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在梁庄-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撵得满村跑,要杀死他,把老周两口子吓得出去躲了半个月。”
回到家里,父亲给我详细讲了光河的遭遇:
事情发生在2005年10月18日,六点左右,天擦黑,学生刚放学。
光河的一儿一女,弟弟梁亮和姐姐梁英准备回梁庄村,梁亮骑摩托带着梁英,梁英已经怀孕了,有四五个月吧。梁英是个好女子,顾娘家,也顾婆家。梁英和她丈夫在镇上开了一个家具店,生意不错。她的婆家姐是个瞎眼,她经常照顾,关系不错。这天是梁亮刚从广州打工回来,到镇上接姐回娘家吃饭。就在高中拐弯路口被一辆小轿车撞了。撞车的人姓庞,是粮管所的一个主任。庞的亲哥是公安上的人,刑侦副队长之类的官。庞是醉酒驾驶,车开得很快,一辆农用车和他的车同向而行,庞超车的时候,撞了梁亮的摩托。梁英被撞飞到农用车上,一直被拉到了另一个县,大致有七八十里。人们卸车的时候才发现有具尸体在车上,当时已经夜里十点左右,车主吓得要死,不知道咋回事,赶紧报警。在这边,事故现场,车主庞一看人死了,赶紧打电话,很快,来辆车过来把他拉走了。旁观的人报警,梁亮被拉到医院,很快就死了。村里人和梁英婆家人一直在找梁英,明明是和梁亮一块儿走的,咋会没见了?到第二天早晨,公安局查到这边派出所,才知道梁英被撞到车上,拉到另一个县里了。
光河两口子还在新疆打工,几天之后才回来。光河的弟弟光天在家打理。梁英放在火葬场,梁亮放在医院太平间。当时,庞托村里治安主任去说,认为这个事赔偿七八万就可以了,光天认为七八万不行,两个大人,带梁英肚子里的那孩子,是三条命呀。后来,庞又托镇上几个有头脸的人去说合,九万五千元就到头了,再多就不管了。过了三天,梁光河两口子回来了,那伤心劲儿就不用说了,在儿子那里哭哭,又跑到闺女那里哭哭,嗓子都失声了。村里人就劝,别哭了,人死不能复生,还是赶紧想想赔偿的事吧。刚开始,光河说,不要钱,只要命,判他刑,让他坐牢。人们劝他,人已经没了,钱再没了,真正是人财两空。再说,你这闺女儿子在地下有灵,也不会愿意的。光河也就不这样说了。那一阵子,一堆人围在光河家里出主意,一是同情,还有一个,心里都打着小九九呢,想着万一要得多了,说不定还能借来一点。
最后找到一个地区公安局的关系,送礼说情,说最低赔偿二十万,姓庞的没答应。但是,地区公安局的人认为,不用管它,拖一阵儿,只要不签和解协议,他就属于重大交通事故,赔钱之外,还要判刑。后来,庞又找很多人给梁光河说合,双方僵到那儿了。最后,庞使出杀手锏,放出话来,再不答应,就不给钱了,判刑就判刑。这给梁光河造成巨大压力,怕人家有势力,即使人家坐牢,也会很快出来,钱也可能拖着不给,最后造成人财两空。为这,梁光河也四处找人讨主意,也没有更多办法。
姓庞的也打听过了,知道梁家这一家族虽然外面有人,但多与梁光河家,尤其是与他父亲梁兴隆有历史矛盾,肯定不会多管此事。因此,也就不管梁光河如何活动,以静制动。
此事被晾了有一段时间。梁亮和梁英一直没有下葬,尸体放在火葬场的冰柜里,每天也得花不少钱。光河两口子天天哭,到最后眼泪都流不出来了。闺女儿子下不了葬,人家又不管,打官司吧,又没人。一个月工夫,光河就瘦变形了。最后,光河撑不住了,又找人说合,把赔偿的钱说到十五万七千元。算是和解了。梁英的婆家也得了一部分钱。
后来,一个与梁兴隆有仇气的梁家人,与乡人说,这都是梁兴隆的报应,你是不知道,梁兴隆那鳖娃儿干支书的时候,那是屙血背良心,坏透气了!老天爷没报应到他身上,报应到他孙娃儿孙女身上。
梁庄的人大都同情这俩娃儿,但是,另一方面,又认为这是梁兴隆当支书时做了坏事的报应。
农村人的想法很现实,人死了,剩下最重要的就是钱的问题。在为钱而争执的过程中,疼痛、伤心、亲情都变为可以讨价还价的东西,一切似乎都很冰冷、无情、残酷。这也是一般人在理解乡村类似事件时常有的谴责与鄙视,似乎他们把钱看得比人重。但是,谁又能看到他们心里面的深流呢?
