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给陈老太带来了好生意。

  我们可想而知,副食店的老板娘肯定无计可施了。于是,她便在顾客面前说陈老太的坏话,骂她是丑八怪,是麻子。陈老太是个心怀大度的人,面对这一切,她不屑一顾,不露声色,下气力做自己的生意,后来,她干脆在自家门头上挂起一块大招牌“陈麻婆豆腐”。随着陈老太的门店声誉越来越好,麻婆豆腐这道大众佳肴也尽人皆知了。由此可见,麻婆豆腐这道有名川菜就源于这个故事。

  在川菜文化中,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宫保”为何物,就想当然地把“宫保鸡丁”写成了“宫爆鸡丁”。虽一字之差,但却改变了纪念丁宝桢的初衷。另外,也有说法认为这道菜源起于著名人物左宗棠。说左宗棠最喜欢吃家厨给他做的鸡,而做法就是将鸡肉切成丁,再配上花生,笋丁,木耳等配料一起炒。据说,清朝巡抚有宫保、少保等称号,而左宗棠曾任巡抚,被称为左宫保,所以人们就称此菜为“宫保鸡丁”。可见,川菜不仅味美,川菜故事也更为传奇。



第八卷 细说中国川菜 第六十三章 川菜的影响力度

  川菜自诞之初至日趋成熟的今天,都与四川文化的起步和辉煌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在晚清时期。川菜文化主要由移民烹饪文化的混合,并在上层示范文化的鼓励下,包括烹饪学家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在清代中期,川菜风味还很少受到威风川菜的影响。然而,由于人们生活的需要,新式川菜也随之诞生,更让川菜一度走红大江南北。

  新式川菜香飘哈尔滨

  现代川菜的首次腾飞和繁荣,是在1906至1937年间,它多少也受到了鲁菜和浙菜的影响。鲁菜和浙菜对川菜的影响,让川菜的麻、辣不显突出,它们占了现代川菜的大约三分之二的比例。但是,现代川菜的定型,还更强烈地来自于数省移民饮食的影响。在明末之时,由来自美洲引入的辣椒对川菜的改变起了很大的影响,川菜也因此将辣椒注入到饮食文化里,也让今天的川菜附上了鲜明的特色。

  随着饮食文化的推广,新式川菜也开始走入到全国各地的大小餐馆,并得到了当地人的喜爱。张飞牛肉、赵云香辣虾、关羽奇香鸭、钵钵鸡、暴风兔、麻辣烫、香辣蟹、水煮鱼等一些色泽鲜艳、口感香辣的新式川菜,在冰城哈尔滨的美食一族中也是格外受宠。你可以在哈尔滨市从路边炉锅小摊,到豪华装修的大饭店,随处可见川菜的身影。如今,川菜馆已经占据了哈尔滨市饭店总量的近五分之一的比例。

  在哈尔滨市的街头巷尾,各种新派、精致的川菜,在冰城餐饮业非常流行,些装修上档次的麻辣百分百、麻滋辣味等新派川菜馆相继开张。新派川菜馆不但装修风格极为独特,处处透着简约与时尚,而且使用的餐具也非常奇特。干锅鸭头、香辣蟹、水煮鱼、馋嘴蛙、钵钵鸡、川式锅包肉、蔬菜汁空心葱油饼等一百多道新派川菜,让人眼花缭乱。这些饭店内的川菜风格可谓独出心裁,人均消费也不是太高,并且你还可以享受到良好的餐饮服务。

  有些餐馆干脆就将菜名定为自己的门门店名,如,赵云香辣虾、吕布煸鳝段、关羽奇香鸭等,当然这些也是他们门店招牌菜。而张飞牛肉、酸菜鱼、歌乐山辣子鸡、钵钵鸡、伤心凉粉等近百道口感独特的美味川菜,让人都想尝尝。关羽奇香鸭,香气扑鼻,这道美味为该店在哈尔滨市独家推出。赵云香辣虾这道菜,大号的盘子里摆放着酥脆的鲜虾,再配以酒店自制的香酥脆。对于自制香酥脆,它是用重庆特有的大辣椒,灌上秘制的调料后,清炸而成的格外酥脆美味。

