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官方车祸-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十七章

1

洪忠华多次想给省委张书记挂电话,汇报一下铜州市近期的工作情况,顺便把按照张书记指示已经解除万鲁生老婆李芳双规的事情报告一下。可是他却一直没有勇气给张书记打这个电话。省委张书记在铜州市期间发生的那些事儿,等于老百姓当着省委张书记的面给他出了一道大大的难题。省委张书记离开铜州已经两个多月了,破解难题的答案连影子都没有,他不知道该怎么向省委说,也没有办法说。尽管张书记至今没有直接催促他们,洪忠华却相信,这决不意味着张书记把这件事情忘掉了,他最怕张书记当面向他提起这个问题,那样他就非常被动,非常狼狈,因为他手里没有任何可以应付过去的成果,哪怕是预期的成果都没有。

他还在这里迟疑不决,张书记却主动找他了,张书记打过来电话的时候他正在办公室里再一次研读那两份公车改革方案。让他看来,这两份方案没有一份是可以操作的。红色电话一响,洪忠华的心就不由自主地颤抖了起来,这部电话是直通省委的,除了省委领导,一般人不会拨打这个号码,而且,这个电话是跟他的手机连通的,如果他不在办公室里,拨打这部电话不管他走到哪里,都能接通。果然,电话是省委张书记打过来的,问好寒暄之后,张书记开门见山地问起了他在铜州市视察调研期间遇到的问题,铜州市采取了什么措施,老百姓的困难是不是解决了,铜州市委市政府对树立科学发展观,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没有新的思路和新的举措等等。

洪钟华让张书记问得发懵,懵归懵,洪钟华听明白了,张书记说了那么多,实际上就是一句话:他在铜州市视察调研时候,发生的那些事儿,铜州市不能就这样不了了之。

张书记看不见洪钟华的尴尬,却听到了洪钟华紧张粗重的呼吸,这让张书记觉得洪钟华像一个面对老师提问的劣等生。张书记只好把自己当成一个优秀教师进一步提示他:“最近省委调研室两个同志到你们三顺滩开发区做了些调研工作,回来我问了问情况,你们对三顺滩拆迁户的补偿还没有落实啊。”

洪钟华心头大震,他明白,所谓两个同志到三顺滩开发区做调研工作,绝对不是省委调研室没事干忽然想起来派两个人过来搞什么调研。而且,如果是正常的调研工作,省上的干部到铜州市来肯定会给铜州市打招呼,让铜州市安排接待。省委调研室不声不响派两个人过来搞调研,可以看成是省委对铜州市的情况进行暗访。省委张书记对在铜州市视察期间发生的问题并没有不闻不问,而是一直在密切关注铜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进展情况,用最流行的话说,省委这是听其言观其行,省委是在等待,等待他们主动采取措施解决出现的问题。然而,由于他们几个月来既无言也无行,就像一个劣等差生既完不成作业,又交不出答卷,省委终于有些按耐不住了。

事情很明白,老百姓当着省委张书记的面扇了铜州市委市政府几记响亮的耳光,而且也让陪同视察的省委张书记丢脸败兴,张书记肚子里肯定憋足了气,一直隐忍不发,希望铜州市委市政府能够主动做出点像模像样的事情来,结果铜州市却一直没有动静,看样子,今天张书记是正面向他们要答案了,为难的是洪钟华手里并没有可以交得出去的答卷。洪钟华狼狈透了,不知不觉间身上冒出的汗水沾湿了他的衬衣,脑袋上出汗痒痒,洪钟华还不敢挠,这个时候一挠脑袋显得更加愚蠢。

听到洪钟华这边没动静,张书记在电话那边“喂、喂”地喊了两声,洪钟华蓦地醒悟过来——现在怎么挠张书记也看不见,便抓紧时间在脑袋上一阵猛抓解痒痒。洪钟华能够担任一座正地级城市的市委书记,当然不会是等闲之辈,面对省委书记的追问,他一眼瞥见了桌上放着的两份公车改革方案,马上有了灵感,回答张书记:“张书记,您说,我听着呢。”

