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微历史:1911-1949民国圈子-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哦ァP焓飨巫返矫徘按舐睿狄媳本┳芡掣嫘焓黠!胺干献髀摇薄�
哥仨好:冯国璋、吴佩孚、曹锟的圈子
“北洋三杰”,所谓王士珍为龙、段祺瑞为虎、冯国璋为狗。袁世凯死后,直系以“冯狗”为领袖,这是旧直系。冯国璋是直隶人,但旧直系的势力主要在江苏、江西、湖北几省,靠的是领袖个人的旧部在支持。新直系奉曹锟为领袖,实权掌控在吴佩孚手上,合称“曹吴”。曹锟住保定,围绕曹形成一个以政客为主的圈子;吴佩孚驻洛阳,在吴周围又有一个以将领为主的圈子。在“曹吴”之后,还有一个后起之秀,号称“五省联军司令”的孙传芳,后来国民革命军北伐,孙失败后投靠奉系。
【小档案】
〔冯国璋〕
绰号:冯狗
出生地:河北沧州
生卒年:1859年1月7日~1919年12月28日
毕业学校:北洋武备学堂
荣誉称号:与段祺瑞、王士珍并称为“北洋三杰”
职务:江苏都督,参谋总长,民国副总统、总统等
主要经历:拥护袁世凯当总统、镇压二次革命等
〔吴佩孚〕
出生地:山东蓬莱
生卒年:1874年4月22日~1939年12月4日
毕业学校:保定陆军速成学堂
职务:新直系的二号人物,历任旅长、军长、“讨逆军总司令”等
荣誉称号:中国的“鲁道夫”、秀才将军、吴大帅
信条:四不原则(不纳妾、不积公金、不留洋、不走租界)
主要经历:讨伐护国军、讨伐张勋、先后指挥直皖战争和直奉战争
得意之作:第一位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人,被称为“中国最强者”
〔曹锟〕
绰号:曹三傻子
出生地:天津
生卒年:1862年12月12日~1938年5月17日
毕业学校:天津武备学堂
主要职务:新直系领袖、民国总统
优点:拒绝与日本人合作
主要经历:贿选总统
信仰:佛教
王占元(1861~1934),山东馆陶人。北洋时期的陆军上将,湖北督军,以贪鄙闻名。与张怀芝、曹锟等人参加过鸭绿江战役。
王怀庆(1875~1953),河北宁晋县人,北洋直系老将,是徐世昌在军界的第一心腹亲信。为官贪婪,军事政治才能甚低,用人唯蠢笨老实。绰号“马桶将军”。
张福来(1871~1925),河北交河人,吴佩孚手下干将,历任营长、团长、第三师第六旅旅长、第24师师长。曾主政河南。
胡景翼(1892~1925),陕西富平人。1917年护法战争期间,加入于右任在陕西组织的靖国军,任第四路司令。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与冯玉祥、孙岳等发动北京政变。后与冯、孙组织国民军,任副司令兼第二军军长。
孙传芳(1885~1935),山东历城人。保定陆军速成学校毕业,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历任营长、师长、军长等职,北洋军阀后期,成为直系军阀的首领。
※※※
⊙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合称“北洋三杰”。王士珍老成,在政坛上时隐时现,所以人称“王龙”;段祺瑞个性强势,虎虎生风,人称“段虎”;冯国璋外憨内精,但缺乏定见,人称“冯狗”。
⊙辛亥革命时,冯国璋攻打汉阳,部下王占元亲到前线指挥,王给官兵们叩了一个头说:“弟兄们捧俺姓王的一场!”
⊙冯国璋攻克汉阳后,清政府封他为“二等男爵”。得到这个消息后,冯对左右的人说:“想不到,真想不到!我一乡下穷小子,竟然封侯啦!这实在是天恩高厚,我一定要报效朝廷!”说完,泪流满面。
⊙1917年,冯国璋和段祺瑞闹矛盾时,冯免去段的国务总理之职,准备重组内阁。熊希龄和王士珍讨论组阁的问题。熊说:“我是绝不做冯妇的!”王说:“你不做冯妇,我倒可以做冯道!”熊说:“聘老,既然愿意做冯道,事情不就好办嘛!”
