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十八扯-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跣蘸菏业弊鳌疤烀彼诘耐嬉舛衔梢园淹嬗诠烧疲媸笨梢匀《耍慵恰安蕴臁钡娜贰耙阉馈绷耍摹盎铺臁钡娜贰暗绷ⅰ绷恕>」苷狻盎铺臁辈皇钦沤堑热耍皇嵌俊⒃苤鳎钦蜓够平碇庇套曰旒>弥小⑾虏愕牟懿佟⒘醣浮⑺锛峒易搴罄此⒌奈骸⑹瘛⑽馊平砥鹨宓闹占勘曛站渴且砸旎睦沸翁锏搅恕8隼钤⒐残裕币桓鲎ㄖ普ㄒ丫嗝宦洌胀裰诙枷嘈潘安蕴煲阉馈钡氖焙颍厮牢抟删妥⒍耍薹鞘抢丛缬肜闯俣选S墒裁戳α砍涞薄盎铺臁币膊恢匾匾氖牵庋牧α炕蛟缁虺僮芑岢鱿帧U馄浼渚鋈幻挥惺裁此廾嬖冢嵌嘀侄嘌碜鄹丛拥呐既灰蛩亟幌辔茫餐炀土死返谋厝弧

第二章 天下健者,岂唯董公

你方唱罢我登场,乱世浑如走马灯,从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强者恒强”。三国前期风云变幻,董卓、袁绍者流都曾经貌似强大,不可一世,但到头来却被风吹雨打而去,谁知后笑是何人。

按改朝换代定三国时期,当从220年算起。那一年,为东汉最末一个傀儡皇帝献帝的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十月禅位于魏,刘协去当山阳公,曹丕改元为黄初元年。从当年曹丕称帝,到265年司马炎废陈留王曹奂建立西晋政权,曹姓魏国存续45年。

第二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政权,到263年后主刘禅投降曹魏,这个偏霸之国存续了43年,在三国中命祚最短。而孙权于222年称王,229年称帝,孙姓吴国直到280年末帝孙皓投降西晋才告灭亡,存续期达59年,在三国中命祚最长。如果以265年西晋代魏算作三国的截止年代,三国只有45年。如果以280年西晋灭吴算作三国的终结年代,三国也只不过60年。然而,史学界叙述三国历史,一般认为三分鼎立经历了一个极为复杂的演变过程,190年关东起兵到207年北征乌桓的群雄纷争阶段,也是曹操、刘备、孙权三大集团的逐步生成阶段;208年赤壁之战到229年孙权称帝,则是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阶段;其后的51年,才是三国对峙到逐步消亡阶段。所以三国历史从190年算起,到280年结束,整整有90年(也可虚算两头,计为91年)。其中第一阶段的关键人物,是董卓。

董卓(?—192)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出身武将世家。他膂力过人,武艺超群,双手都能开弓,骑射百发百中。世居羌汉杂居之地,弱冠之年便游历羌中,结交羌族豪强,既养成了羌胡人的粗犷豪勇,又积蓄着汉族官僚的诡诈心机和权势欲望。自青年从军,“数讨羌胡,前后百余战”屡建军功,从下级军官凉州兵马掾一直升到并州刺史、河东太守。黄巾起义爆发之初,被任命为东中郎将,率部到河北、山东一带参与镇压,兵败被免职。但不久,西凉地区边章、韩遂率数万羌胡铁骑反叛朝廷,威逼长安,董卓旋被重新起用。六路汉军中,五路均遭败绩,唯董卓一路全师而还,他一跃而成为西北战场上耀眼的将星。中平五年(188),韩遂率十万羌胡铁骑再度东进,包围了军事重镇陈仓(今陕西宝鸡东),朝廷任命董卓为前将军,与左将军皇甫嵩联兵征讨。陈仓之战中,这个西凉悍将拥兵自重、养敌纵敌的政治野心开始暴露出来,引起了东汉朝廷的不安。中平六年(189)灵帝下诏,升任董卓为少府(九卿之一),要他把军队交割给皇甫嵩。董卓识破了这一明升暗降、褫夺兵柄的把戏,就以“湟中义从及秦胡兵”皆“牵挽臣车,使不得行”为借口,拒不奉诏。上书中还说,“羌胡敝肠狗态,臣不能禁止”,用恐生兵变威胁当朝。同年灵帝病危,又“玺书拜卓为并州牧,令以兵属皇甫嵩”,董卓更明确地上书回答说,士卒大小“恋臣畜养之恩,为臣奋一旦之命”,只听从我一人指挥,我要将他们一同带到并州。(均见《后汉书·董卓传》)他公然蔑视刘姓皇权,非但未交出军队,而且没有去并州赴任,反倒“驻兵河东(郡治在今山西夏县西北),以观时变”。黄巾起义所鼓吹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虽然没有把舆论变为现实,却让地方豪强打破了“天命”敬畏,滋长起了不臣之心。这一个董卓,就以军事实力为后盾,变成了东汉末年由蔑视刘姓皇权,进而发展为操纵东汉政权的第一个吃蟹者。

