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色风暴之迷-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维埃政权正是建立在具有300 余年专制主义统治历史的。以中央集权制为国
家行政管理体制的沙皇俄国的废墟之上的。尽管布尔什维克所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
以十分激烈的方式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的统治,但是历史实践表明,旧的统治体制
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以暴力革命的方式“打碎”,然而旧的统治体制的残余和其意
识化形式——历史文化传统却不是能够在短时期内“摧毁”的,因为历史文化传统
具有继承性和滞后性的特点。

    早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列宁就曾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他强调当时的苏维
埃政权的国家机构是“从沙皇制度那里接收过来的,不过稍微涂了一点苏维埃色彩
罢了”,“我们的国家机关,除了外交人民委员部,在很大程度上是旧事物的残余,
极少有重大的改变。这些机关仅仅在表面上稍微粉饰了一下,而从其他方面来看,
仍然是一些最典型的旧式国家机关”。布尔什维克和苏维埃政权没能摆脱这个幽灵
的作用,苏联的政治列车最终还是走上了不民主、集权以至个人独裁的道路。当列
宁去世后,权利的接力棒在不经意中传到了曾经是布尔什维克党内第三号人物的斯
大林手中。斯大林把权力的运用推向巅峰,他不仅从精神上和肉体上消灭了在权力
方面的竞争者——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布哈林,而且还在精神上和意志上征服
了全体苏联人,最终形成了对苏联历史发展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都带来巨
大的影响的斯大林体制(模式)。斯大林曾非常自信地说:“世界上没有而且不曾
有过像我们这样强大而权威的党。”用布哈林的话说:“共产党政权是一部巨大的
机器,人类任何历史时代都不曾有这样的机器。”阿夫托尔汉诺夫在《苏共野史》
中总结了斯大林体制的特点:“这一绝对专政的上层是一个少数人的寡头领导集团,
内部有一级一级的党的官僚机构,在政权金字塔的底部有数百万党的寄食者做基础。
这种专政不仅就其完美的组织,而且就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来说皆是独一无二的,
每个人乃至全国人民都受它的控制和领导。这些特点使得布尔什维克的‘新型国家
’变成了史无前例的、极权的党治制国家。”

    他认为:“由于党的政治机关和从属于党的国家机构的这种作用,党治制不仅
像西方极权制度那样,做到了对政治、社会和精神生活的全面监督,而且它还进了
一点,它更加直接地操纵着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和人的爱好和情感。”

    中国学者范恒山将斯大林体制归结为52个字,即:统制面宽,影响力大;集中
程度高,扩缩力强;决策实施保障性强,预期风险小;指令传递速度快,保真度高
;行为规律单一,重心突出。

    当历史翻开苏联一页,我们在当代俄罗斯的政治生活中还能看到那个幽灵的阴
影。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曾多次直言不讳地称自己是“鲍里斯一世”,平步青云、年
少得志的俄罗斯副总理涅姆佐夫也曾公开声称:“俄罗斯需要的就是一个意志坚定
的沙皇,沙皇这个称号对叶利钦再合适不过了,既然他干得不错,为什么我们非得
要再选出一个什么总统、总书记来呢?”

          三、瞧,克里姆林宫的这些主人们

    历史学家总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在书写别人的历史,尽管他们口口声声地表白着
要历史主义地对待历史。中国学者习惯把俄罗斯的历史分成两段,他们把1917年10
月前的历史称为“俄国史”,将1917年10月至1991年12月的历史称为“苏联史”,
强调的是两段历史中社会制度和政治思想的差异。西方学者则恰恰相反,他们往往
是统称为“俄国史”,在他们看来,俄国史和苏联史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作为最高
统治者,伊凡雷帝、彼得大帝和列宁、斯大林之间也没有什么区别,用一个“独裁”
字眼便可了解数个世纪的历史。恐怕两派学者都有失偏颇,历史不能再现,但历史
传统却无法回避;历史传统影响深厚,但未必起决定作用。

