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微历史:1840-1949历史现场-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椤;槔窈蟠稳眨姓嵋樵谌漳谕哒倏宋魑硎卤匦氩渭樱虼耍堑男禄橹故窃谌ト漳谕叩幕鸪瞪隙裙摹�
⊙1926年11月12日,蒋介石接到陈洁如一封来信,大为光火。是日,他在日记中写道:“得洁如书,知其迁赁月租七十二元华屋,不胜恚恨。奢靡趋俗,招摇败名,年轻妇女,不得放纵也。”1931年1月11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爱妻(宋美龄)明日欲回沪,彼此无限缱绻,甚不愿舍。夫妻日久更爱,信矣。”
⊙张伯苓办私立大学时,到处托钵化缘,就连军阀的钱也要。他说:“用军阀的银子办教育,就如同拿大粪浇出鲜嫩的白菜是一个理儿。”
⊙甲午战争后,李鸿章对自己的幕僚、曾国藩的孙女婿吴永一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谢泳说,半个世纪以后,人们可以这样解读当年胡政之的死:“在一定的意义上,胡政之的死,就是《大公报》的死,胡政之的离去,意味着这份‘中国最好的报纸’开始谢幕,在随后的岁月里,《大公报》这个名字仍在,但我们还是要说,《大公报》已经死了。”
⊙因物价飞涨,政府发给联大教授一种价格低平的“公米”票,凭票领米。然而管放“公米”的人往往会凭借权力百般刁难,等到教授们花费许多时间、气力把米领到手,却发现米质粗糙得难以下咽。
⊙1912年1月16日,袁世凯在北京东华门丁字街遭到同盟会京津分会的炸弹暗杀。袁的卫队死伤数十人,袁幸免于难。1月25日,袁世凯通电支持共和。2月12日,袁世凯逼清帝逊位。
⊙传言“九一八”前夜,张学良正与电影明星胡蝶翩翩起舞。吴佩孚听后作诗道:“棋枰未定输全局,宇宙犹存待罪身。醇酒妇人终短气,千秋谁谅信陵君。”
⊙廖磊奉命率第七军尾追红军,却始终与红军后卫部队保持两天行程,最后追到贵州的都匀、独山一带便干脆不追了。红军摆出进攻贵阳的姿态,蒋介石亲赴贵阳督战,急电廖磊星夜来援。不料廖磊复电说:“容请示白副总司令允许,才能前进。”老蒋叹息道:“这真是外国的军队了。”
⊙孙殿英的参谋文强在《文强口述自传》一书中回忆:孙殿英说他将慈禧入殓时的一只翡翠西瓜,托雨农(戴笠)赠给了宋子文院长。慈禧口里含的一颗夜明珠,托雨农转赠给了蒋夫人(宋美龄)。宋氏兄妹收到他的宝物之后,引得孔祥熙部长夫妇眼红,他又选了两串朝靴上的宝石送去才算了事。
⊙陈炯明弥留之际,次女碧摇询问家事遗嘱,陈苦笑曰:“吾家事无可语者。”随即兴奋地抬手比画,似索要纸笔。家人取来后,陈手僵硬,不能作书,其状甚惨。
⊙梁启超说:“晚清思想界有一彗星,曰浏阳谭嗣同。”
⊙1888年,醇亲王奕譞一度病危,自以为不久于人世。当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去看望他时,他的政治遗嘱只有四个字:“毋忘海军。”同时将当年(1886)检阅北洋舰队时慈禧所赐的一块如意,交给光绪。
⊙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蒋经国在苏俄发表公开信谴责其父:“蒋介石的叛变并不使人感到意外。当他滔滔不绝地谈论革命时,他已经逐渐开始背叛革命,当张作霖和孙传芳妥协,蒋介石已经结束了他的革命生涯。作为一个革命者,他死了,他已走向反革命并且是中国工人大众的敌人。蒋介石曾经是我的父亲和革命的朋友。他已经走向革命阵营,现在他是我的敌人了。”
⊙冯国璋的续弦夫人周砥,原是袁世凯家的女教师。周嫁冯后,将冯的一切举动均通过婢女密报袁世凯。袁死前曾感慨道:“予豢养左右数十年,高官厚禄,一手提拔,事到今日,无一人不负予!不意一妇人,对我始终报恩,北方文武旧人,当愧死矣!”