  川菜作为八大菜系之一,不仅风味独特,而且在用料上也十分讲究。在安发街新开张的川菜馆内可以看到,鱼香肉丝、麻婆豆腐、宫保鸡丁外,水煮鱼、泡椒馋嘴蛙、桑拿牛肉等菜品也极受欢迎。川菜口味复杂,所以很多菜以”怪味”冠名。另外,川菜的做法也具有多样性,像沸腾、酸菜炖、大蒜烧、双椒蒸、椒汁蒸、红袍烧、红汤煮、香辣炒、泡椒炒、剁椒蒸等。

  总之,如今的川菜已具备菜肴大众化、用料广博、味道繁多三大特色,其中尤以味型多、变化巧妙而著称。发展至今,川菜已经全方位影响了中国饮食结构,在冰城流行的新派川菜则是对传统口味的融合,其善于吸收多方烹饪精华的精神令人称道。

  其实,冰城盛行的川菜在力保传统味、形成特色时也将美妙风味加以贯通融汇,新派川菜由此诞生。新派川菜在保留川菜色与味的同时,极力宣扬菜品本身的清香。以辣为例,不仅辣得够味,更重要的是要辣椒的香,同时作为川菜主要辅料的辣椒又绝不喧宾夺主,极尽辅料之辅的功能,尽显各等原料之美。也正因此,各种新式川菜的风情韵才得以发挥的淋漓尽致。



第九卷 细说中国苏菜 第六十四章 苏菜文化溯源

  八大名菜的苏州菜主要以南京、扬州、苏州、淮安、徐州和海州六个地方菜组成。其与浙菜也相近,因此又统称江浙菜系。早在二千多年前,吴人就善于制炙鱼、蒸鱼和鱼片。一千多年前,鸭已为金陵美食。南宋时,苏菜和浙菜同为“南食”的两大台柱。苏菜的烹饪方法主要以炖、焖、蒸、炒为主,其还重视调汤,要求保持原汁,而且风味新鲜,浓而不腻,淡而不薄,酥松脱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原味。

  江苏菜,简称苏菜,是中国八大菜系形成最早的菜系之一。江苏是一个名厨荟萃的地方。在这里,就有我国第一位典籍留名的厨师,另外,还有我国第一座以厨师姓氏命名的城市。

  苏菜的溯源

  江苏菜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秦汉以前。当时长江下游地区主要饮食为“饭稻羹鱼”,有一个厨师名叫彭祖,制作野鸡羹供帝尧食用,深得尧帝的赏识,封其建立的大彭国,也就是今天的徐州。到了夏禹时代,“淮夷贡鱼”,淮白鱼直至明清都是贡品。“菜美之者,具区之菁”,商汤时期的太湖佳蔬韭菜花已登上大雅之堂。春秋时,齐国的易牙曾在徐州传艺,而创制了“鱼腹藏羊肉”,视为“鲜”字之本,而得于千古流传。

  隋唐两宋以来,由于河道的开通使得金陵、姑苏、扬州等地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江苏烹饪技术的发展。如北宋《清异录》中记有隋炀帝在扬州大筑宫苑定为行都,江苏所产的糟蟹、糖蟹均为贡品,并将蟹壳表面揩拭干净,用金纸剪成的龙凤花密密地粘贴在上面。扬州用碧绿的竹筒或菊之幼苗,将鲫鱼肉、鲤鱼鱼籽缠裹成的“缕子脍”;苏州用鱼鲊之片拼和成牡丹的著名花色菜品“玲珑牡丹鲊”等,这些都说明了江苏已有制作复杂、色泽鲜艳、造型美观的工艺菜品了。在明清时代,发达的河内交通成为船宴盛行的先决条件,南京、苏州、扬州都有船宴。

  在清代时期,苏菜的烹饪技法就日益精细,菜肴品种繁多,已经形成特色的风味。此时,苏菜在全国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清人徐珂《清稗类钞》中记就有:“肴馔之各有特色者,如京师、山东、四川、广东、福建、江宁、苏州、镇江、扬州、淮安。”说明江苏菜的发展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同时也被列入中国八大菜系中。

