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官方车祸-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处长给他的三分钟时间葫芦没有用完,仅仅用了两分钟,就主动发言:“我向组织说老实话,坦白交待,那天确实不是我开的车,是车局长开的车……”

葫芦此话一出,车轱辘就觉得好像脑子爆炸了,轰然一声,葫芦后面的话他都没有听见,大脑里只剩下了两个字:完了……

葫芦讲完了之后,纪委的处长表扬了他两句,说他能够对组织老实说明问题,有觉悟,在这起车祸的处理上市纪委会给交警队发处理建议函,从轻处理他隐瞒事故真相的错误,然后就叫他离开了。葫芦走了以后,处长直截了当的对车轱辘提出了新的要求:“下面你还是谈谈给交警队王队长行贿的问题吧。”

车轱辘的脑子被“完了”两个字缠住解脱不了,以至于处长说了些什么他根本就没听明白,看着处长直眨巴眼睛,处长不得不重新说了一遍,车轱辘才算听明白了,他一张口先把脑子里那两个让人苦不堪言的字吐了出来:“完了……”

5

李桂香接到公安局交管科姓张的电话,真的吓坏了,她不知道人家找她要干嘛,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人家炒了她。像她这种人,别人炒她的鱿鱼就跟吐一口痰那么方便,那么简单。这是下岗几年以来生活教会她的最基本的常识,也是她下岗以来数不清经历过多少次的惨痛经历。想到再一次失业的可能性,李桂香蹬自行车的腿都变得软绵绵使不出力气,身上也一阵阵的冒虚汗、冷汗。有那么一会儿,她真想下车就近找个背人的地方痛哭一场,她不知道自己的神经还能经受得起多少次失业的刺激和四处找工作的痛苦煎熬,背着人哭一场,是她疏解压力缓解痛苦的止痛药。

那个姓张的在电话里让她赶六点钟下班之前到,所以李桂香只能揣着忐忑不安的沉重心情,拖着面条一样发软的疲惫双腿,拼命的朝市公安局奔。到了公安局,查验完身份证,又在会客登记本上登记了自己的姓名住址,人让进,自行车却不让进,李桂香只好按照门岗的指点,把自行车停在了公安局大门外边的停车场里。

李桂香在公安局打问了一圈,在办公大楼后面的一排平房里找到车管科的时候已经五点半钟了。车管科占了整整一栋平房,李桂香找到一扇敞开门的办公室,怯生生的问里边的警察:“同志,请问这里是交管科吗?”

警察抬头看看她:“是啊,你找谁?”

李桂香说:“我找一个姓张的同志,他打电话叫我过来一趟。”

警察打量着她说:“我们科只有一个姓张的,是我们科长,他找你啊?来,我带你去。”

可能听到是科长召唤来的人,警察的态度热乎了一些,带着李桂香来到最靠里手的一间门楣上挂着“科长”牌子的办公室。办公室的门虚掩着,警察敲敲门:“报告!”

里面有人应声:“进来!”

李桂香没想到警察们还这么讲规矩,都是一个单位的,进门还得喊报告,犹豫不决自己进门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喊一声报告。迟疑间,带她来的那个警察已经向办公室里的人汇报了:“张科长,有一个女同志找你,说是你叫他过来的。”

办公室里的人问警察:“是啊,人呢?”

警察说:“在这呢,”扭头对李桂香说:“进来吧。”

李桂香进门的时候紧张得气都接不上茬了,心脏也活像受惊的兔子嘣嘣跳得飞快。

那个张科长的长相倒是挺流行,戴了一副那种能让人长得像螳螂的方框眼镜,不像警察倒像唱“两只蝴蝶”的那个歌手。见到李桂香,张科长热情洋溢的迎了过来:“你好,你在东街口上班吧?来得真快。”

李桂香怯生生地跟他握了握手,不知道该说什么。那个领她进来的警察毕恭毕敬的请示科长:“张科长,没别的事我先走了。”

张科长留下了他:“怎么没别的事了?给李桂香同志沏茶。”

听到李桂香三个字,那个警察上上下下地打量李桂香,嘴里还喃喃唠叨了一句:“你就是李桂香啊?”然后急急忙忙的洗茶杯,捏茶叶,倒开水。把水送到李桂香手上之后,认真反复地上下打量李桂香,李桂香让这个警察看得直发毛。

张科长看到李桂香不自在,把那个警察赶跑了:“没事了忙你的去,看什么看,没见过好人啊?”

那个警察给李桂香打了个招呼:“好,您坐,我去忙了。”打过招呼一溜烟的跑了。

李桂香万万想不到自己在公安局居然也有点知名度,可是实在想不出自己犯了啥事能让警察知道自己的名字,一边点头承认自己就是李桂香,一边上气不接下气地向张科长打听:“同志,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事儿?”

张科长哈哈笑着说:“你别紧张啊李桂香同志,我怕赶下班你赶不过来,奖金放到我这儿我不好办,就急着催你赶紧过来把奖金先拿回去,我这没保险柜,也不好揣到兜里带回家,电话上就没说清楚,怎么,紧张了?”