⊙邓世昌死后,光绪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清廷还赐给邓母一块用1。5公斤黄金制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李鸿章在《奏请优恤大东沟海军阵亡各员折》中为其表功,说:“而邓世昌、刘步蟾等之功亦不可没者也。”
⊙助手宝洌篮螅淄跣垂皇灼呗桑骸爸唤枋姶砌。裎胛蕹舅髑濉=鹱下斫酝馕铮恼虑Ч乓嘈槊R蚍晔缇翱蜒纾猿眯履旰靥健C团睦父怂纪拢怀〈好尾环置鳌!焙罄从职选懊团睦父怂纪隆币痪渖境某闪恕耙骷亩唐吠隆薄�
⊙王照说:“中国之大,竟寻不出几个明白的人,可叹可叹!”
⊙名报人徐铸成曾说:“邵飘萍、黄远生诸先生富有采访经验,文笔恣肆,而不长于经营。史量才、张竹平、汪汉溪诸先生工于筹计,擘画精致,而不以著述见长。在我所了解的新闻界前辈中,恐怕只有胡政之先生可称多面手。后起的如成舍我辈,虽然也精力充沛,编辑、经营都有一套,但手面、魄力,似乎都不能与胡相比。”
⊙蔡元培门生满天下。先生性和易,少言笑,而时有风趣之语,北大同学会在京成立,每逢五月四日必盛宴同学,奉蔡先生为上座,年年如此。先生颇苦之,一次戏语邻席曰:“吾辈此日真成吃‘五四’饭矣!”一座哑然。
⊙翁瑞午说话口无遮拦,有一次当着别人的面开陆小曼的玩笑:“你们晓得吗?小曼可以称为海陆空大元帅。因为王赓是陆军,阿拉是海军少将,徐志摩是飞机上跌下来的,搭着一个‘空’字。”陆小曼听后无言以对。
⊙1944年,闻一多在西南联大刻印出售,以应对当时的通货膨胀。儿子闻立鹤责问父亲:这是不是在发国难财?闻一多沉思半晌,说:“立鹤,你这话我将一辈子记着。”
⊙护国军起,袁世凯召来秘书张一麟,让他起草撤销帝制的文告,并对张一麟说:“吾今日始知淡于功名、富贵、官爵、利欲者,乃真国士也……我历事时多,读书时少,咎由自取,不必怨人。”
⊙杨度挽袁世凯联:共和误民国,民国误共和,百世而后再评此狱;君宪负明公,明公负君宪,九泉之下三复斯言。
⊙1899年,己亥交储之时,经元善串联商界名流与新党官员一千二百三十一人“公凑电资”,以上海电报总办的名义,向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与全国发出了这样一封电报:“昨日卑局奉到二十四日电旨,沪上人心沸腾,探闻各国有调兵干预之说,务求王爷、中堂大人公忠体国,奏请皇上力疾临御,勿存退位之思,上以慰皇太后之忧勤,下以弭中外之反侧。宗社幸甚,天下幸甚。”此举被赞为“飞电阻谏,电动全球”。
⊙梅贻琦在任命西南联大各学院院长、系主任时,偏向清华,于是引起北大师生不满。一日,蒋梦麟有事到蒙自文法学院,北大诸教授说起联大的种种不公平,一时群情激奋,纷纷表示要分校独立。钱穆发言时力排众议,说:“国难方殷,大家应以和合为贵,他日胜利还归,各校自当独立,不当在蒙自争独立。”蒋梦麟说:“今夕钱先生一番话已成定论,可弗在此问题上起争议,当另商他事。”一场风波就此平息。
⊙民国时期,梁启超两度出任阁员,先任司法总长,后任财政总长,但均无建树。时人说:“任公(梁启超号)当财长,任内未能兴一利,革一弊。”周善培说:“任公有极热烈的政治思想、极纵横的政治理论,却没有一点政治办法,尤其没有政治家的魄力。”
⊙“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一周,傅斯年由重庆来昆明,处理联大师生的罢课事件。傅斯年见到关麟征,第一句话就是:“你杀了我的学生们,比杀了我的儿女更让我心痛。”
⊙慈禧太后去世后,蒋作宾在他所管辖的陆军部里积极从事“汰旧换新”工作。他的目标是将清军军官全部换成曾经出国留学或在国内新军校毕业、具有新思想、积极热忱的年轻人。可惜这项计划才推行到一半,辛亥革命便爆发了。事后,蒋作宾说:“辛亥革命如果晚几年发生,后来的情况也许会大不相同吧!”