    光阴流逝,人事代谢,江山依旧,物似人非。从15世纪以来,克里姆林宫的沙
皇宝座上先后更换了14个男女主人。他(她)们分别是:伊凡三世(执政1440—1505
年),他是俄国历史上第一个自称“沙皇”和“全罗斯君主”的统治者,他第一个
在克里姆林宫打出专制大旗。

    瓦西里三世(执政1505—1533年),他自称是“统治全俄罗斯领土的君主之君
主”。

    伊凡四世(执政1533—1584年),他是伊凡三世之孙,瓦西里三世之子。他曾
经怒杀亲子,也曾亲手处死他的政敌,因其残暴无情而被称为“雷霆之帝”。

    鲍里斯·戈东诺夫(执政1598—1605年),他原来是克里姆林宫的一个御马监,
但同时还是当朝沙皇的内兄,因为沙皇费多尔身弱多病,因此大权实际掌握在戈东
诺夫的手中。1598年沙皇费多尔终于死去,统治长达700 多年的留里克王朝绝嗣,
戈东诺夫理所当然地被全俄贵族选举为沙皇。

    费多尔二世(执政1605年4 月—5 月),他可能是俄国历史上执政最短的沙皇。

    伪季米特里一世(执政1605年7 月至1606年5 月),这是一位僭权篡权者。他
原是一个破落的波兰贵族,自称是伊凡四世的儿子,率军攻入俄国,占领莫斯科,
登上了克里姆林宫的皇位。

    伪季米特里二世(执政1607—1610年),他依靠波兰贵族的支持,上沙皇宝座,
但最终不得好死。

    瓦西里·叔伊斯基一世(执政1606—1610年),他出身于旧王族,原系纨绔子
弟,对于他来说登上沙皇宝座或许是一个偶然的机会。

    七波雅尔政府(执政1610—1613年),七波雅尔政府可以称得上是俄国历史上
惟一的“集体领导政府”。“波雅尔”即大贵族或世袭贵族之意。1610年7 月17日,
叔伊斯基在政变中被赶下台,宫廷大贵族姆斯季斯拉夫斯基、沃罗庭斯基、罗曼诺
夫、梁普诺夫等七人执掌大权,史称七波雅尔政府。

    米哈伊尔·罗曼诺夫(执政1613—1645年),他是罗曼诺夫王朝的开朝之君。

    阿列克塞·罗曼诺夫(执政1645—1676年),在他的手中俄罗斯国家中央集权
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但他执政期间最大的闪光点应该是支持尼康大主教进行的宗教
改革。

    费尔多·阿列克塞耶维奇(执政1676—1682年),他毫无作为,而且体弱多病,
可以说他躺在病榻上的时间要多于坐在龙椅上的日子。

    伊凡与彼得双沙皇时期(执政1682—1689年),这是俄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
期,因宫廷两大皇族争权夺利,因此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的伊凡皇太子与纳雷什金
家族的彼得皇太子得以共同继承皇位。但是在这一时期,克里姆林宫的真正的主人
是他们的姐姐。“无冕沙皇”、摄政王——索菲娅公主。

    彼得一世(执政1689—1725),他大兴改革,励精图志,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
时代。他是俄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帝”,也曾被马克思称为“雄才大略的伟人”。

    叶卡特琳娜一世(执政1725—1727年),彼得一世的皇后,她因出身贫贱而被
称为“农奴女皇”。

    彼得二世(执政1727—1730年),他虽然比其父阿列克谢皇太子幸运,但也仅
仅为皇三年,短命而去。

    安娜女皇(执政1730—1740年),她以“日耳曼人的女皇”的名字被载人史册
层为她不仅身嫁库尔兰公爵,而且还从那里带到俄罗斯一大堆的宠臣。

    伊凡六世(执政 1640 —1641年),这个可怜的年仅三个月婴)L 在浑然不知
情况下被抱上了沙皇的宝座,几个月后被赶下了台,不到一岁就成了俄国监狱中的
“一号囚犯”,到死都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和来历。

