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读书 1979年-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子也不得了呵!我们须是既要坚决贯彻“四个坚持”的基本原则,又决不准再搞这类陷害式的想当然,那才天下幸甚!
     
    五月二十三日
     
    我国在1952年停止在大学开设社会学课程,研究工作也于1957年中止。现在已在北京成立了社会学研究会,费孝通教授当选为会长,恢复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在一次会议上,胡乔木同志还讲了开展社会学研究的必要性。

苏晨
可望不可及


    
漫画
甘周仁
《西谛题跋》序


    此先师长乐郑西谛(振铎)先生经眼、过手及庋藏之群书题跋也。先师于公元一九五八年十月十八日壮烈殉职域外;又二年,高蕴华(君箴)师母谆以董理遗篇为嘱。传闻承命以来,兢兢惟惕,盖深惧庸驽,无能阐述师业,有负期望之殷。然而,先师毕生精力所寄,踵成其绩,庶垂不朽于百一,慰英灵乎九阂,后死之责无旁贷,故不揣俦昧,黾勉赴之。掇拾缀,累岁经年,辑得题跋六百四十则,为七卷,除经史子集四部外,复别诗余及散曲为卷五,小说及讲唱文学为卷六,而以卷七之杂剧、传奇为殿,重其为先师之专诣故。其间人事羁绁,屡作屡辍;日月推移,历变无恙;今幸蒇其事,而上距先师之逝已廿易寒暑,未付蜡车覆瓿之厄,岂非快事!村舍雨窗,展对手泽,如亲砚席,诚不胜山阳邻笛之痛;因亟付剞劂,庶其不坠。溯自弱冠立雪,忽忽四十余载,抠衣奉手,获承绪论,顽劣蹉跎,朴无成,亦垂垂入老境,负师启诱,弥以腐心矣。
    吴晓铃戊午秋月怀柔山居

吴晓铃
印度的绘画六支和中国的绘画六法


    几部关于中国美术史的著作大多提到了中国的美术理论“绘画六法”和印度的美术理论“绘画六支”,可是两者间的关系却说不清楚。究竟这是怎么回事?这里提供一点原始资料。
    这一说法的来源是英国人勃朗(Percy  Brown)的《印度绘画》(Indian  Painting)。他在书中说:印度的《欲经》(或《欲论》Kāmasūtra)中说了“绘画六支”,而中国的南齐时的谢赫也说了“绘画六法”。《欲经》在前(约三至五世纪)而谢赫在后(五世纪),所以他说中国的“六法”是从印度传来的。(见原书1932年第四版,第23页。)
    这个论断是错误的。
    印度的“绘画六支”的诗体歌诀并不是在《欲经》的本文中,而是在《欲经》的注中。这个注是《欲经》的最古的也是唯一的注,名为“胜利吉祥注”(Jayamagalā),年代是在十三世纪,远在谢赫之后。这个口诀最早出于何时,现在不能断定;但是根据《欲经》判断中国的“六法”出于印度的“六支”是说不通的。五世纪的人怎么能抄袭十三世纪的书呢?何况《欲经》本身的年代也没有确定,也可能是在五世纪左右,也不足作为同在五世纪的谢赫从印度学来“六法”的证据。
    “六法”和“六支”在内容上有没有什么关系?最好把双方都介绍一下。
    印度的绘画“六支”流传已久,传统美术奉为金科玉律,但解说却随时代和派别而不尽相同,诗句本身读法也有差别。我现在大体依照现代印度孟加拉派画家的领袖人物阿巴宁德罗那特·太戈尔(1871—1951)的说法,对原文译解于下;但是我没有用他的宗教的和哲学的解说,只采用他的读法和字面说明,并将不同读法也另作说明。译词及其解释是我的试作。②
    所谓“六支”原文是aaga即六个部分或六项、六条,aga即肢体,我国旧译法是“支”。
    《欲经》注在说明本文第一章第三节第十六段说“六十四艺”时,引了一节诗说明绘画。诗只是一个“颂”,分写两行,读作四句,列出六个名目。这是传统口诀,注中也未加解释。这诗照我国旧译法直译出来是:
     