⊙鲁迅遗言:一、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钱;二、赶快收殓,埋掉,拉倒;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四、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真是糊涂虫;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文学家或美术家;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施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20世纪20年代,杭州有剧团演出《光绪痛史》。康有为特地前往观赏,看到台上一个演员所饰者,正是戊戌变法中的自己。看完戏后,康感慨万千,特赋绝句抒愤:君臣鱼水庶明良,戊戌维新事可伤。廿五年来忘旧梦,无端傀儡又登场。犹存痛史怀先帝,更复现身牵老夫。优孟衣冠台上戏,岂知台下即真吾。
⊙林白水说:“新闻记者应该说人话,不说鬼话;应该说真话,不说假话!”
⊙袁世凯死时,曾大叫“杨度误我”!为此杨度写挽联自辩:“共和误中国,中国误共和;千载而还,再评此狱。君宪负明公,明公负君宪;九原可作,三复斯言。”
⊙李鸿章死后,严复写联说:“使当日尽用公言,成功必不止此;若晚节无以自见,士论又当如何?”
⊙1931年9月17日,杨度因患胃溃疡病逝于上海租界。临终前,他曾自挽一联以明志:“帝道真如,如今都成过去事;医民救国,继起自有后来人。”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死。蔡锷送挽联:“辛亥革命,你在北,我在南,野心勃勃,难容正人,惧我怕我,竟欲杀我;海内兴师,上为国,下为民,雄师炎炎,义无反顾,骂你笑你,今天吊你。”
⊙1927年5月5日,梁启超在家书中说:“我实在讨厌政党生活,一提起来便头痛。因为既做政党,便有许多不愿见的人也要见,不愿做的事也要做,这种日子我实在过不了。若完全旁观畏难躲懒,自己对于国家实在良心上过不去。”
⊙汪精卫投敌,吴稚晖说:“卿本佳人,奈何做贼。”噎得汪精卫三天吃不下饭。
⊙甲午战争之后,袁世凯奉旨在天津小站督练新军。刚干了一年,监察御史胡景桂便参奏袁世凯“嗜杀擅权”“克扣军饷,诛戮无辜”,以及用人“论情面大小食鬼遗多寡”等多条罪状。袁得此消息,十分懊恼,以至于“两旬来心神恍惚,志气昏惰,所有夙志,竟至一冷如冰。军事实无心详述”。
⊙郭嵩焘出使英国一年后,曾在日记中写道:“三代以前,独中国有教化耳,故有要服、荒服之名,一皆远之于中国而名曰夷狄。自汉以来,中国教化日益微灭,而政教风俗,欧洲各国乃独擅其胜,其视中国,亦犹三代盛时之夷狄也。中国士大夫知此义者尚无其人,伤哉!”