⊙陈光远做了江西督军,某年大寿,广收贺礼,江南商会特意准备了一套赤金铸的八仙送给陈,陈收下后特别高兴,捧着看了半天,然后说了句:“只可惜小了一点。”
⊙洪宪帝制时,冯国璋托人让溥仪给他作一幅画。画送来,冯一看,立即让人烧掉。原来,画上画的是一匹长有两只角的马(暗喻“马”加两点的“冯”),下游题款:此吾家千里驹也。
⊙曹锟打败段祺瑞后,在冯国璋的遗像前说:“四哥!我给你报仇了!”过后,又对冯国璋的儿子冯家遇说,“这次(直皖战争)我给大总统出气啦!我们年轻的时候,在小站练兵,他(段祺瑞)就打不过我!”
⊙王占元下台后寓居天津,思谋东山再起,故十分巴结张作霖。张每至津,王都鞍前马后伺候,陪张玩牌,每次输张几万银元。回家后,大呼心痛。
⊙直皖战争,皖系战败,皖系前敌总指挥曲同丰被俘。曹锟本人并未参与战事,偏要过一过受降的瘾,于是在保定光园(曹宅)令曲同丰向曹锟行献刀投降典礼。曲同丰解下军刀,双手捧献给曹锟道:“鄙人今天愿意向贵经略使投降,特将军刀献上,宣誓绝不再与贵军为敌。”曹锟双手接刀后,又将军刀发还道:“本使今天愿意接受贵司令投降。贵司令作战勇敢,本使深为敬佩。转将军刀发还,仍请佩带。本使当按照优等俘虏条例予贵司令以最优待遇。”
⊙1917年冬,北京政府令直军援鄂。曹锟主张由吴佩孚带兵前去,遭到其兄弟的强烈反对。曹大怒,说:“吴子玉(吴佩孚的字)跟我多年,无役不与,且文武双全,不用他用谁?我俩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用了他,就是败了我也认,用不着你们瞎掺和!”
⊙直皖开战前,张作霖问曹锟:“三哥!(皖军)边防军比你军力大,器械比你精良,你有什么把握?”曹说:“我没有把握,但子玉说他有把握,他的把握就是我的把握。”
⊙后来曹锟当总统时,张宗昌花光所有积蓄,铸了一个赤金的八仙,作为寿礼送给曹锟。曹锟一高兴,答应给他一个师的编制,但遭到吴佩孚反对,张宗昌官财两空,只好跑到奉天去投靠张作霖。
⊙大选当天,曹锟亲自临场监督。当他看见议员吕复没选自己,就问:“如何不选曹某人?”吕复怒喝道:“你能做总统,天下人都能做总统啦!你要是当了总统,总统也就不是总统了!”说完,抄起一块砚台就向曹锟砸去。
⊙吴佩孚去保定光园拜访曹锟。吴对曹说:“到天与人归之时,大总统一席非您莫属。可是现在不要当总统,在现形势下,当总统会由婆婆地位变成儿媳妇。”曹听后只说了句:“唉!我这就到六十啦!”
⊙曹锟想用钱贿选总统,部下直隶省长王承斌想出了一个“捉财神爷”的方法:派出秘密侦查员二十余人分赴直隶各地。专门侦查逮捕制造金丹、白丸的制毒犯,然后选出其中的“小鱼”加以枪毙,其余的责令交款自赎。又以借军饷为名,将直隶一百七十个县,分成大中小三级,每县筹一万到三万元。
⊙曹锟六十大寿,吴佩孚亲自给他做总招待。于是,曹对大家说:“子玉生性古怪,却独能推崇老夫,这也算是前生的缘分!”众人一听,马上说:“吴帅无论威望多高,怎比得上您老勋高望重,震古烁今!此中不但有缘,也是老帅德业所感召啊!”