    “形别与诸量,情与美相应,
    似与笔墨分,是谓艺六支。”
     
    一,“形别”(rūpabhedā),指各种不同形象的差别。
    二,“量”(pramāāni),指大小远近等各种比例。
    以上两个词都用的复数。“形”照佛经旧译应是“色”,指形象,并非指颜色,此处未照佛教及哲学术语译。“量”也是哲学术语,用了佛经旧译词,是这词的本义。作为哲学术语是指认识的来源和标准,也是逻辑用语。这里是美术理论用语,应是本义。
    三,“情”(bhāva),指心情、情调等。
    这词是文艺理论术语,见《舞论》(Nāyaāstra)。
    四,“美相应”(lāvayayojana)。
    “美”(lāvaya)有文雅、优美之意,不只是美丽。这个词来源于“盐”(lavaa),可以解为“有味”。
    “相应”(yojana)用同源词“瑜伽”(yoga)的旧译,是意译,意为联系、结合。
    “美相应”即加上“美”,具有“美”。
    原诗中“情与美相应”合为一个复合词:bhāvalāvayayoja…nam。因此也可作为一项。
    五,“似”(sādya)即相似。
    六,“笔墨分”(varikābhaga),指用笔设色。
    “笔墨”在梵语用的是一个词varikā,既是色彩,又是画笔。
    “分”(bhaga)本意是破、触、分。
    这首诗的另一读法是把“情与美相应”一个复合词作为一“支”,将“笔墨”与“分”不作为复合词而分为两“支”。这样,对“分”或“破”就单作解释,而对“情与美相应”又另作解释。《欲经》的印度《迦尸梵文丛刊》本(1929年版第30页)和《欲经》的史密特(Richard  Schmidt)的德文译本(1922年第七版第45页)都是照这一读法。我在上面采用的是阿·太戈尔的读法。
    这首诗诀除两种读法外,还有不同解说。阿·太戈尔也是解词很少而发挥很多,把美术和宗教、哲学联系起来。
    现在再看中国的“绘画六法”。
    南齐谢赫在他的《古画品录》的序中说到“六法”:
     
    “虽画有六法,罕能尽该;而自古及今,各善一节。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惟陆探微、卫协备该之矣。”
     
    他对“六法”未作解说。
    唐朝的张彦远在他的《历代名画记》中的《论画六法》一节的开头说:
     
    “若谢赫云:画有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模移
    写。自古画人罕能兼之。”
     
    接着他说:“彦远试论之曰”,用自己的见解大加发挥。
    这里的第六法,一书作“传移模写”,一书作“传模移写”,两书原文我都是依明朝汲古阁刊本,本来不同,无更古版本校勘;好在词序虽异,意义无别。
    以上介绍了双方的原始资料。“六法”与“六支”有无相联系之处?这要美术史家和画家来研究,我没有发言权。不过,虽然不能证明“六法”出于“六支”,却不是说中国和印度的古代美术界不会有理论方面的接触。不但敦煌和阿陀的壁画可证画法相通,而且印度画家也在中国留名。陈代姚最的《续画品》中列举“外国比丘”三人:“释迦佛陀、吉底俱、摩罗菩提”。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列此三人于梁代。僧吉底俱和僧摩罗菩提只注为“外国人”,但下面又列“僧迦佛陀”。(应是姚最记的释迦佛陀,这里称之为“迦佛陀”,两名都未必准确。)注云:“禅师天竺人。学行精悫,灵感极多。初在魏,魏帝重之。至隋,隋帝于嵩山起少林寺;至今房门上有画神,即是迦佛陀之迹。”可是对这三个人的评价,姚最说:“既华戎殊体,无以定其差品。”张彦远说:“姚最云:以上三僧,既华夷殊体,无以知其优劣。”看来评价标准有所不同,画法理论难说一致。(张彦远注三人皆为中品,但仍引姚说。)张彦远又列隋文帝时来中国的“天竺僧昙摩拙叉”,说他“亦善画”,以《三宝感通记》的画神传说为证。至于所列“金刚三藏”,则说是“师子国人”,应是斯里兰伽人。张彦远在评价画家时几处提到“六法”,称赞能够“备该”。可是印度的“六支”却是一个体系的各方面,不能分割而只长于一项。可见“六法”与“六支”不是一事,就现有的原始材料而论,大概只能这样说。
     
