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洪承畴……吴三桂叹息道:辅臣啊,一辈子的人,只能谋一辈子的事儿。洪承畴已经离休了,就不要再想他了。现在我们需要做的,是对那个在北京登基的新皇帝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你们两个明白吧?

夏国相:王爷,我明白你的意思……如果新皇帝不好对付,永历皇帝就得留着,如果新皇帝也不过如此的话……

吴三桂:对于这个小皇帝,有人了解他吗?

吴应熊:……我多少知道一点。这孩子叫玄烨,身世非常悲惨的。听说他出生后染上了天花,就被人从皇宫里扔了出来,算是个弃婴吧。幸亏孝庄老太太身边有个贴身丫鬟,叫苏麻拉姑的,她不忍心看着这孩子冻饿而死,就把孩子抱到了寺庙里,结果很奇怪,这孩子的天花竟然痊愈了,还当上了皇帝。

夏国相:……听说那苏麻拉姑是个绝世美人,她和小皇帝……铁定有不正常的男女关系吧?

吴应熊:……拜托老夏,你脑子都装了些什么乱七八糟的?那苏麻拉姑比小康熙至少大了50岁,搁你是小康熙,你乐意不乐意?

吴三桂:嗯,如此说来,像康熙这种惨遭遗弃的身世,必然会在他的心理上形成强烈的阴影,影响到他人生的性格,会变得极度敏感,残忍而易怒……

王辅臣道:可是小皇帝才8岁,到得懂事成年,少说还得10年。就算他性格中有什么不妥当,至少现在对我们还没影响。

吴三桂一把抓住王辅臣:就是这句话,就是你这句话!

什么?王辅臣茫然。

吴三桂道:马上找师爷来,给朝廷写奏章,就说渠魁不翦,三患将生……还有李定国、白文选等引溃卒窥我边防,患在门户;土司反复,一被煽惑,患在肘腋;投诚将士,闻警生心,患在腠理。惟剿尽根株,斯一劳永逸。

立即上书,主动请求干掉永历帝。

永历帝这厮太无能了,你不快点干掉他,万一被别人抢了先,那怎么办?必须要在康熙给大家带来麻烦之前,争取到一个主动的位置。

只能如此。

饶是吴三桂千算万算,却仍然漏掉了一个最可怕的孝庄皇太后。可这又怎么能怪了他?谁能想得到深宫之中,竟然埋伏着这样可怕的一个女人,拥有着不世出的帝王之才,却把自己的身形隐匿于历史的花边绯闻之中。

5.北京大献俘

朝廷颁旨,命云南的所有原始部落统统出动,归隶于吴三桂指挥,大军杀入缅甸境内。

缅甸的大酋长哇啦达姆摩吓得呆了,他团团乱转,不停地说:我真傻,我怎么会想得到中国会有那么多的人呢?你说他们用了什么办法生出来的呢?说话间,吴三桂已经派人送来最后通牒:立即交出战犯永历帝,否则后果自负。

大酋长哇啦达姆摩一挥手,立即,一伙原始人冲入了永历帝的居所。当时永历帝正坐在椅子上思考严肃的哲学问题:我是谁?我为什么会在这里……忽然之间椅子被抬了起来,惊骇之余,已经被抬到了吴三桂的面前。

北京大献俘。

现在史学提及这段历史,多说是吴三桂勒死永历帝,又用弓弦勒死了皇子。但有关这种说法,是后来吴三桂起兵为乱时,朝廷发布的政治性流言,为的是把他抹得黑透。可只要仔细想想,就觉得这事大不可能。这永历帝跟吴三桂无冤无仇,搞那么残酷,有必要吗?