张书记说:“我没什么说的,我想听你说。”

洪钟华只好开始汇报:“张书记到我们铜州市视察调研工作,是对我们铜州市工作的巨大支持和激励。张书记回去以后,我们党政领导班子召开扩大会议,传达贯彻了张书记的指示精神,落实省委领导的指示。会上经过大家畅所欲言的讨论,责成财政局立刻从今年的财政安排里调剂部分资金,优先解决三顺滩拆迁户的补偿金问题,现在这项工作正在抓紧进行,很快就会有部分资金到位。另外,为了贯彻张书记的指示精神,市委市政府联席会议责成市委调研室和财政局分别拟定公车改革计划,市委市政府下决心从整治公车着手,压缩财政支出,改进干部工作作风,再从其他方面调剂一些资金,明年争取三顺滩拆迁户的安置房全面开工建设,彻底解除三顺滩拆迁户的后顾之忧。现在,市委调研室和财政局的两份公车改革方案已经报上来了,我们正在研究准备上会讨论。市委市政府还有一个设想,今后要从制度上彻底解决问题,对以往的一些财政支出项目进行彻底的清理,建立更加严格科学的财政预决算体系……”

张书记打断了:“等等,你刚才说什么?你们要对公车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洪钟华有点紧张,不知道张书记为什么专门挑出这个问题询问,不过话说到这儿,只能硬着头皮往下说:“是啊,财政局在我们贯彻落实省委张书记视察指示的会议上算了一笔帐,如果公车数量能够减少三分之一,行政性费用支出就可以减少百分之二十,所以我们准备把公车改革作为落实省委张书记指示精神的突破口,通过改革公车,减少公车数量,具体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精神,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希特勒的枪手戈培尔有句名言:谎言重复多遍就成了真理。其实,谎言重复多遍,不但会成为真理,就连谎言的制造者自己都会觉得那就是真理。洪钟华此刻面对省委张书记的催逼,随手拈来案头扔着的所谓的公车改革方案作为由头,应付书记的追问,说着说着连他自己也觉得这些事儿都是真的了。事实却是,在几分钟之前,他还对这两份所谓的公车改革方案都保持着彻底的否定态度,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否定是正确的。

省委张书记却对他的公车改革充满了希望,连连追问公车改革方案的细节,洪钟华便信手拈来一些听着好像挺有道理的细节讲给给张书记听。现如今,举国上下对改革两个字都有天真的信赖甚至敬畏,似乎只要改革就一定是好东西,就一定能够带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果。于是乎,教育改革改得老百姓上不起学,医疗改革改得老百姓看不起病,国企改革改得职工下岗肥了厂长,住房改革改得房价飞涨百姓骂娘……在中国,哪个领导只要混得不顺了,举起改革的大旗,往往就会“杀”出一条活路来,当然,“杀”出来的到底是谁的活路,没有人会去认真计较。利用改革这个词儿谋取方方面面的利益,已经成了很多领导的本能,例如万鲁生收取老百姓的停车年费,打的旗号就是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的改革。再例如现在的洪钟华,他并不是真的要改革公车制度,也不是真的想懵领导,可是现在他被挤到了独木桥上,省委急着要成果,百姓满肚子怨气,本来想抓一两个大案要案振作一下,却又一脚踢到了市长万鲁生这块铁板上,搞得非常被动。如今,万鲁生活像甘地对付英国人,采取不合作、不接触、不抵抗的三不政策,对洪钟华软磨硬泡。作为一把手,洪钟华的日子确实很不好混。今天让张书记逼到这个份上了,他也只好依靠长期当官养成的本能,现炒现卖,拿出公车改革方案来应付。

洪钟华跟张书记扯了半天,把张书记忽悠得云山雾罩,兴高采烈,支持、大胆、放手之类的话说了一箩筐,张书记的话反过来又把洪钟华激励得热血沸腾信心百倍,好像公车改革已经大获成功,官员们都已经开始骑着自行车、挤着公共汽车恢复了公仆的本来面目,市财政账上的钱就像洪水期的河水,涨得财库活像即将临盆的女人。