李桂香听到叫她来跟辞退无关,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别的都顾不上听了,只会连连的道谢,感谢人家没有辞退她。她在这个时间点上道谢,刚好跟张科长要给他发奖金的话对上茬了,张科长也根本想不到李桂香这样的人,突然听到领导机关召见会有什么样的本能感应,以为李桂香是谢谢发奖金的事儿,便从抽屉里掏出一叠钱:“这是两千块钱奖金,你先领了。”

李桂香错讹:“给我发两千块钱奖金?为啥啊?”

张科长:“你先把钱领了,我慢慢给你说。”说着把一张表推到李桂香面前:“在领款人这一栏签个名。”同时把一支笔塞到了李桂香的手里,那架势不像请人领奖金,活像开发商强迫老百姓在房屋拆迁合同上签字画押。

两千块钱对于李桂香来说,等于她一个半月的工资收入,虽然不多,但也算是天上掉下来的一块不小的饼干,就是这块饼干跌落的速度太快,砸得她头晕:“为啥啊?为啥要给我发奖金啊?是每个人都有,还是光给我一个人啊?”

张科长:“就给你一个人的,你别管了,我也不会给你行贿,先签字吧。”

到公安局领奖金应该没有什么风险,可是张科长迫不及待的样儿让李桂香心里没底,她却不知道,张科长天生惧内,又是一个胆小谨慎的人,跟老婆约好了六点整集合去给老丈人过寿,深怕迟到了挨老婆收拾,奖金放到办公室怕丢,带在身上也怕丢,所以迫不及待地要赶在下班前把这笔钱脱手。

李桂香疑惑不解的在收款人一栏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张科长把钱塞到她手里:“数一数,两千块。”

李桂香数钱的当儿,张科长告诉她,最近市里组织了一次市民评选最佳交警和最佳交通协理员的活动,采取网上投票和手机短信投票的方式,按照警号和交通协理员的工号投票,票数最多的就是最佳交警和最佳交通协理员,票选结果,最佳交通协理员就是李桂香,最佳交通协理员发奖金两千块,还要由电视台作专题报道。

李桂香万万想不到自己竟然被市民们选上了最佳交通协理员,激动得手指头发抖,二十张百元钞票怎么也数不明白,后来索性也不数了,告诉张科长数过了,没问题,一张也不少,一张也不多。张科长笑眯眯的说:“不怕多,就怕少。对了,这几天电视台要过去采访你,你思想上有个准备,说说你认真热情做好交通协理员工作的体会。”

李桂香惶惑:“我哪知道怎么说啊?”

张科长看看表,已经五点五十了,急匆匆地收拾东西:“对不起,我有点急事,得赶紧走了,我们边走边说吧。”李桂香只好跟着他朝外面走。张科长边走边说:“没关系,他们现场采访你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过后我们写个稿子,你照着念,到时候由电视台后期配音的时候对口型给你配上声音就行了。”

李桂香还是不放心:“你确定就是我,没弄错吧?”

张科长肯定地说:“这怎么会错?都是按照工号投票,完全是公开公平公正的,一两个人投错了,也不会所有的人都投错啊。再说了,我们也知道你的工作做得确实不错,科里派人明察暗访的时候,回来对你的反映也很不错。你放心吧,这种事情我们也不敢错,错了市民不会轻饶我们,领导也不会轻饶我们,你的得票数比第二名整整多出了九百多,怎么会错?”

两个人边说边走,到了公安局大门口,张科长说他要去取自行车,李桂香这才看到,公安局大门里边也有一个自行车棚,可是门岗却不让她的自行车进大门,她只好把自行车放到了大门外面的停车场上。

跟张科长分手后,李桂香出了公安局大门,到停车场去自行车,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自己的自行车,李桂香急坏了,自行车对于她来说,不仅仅是一个代步工具,还是一件家产,尽管那是一辆非常破旧的自行车,对于李桂香来说丢了却也是极为肉疼的巨大损失。李桂香找管停车场的人问,停车场的人说:我们只管汽车,不管自行车,刚才要不是看你到公安局院里办事,连你的自行车都不准在这儿停。

李桂香非常沮丧,刚刚拿到奖金受到表彰的兴奋活像烈日下的水滴消散得无影无踪。本来她还想返回岗位再接着上班,可是宝贵的交通工具丢失了,如果步行走到东街口,起码得一个小时,现在是六点钟,走到那儿也就该下班了,便没有再去上班,直接回家。路上经过菜市场,她买了两斤排骨,两颗萝卜,准备回家给炖点排骨萝卜汤,给小燕增加点营养。买菜掏钱的时候,接触到了刚刚领到的两千块钱,李桂香心情又好了起来,转念想想,现在买一台好一点的自行车也就是三四百块钱,那台车丢了就丢了,俗话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就当刚刚领的奖金是一千五百块,旧车换一台新车也很不错。心情爽了,李桂香又买了两斤苹果,想到小燕喝了排骨汤啃着苹果写作业的样子,李桂香的心里又充满了阳光。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第十九章

1

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如期召开,重点讨论公车改革方案问题。参加会议的除了市委常委以外,人大、政协、纪委的一把手和方案的设计者调研室和政府秘书处、财政局和机关事务管理处的头头列席会议。