实际情况是,就在永历全家被押送北京城的路上,行至半路,就有使者飞马前来,送两笼点心给永历帝和永历朝太后。打开蒸笼,里边却是两条雪白的绫带,于是永历帝与太后双双缢死。

关于永历帝的儿子,有一本书叫《吴三桂演义》,乃清时的不著撰人所著,书中说,吴三桂的部下陈良材与人合谋,用自己的儿子替换下了皇太子。说得有鼻子有眼,但却当不得真。

总之吧,永历帝千真万确的是死了,王太妃也绝食而死。其余的妃子们,还有永历帝的女儿们,一起去了北京城。到了地方,礼部替这些女人买了房子,还每人分给两个宫女,从此就在北京城安居乐业了。

但无论如何,这个吴三桂,是往大明坟墓上挖了最后一锹土的人,这总是错不了。

6.突破青春的禁忌

沉寂。

历史进入了短暂的沉寂时代。

白文选投降吴三桂,李定国病死之后,他的儿子李嗣兴也跑到吴三桂这里打工求职。

还有川东十三家,这是李闯最后的人马了。地方官高守贵跑了去劝降,结果被李来亨硬是将大顺皇后高桂英塞给了他,领着这个老太太回来,高守贵欲哭而无泪。要知道高桂英至少还要再活四十年,这让高守贵拿这个老太太怎么办呢?

总之,一切都寂静了。

只有宫里骚动不止。

宫里有什么可骚动的呢?

却说那顺治自打6岁登基,在位一十八年,掐头去尾,恰好是16年。到得他蒙主宠召的时候,他有一个小妹妹,年龄恰好一十六岁。也就是说,这个小妹妹,是顺治的爹皇太极决定死翘翘的那一年出生的。

也就是说,这位公主,比新登基的小皇帝康熙,恰好大8岁。

有不负责任的史家爆料说,小康熙自打幼年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和小公主在一起玩,就连睡觉的时候,也要和小公主睡在一张床上。睡就睡吧,小孩子懂个什么?可是睡着睡着,小公主成了大公主,小皇帝已经成长为一个青春美少年。

也不知是小公主主动,还是小康熙有意,总之,两人天天睡在一起,自然而然就睡出事情来了。

单只从年龄上来说,这桩事是非常美丽的。那一年小康熙14岁,小公主刚刚22岁,如金似玉的好年华啊,正赶上胡来的好年头。

话说有一天,小公主去见孝庄老太太,当时老太太一瞧这丫头,登时大吃一惊:丫头你……你怎么……

小公主问:太皇太后,我怎么了?

孝庄老太太左右看看道:你这孩子……你……

小公主脸红了:太皇太后,到底什么事嘛?

没什么,没什么……孝庄老太太瞧出小公主已经不再是个姑娘,又不敢说破,就打发小公主离开,叫过来贴身的小太监问:你给我说句实话,最近小公主有没有,嗯,出过宫?

小太监急道:没有,也没有……外人进宫来过。

孝庄老太太大怒:你敢撒谎!

小太监吓坏了:……奴才真的不敢撒谎,奴才说的都是实话。小公主虽然没出过宫,宫里也没来过外人,但是这皇宫里边,还是有……

有什么?孝庄老太太逼问道。

小太监磕头如捣蒜:奴才不敢说,不敢说啊!

今天你非说不可!孝庄老太太站起来,又坐了下去:滚!

她已经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宫里的男人,就小康熙一个,最要命的是他还天天和小公主睡在一起……这还用问吗?

这要说起来,小公主是康熙小皇帝的亲姑姑,可是谁想得到……孝庄老太太立即做出决定:马上替小公主找个婆家,快点让她出宫。

就找来一个老成的婆婆嘴大臣,让这厮办这桩喜事。

婆婆嘴大臣领了差事,兴奋不已地出来。出门就看到了小康熙,满脸狞恶地拦在路上,身上还跟着十几个小太监。

婆婆嘴大臣吓坏了,急忙跪下磕头:皇上,老臣叩见陛下。

嗯,小康熙道:老爱卿,你这么高兴,有什么喜事啊?