⊙1923年6月,曹锟指使人逼迫总统黎元洪退位,黎匆忙逃往天津,临行前,让姨太太带着总统印信去外国医院藏起来。当黎的专车到达杨村车站时,直隶省长王承斌奉曹锟之命把他截住,索要总统印信,不交出就不让通行。一直到第二天凌晨四点,北京方面从黎的姨太太手里拿到印信后,黎元洪才被放行。
⊙曹锟当上大总统后,就尝到了痛苦的滋味:兵不能裁,督不能废,军饷无法应付,财政入不敷出……看到这种情况,王士珍慨叹说:“如果要害人,最好请他做总统。”
⊙曹锟“贿选成功”有三大功臣:冯玉祥、王承斌、吴景濂。吴佩孚不支持但也不反对,湖南人钟伯毅赴洛阳访吴佩孚,吃饭时,一谈及曹锟贿选的事,吴就自斟自饮,流泪而不语。
⊙徐世昌当大总统后,授予曹锟一等大绶宝光嘉禾章,可惜曹已有一枚。于是,曹打电报问:“我怎么可以两次授同样的勋章呢?”徐听后,只好改授九狮宝刀一柄。
⊙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发动北京兵变,包围曹锟的总统府,曹锟见大势已去,拿出大总统的印信捧在手里,左看右看,长叹一声:“为了你我花了1300万元,花了1300万元啊!”
⊙北京政变后,吴佩孚问手下:“仲老(曹锟)是被哪方软禁的?”部属回答:“现在不管是谁都得听张作霖的话。”吴听后,给张发电报说:“此次战事(第二次直奉战争),皆由我一人主持,绝不与曹仲老相干。你早晨把仲老释出,我晚上就亲赴辕门,请君处置。”张看后,对左右说:“人家曹仲珊(曹锟的字)用的人是这样义气,真是忠心他的长官,吴子玉好样的!”
⊙吴佩孚未同曹锟商议,便迎黎元洪复位。曹对左右说:“子玉眼里已经没有我,我们还干什么?一切让他干去吧!”又派人去对吴说,“三爷气得发抖,饭也不吃,客也不见。您一向以忠义示天下,宜稍留余地。有所建白,似应请命而行,三爷不会不听!”吴拍案说:“谁误三爷,咱要谁的脑袋!”后吴向曹锟表白说,“黄陂(黎元洪)任期迅即结束,届时总统交椅,舍三爷其谁?我因爱之深,故筹划更须深思熟虑。”曹释然。
⊙1924年初,吴佩孚向曹锟推荐高恩洪为胶澳商埠督办。曹说:“吴佩孚,吴子玉,你保举别人都可以,保举这个人却办不到。”吴听说后,随即打电报说:“我之信任高恩洪,犹如总统之信任我。”曹只好照办。
⊙第一次直奉战争,吴佩孚宣布张作霖“十大罪状”。张作霖随即宣布吴“八大罪状”:“吴氏之贪”、“吴氏之鄙”、“吴氏之狠”、“吴氏之忍”、“吴氏之险”、“吴氏之妄”、“吴氏之诈”、“吴氏之狂”。
⊙吴佩孚以战功赫赫,成为曹锟手下的顶梁柱,开始独当一面了。人们称吴为“吴大帅”,上司曹锟就被迫成了“老帅”。张作霖不屑于跟吴同一个“辈分”,就把自己从“大帅”晋升为“老帅”,儿子张学良称为“少帅”。
⊙吴佩孚气度恢弘,待部下甚宽。某次,说到一件事,吴说该怎么办怎么办,这时他的手下白坚武瞪眼说:“那怎么行?”吴马上改口说:“我不过随便说说而已。”
⊙曹锟恢复自由后,张学良、张宗昌、李景林等面见,要求曹复位。曹说:“不能干了,我德薄能鲜,国家的大事以后就靠你们年轻人了。”张说:“我父亲说了,您尽管复位,他老在旁边看着,看谁还敢说三道四。”张李二人也在旁边附和。
⊙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吴佩孚声名大振,驻地洛阳一时门庭若市,各方要人、名人朝圣似的拥向洛阳。上至北洋政府的国务总理、各部总长、各省督军、省长、蒙古王公,下至各类政客、议员、商绅,往往一天要接待二三十人。仅一年,各方来客的名片就装满了一尺见方的一手提箱。
⊙张其锽与谭延辏窠浚芯苛芍迥辏猿啤拔奘ψ酝ā薄N馀彐谝埠苁窍不墩疾分А5闭攀芴分古赏獠拷忧⑹保艘患绻剩岢赡妫牌溟B遂一直跟随吴佩孚到死。
⊙吴佩孚与直系将领在保定曹锟处参加宴会。席间,吴突然向上海护军使何丰林责问起前江苏督军李纯的死因。何支支吾吾不作正面回答。这时,吴说:“我要在书上记上一笔:某年某日,苏皖赣巡阅使齐燮元弑其长官于南京。还要添上一句,其参谋长何某参与其事!”何连说:“那当不起,副使的话说得太重了。”吴说:“我这是春秋笔法,我一定要这样写!”