会议由市委书记及洪钟华主持,洪钟华内心里对这两个改革方案都不满意,认为一个太左,一个太右,思来想去却又找不到一个折中的、行之有效的更好的办法来,只好端着这两个体现了公车改革方案两个极端的方案到会上讨论。他心里的底线是:不管哪个方案,总得通过一个方案,通过了,对上面就好交待,具体执行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再随时调整、修正。正像老百姓俗话说的:有了总比没有强。

会议首先由财政局局长向常委会说明他们的改革方案和思路,事先,这两套方案都已经印发给了与会人员审阅,所以财政局长没有再重复方案内容,主要是针对方案里设计的公车改革以后官员们上下班、公务外出的乘车规定作了一些补充性的解释。财政局长和机关事务管理出拿出来的方案比较彻底,就是今后所有领导干部一律不再配置专车,车辆配置也不按照职数设置,市一级的领导上下班可派车接送以外,其他领导干部上下班交通工具一律自己解决。凡是出市区的公差一律不得乘坐专车,都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现有的各机关单位的公车一律压缩三分之一,压缩下来的公车封存,从现在开始,三年内铜州市的公车更新一律停止,确因工作需要更新的车辆,从封存的公车里面调剂,彻底改变干部把使用公车当成一种待遇的习惯,让公车真正成为公务用车……

调研室和秘书处提交的公车改革方案基本原则也是压缩现有公车数量,改变干部们把公车当成待遇的习惯,但是跟财政局、机关事务管理处提交的公车改革方案最大的不同点在于:要给所有公务员包括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按照职务级别发放交通补贴,最多的三千元,比如洪钟华、万鲁生和其他市级领导班子的一把手,市五套班子副职两千五百块,正处级两千块,副处级一千五百块,正科级一千块,副科级八百块,普通工作人员五百块等等。华三八的说法是:公车虽然不应该成为待遇,但是乘坐公车还是公务需要,现在公车压缩了,过去很多应该乘坐公车办理的事情不能乘坐公车了,需要干部自行解决交通问题,这个负担不应该由干部自家承担,所以应该发放交通补贴。

两个方案说明完了以后,照例会有一个沉静时间,这个时候谁也不会打头炮表态支持哪个方案,大家都在等,等着看洪钟华的态度,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利益确定对洪钟华的态度积极跟进还是采取尽可能合适的方式表达不同意见。

洪钟华主持召开的常委会次数太多了,这种状况他也心知肚明,今天这个会议,如果让他表态,他肯定支持财政局的方案,仅仅是冲着每个月要给他三千块钱的交通补贴他也不敢拿。如果表态支持了华三八他们的方案,不管自己有没有那个想法,人们心里肯定想得是:洪钟华又再变相给自己加薪捞钱了。洪钟华希望大家能跟他一样,支持财政局提出的改革方案,因为,说到底,公车的准确称呼应该是公务用车,而不是干部的待遇标示。再说了,如果真的给干部们发放车改交通费,老百姓一定会痛骂不说,财政是不是能够支撑也是一个大大的未知数。

会场闷着,闷得让人尴尬,闷得让人心烦。洪钟华受不了了,只好委婉地把自己的看法说了出来:“我个人认为,公车改革不仅仅是一个遏制公车泛滥、压缩公车费用开支的经济问题,而是涉及到整治公车腐败、消除干部特权的政治问题。所以在公车改革的问题上,我们既要态度坚决,又要慎之又慎,要从政治制高点来看待这个问题。如果我们这边压缩公车,那边给干部们发钱,而且一发就那么多,设身处地地想想,如果我们是人民群众,我们心里会怎么想……”

他话还没说完,万鲁生就马上表态支持:“就是,我同意洪书记的意见,交通补贴太高了,太高了,老百姓知道了肯定得骂娘,就拿我说吧,公车改革了,我就不敢保证我不用公车了,其实公车还得用,反过来一下子每个月给我发三千多块,等于我一下子工资翻了一番,难以服人,难以服人啊……”

其他一些领导也纷纷表态:“就是,补贴太高了,不好给老百姓交待。”

这样的表态让洪钟华哭笑不得,明摆着,这些领导都比较倾向于华三八他们提出来的公车改革方案,公车可以压缩,但是要发钱。唯一的差别就是,补贴太高了,不好意思。

财政局长板着脸嘟囔了一声:“财政没钱。”

但是他的话根本就没人听,人大主任首先表态:“我看还是调研室和秘书处的那个方案比较合理,大家坐车干私事的不能说没有,但是绝大多数还是为了工作么,即便上下班坐了公车,上下班是干什么?不就是干工作吗?干工作发生的交通费用,总不能让干部自己负担吧?如果那样,今后谁还会干工作呢?”

人大主任的意见得到了与会者纷纷支持,洪钟华恍然想到,与会的人都是公车拥有者,如果公车改革了,发补贴与会者也都是最大的受益者,叫他们讨论公车改革方案,其结果不言而喻。政协主席半开玩笑地问万鲁生:“万市长,你说补贴高了,我同意,可以压一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