美,快乐不是放纵,快乐不是无节制的狂欢,生命的快乐要有一定的形式,那就是“戴着脚镣跳舞”。“跳舞”是生命快乐的一种表达形式,但这还不够,必须是“戴着脚镣”,这才叫真正的生命的快乐。许多人不懂什么叫生命的快乐,总以为无节制的放纵,或者是贪婪的欲望的满足,实际上,生命的快乐是一种精神的快乐或者心灵的快乐。生命的快乐就是戴着“道德”的脚镣跳“快乐”的舞,戴着“理性”的脚镣跳“自由”的舞,这时候二者和谐统一,达到了美的胜境,也就是生命的快乐的胜境。生命的快乐,其形式正好诗歌的形式,它选择格律体。最道德的人最快乐,最快乐的人最道德;最理性的人最自由,最自由的人最理性。道德与快乐、理性与自由,完美地融合为一,就是生命的快乐的形式。

第八章 生命 第三十一节 世界的开端

《梨俱吠陀》是印度最古老的一部诗歌集。它的内容包括神话传说、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描绘与解释,以及与祭祀有关的内容,是印度现存最重要、最古老的诗集,也最有文学价值。其中有一首颂诗《创造之歌》:

那时既没有“有”,也没有“无”,

既没有空中,也没有那外面的天。

什么东西覆盖着?

什么地方?在谁的保护下?

是不是有浓厚的深沉的水?

当时没有死,没有不死,

没有夜、昼的标志;

那一个以自己力量无风呼吸,

这以外没有任何其他东西。

起先黑暗由黑暗掩藏,

那全是没有标志的水;

“全生”由空虚掩盖,

那一个以“炽热”的伟力而产生。

起先爱欲出现于其上。

那是心意的第一个“水种”。

智者们在心中以智慧探索,

在“无”中发现了“有”之联系。

他们的准绳伸展了过去,

是在下面呢?还是在上面?

有一些持“水种”者,有一些具伟力者,

自力在下方,动力在上方。

谁真知道?这里有谁宣告过?

这世界从哪里出生来?这创造是从哪里来的?

天神们是在它的创造以后,

那么,谁知道它是哪里出现的?

这创造是从哪里出现的?

或者是造出来的?或者不是?

它的看管者在最高的天上,

他才能知道?或者他也不知道?

“这世界从哪里出生来?这创造是从哪里来的?”科学已经相当发达了,但是对于世界的开端仍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我们知道就像人的生命有个生日一样,世界也应该有个生日,也就是世界究竟从何而起?也许我们探究到世界的生日,我们也就会了解到世界的末日。人类有始以来,从未停止过对世界的开端不断地提出疑问,正像幼稚的儿童一样经常问他从何而来怎么生下来,人类对世界的开端也怀着一种特殊的好奇心。

人们常戏言究竟是蛋生鸡还是鸡生蛋?这是一个难以证明的问题。从现实生活中看没有鸡就不会有蛋;但是从历史的角度讲却应该是没有蛋就没有鸡。这个问题就包含了对世界的开端的答案,大爆炸宇宙理论认为宇宙早期就是一个超高密度和超高温的“宇宙蛋”,宇宙蛋在某种物理条件下发生迅猛的大爆炸,于是开始不断膨胀起来,结果物质也随着时空膨胀而从密到稀,从热到冷地变化着,在变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各种恒星体系。世界是自在自然的,它不以上帝的意志为转移。物质的总量是不变的,变化的只是物质的组合形式和构成形式。我相信这是个真理。无疑地,世界没有开端,同样也没有末日,因为物质是不可消灭的,也是不可创造的。科学再发达,也只能改变物质的存在形式,而不能创造物质。

物质犹如一粒种子,有了适当的土壤和条件,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物质是世界的本源,没有物质,世界就无从谈起。物质是什么呢?物质就是有、存在、客观实在……物质是自在的。自从有了人类,世界就变得复杂了。人是物质发展的产物,但不一定是必然产物,因为宇宙中其它星球还没有证明存在生命现象。如果人是物质发展的必然产物,那么其它星球也必然产生生命体,只是时间而已。如果人类果真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在其它星球上发现了类似人的高级动物,那么世界变变得更复杂了。