婆婆嘴大臣喜形于色:启奏陛下,老臣正要给小公主说好一桩婚事,那驸马爷就是……

王八蛋!只听砰的一声,小康熙当头一脚,踢在婆婆嘴大臣的脑袋上:你们一起上,给朕撕烂他这张臭嘴。

小太监们蜂拥扑上,婆婆嘴大臣变成了蛤蟆嘴大臣,发出了凄厉的惨嚎声。

7.世上顶不正经的事儿

孝庄老太太又找了几个软皮蛋大臣,想让他们帮忙快点把小公主嫁出宫,可怜这些大臣,个个都遭了小康熙的毒手。

年轻人,在面临爱情战争的时候,会变得极其残忍。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孝庄老太太决定与小孙子好好地谈一谈。

有关这一段记载,在历史上呈空白状态。

也就是说,孝庄老太太和小康熙的谈话,是秘密的,没有允许史官记录。

没记录也不打紧,我们可以依据此前此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把这段谈话补上,虽然未必是当事人的原话,但大致的意思,总是错不到哪去。

密谈地点:孝庄老太太的房间。

密谈时间:康熙六年(1667年)

密谈人:孝庄老太太,小康熙。

孝庄老太太:孙儿啊,你长大了呀。

小康熙:嗯哪。

孝庄老太太:好孙儿,你有什么伟大的理想,说给奶奶听听。

小康熙:理想……有有有,我最喜欢的就是带着小太监们,冲到街头横行霸道,调戏良家妇女……

孝庄老太太:……

小康熙:奶奶还有事吗?没事朕先回去了。

孝庄老太太:……先别走,孙儿。你不想成为一个伟大的帝王,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吗?

小康熙:不想。

孝庄老太太:……为……啥……呢?

小康熙:累。

孝庄老太太:……谁告诉你的,干事业累?

小康熙:没人告诉我,反正我不干就是了。

孝庄老太太:调戏民女累不累?

小康熙:……也累。

孝庄老太太:……那你干啥不累?

小康熙:睡觉不累。

孝庄老太太:跟谁睡不累?跟你姑姑吗?

小康熙:……

孝庄老太太:听着,孙儿!你一点也没说错话,人活在这世上,只要是干正经事儿,谁都会觉得累;只要干不正经的事儿,谁都不累。这世上顶顶不正经的,莫过于千古以来的帝王伟业。因为帝王的功绩,是用生民的血、百姓的泪、孤儿寡母的哭声、累积在荒野中的无辜者的白骨所垒成的。如果你想找到比睡觉更快乐,比调戏民女更刺激,比和自己的姑姑乱伦更有情调的事儿,那么你就别无选择,只能干出一番名传千古的帝王霸业来。

小康熙:……

孝庄老太太:孙儿,你准备好了吗?

小康熙:……奶奶,这……朕……怎么干?

孝庄老太太:很简单!第一步,先把你鳌爷爷抓起来。

小康熙:抓朕的鳌爷爷?鳌拜?奶奶,你糊涂了吧?

孝庄老太太:奶奶没有糊涂,糊涂的是你!

小康熙:为什么要抓鳌拜?

孝庄老太太:你为什么要调戏民女?为什么要和你姑姑睡觉?

小康熙:……

孝庄老太太:调戏民女,和自己的姑姑乱伦,只是因为这么做会带给对方一种极度的恐惧,同时也带给你自己一种强烈的刺激,让你意识到你高高在上,正在玩弄别人。而这种心态,正是帝王霸业的真谛!

小康熙:就因为鳌拜忠于我们……

孝庄老太太:没错,正因为他忠于我们皇家,我们才能玩他;郑成功不听你的,你就玩不成他。而鳌拜忠心耿耿,比街上的民女更无辜,所以你在玩弄他的时候,才能最真切地体会到帝王之术的崇高境界!

小康熙:……然后呢?

孝庄老太太:然后是云南的吴三桂。

小康熙:吴三桂……也忠于我们……

孝庄老太太:如果他不忠,你又怎么玩他?

小康熙:……这么说……

孝庄老太太:这么说,一个人如果要在这世界上活得有模有样,那么他需要朋友;如果他想成为一个留名历史的大人物,那么他就需要敌人。而你,如果想要流芳百世,让世世代代的愚民敬仰你,你就必须玩弄像鳌拜,像吴三桂这种风云一时的枭烈之雄。玩弄那些最忠于你的人,可以确保你有充足的胜算,可以让你迅速地赢得别人的钦服和敬佩。

小康熙:……朕……明……白……了……

孝庄老太太:明白了就好!