放下电话,洪钟华却又开始发愁,吹牛放炮的兴头过了,冷静下来,他不能不发愁,因为他心里明明知道,这两份思路和方式截然不同的公车改革方案都不可能实现。而且推动起来就铜州市现在这种局面也是非常困难的。再把道理放大一点看看,不要说铜州市,就是全省、全国,公车腐败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豪华车祸”,这里的“祸”是祸国殃民的祸,也是中国独有的每年要烧三四千亿人民币的“国祸”。可是谁又有那个本事,能真正消除这个让全国人民痛恨、让全世界人民笑话的国祸呢?他蓦然醒悟,刚才兴之所至对张书记承诺的那一套,很可能会变成套在自己脖子上却又无法摆脱的绳子,让自己窒息而死,而且可能会死相难看。

洪钟华后悔莫及,如果不是怕疼,他就会在自己的嘴上狠狠掴一巴掌,他实在恼火自己接到张书记的电话之后就乱了阵脚,心里发虚,脑子发热,结果胡诌八扯给自己惹出了更大的麻烦。其实,洪钟华的这种反应是官员的通病:嘴上念叨下头,心里想着上头,嘴上时时刻刻喊着老百姓,心里时时刻刻想着逗领导开心,洪钟华身在官场当然不可能免俗。

洪钟华正在办公室里独自郁闷、焦躁、苦恼,纪委书记单立人来了。

单立人看到洪钟华躲在办公室里抽烟,而且满脸官司,错愕不已。因为据他所知,洪钟华向来是禁烟派,不要说自己抽烟,就是别人当着他的面抽烟他也常常露出不愉。整得市委干部不抽烟的暗暗庆幸,抽烟的集体戒烟,戒不了的就像患上了恶心人的隐疾并且被暴露到了光天化日之下。没办法,楚王好细腰,宫人多饿死,古往今来都是这样儿。单立人是特例,一来他脸皮厚,明明看到洪钟华对他在禁烟区喷云吐雾非常厌烦,却能厚着老脸假装没看见,洪钟华当然不好意思像对待别的下级那样当众指责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二来单立人的命运由省委组织部掌握,洪钟华对他的命运没有直接支配权,所以他就能够嚣张一些。三来单立人满身的那种烟油子味道已经成了他的身份标签,以至于让人觉得,如果没了那身烟油子味道,他就不是他了。他叼着粗黑的卷烟的形像似乎已经成了他本身的长相,往往让人忽略他正在违反规定在禁烟区抽烟。

洪钟华则大大的不同,正因为他反对吸烟,所以当他自己也吸烟的时候,就让人觉得异乎寻常,尤其是配上他那一幅愁眉不展的神情,就更让人觉得非同小可。因为,市委书记是一座城市的老大,颐使气指、胸有成竹、一本正经、豪情勃发等等这一类词句才是市委书记的形像标签,除非是那些被绑上法庭接受审判的“前”市委书记,谁会看到一个反烟派的现任市委书记愁眉苦脸像作践自己一样躲在办公室里闷头抽烟呢?

“洪书记,你怎么了?出什么事了?”单立人看到华钟华那副德行,本能地这样问道,声音中透露出了慌乱和紧张。

洪钟华强打精神微微一笑,从中华烟盒里抽出一支烟扔给单立人:“没什么啊,我正在看着两份车改方案,有点累。”

单立人谢绝了洪钟华扔过来的中华烟,拿出打火机点燃了叼在嘴上的卷烟:“我还是来这个,纸烟没劲,对身体也不好。”

洪钟华说:“什么烟对身体都不好。”

单立人说:“卷烟不同,卷烟从里到外都是烟叶,不像纸烟外面裹着一层纸,表面上是抽烟,实际上是抽纸,卷烟化痰止咳,清肺利嗓,书记也来一支试试?”单立人刚刚说完,就拼命咳嗽起来,然后卡出一大泡粘痰,跑到办公室门口墙根下面的痰桶那儿吐了出去。

洪钟华咧咧嘴,觉得挺恶心:“行了,刚刚还说什么化痰止咳,清肺利嗓呢,你看你咳的,烟还是要少抽,不说别的,起码为了自己的身体该节制的还是要节制啊。”

单立人振振有词的辩解:“我没说错啊,这不就是化痰止咳吗?把痰化出来,不就止咳了。”

洪钟华没心思跟他研究这个问题,换了个话题问他:“你找我有事吗?”