机会总青睐有准备的人,很快地,董卓的机会便从天而降了。

189年灵帝刘宏病死,大将军何进立其外甥刘辩为帝;刘辩时年14岁,称少帝,其母何太后(何进之妹)临朝,改元为光熹。何进以大将军参录尚书事,把持朝政,迅即与以蹇硕为代表的宦官集团摆开决战架势。在此前一年,灵帝设置“西园八校尉”统领禁军,以宦官蹇硕为上军校尉,中军校尉袁绍、典军校尉曹操等七校尉统归他指挥,连大将军何进也要受其领属,这就加剧了宦官、外戚两股势力的权力角逐。灵帝一死,蹇硕便与赵忠、宋典等商量,打算要捕诛何进,泄密后反被何进先诛杀。为尽除宦官,何进听从袁绍的建议,多召四方猛将领兵入洛阳,胁迫何太后允许他们清除政敌。当时曹操说,治宦官之罪“当诛元凶,一狱吏足矣”,“欲尽诛之”必招祸败,何进置若罔闻。光熹元年(189)七月,何进召董卓率军到京师助其成功,董卓大喜过望,立即领轻骑三千,向洛阳兼程进发。董卓所部还没有赶到,何进已被宦官张让、段珪等设伏杀于宫中。何的部将虎贲中郎将袁术等领兵攻打宫门,张让、段珪急忙挟持少帝刘辩、陈留王刘协向小平津逃跑,张让于途中被迫投河自杀。袁绍、袁术等引兵搜捕宦官,不问老少一概杀死,共杀掉两千多人,有的无须者也冤枉被杀,洛阳城中一片火海。董卓未及入城,赶紧引兵向北,终于在北邙阪下遇到少帝一行。随从的官员要董卓“却兵”,董卓说:“公诸人为国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至使国家播荡,何却兵之有!”与刘辩说话,十四岁的小皇帝语不成声,辞不达意。掉头与刘协问答,九岁的陈留王倒是一五一十,将祸乱由起说得清清楚楚。董卓当即对刘协另眼相看,又以刘协生母王美人系被何皇后鸩杀,后由董太后收养,自己与董太后攀得上一个同族,遂产生了废留之意。当时虽未说,过后很快便付诸实行,翻开了他政治生涯新的一页。