8.谁是汉奸

现在到了说破真相的时候了。

吴三桂到底是个什么人,他是汉奸吗?

难道他不是汉奸吗?

研判吴三桂到底是不是汉奸,这是大是大非的问题。如果在这个判断上出了错,那么这个国家,又或是这个民族必然的亡国灭种。倘若遭遇到外敌入侵,一个丧失了最简单是非观念、黑白颠倒的民族,是不会有人愿意挺身而出、保家卫国的。他们更愿意躲在后方,只要和侵略者合兵一道,前后夹击那些为国为民流血流泪的军人,杀害他们的父母,蹂躏他们的妻子女儿,就足够了。这样一个民族的未来,必然是非常可怕的。

评价吴三桂,必须要注意到两个问题:

第一个,就是人性的普适性。

第二个,就是社会规则的普适性。

先说人性的普适性,吴三桂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吗?他是活雷锋吗?

我们很清楚他不是。

那么他是什么人?

他是一个社会契约人,是通过自己的付出,在这个社会上获取合法报酬的正常人。他不欠任何人的,他愿意为这个国家流血卖命,前提是这个民族必须要回报他,照顾他的妻子儿女,保护他的家人。任何人,没有资格要求他把妻子女儿奉献出来让一群怪男人轮暴,任何人也没有这个资格。

也就是说,他有权利保护他的家人。

第二个,评价一个人,就意味着界定一个简单的社会游戏法则。这个游戏法则必须是公正的,合理的,具有普适性的。说透了,就是这个规则,必须适用于任何人,不唯是适用于吴三桂,也适用于评价者本人。

任何一个评价吴三桂的人,他们必须要把自己放在这个游戏规则之下,问一问自己:当自己的妻子女儿遭到一群野兽的轮暴之时,他会不会操刀而起,替那伙野兽保驾护航,拒绝外边的人冲进来营救他的妻子女儿?

回答了这个问题,结果也就显而易见了。

孝庄老太太和康熙明白这个道理;同样的,他们也更清楚,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人在这方面的判断出现了问题,满清才得以破关而入,入主中原。

相反,一个判断明确的民族,是绝无可能给予异族以机会的。

这就是历史的残酷逻辑。

9.两条路线的斗争

孝庄老太太、小康熙已经磨刀霍霍,准备动手了。

可是那即将被玩弄的鳌拜哪里晓得?此时他正忙于国家政务,平反冤假错案。

这个冤假错案,又称“黄白争地案”。

啥叫黄白争地案呢?

话说满洲八旗,有一个镶黄旗,还有一个正白旗。这个镶黄旗是小康熙的爷爷皇太极的嫡系人马,皇太极在世的时候,活得那是相当滋润。而正白旗,则是后来的摄政王多尔衮的手下,到得多尔衮出任摄政王的时候,正白旗才真正地抖了起来。

于是多尔衮就说:长期以来,在朝廷之中始终存在着两条路线、两种思想的激烈斗争。正白旗的同志们始终站在正确的路线上,与镶黄旗的左倾冒险主义、右倾逃跑主义、军事激进主义、政治投机主义作坚决的斗争,他们都是久经考验的朝廷好干部……

所以呢,对正白旗,要提拔重用。

对镶黄旗,要进行严肃的批判,要开他们的学习班,深挖他们错误思想的根源,以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效果。

镶黄旗的人进了学习班,痛哭流涕地反省自己的错误。正反省着,门外来了一群乞丐:爹,娘!咱家的地让多尔衮划拨给正白旗了。

多尔衮取消了镶黄旗的地,把这些地都分给了正白旗,说透了就是给了多尔衮自己。

但是多尔衮还是给了镶黄旗的人以出路的,又新分给了他们一些地。

这些地,有的在遥远的西伯利亚正北,有的在呼伦湖和贝尔湖的水下面,还没有升到陆地上来。所以呢,皇太极的手下拖儿带女,总计30万人转行成为乞丐。

但是这些乞丐,个个跟孝庄一家都是铁打的交情,于是经常有乞丐进宫,问候孝庄老太太的身体健康: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