⊙1922年,梁士诒上台组阁。吴佩孚今天一篇《驱鳄鱼文》,明天一篇仿《讨武曌文》。梁不理睬,夸吴为“吾国之一奇男子”。吴则劝梁不要“笑骂由他笑骂,好官我自为之”。
⊙“马桶将军”王怀庆,对部下常无故打骂,以此来考验部下是否忠诚。如果挨了打骂而没有一句怨言,则很快就会得到提拔。渐渐地部下总结出了这条经验,如果有谁哪天突然挨了王的打骂,同僚们就会去祝贺,要他请客。
⊙曹锟赂选成总统,副总统一席,遂为直系各大将瞩目。苏皖赣巡阅使齐燮元颇有意为之。因人言其资望轻,年龄小,不到四十云云。齐特意为此召开记者招待会,申明自己确实年过四十。
⊙直奉战前,吴佩孚的谋士白坚武分析日本的态度:“英美是国际绅士派,日本是流氓。如果打起来,绅士会袖手旁观,流氓却会帮助你。”
⊙吴佩孚最不能容忍冯玉祥的背叛。1926年,吴佩孚与奉系联合讨伐冯玉祥。在保定的誓师大会上,他们办了一场古色古香的礼仪:礼堂上的香案上摆着关羽、岳飞两位圣人的神像,吴带领大家行三跪九叩大礼。吴看见黄纸烧得很旺,于是说:“黄纸烧得这么旺,我们一定能旗开得胜。”
⊙吴佩孚致电张作霖:某平生最恶反复无常之小人,不意敝处有一冯玉祥,尊处亦有一郭松龄,叛乱相寻,纪律无存,此而可忍,孰不可忍!某愿悉力相助,共张挞伐,必使通匪叛国之冯玉祥无所逃罪而后已!
⊙国民革命军北伐时,吴佩孚撤离汉口,已经上火车,却又下车过江去武昌,幕僚劝说:“应先入武胜关以便指挥作战。”吴说:“你们的意思很对,但是我要做人。刘玉春还在武昌,我不能扔下他。”
⊙张福来是吴佩孚一手提拔起来的,后来做了河南督军,张在吴面前,就像个小媳妇,怎么挨骂也不敢吭声。
⊙某次,曹锟批评吴佩孚说:“大帅,我也做过。我做时,把功劳都分给你们。你做却总是揽功,自大狂妄,以至于造成今天这种离心离德局面。”
⊙吴佩孚的手下战将刘玉春防守武昌,战败被俘,记者问他是不是反革命,刘回答说:“今天我已战败,还谈得上反对不反对,我只是凭良心说话。吴大帅的主张也许不对,但人格很高,对我有知遇之恩,所以我明知不能守而要苦战,就是报答吴大帅。我自知殃民危害地方,一死不足以谢罪。今既被俘,把我的肉一片一片割下来赎罪吧!”
⊙参与“北京政变”的“倒吴健将”胡景翼对报界说:“吴佩孚不知政治,只知《易经》、《四书》,看不起人,此次应失败。请诸君不要害怕,吴之势力绝不能复。”
⊙王怀庆在北京豪华公馆内设置了一个办公室厕所。厕所有两大间,中间设有“大便椅”,下铺细净炉灰,前设办公桌,陈列办公文具。王怀庆常常在便椅上一坐数小时,召集属下,处理公务。
⊙马桶之于王怀庆,就像一个形影不离的朋友。无论在什么地方,王怀庆没有枪可以,没有马桶不行,一具漆红烫金上面写着斗大的“王”字的马桶总是不离左右。行军打仗,得有一个班左右的人抬着马桶随行。进攻的时候,他的士兵打着上书“王”字的大旗往上冲,他就坐在写着“王”字的马桶上督战。只要看到那只硕大而且鲜艳的马桶,人们就知道这是谁的队伍了,“马桶将军”由此得名。
⊙王怀庆迷信,出兵要选吉日,打仗要讨彩头。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吴佩孚安排王怀庆为第二军总司令,作战指示下出好长时间后,王怀庆都不出兵,一打听,原来是因为一连数天都没有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