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罗通扫北-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找来了罗府的家丁:罗锤、罗梆、罗底、罗心。五个人在二更天时分,蹑足潜踪,高抬腿,轻落步来到了书房的窗户外面。罗德用舌尖舔湿了窗户纸,捅了个小窟窿,木匠单吊线往里边瞧。这一瞧不要紧,只吓得罗德目瞪口呆,差点叫出声来。

怎么?这位唐璧坐在桌前呲牙瞪眼并不睡觉,一张脸看得正着,此人并不是唐璧。唐璧生着一张红脸,而此人却是黑脸,脑门之上还有一个白月牙儿。他来的时候看着是张红脸,莫非是假面具摘下去了?哎呀不好,有贼!老爷子回身冲大家一摆手贴着耳根子说:“这人看样子绝非善良之辈,你们四位快给老夫人和窦氏夫人送信,说是家里有贼,赶紧到外边躲躲,我去给庄氏夫人送信。”四个人点头答应,转身便走。

再说罗德来到庄金定的住房外面,叭叭叭敲打房门:“夫人醒醒夫人醒醒!大事不好,快开门!”

庄金定从梦中惊醒,赶忙穿衣起床,打开房门,罗德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夫人,今天来的那位不是唐璧,是个盗贼!”

夫人大惊失色:“罗德,那咱们怎么办?”

“您赶紧跟公子到外边躲一躲,以防万一。”

“那家里怎么办哪?”

“家里由我们来抵挡。”

夫人赶紧叫醒了罗通,穿好衣服。老罗德一伸手,“呛啷!”从墙上摘下宝剑,第一个往外走。老爷子刚刚走出房门,就听院子里头“哈哈哈……”一阵狂笑,谁?正是那假唐璧挡住了去路。在他身背后还有四个汉子手拿单刀,杀气腾腾,这正是抬轿的那四个人。唐璧也是手拿单刀,横眉立目:“你们哪里走!”

罗德一看走不了啦,厉声喝道:“你是什么人,胆敢冒充唐璧,私入罗府?”

但见那假唐璧又是一阵冷笑:“罗德,瞎了你的狗眼!你还记不记得,想当初凤鸣王李子通死在罗成之手?那李子通正是我的亲哥哥。我李子文今天来,就是要报杀兄之仇。常言道父债子还,罗成已死,我来找他的儿子罗通算账,你闪开,叫罗通过来受死!”

罗通在一旁听得清楚,拔出宝剑就要上前,罗德赶快上前拦住:“公子且慢,待我会会这个贼子!”老家人用剑尖一指李子文:“常言道,打酒得跟提壶的要钱,你不敢惹我们公爷,来找我们未成丁的少公爷来了。你怕老欺小,算什么英雄,依我良言相劝,冤家宜解不宜结,你趁早走开,如若不然,我罗德也不会饶恕于你!”

李子文哪里肯听,大骂一声抡刀直奔罗德,老家人手执宝剑接架相还。罗德虽然也驰骋过疆场,但毕竟年老体衰,几个照面就被李子文踢翻在地。后头那四个恶汉上前就把老爷子捆绑起来。罗通一看不好,捧剑上前来会李子文。罗通虽然跟智相学过武艺,但毕竟年纪小,时间短,走了几趟鼻尖上就沁出了汗,剑法也开始散乱。李子文久经大敌,一把宝剑是上下翻飞,左右逢源。他抓住一个空隙一把抓住小孩的腕子,往里头一拽,只听“叭”地一声,就把罗通扔了一个趴虎。后面四个人上来又把小孩给捆上了。李子文哈哈一笑,用剑尖点指罗夫人:“庄金定,你们还想走吗?今天我要血染越公府,杀个鸡犬不留!”说着纵身形跳到庄金定的跟前,捧起宝剑分心便刺……

第二回 小罗通学艺高山上 老千岁迎敌两军前

李子文手擎宝剑直奔庄金定,就在这个时候,只听“叭”地一声,房屋顶上飞下来一块石头,不偏不斜正打在李子文的腕子上,“哎哟!”“当啷!”宝剑出了手掉在地上。李子文回头一瞧,从房上飞速跳下一人。眨眼工夫来到了跟前,这小子一看不好,转身刚要跑,后边的掌就到了,只听“叭”地一声打个正着。李子文“哎哟”一声,摇三摇,晃三晃,“扑通”,栽倒在地。这一掌厉害,李子文登时就七窍流血气绝身亡。那四个恶棍一看主人已死,知道来者不善,想夺路逃命,可哪儿来得及呀!只见来人飞速拾起李子文的宝剑,拦住四个贼人。“别走!都给我撂在这儿吧!”只听“噗噗、噗噗”,四个脑袋全都落了地,紧接着他又跳到罗德、罗通跟前,给他们解开了绑绳。

这来人是谁呀?正是海底苍龙智相。老爷子来到夫人跟前:“罗夫人您受惊了!”