  苏菜的文化内涵

  江苏菜悠久历史,形成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江苏菜主要由淮扬(淮安、扬州)、金陵(南京)、苏锡(苏州、无锡)、徐海(徐州、连云港)等四大地方风味组成。由于不同的地方,所形成菜品的文化也不相同。

  淮扬菜由扬州、镇江、两淮地区构成,其中以扬州为中心。自从隋炀帝开辟大运河以来到清代,扬州就成了我国南北交通的枢纽,是当时东南经济文化的中心,对外贸易的重要商阜,也是历代帝王将相南巡或游玩的必经之地,以及富商大贾常来常往的地方。唐代的扬州是“雄富冠天下”的“一方都会”,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当时经济繁荣,可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明代的《扬州府志》就有“扬州饮食华侈,制作精巧,市肆百品,夸视江表”。因为扬州在历史上是南北要塞,所以在其菜品口味上吸取南甜北咸之特点,形成了自己咸甜适中的特点,口味咸淡也能够适应广大群众。因此,淮扬菜在菜系中的影响也比较深远。

  金陵菜也称南京菜,主要以南京为中心。据记载,2400多年前春秋末年,越王勾践灭吴,范蠡在今南京中华门外建一小城叫越城,后来楚灭越,公元前333年始置邑,改称金陵。吴孙权建业定都后,当时经济繁荣,金陵富豪“珠服玉馔”,非常讲究饮食。而且,“钩饵纵横,网置接绪”。说明当时渔业的发达,淡水产品的丰富。

  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也为其菜系的文化增添了不少的色彩。北宋时期就有家家事鼎铛;南唐主李煜派人考察韩熙载的夜宴,画了著名的长卷《韩熙载夜宴图》是当时金陵家宴的真实写照。“建康七妙”云:“有七妙:齑可照面,馄饨汤可注砚,饼可映字,饭可打檫檫台,湿面可穿结带,醋可作劝盏,寒具嚼者惊动十里人。”这些都说明了当时南京菜已经达到鼎盛时期。同时,南京是我国的四大古都之一。曾有十几代王朝在此建都,新中国成立后,又是江苏省的省会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南京菜的发展也有了较大的进步。

  南京烹饪天厨自六朝以来就美名远扬了。其中六朝天厨的是南京的虞。善于调味,所制菜味道非常鲜美,胜过宫中大官的膳食,号称天厨也是当之无愧的。南京菜肴最具有代表的是南京鸭菜而著名,驰名中外。南京的鸭菜品种也是繁多的,如盐水鸭、黄焖鸭、裹炸鸭、料烧鸭、加汁鸭等,而首推盐水鸭。

  苏锡菜主要以苏州、无锡两地构成。苏锡两地的烹饪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达到很高的造诣。据《吴越春秋》记有:吴国公子光想谋杀王僚,便请猛士专诸向太湖烹制鱼菜的高手太和公学做“炙鱼”三个月,然后宴请王僚时将鱼肠剑藏于炙鱼腹中,待上菜时取剑将王僚刺死。《风土志》载“吴王阖闾女,骄恣,尝与王争鱼炙,怨恚而死”为争吃烧鱼,竟郁怨而死。吴玉还筑鱼城以养鱼,置冰室以藏膳馐。《姑苏志》记有:“吴地产鱼,吴人善治食品,其来久矣。”可见,苏锡两地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远。

  自古以来,苏州就是人们所向往的地方。历朝历代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吃在苏州,穿在杭州”,“一出门来两座桥”。因此,苏州被称为“东方威尼斯”。“苏州美,无锡富”,太湖之滨的名城无锡也是著名的旅游和美食胜地。苏锡一带历来都因其风景秀丽为诸多文人雅士、官宦商贾的流连往返之地,如今是全国重点的旅游城市之一。因此,苏锡菜也在国内外的声誉与日俱增。

  徐海菜主要以徐州为中心,还包括沿东陇海路到连云港一带。在古时连云港称为海州,这一区域称为徐海。这里地处苏北的徐州、连云港一带,北邻山东,我国第一位典籍留名的职业厨师彭铿就出生在徐州。彭铿被尊为厨师的祖师爷,并有雉羹、羊方藏鱼等名菜。这是我国最早有关厨师及厨师职业的记载。