单立人坐到了沙发上:“案子突破了,我来申请把他老婆的案子直接移交给检察院,通过司法程序办理。”

洪钟华听到这个消息,腾地一声坐直了身子:“真的?有把握吗?”他不用问,就知道单立人说的那个“他”是市长万鲁生,“他”老婆自然就是宏发建设开发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法人代表李芳。

单立人肯定的点点头:“当然有把握。”

洪钟华说:“你把情况详细地说说。”

单立人便开始一五一十的汇报他们破案的经过……

2

民政局纪检组长郭晓梅接到市纪委要求她先跟车轱辘接触,争取让车轱辘主动向组织上交待问题的指令之后,非常犯难。她知道,这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根据对车轱辘秉性的了解,她估计车轱辘不会把她的谈话放在眼里,更不会因为跟她谈一次话就幡然醒悟,主动交待自己的问题,因为,如果把问题揭开了,那也就意味着车轱辘的政治生命结束了。有政治生命的人,往往把政治生命看得比生命本身还重要,因为这种人如果没了所谓的政治生命,就不知道该怎么活了。

郭晓梅本来想找党组书记、局长何茂泰一起找车轱辘谈话,何茂泰一口拒绝,他的理由很简单也很充分:这个问题是市纪委查的,还是由市纪委直接找车轱辘谈话比较合适。车轱辘是党组成员,副局长,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他和郭晓梅找车轱辘谈话都不太合适。

他这一说倒让郭晓梅更加为难了,明明知道何茂泰是不愿意招惹麻烦,不愿意得罪人,却没有足以说服他的理由。这也难怪,如果何茂泰是那种听了郭晓梅的话,就陪着她去找车轱辘谈话让车轱辘交代问题的人,那他根本就不可能当上局长。反过来,何茂泰倒也提醒了她,如果没有纪委出面,她自己找人家车轱辘确实有点不太合适。何茂泰一句话,不但摘脱了自己,也彻底打消了郭晓梅找车轱辘谈话的积极性。郭晓梅连忙给纪委打电话,按照局长何茂泰的口径向纪委作了说明,要求纪委派人找车轱辘,她可以配合做记录。纪委负责这个案子的处长听了郭晓梅的话呵呵笑了,说我们哪敢劳驾郭组长给我们做记录啊,之所以让郭组长先找车轱辘谈谈,主要原因还是纪委现在有几个案子脱不开手,既然郭组长有困难,那就先不要谈了,等到纪委腾出手抓这件事情的时候,再请郭组长继续配合。

有了市纪委这个态度,郭晓梅彻底松了一口气,也就把车轱辘这件事情放到了一边。车轱辘当然不知道这些内幕,见最近一个时间他那件揪心事儿没了动静,心里没底,就跟交警队王队长联络,问王队长最近有没有什么动静,王队长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马上告诉他,没有任何动静,好像那件事情已经过去了。

他们俩的攻守同盟是早就订好了的,车轱辘听到王队长传过来平安无事的消息,心情有如云开雾散的晴空,想马上又给惊叹号打个电话,告诉他已经彻底没事了,转念又怕惊叹号说出什么倒霉败兴的话破坏好容易得到的好心情,就没有再跟惊叹号联系,叫上葫芦到郊外散心。

车轱辘和大多数长期在官场上厮混的领导一样,绝对不会像草根百姓郊游一样带家携口地专心致志地去游山玩水。他们旅游就是公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