    伊丽莎白一世(执政1741—1761年),她是第一个淫乱俄国龙床的女人,从元
帅。大臣、外国大使到士兵、清道夫、农奴,她的情人不计其数。

    彼得三世(执政1761—1762年),这是一个心理年龄永远不成熟的、并且命运
乖张的沙皇,猴子、锡制玩具兵、小提琴是他的心爱之物,他死于自己妻子的手。

    叶卡特琳娜二世(执政1762—1796年),这是俄国历史上被枢密院拥戴为“大
帝”的第二个人。她是踏着丈夫的尸体走上龙床的,而且她在情欲方面的放纵无愧
于“风流女皇”的雅号。

    保罗一世(执政1796—1801年),一个从来就不知道自己真正生父的沙皇,他
在祖母,在母亲,在“父亲”那里都得不到抚爱,更为可悲的是,他死于亲生儿子
之手。

    亚历山大一世(执政1801一1825年),他被当时的外国使节称之为拥有两付面
孔的人——神秘沙皇,他的身世神秘,他的性格神秘,他的死也颇为神秘。

    尼古拉一世(执政1825—1855年),他亲手把十二月党人送上绞架,是一个名
符其实的专制君主。他穷兵黩武,好战斗狠,最后兵败山倒,服毒自尽。他是俄国
宫廷中第一个自杀身亡的沙皇。

    亚历山大二世(执政1855—1881年),一个在俄国历史上拥有明亮光点的沙皇,
因为他亲手推翻了耸立二百余年的农奴制大厦,真正迈出了俄国现代化的关键一步,
但是他还是被革命党人视为敌人,最后遇刺而死。

    亚历山大三世(执政1881—1894年),一个刚继位就发誓要保卫专制制度,要
为父亲血仇的沙皇,他给俄国社会带来了黑暗时代。

    尼古拉二世(执政1894—1917年),“血腥沙皇”是他的浑号,因为在他登基
加冕之日,数千名百姓在广场上自相践踏而死。在1897年俄国的人口调查表,沙皇
尼古拉二世的名字下赫然写着:“姓名:罗曼诺夫·尼·亚,等级:全俄国皇帝,
主要职业:俄国土地的主人,副业:地主”。在他的妻子、皇后亚历山德拉名下同
样毫不含糊地写着:姓名:罗曼诺娃·亚历山德拉·费多罗芙娜。母语:德语。主
要职业:俄国土地的女主人。这是一个刚愎自用、违背历史潮流的沙皇。房龙称他
是“坐在彼得堡龙椅上的是一个被牧师和女人们包围了的地位虚弱的人,当他以自
己的宝座为代价,典押给伦敦和巴黎的贷款者,接受他们的条件,被迫参加他多数
臣民都讨厌的那场战争,这实际等于自己在自己的死刑判决书上画了押”。尼古拉
二世一再延误改革的良机,最终他的宝座和他的生命被俄国专制君主制度的大厦轰
然倒塌之声震成粉齑。

    仿佛是一场因果轮回,仿佛是一幕历史喜剧,1917年10月以后,克里姆林宫又
更换了8 个新主人。英国历史学家、《斯大林政治传记》的作家艾萨克·多依彻写
道:‘布尔什维克领袖们从默默无闻。贫穷和受迫害的景况下获得权力和名声,成
为俄国的统治者,其过程的突然和快速,是很少人了解的。“这些克里姆林宫的新
主人包括:列宁(执政1917年10月—1924年1 月),他无愧于苏联的缔结者和布尔
什维克的最高领袖的称号。他为未来的苏联规划了美好的蓝图,可惜他较早地离开
了他的岗位,离开人世,他最大的错误可能就是没有选好自己的接班人。