庄金定千恩万谢:“多谢老侠客救命之恩,您要再晚来一步,我们可就都没命了。”

“夫人,怎么样?孩子学点武艺还是对的吧,既能防身又能报国呀!”

夫人点头称是。

经过这场杀府之祸,老诰命的思想也通了,欣然允诺罗通习武学艺。智相又提出:“练武是个艰苦的事,要学惊人艺,需下苦功夫,也不是一年半载就能成的。而且,想要有出息光在府上练不行,我想把他带上高山,苦练几年,不知夫人意下如何?”诰命和夫人思索再三同意了。海底苍龙这就带上罗通,回转高山学艺。

按下罗通学艺暂且不表,再说西京长安。这天早晨,正赶上是大朝的日子,文武官员全部聚齐,有三班文官、四班武将、五府六部、八大朝臣、十二执事官都在。这时只见一位奏事官来到八宝金殿上启奏:“启奏圣驾得知,武门外来了个北国钦差,他是由牧羊城来的,要见万岁。”

“好,宣他上殿!”

没多长时间,从金阶下上来一个北国人。只见他头戴卷檐帽,后插狗尾巴翎,身穿四开襟儿的征袍,腰里挂着玉石把儿的腰刀,脚底蹬着一双狼皮毡靴,使者来到殿上跪倒叩头:“参见唐王万岁!”

唐太宗李世民抬头一看,见他背后背着红绒包裹,就知道里头放的是北国的公文。“你是北国的钦差吗?”

“正是!”

“来到中原,可有何事?”

“奉我家狼主旨意,前来下书。”

“好,拿来我看!”

北国使臣忙把红绒包裹解开,拿出公文顶在头顶。远差接过来递给近差,近差接过来放在龙书案上。二主唐王展开公文一瞧,不看还则罢了,看罢不由得眉头紧皱,倒吸一口凉气:“北国钦差!”

“圣驾!”

“你暂时去驿馆等候,明早候信!”

“遵旨!”

北国钦差下去之后,唐王李世民带着一班文武官员来到了议事厅。都有谁呀?有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秦琼,左班大丞相魏征,军师徐茂功,卢国公程咬金,傲国公尉迟敬德,英国公苏定方,老驸马柴绍和王君可,还有成亲王李道宗,这是皇帝的亲皇叔啊。大家来到了议事厅,唐王拿出北国的公文让大家瞧,只见那上面一共写了三条。哪三条?第一条:大唐现在虽然统一,可是前后十八路反王的后代都落在了北国,人家要给祖先报仇,要求献出秦、罗两家治罪;第二条:要求中原献出一部分地面给这些反王的后代,让他们独立为王;第三条:这么多年中原人躲在北国,北国遭受不少损失,要求赔偿这部分损失,把白良关以南的二十四个城池都让给北国。这三点要求答应则罢了,如若有一点不答应,北国就要兴兵讨伐中原。大家看罢这些无理要求不由得气冲牛斗,唐王逐个看了看人们的神色,心里有了底,忙问道:“各位爱卿,我们该怎么办才好?”