    ①  这是作者的《古代印度文艺理论文选》的《前言》中一节的改写。该书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标题注解)
    ②  阿·太戈尔的文章是1915年发表的,1942年印度《国际大学季刊》(Visva…Bharati  Quarterly)的《阿·太戈尔专号》中转载。

金克木
有赠


    赠茅盾先生
     
    海屋筹添万首诗,蒲、曹而后有宗师①,《白杨礼赞》知高节,《子夜》长歌寄梦思。桃李江湖花满树,天南地北酒盈卮。灵山偷得煌煌火②,不向嵩阳问紫芝。
     
    ①  蒲松龄、曹雪芹。
    ②  指普罗米修斯盗火事。
     
    天教芹圃作前驱,彩笔亲颁第一株。早负盛名诠马、列,新传谠论满江湖。九州金铸神奸象,百世人钦货殖图。管领汝南新月旦①,至今沧海少遗珠。
     
    ①  汝南许靖、许助兄弟好评论人物,每月更其品题,世称月旦评。
     
    嘉陵江水碧于蓝,海角归来战正酣①。自有文章歆上国②,岂徒竹箭美东南③。关中豪俊尊元礼④,江左风流数谢安。椽笔从来干气象,故应《霜叶》继《春蚕》。
     
    ①  太平洋战起,从香港回重庆。
    ②  指延安。
    ③  孔融赞美虞翻的话。
    ④  李膺字元礼,时人称为天下楷模。
     
    (1976年)
    赠朱光潜先生
     
    曾在红楼听说诗①,楚骚商籁见真知。锦江水碧长卿赋,夏口云生崔颢词②。论美谁堪称国手,译书公合是名师③。穷经共道须眉白,赢得黉宫尽口碑。
     
    ①  指沙滩北大旧址。
    ②  朱曾任川大、武大教授。
    ③  译著有柏拉图《对话录》、黑格尔《美学史》、莱辛《拉奥孔》、爱克曼《歌德谈话录》等。
     
    (1975年)
     
    赠俞平伯先生,时同在干校菜园班
     
    朝读夕耘夜绩麻,灌园抱瓮喜安家。休言老去诗情减,但觉新来饭量加。绕屋已栽元亮柳,隔畦还种邵平瓜。座中尽是工农客,话到深宵酒当茶。
                                                                                                    (1970年)
    赠姚雪垠同志
     
    三十年前隔巷居,张家园畔桔花初①。嘉陵水碧诗添色,扬子潮生志未舒。湖海元龙情款款②,文章司马意徐徐。巴公寂寞茅公老,挥汗江干独著书。
     
    ①  重庆张家花园。
    ②  陈登字元龙,人们说他“湖海之士,豪气未除。”
     
    江流淘尽几英雄?千古曹、刘指斥中①。心力苦抛搜稗史,天人穷诘见神工。《春秋》命笔尊陈涉,《隽永》修书笑蒯通②。掷地有声金石在③,几人得似白头翁。
     
    ①  曹操、刘备。
    ②  蒯通自序其说,号曰《隽永》,凡八十一首。
    ③  孙绰作《天台山赋》,自谓掷地作金石声。
     
    (1973年)
     