物质是不灭的,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人类的能动性也只是改变物质的表现形式而已,有位哲学家说,给他物质,他就能创造出一个世界,这变是人的精神伟大之处。关于唯心主义,也就是神创论,现在没必要再加以批判了,它已经盖棺论定了,它是错误的,主宰了人类几千年的命运。唯心主义认为人的灵魂即精神是不灭的,其实正相反,物质才是不灭的。这需要证明吗?我觉得没有必要,这是一个事实。一个人吃了一个苹果,看起来苹果没有了,但实际上,只是存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苹果转化为其它的物质而已,作为一种物质,它并没有发生变化。

物质是自在的,它只有空间,没有时间。时间不是一种存在,它是人的一种感知,一种规定,对事物循环运动的一种规定。事实上时间是不存在的。时间比起空间更加复杂。既然时间是人的一种感知,那么时间就是相对的。一句话,时间就是空,就是无,就是不存在。时间不是客观实在,它是人的一种主观规定。自然有人会问,没有时间,变化变是无法想像的,因为变化和运动不需要时间似乎是不可能的。没有时间就没有变化,也就没有运动。物质是自在的,不论如何变化和运动,物质还是物质。自从人出现以后,人就把瓦特从混乱中尽力区分开来,用名称加以命名,用时间来规定顺序。取消了时间,世界就没有了意义,对人而言,世界就是虚无的了,但那正是世界的本质,世界是自在的,它有没有时间都无所谓。时间如同精神,是非物质的东西,如果说时间具有客观性,或说时间是客观存在的,无宁说精神也是一种客观存在,没有意识就没有时间,但没有意识物质和空间依然存在。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世界是没有开端的,没有末日,它是自在。

但是人类是不会就此满足的,人类一定要找出世界的开端,不达目的似乎不肯霸休。考古学也努力在宇宙中发现历史的珠丝马迹,企图还原历史,重现过去。人类对未来充满好奇,对过去也同样充满好奇。可是谁又能知道宇宙不知循环了多少次?生成、发展、兴、衰、灭亡,又生成……人类岂能穷尽未知,它本来就是一个无限。在这里,笔者也无意回顾宇宙的演化史的种种推测,因为这毫无意义,徒增烦恼,好像人一早醒来非要回想昨晚到底做了一个什么梦,想来想去也回忆不起来,所以索性就不用回想了。

第八章 生命 第三十二节  生命的起源

生命既是矛盾体又是统一体。关于生命的起源,我们还必须借助考古学,诗人艾青的诗《鱼化石》形象地表达了这一点。该诗内容如下:

鱼化石

动作多么活泼,

精力多么旺盛,

在浪花里跳跃,

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发,

也可能是地震,

你失去了自由,

被埋进了灰尘;

过了多少亿年,

地质勘察队员,

在岩层里发现你,

依然栩栩如生。

但你是沉默的,

连叹息都没有,

鳞和鳍都完整,

却不能动弹。

你绝对的静止,

对外界毫无反应,

看不见天和水,

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凝视着一片化石

傻瓜也得到教训:

离开了运动,

就没有生命。

活着就要douzheng,

在douzheng中前进,

当死亡没有来临,

把能量发挥干净。

水是生命之源,鱼儿离不开水,只有在水中它才感到自由自在,表现得活泼和旺盛。但是火山破坏了水与火的和谐共存的状态,打破了平衡,火与水的斗争表现为geming性的爆发,大大超出了火与水和谐共存的适当距离,火战胜了水,表现为鱼的死亡,即生命的死亡。水与火既能产生生命,又能破坏生命,历史上的大洪水与火山爆发都是破坏生命的证据。

生命在于运动,水与火就象征着一种运动的力量,但是运动超出了一定的度就表现为疯狂,即火山爆发或大洪水,能量突然得到geming性的发挥,渺小的鱼儿失去了斗争的力量,无法抗拒强大的力量。

生命就是斗争,斗争也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面对强大的力量,面对剥夺生命的强势力量,生命只有斗争才有活着的希望。当水与火保持适当的距离和一定的度时,万物和谐共存,一旦水火不容企图吞并对方时就破坏了二者适当的距离,火也超出了一定的度,表现为疯狂的爆发,一些弱小的生命就成了牺牲品。

生命拒绝疯狂,生命害怕疯狂,疯狂是生命的一种破坏性运动,一种生命的疯狂可能导致另一种生命的死亡。疯狂就是大geming,大g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