话音刚落,成亲王李道宗抱腕当胸:“吾皇万岁,依臣之见,中原刚刚统一,国家元气不足,打起仗来,不见得就能取胜,反使黎民百姓再受刀兵之苦,一举两失。中原地面甚大,割给他们二十几个城池,无伤大局,还是讲和为好……”

成亲王话音未落,元帅秦琼秦叔宝抢前一步,摆了摆手:“主公,臣以为退让之道万万不可!中原地面虽大,都是自己的土地,怎能拱手让给他人,北国如胆敢进犯,只能决一死战。”

这时候旁边走过来腆着大肚囊的程咬金,他拍了拍秦琼的肩膀:“二哥!你说这话俺赞成,有骨气!”转过身又指了指李道宗:“我说成亲王,你可不对劲儿呀!上嘴唇一搭下嘴唇就把一大片地面给人家啦,我说这大唐江山是你打的吗?是我们四十六友打的啊!让地盘?从我程咬金这儿就办不到!”他转身又朝上拱了拱手:“吾皇万岁,您可不能听他的,真要照他的道儿去做,我就马上辞官,回家务农,喝面粥去。您可别拦着,挡不住还兴许上吊呢,我要是一上吊,可就没命啦,我一没命,万岁,您再想找大老程可就找不到啦!”这不是废话吗!

旁边有人“噗哧”一笑:“无量寿佛,善哉啊善哉!主公,秦元帅和程老千岁,所言极是,他人国土,寸土不夺;我之国土,寸土不让。不但白良关以南的二十四个城池不能给,就是被北国霸占的牧羊城以南的中原国土也要收回来!”说话的人是军师徐茂功。

李世民点点头:“好!爱卿的话我都赞成,我也是这个打算。可有样,北国现在力量很大,据说有二百万人马,猛将三千员,最厉害的是六国三川九沟十八寨一百单八邦的总督都佐车轮,此人身带五宝,能征善战。”

“主公,北国虽然兵多将勇,可是常言说得好,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勇而在谋。万岁请放宽心,贫道有十分把握取胜北国。”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主战者多,主和者少,最后,李世民拍板定音:“战!”

第二天大家又来到八宝金殿上,宣来北国的钦差,交给他唐王的一道回旨。上面也写了三条:一、秦、罗两家是开唐的有功之臣,不献;二、南朝将官落到北国,应送回南朝,由我们自己安置;三、牧羊城以南的土地,原系中原国土,被北国强占多年,理应归还大唐,限期两月,另派使臣来议。

北国钦差接过旨意,背在身后,转身下殿,刚刚来到午门,就听背后“噢——”地一声叫唤,“站住!小子,就怎么走啦?程爷爷还没给你送行呢!”

使臣一听愣了,怎么在南朝我又出来个爷爷?回头一瞧,嗬!身后来了一个人,只见他身高足有一丈开外,生得是靛脸朱眉,赤发红须,暴扎钢髯扎里扎蓬,压耳红毫毛足有半拃开外,浑身上下,金铠金甲,外罩大红袍,肋挎三尺宝剑,真不亚如天上煞神下界,庙里金刚复活,谁?晕大爷程咬金。他腆着大肚子走到使臣的跟前:“小子,先别走,爷爷有两句话要告诉你。”

老程左一个爷爷右一个爷爷把使臣的鼻子都气歪了:“我说,你说话这么大口气,你是谁呀?”

“我呀?听说没听说南朝有个武圣人,想当初的混世魔王、大德天子?”

“噢,你就是程咬金,怪不得不会说人话!”

“好小子,跟你爷爷提名道姓的!”程咬金上前一把就把他的胳膊拧到了背后,朝肋下一伸手,“嘎嘣吱——”抽出了宝剑。

北国钦差先是一哆嗦,接着又挺了挺胸,微微一笑:“程将军,常言说,两国相争,不斩来使啊!”

“小子!这我懂得,我不斩你,留个记号吧,下回再来好认识你!”程咬金伸手把这位使臣的左耳朵提溜起来,“嗞”地一声,耳朵削下来一个,“叭叽”,往地下一扔,把个使臣疼得直打转转,刚要叫出声来,老程又发话了:“哎呀!我寻思削掉一个耳朵就算了,细细这么一看哪,不行,还剩一个耳朵偏坠儿,是不是啊?小子!”

使臣一听,怎么,还要割呀?得!别嚷了,好汉不吃眼前亏,我服软吧:“程将军,我愿意偏坠儿。”

“你愿意,我不愿意啊!”老程又把右耳朵提溜起来。“嗞——”又削去一个。

“哎呀!程老千岁饶命!”

“放心吧,小子,我不杀你。小子,削掉耳朵有好处,免得你洗脸再抠耳朵眼了。哎呀!你这个鼻子洗脸碍事不碍事啊?”

“不碍事,不碍事!”使臣一看我赶紧走吧,再割下鼻子我怎么陪王伴驾啊?