    斯大林(执政 1924 年 1月—1953年 3月),英国传记作家艾撒克·多依彻称
他“从正面看是列宁的子孙,从侧面看是伊凡雷帝的子孙”,他以无情斗争和肉体
消灭的直接方式巩固了自己在克里姆林宫至高无上的地位,自己神化了自己。

    马林科夫(执政1953年3 月—1955年2 月),在斯大林的灵床旁他被加冕为
“临时的总书记”,但他只是个称职的“电话员”,“他总是坐在电话机旁,了解
在什么地方出了什么事,拨号码,这就是他能做的”,这里赫鲁晓夫给的他评价,
因此最终还是败在赫鲁晓夫的手下,拱手让出了总书记的职位。

    赫鲁晓夫(执政1955年2 月—1964年10月),他曾经试图对斯大林模式发起冲
击,并且加速了苏联坚冰的“解冻”,但最终还是扮演了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
和“守墓人”的双重角色,但他最后的角色是“苏联养老金领取者”。

    勃列日涅夫(执政1964年10月—1982年11月),他是斯大林之后苏联历史上执
政时期最长的一个总书记,但是他的时代也是苏联历史从未有过的“停滞”时代。

    安德罗波夫(执政 1982 年 11 月—1984年2 月),他在苏共总书记的位子上
仅仅坐了1 年零3 个月,而且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医院度过的。人们更习惯他是苏联
秘密警察机构的首长的职务,因为从1967年至 1982 年11月,他一直是“克格勃”
的主席。

    契尔年科(执政1984年2 月——1985年3 月),他执政的二年零五个月完全是
在医院,而且是在医院的病床上度过的。当时有一个政治笑话是关于他的健康的,
标题是《两个麦克风》:契尔年科总书记大部分时间是在医院度过的,他患有严重
的肺气肿。于是有心的安德列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总书记契尔年科同志登上列宁墓讲
话时,面前总有两个麦克风。安德列神秘地问尤什卡说:“你知道为什么总书记同
志面前总有两个麦克风吗?一个是讲话用的,而另一个是给他输送氧气的。”

    戈尔巴乔夫总书记、苏联总统(198 年3 月——1991年12月26日),他堪称是
苏联的“末代总书记”,是苏联的第一任同时又是最后一任总统。因为他非常有幸
地签署了结束苏联“生命”的文件,并且还是苏联历史上第一个宣布辞职的总书记。

    星移斗转,岁月如梭。当70年的苏联历史终于画上了句号,克里姆林宫的旧主
人们终成了历史长廊上的匆匆过客,新主人登堂人主了,他们是:叶利钦总统(1991
年12月——1999年12月31日),俄罗斯联邦的第一任民选总统,自称是“鲍里斯一
世”。他向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和苏联共产党的权威发起了挑战,亲手推倒了苏联大
厦。执政8 年,毁誉参半。休克疗法、府院之争、炮打白宫、总理颇换、经济危机、
金融危机、多党政治、寡头干政、车臣战争、抗击北约东扩、超级总统制。他还是
一个善于戏剧化表达自己政治意愿的政治家,他最成功的表演不是让人永远猜不透
的健康问题,而是在新世纪到来前的1999年12月31日晚,于新年和新世纪的钟声即
将敲响之际,突然向俄罗斯人和世界宣布辞去总统职务,由总理普京代行总统职权,
这位曾经被称为“热爱权力甚于热爱自己的生命”的人只留给继任者一句话:珍惜
俄罗斯!

    普京总统(1999年12月引日至今),新世纪和新年到来之前,匆忙登上了“皇
位”。但这对于俄罗斯人来说是预料中的事了,只不过来得早了一点。普京其实是
叶利钦挑选的无数个“接班人”中的一个,但是最后一个。1999年12月31日,普京
当上了代总统,2000年3 月27日通过“孤独选举”正式成为俄罗斯总统。执政2 年
来,他已经给俄罗斯人和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克里姆林宫像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它给人们留下了无穷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