  到了秦汉时期,徐州一带的经济出现繁荣的景象。刘邦领导农民起来反秦,其中就有著名的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等人物在此聚众收兵,一时商贩云集,市肆饮食振兴。《汉书》记有:“汉颖川伊于今为暹为徐州刺史,以小铜釜甄,一日十炊。”以轻巧的铜釜为炊具,小炉旺火使菜肴速成,一日十炊。当时以有龙凤宴,八盘王簋等。近年来,在徐州出土的汉画像,其中就有不少关于烹饪方面的记载。如有烹饪原料鸡、兔、鱼、雁、鹿等;有庖人凭案宰牲、烧火做菜等场面。唐宋时韩愈曾任徐州通判,自制烧鱼后称“愈炙鱼”;苏东坡在徐州任州牧之职二年,他的四道菜被称为“东坡四珍”。明代食疗菜在徐州广泛出现,当时徐州有一家易牙菜馆是为易牙当年落脚徐州而得名,据传该菜馆有四种风味回异,流传于世的菜,即养心鸭子、四谛丸子、杏仁豆腐、三正鸡。可见,徐海菜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苏菜成为中国八大菜系做出强有力的基础。

  苏菜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大多数人们看来,自古以来,江苏就是富庶之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交通便利,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历史名城颇多,经过了历代厨师们的辛勤劳作,使江苏烹饪——苏菜驰誉神州。由此可见,苏菜的发展与它的历史是分不开的,同时也孕育了苏菜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第九卷 细说中国苏菜 第六十五章 苏菜的特色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苏是一个风景秀美,小桥流水的地方,同时也培育出一系精巧雅致的苏邦菜肴。苏菜起始于南北朝时期,唐宋以后,与浙江菜并撑“南食”两大支柱。地域覆盖苏州、南京、扬州、镇江等地,又称淮扬菜。虽然各地美食各有不同,但是总体的风格还是趋于一致。

  苏菜的特色

  苏菜在选料上讲究严谨而又丰富。江苏土地肥沃,物产富饶。在江苏省内河鲜品种繁多,海味可以说是琳琅满目,肥嫩鸡鸭成群,时蔬也丰富多彩。这些丰富的烹饪原料成为苏菜的发展最有利的前提条件。苏菜的选料和制作上十分讲究季节的变化、质地的鲜嫩,用料的部位、烹制的方法变换。因此,多种多样的花色成为苏菜独有的一大特色。

  苏菜在刀工方面讲究的是精细而又典雅。苏菜烹饪,十分重视刀工的处理,要求“根根要短,丝丝不乱,厚薄均匀,排叠整齐”。各种花雕的应用既广泛有精湛,尤以冷盘制作技艺超群,各种象形冷盘玲珑剔细,选用原料之考究,都堪称一流。刀工的运用可以说是苏菜的又一大特色。

  苏菜在烹饪时最为注重的就是火候,以炖、焖、蒸、煮见长。苏菜烹饪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其中较多地使用炖、焖、蒸、煮的方法。在制作此类菜肴时,特别注重调汤,讲究原汁原味;以清汤制做菜肴已成为传统方法。在烹调过程中,对火候的掌握恰到好处,使制成的菜品既酥烂脱骨,又鲜嫩爽口,而不失其形。这一特色在其他菜系中是绝无仅有的。

  苏菜还十分注重调味,并以本味为主,强调的是一物献一味。对于苏菜来说,其总体口味是清鲜平和的,咸甜适中,南北适宜。但由于在烹制过程中讲究调味、注重本味,故其在突出菜肴本质的清新鲜美滋味方面有独到之处。因此,江苏各地出产的著名调味品,也为苏菜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苏菜集聚了全省各地地方风味的菜肴于一体,是苏菜的又一特色。地方风味集聚一体,大大充实和丰富了苏菜的内容,而各个地方的风味菜肴又各具特色,真可谓是佳肴荟萃,异彩纷呈。总体来看,苏菜地方风味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即南京风味,淮扬风味,苏锡风味和近年来发展的徐海风味。

  江苏菜比较注重菜肴的造型要美观。苏菜通过运用切配、烹调、装盘、点缀手法,以及卷、包、酿、刻等技法,从而使其菜肴达到色香味形俱佳的艺术境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