他刚一转身,程咬金又把他扯回来了,伸手捏住他的鼻子,“嗞”地一声,得,鼻子也下来了,“叭叽”又扔在了地上。

使臣一看这地上的鼻子,心里想听人家说,割下来的鼻子趁热乎劲儿还能按上。他伸手把鼻子捡起来,“喯儿”,按在脸上了,转身就往外跑。到了午门一缩手,嘿!还真长上啦。可就是出气有点费劲。两眼往下一瞅,坏了!按反了,大头朝上成漏斗啦!我呀,不要你了!“叭叽”,又把鼻子揪下来了。

北国钦差慌忙上了他的车子,赶回牧羊城。见了总狼主罗可汗递上南朝的旨意,道出出使的经过。气得罗可汗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四肢乱颤,牙关直咬,差一点把他的耳朵和鼻子也都气掉。当即发出战表,点兵出征,攻伐中原。

再说西京长安,闻得北国定要干戈相见,唐王李世民立即召集满朝文武商议军机。军师徐茂功建议,两军交战,主动者得利,应该先下手为强,既是北国先挑起争端,中原兴师问罪也自然顺乎天理人意。文武大臣都赞成。李世民亲自派兵布将:自己御驾亲征,带兵的总元帅是秦琼,军师徐茂功,副元帅尉迟敬德兼掌印先锋官,副先锋程咬金,押运粮草官苏定方和朱武登。朝事就交给了幼主李治执掌。左班大丞相魏征、老驸马柴绍、开唐四将马三保、殷开山、刘洪基、段之贤等人留在朝内。

内外部署已毕,京城点兵四十万,白玉关提兵二十万,雁门关提兵二十万,一共八十万人马浩浩荡荡向北国进发,雄兵乍起,压颤了地皮。一路之上中原兵将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离北国边关白良关还有三十里,探子前来禀报元帅得知,前面就是白良关。“好!就地扎营!”

这边刚刚扎好连营,就听到白良关的外面“咚——咚——咚——”炮声隆隆。蓝旗官直接来到大帐之内:“参见军师,元帅,从白良关出来一支人马,讨敌叫阵,说让主将出马。”

“好,再探!”

徐茂功看了看秦琼:“秦元帅,看来他们是想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咱大队人马刚刚来到白良关还没来得及休息。常言说,人行千里不战自弱,马行千里不战自疲,依我之见,休兵三日,然后再战。”

徐茂功话头刚落,就听旁边有人“哇呀呀”一阵暴叫,他晃着膀梢,迈着大步往上走,来到军师、元帅跟前,抱腕当胸:“军师,元帅!”众人闪目观看。见这个人,头戴镔铁盔,身穿乌油甲,外罩皂罗袍,一张脸是黑中透亮、亮中透明,颔下一把暴扎黑胡须。谁?傲国公尉迟敬德。

“军师啊,对方既然讨敌叫阵,咱不出兵岂不长了他人志气,灭了自己威风!常言说兵贵神速,请军师给我一支将令,某家迎敌!”

尉迟恭这句话刚说完,旁边腆着肚子的程咬金发话了:“大老黑呀,俺老程跟你一块儿去,助你一臂之力。”

军师道:“二位先锋,你们急于求战报国,忠勇可嘉。不过,常言道头阵胜,阵阵胜,军威大震;头阵挫,阵阵挫,大失军心,二位可知道吗?”

“嘿!我说军师,咱们南征北战,东讨西杀,还不明白这个?我们得胜回来你就给我们摆宴庆功,真要是大败而归你就袅首示众,先杀大老黑,不杀大老程那不就结啦!”

尉迟恭一瞪眼:“什么?蓝靛颏,杀我不杀你?”

“不是,我是说先杀大老黑,后杀大老程那不就结啦!”

“嗯,这还差不多。”

“好!二位先锋,虽然话是这么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二位迎敌,多加注意就是了。”

“哎,好好好!军师放心!大老黑,咱们走!”

尉迟敬德和程咬金两个人来到外面翻身上马,点兵三千,鸣炮五响出营而去。为什么鸣炮五响啊?古代出兵有个规定:皇上出兵十二响,王爷出兵九响,元帅出兵六响,副帅出兵五响,先锋出兵三响。尉迟恭是元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