当是时,董卓除了抢有迎奉皇帝之功的政治砝码,并不占据实力优势。随他抵达洛阳的部众,只有三千轻骑,既比不过袁绍接掌了原先“西园八校尉”指挥权的京城禁军,也超不过同应何进之召赶来的济北相鲍信的山东兵、执金吾丁原的并州兵,何况丁原麾下还有悍勇过人的骁将吕布。要改变这种不利态势,便要充分发挥权谋诡诈的政治诀窍,而这方面,袁绍、鲍信、丁原无一可以企及。董卓认准其他人还来不及辨其虚实,入京第一手,就玩起了瞒天过海的鬼把戏。每天深更半夜,他的部众便潜出城外,次日一早又旌旗飘扬,战鼓雷动,浩浩荡荡开进城里,造成了后续部队陆续抵达的假象。如此一连十几天,朝野上下全都摸不着头脑,误以为他兵马众多。鲍信对袁绍说,董卓“拥强兵,将有异志,今不早图,必为所制”,不如乘其士卒疲劳,袭击胜之。袁绍怕董卓兵力强盛,下不了决心,鲍信只好引兵而去。董卓又使出离间分化之招,收买吕布,杀掉了丁原,先前守卫京城的并州部队全部转到他旗下。何进的一些家兵,也相继投靠董卓。至此,只剩下一个袁绍,董卓认为可以施行废立计划了,便对袁绍宣明己志:“天下之主,宜得贤明,每念灵帝,令人愤毒!董侯(指刘协)似可,今欲立之,为能胜史侯(指刘辩)否?人有小智大痴,亦知复何如?为当且尔,刘氏种不足复遗!”对刘氏二子,均不称王称帝而称侯,并且对“欲立”的刘协也怀疑其“小智大痴”,表示权且让他试当一回皇帝,骄狂自专之霸气简直溢于言表。袁绍委婉地说:“废嫡立庶,恐众不从公议。”董卓立即翻脸,按剑叱责袁绍道:“竖子敢然!天下之事,岂不在我?我欲为之,谁敢不从?尔谓卓刀为不利乎!”公然威胁要杀掉袁绍。镇住了袁绍,也就镇住了满朝公卿,董卓搞的是“擒贼先擒王”。袁绍自然不能够当场服软,于是勃然变色道:“天下健者,岂唯董公?”意思就是说,普天下之大,天不怕地不怕的英雄豪杰不计其数,难道只有你董公刀才利吗?一边说,一边拔出了佩刀,横刀一揖,扬长而去。(见《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一》)脱身之后,袁绍赶紧逃离了关中是非之地,董卓于是吞并了西园禁军,独霸洛阳,进入了为所欲为的境界。

古今论者中,有人怀疑这一段董、袁较量,拷问袁绍怎么能、怎么敢当面抗争。他们不太了解,从袁绍方面看,至少三个因素使他能为敢为。其一,袁家一门四世三公,势倾天下。袁绍的高祖袁安、曾祖袁敞、祖父袁汤、叔父袁逢都官至司徒、司空,叔父袁隗更两任司徒,光熹元年(189)正以太傅之尊,与大将军何进参录尚书事,为董卓所面对的东汉中央最高官员。袁绍如此之树大根深,根红苗壮,决然非鲍信、丁原所可比拟。其二,袁绍任中军校尉之前,官至虎贲中郎将,两个职位都是“比二千石”武官,相当于现今“正军职”将领。按汉代官仪,将军不常置,“皆主征伐,事讫皆罢”。通常位比“三公”的将军,第一是大将军(有的位在“三公”之上),其次骠骑将军,其次车骑将军,其次卫将军;位比“九卿”的将军,为前、后、左、右将军。中郎将和校尉冠名不一,却是常置,担当京师内外典卫的重任。在蹇硕死后,“西园八校尉”尚存七校尉,袁绍由位居第二升至位居第一,实际上是禁军总指挥,确有实力背后支撑,所以他有恃无恐。其三,袁绍其人姿貌壮健,性好游侠,重名声,爱死士,决不肯轻易人前充软蛋。对于行武出身的边将董卓,他保持着心理优越感,心想要是当初没有我向何进进言,你这个武夫只配在边塞嚼羊肉泡馍,哪能出人头地,跻身中央?我老袁也是“健者”,你老董岂能独专?所以他能,他敢。而从董卓方面看,立足刚稳而羽翼未丰,对于袁绍还有兵权,袁隗还在位上,袁氏门生、故吏满天下,暂时还不能不有所忌惮。假若袁绍这一横揖而去之后,选择的是立即引禁军决一死战,很难料双方鹿死谁手。只不过历史从来不会附庸假若,袁绍选择的是赶紧逃往关东,这就给董卓独揽朝纲、祸乱西京扫除了障碍,提供了方便。