⊙陈布雷自杀前对王芸生说:“我如同一个已经出嫁的女人,只能从一而终了。”
⊙邓广铭临终前对女儿说:“我死了以后,给我写评语,不要写那些套话,‘治学严谨、为人正派’,用在什么人身上都可以,没有特点。”
⊙甲午海战失败后,李鸿章感叹道:“吾被举国所掣肘,有志焉而未逮也。”
⊙齐如山支持京剧明星梅兰芳把“国剧”发扬到国外,第一站去的是日本。当时,中国驻日本的代办公使搞了个盛大酒会,安排梅兰芳在酒会后演出节目。各国大使全都慕名前来,日本内阁更是倾巢出动,连总理大臣都到场了。然而,这个酒会花费的几千元钱外交部却不给报销。直到后来外长换人,这笔开销才得以解决。
⊙光绪推行新政,李鸿章洞悉东西各国情形,然而他所在的直隶,对新政却不“感冒”。张之洞督两湖,百端具举,却未尽人意。于是时人评曰:“张南皮(张之洞)闭目而奔,李合肥(李鸿章)张目而卧。”
⊙光绪二十一年,梁启超会参加试。副考官李文田对其试卷极为欣赏,决定录取,怎奈最后被正考官徐桐否决了。李遂在试卷上批了一句“还君明珠双泪垂”,以示惋惜。
文明的冲突
⊙1840年6月2日,英军入侵,两艘舰船驶入沈家门港口。官兵见后慌乱,张朝发却不以为然,说:“夷船被风吹来,常有之事,无足惊讶。”后来有人报告夷船越来越多,张朝发急忙找下属商议对策,一个官员恍然大悟地说:“广州禁烟,夷船被迫来此,此处将成贸易大码头,我等将加俸了。”
⊙1859年,法国钦差回国后,曾经寄送给清廷一部电报机作为礼品。然而恭亲王奕䜣却“以为无用相却”,又送还给人家。
⊙义和团仇视一切与洋人有关的东西,有用洋物者,如纸烟、小眼镜、洋伞、洋袜,必杀无赦。曾有六位学士路遇义和团,因身边带有铅笔一支、洋纸一张,便被乱【wWw。Zei8。Com电子书】刀拿下。还有一家因有一根火柴被搜出,结果一家八口全部被杀。
⊙李鸿章接受美国记者采访,当问及他对美国的什么最感兴趣时,李说:“我对我在美国见到的一切都很喜欢,所有事情都让我高兴。最使我感到惊讶的是20层或更高一些的摩天大楼,我在清国和欧洲都从没见过这种高楼。这些楼看起来建得很牢固,能抗任何狂风吧?但大清国不能建这么高的楼房,因为台风会很快把它们吹倒,而且高层建筑如果没有你们这样好的电梯设备也很不方便。”
⊙1900年7月,义和团进攻聚集在宋家河教堂的教民。先是用炸药包炸毁围墙攻入,杀死了所有修女,然后对困在教堂中的1000名男女老少施以焚烧,最后只有50人从窗口逃出。
⊙辜鸿铭说:“中国人的礼貌虽然不像日本人的那样繁杂,但它是令人愉快的。”“日本人的礼貌是一朵没有芳香的花,而真正的中国人的礼貌则是发自内心,充满了一种类似于名贵香水般奇异的芳香。”
⊙义和团闹得最凶的时候,李鸿章曾到香港向英国港督卜力打探:“我听说如果义和团把北京的所有公使全杀了,那么列强就有权进行合法的干预,并宣布‘我们要立一个皇帝’。如果是这样,你们将会选择谁?”并暗示卜力:如果列强决定用一个汉族统治者来代替满族统治者,他本人是愿意的。卜力回答说:列强“大概会征询他们所能找到的中国最强有力的人的意见,看怎样做最好”。
⊙欧洲大战初起,德国雄风一世,威震世界。袁世凯于是一切师承德制:练兵步法改用德御林军步伐,选将也都用留德陆军学生,就连诸子的制服也仿效德国亲王的陆军制服样式,家教请的是德语教师,甚至袁世凯连胡子都模仿威廉二世的八字牛角须。
⊙在《中法北京条约》签约仪式上,法国特使葛罗男爵表现得很绅士。恭亲王事后向咸丰皇帝报告说:“法夷较英夷更为恭顺。”
⊙1841年3月中旬,英军进攻广州。清军炮台守将与英军密商,说:“你不放炮,我也不放炮,谁都不要放炮。我可以放六次空炮,给皇帝留个面子,然后各自走掉。”
⊙1881年,中国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通车,并使用了中国制造的第一台机车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