    风雨鸡鸣四十年,低回往事已如烟。解囊人至炊方举①,上报书来喜欲癫②。挂角饭牛搜胜径③,掩帷裹炬读残编④。令人动魄惊心处,丁酉笔开第一篇⑤。
     
    ①  在重庆时,往往穷得无以为炊,雪垠常来解囊相助。
    ②  指上书毛泽东同志。
    ③④  在干校时,他的工作是放牛;晚上,躲在帐子里,用衣服裹住手电,偷读明代野史。
    ⑤  五七年在不断批斗中开始写《李自成》第一卷。
     
    (1979年)
     
    赠艾青同志
     
    地震兼霖雨,同城会面难。偶偕青眼客,来访乱石滩。一盏葡萄酒,双鱼玳瑁盘。恨将天下士,犹当坏人看①。
     
    ①  当时“四人帮”还在台上,人们不敢沾他的边。
    (1976年)
     
    元龙豪气未消磨,马上长吟《敕勒歌》①。辽海北征诗律壮,阳关西去故人多。虞翻独擅东南美,庾信空嗟岁月过②。生入玉门还一笑,会看佳句到金戈。
     
    ①  即敕勒川之歌,相传为斛律金作。
    ②  晚年被留在西魏,怀念乡国,作过《哀江南赋》。
     
    西出阳关更几程,天山风雪马蹄轻。谁知芸阁十年客①,又作龙沙一老兵②。去国贾生羞咏赋,依刘王粲爱行吟③。屯田种得千千柳,一路青青到石营④。
     
    ①  国家藏秘书的地方。
    ②  指西北边塞之地。
    ③  王粲往荆州依刘表,写过《登楼赋》。
    ④  石营指新疆石河子,艾在这里写过长篇小说《沙漠在退却》。
     
    赠艾伯特·马尔兹①
     
    《莫黎逊案》见才华,电播长空喻万家②。济世有心遵马、列,立锥无地笑长沙③。《黄昏》昔唱光明曲④,赤县今开《幸福》花⑤。寿酒欲添东海水⑥,太平洋岸讵天涯?
     
    ①  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
    ②《莫黎逊案件》是马氏的一个独幕剧,有拙译,译文刊1954年的《译文》,曾由中央广播电台广播过,后来收入《马尔兹独幕剧选》。马氏为“好莱坞十君子”之一,美国国会加以“藐视国会”罪,判刑一年。马出狱后,流亡墨西哥。
    ③  汉代长沙王国最小。
    ④  他有一个短篇集,名叫《兽国黄昏》。
    ⑤  他的成名之作《世上最幸福的人》曾获欧·亨利奖金。上述短篇均见拙译《马尔兹短篇小说集》。
    ⑥  马尔兹去年七十整岁。他表示愿来我国访问,作协正在安排。
     
    赠乔·劳生①
     
    细字书来有血痕,“铁窗风格”诉奇冤②。生吞硕鼠惊樊哙③,朗诵囚歌想拜仑④。四世深仇余病骨,卅年心事对孤樽。清明野祭三杯酒,万里生招战士魂⑤。
     
    ①  美国黑人诗人,其曾祖是奴隶。劳氏早年从事革命活动,坐过牢。
    ②  信上的字写得特小,自谓“铁窗风格”(jailbird  style)。
    ③  狱中饿极,尝捉一大鼠,活剥生吞。
    ④  拜仑有囚徒之歌。
    ⑤  劳氏说,他们家的人很少有活得五十的,别时相约,每年春天酹酒三杯为祭。
     
    (1978年)
     
    赠自己
     
    羞赋《凌云》与《子虚》,闲来安步胜华车。三生有幸能耽酒,一着骄人不读书。醉里欣看天远大,世间难得老空疏。可怜晁错临东市,朱色朝衣尚未除①。
     
    ①  见《史记·晁错列传》。东市是刑场。
     
    (1976年5月)

荒芜
王康的《闻一多传》


    王康写的《闻一多传》,457页,即将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正如吴晗曾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