董卓随之采取了一系列雷霆手段,演出了一系列自西汉开国400年来,地方军阀入主中央,挟天子以令天下的暴虐活剧。第一手,于当年九月会集百僚,径直宣布要废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敢沮大议”者“以军法从事”。公卿以下莫不被他震懵了,是也不敢说,不是也不敢说。尚书卢植凭着老资格,勉强说了几句不当废立的话,就差点被杀,结果免官归隐上谷。位极人臣的太傅袁隗不但“如议”,而且不耻扮演帮凶的角色,在崇德殿上解除刘辩的玺绶奉给刘协,并扶刘辩下殿北向称臣。九岁的刘协上台,是为献帝,改元为永汉。这个事实上的“儿皇帝”先受制于董卓,后受制于曹操,一直当到曹魏代汉,其在位充当任人玩弄的傀儡之日,刘姓汉室的“苍天”实际上已经“死”硬了。第二手,鸩杀何太后,清除何氏家族势力。这就拔掉了东汉末年官僚士大夫以及“清流”名士们所依附的政治旗帜。加上先前二袁已诛除宦官,至此,贯穿东汉一百多年历史的外戚、宦官两大势力交替专权的局面宣告土崩瓦解,而代之以军阀专权,割据纷争。第三手,把朝政大权高度集中到自己一人手里。改元之始,董卓就自封太尉,晋爵郿侯,握住了军权。随即又作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三公”均在其下,形同摆设。从他被何进征召,到成为事实上的最高大权在握者,只用了93天。就其大刀阔斧,雷厉风行,专擅自恣,从心所欲而言,后之曹操实为“小巫”。第四手,外示宽柔“以从人望”,进一步平反“党锢”冤狱,起用了一批“党人”名士如蔡邕、荀爽、陈纪、韩融担任朝官(如果不应召就以“我能族人”相威胁),外放了一批朝官重臣如韩馥、刘岱、孔伷、张咨改任牧守,妄图让内外官僚莫不仰其鼻息,认同为董氏之官,而非汉室之官。甚至对袁氏兄弟和曹操也不计前嫌,拜袁绍为勃海太守,袁术为后将军,曹操为骁骑校尉,颇有点“海纳百川”之概。第五手,巩固关中作根本。董卓不仅招抚了西凉豪强韩遂、马腾,而且收服了关中地区潜在的政敌左将军皇甫嵩和东兆尹盖勋,有了一个相对安定的“后院”。加上在朝中自任太尉,朱儁为副,当初镇压黄巾起义最大的两位“功臣”都在其节制之下,满朝文武谁敢仰视?董卓于是“威震天下,所愿无极”,对宾客说:“我相贵无上也!”代汉之志可触可摸。只因为关东联兵讨董卓事起太急,他才没有来得及黄袍加身,另立“黄天”。

作为一个深受羌胡文化熏染的关西军阀,董卓比之于后之曹操,又有他野蛮性、掠夺性、破坏性的另一面沉疴痼疾,注定他变不成成熟的政治家。杀人夺权,痛快淋漓,不愧为在实质上最终确定刘姓汉室“苍天已死”的清道夫,却不会稳定人心,恢复秩序,注定他虽有另立“黄天”的政治野心,但很快就充当了自己政治生涯的掘墓人。东汉将近200年皇业积聚,京师贵戚宅第相望,财贿殷实,本来是他从未遇到过的可资更图发展的雄厚物质条件,他竟全然不知珍惜。进入洛阳后,他就放纵他的西凉军大肆烧杀抢掠,谓之“搜牢”。按《后汉书·董卓传》引李贤注,“搜牢”就是“言牢固者皆搜索取之也”。连帝后陵寝、公卿冢墓也不放过,公然发掘,掠取其随葬珍宝。西凉军都如饿虎一般凶残,随处奸淫妇女,就连宫中的公主和侍女都不能幸免。董卓还下令,将看社戏的民众尽行屠杀,男人割下头来计军功,女人掳回军中作营妓。又下令椎破秦时所铸铜人、钟,毁坏汉时所铸五铢钱,更铸为小钱,直接导致物价腾飞,一斛谷价涨至数十万,居民基本生计蒙受巨大的损失。

搜刮得来的钱财珍宝,都运往郿县,他在那里修筑了巨坞,高厚均为七丈,与长安城等,号称“万岁坞”。郿坞屯集了30年军粮,23万斤黄金,八九万斤白银,还有积如丘山的锦绮纨素和珍宝奇玩,董卓自诩为“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后汉书·董卓传》)。如此大掠夺,大破坏,必然造成天怒人怨。董卓自以为得计,殊不知种种暴行,累累血债,已经使他变成了天下公敌,反董联盟很快形成。

献帝初平元年(190),关东(陕西潼关或函谷关以东)地区拥有部属军队的州郡长官推举勃海太守袁绍为盟主,联合兴兵讨伐董卓。联军总数达数十万众,袁绍与河内太守王匡驻在河内郡(郡治在今河南武涉西南),从北面威逼洛阳;豫州刺史孔伷驻在颍川郡(郡治在今河南禹县),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以及行奋武将军曹操驻在酸枣(今河南延津西南),从东面威逼洛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