我就要离开家乡的时候,光河到县城看病,他的舌头突然间不能动了,吃什么都吐,无法下咽,已经有十来天没有进食了。我不知道最终的检查结果,姐姐说可能是神经官能上的病,哪一根神经失控了。但我有一种疑惑,这会不会是抑郁症引起的?想起光河从房屋暗处走出来的时刻,那厌倦的、松弛的、刀条一般的脸,我觉得死亡似乎就跟随在他左右。白发人送黑发人本来就是痛苦的,更何况是以这样残酷的方式。无儿无女的他,生活的希望、目标又在哪里呢?而他的新房,又给他多大的压力,或者,一种说不清的负罪感?“拿儿女的命换来的”,这句话会在他的心里产生怎样的反应呢?在乡村,突然得到这么大一笔钱,觊觎的人且不说,它会使那些嫉妒的人说出不符合自己日常性情的话。我相信,有不少人向光河借过钱,毕竟,他有这么多钱,是所有人都知道的。而当所有的钱都转化为这一座房子时,也等于全村人的某一笔财富失去了。这是一种不顾人情的做法,会招致村里人的不满。它也会加深光河的负罪感。
'1' 不太美气:不舒服。
'2' 说人:相亲。
'3' 对两句:双方对话几个回合,暗含着较量或考查之意。
'4' 黑里盔:脸非常黑。
'5' 清是:真的,特别
'6' 婆子妈:婆婆。
'7' 月把天: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第五章 守在土地上的成年闰土
引言
对农村无依无靠的老、弱、病、残及因劳力弱和遭受灾害而生活困难的特困户,市政府采取临时救济和春节前集中救济的办法,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2004年6月,出台了《穰县农村特困户救助办法》,2006年7月,又将农村9388户、22500人纳入农村低保救助范围,平均每年发放生活救助金和医疗费170多万元。
——《穰县县志·民政》
清立:无论走到哪儿,刀不能离身
夜里下了一场大雨,清晨起来,村里人都出来查看房前屋后的情况,害怕有地方存水太多,泡到地基。乡村的下水道一直是一个大问题,没有统一的排水管道,都是各自为政,一到下雨,村里的水流纵横交错,前后邻居为排水打架的事情时有发生。
我和哥哥也到老屋去查看了一番,东西屋的两个水坑里储了好多水,但还没有漫到前后地基的地方,不会造成老屋的倒塌。我们准备回去吃早饭,走到青石桥的地方,清立挎着篮子出现在路的那头。他的上衣敞着,露出滚圆的肚子,裤子用一根草绳系住,一只手拿着一把长约八九寸的砍刀。看见哥,老远就笑眯眯地打招呼,“叔回来了。姑啥时也回来了?”他的声音很低,有些沙哑。我低声对哥说:“看着怪正常啊,怎么都说他神经了?”哥说:“说两句话你就知道了。”然后大声对清立说,“清立,起恁早,干啥呢?”清立说:“河里涨水了,5点多就起来,到河里逮鱼了,逮住条大鲶鱼。”说话间,走到我们面前,把篮子伸到我们面前,只见小篮子里卧着一条大鱼,有四五斤重的样子,胡须还在微微地动,我和哥都赞叹起来。清立一听,非要把鱼送给哥。他把篮子放在青石桥边,到处找绳子,想把鱼穿起来。
我说:“清立,给你照张相。”他好像不相信的样子:“真的?”我说:“是真的,你站好,摆个姿势。把手里的刀先放一边儿,不好看。”清立却说什么也不愿意,一定要拿着刀。我说:“你把它先放篮子里,等照完相再拿上,不就行了吗?”说着,我就很自然地去拿他的刀。清立的脸色突然难看起来,非常紧张,手里的刀握得更紧了,眼神里露出些凶光。哥看见这情势,赶紧上来拦我:“你照就是了。”
清立好像忽然醒悟过来,掀开衣服,把刀插在裤腰里,然后放下衣服,从外面几乎看不到刀了,只有一个很浅的轮廓。我说:“开始了。”清立却又跳起来,说:“别慌,我还没摆好姿势。”他跑到一棵树旁,倚在旁边,腿交叉着,大概觉得这姿势很美,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照完之后,再三嘱咐我洗出来一定送给他一张。
我很想和他聊会儿天,了解一下他的精神状态。九年前,清立突然神经了,拿着刀到老支书梁兴隆家里行凶。梁兴隆吓得满村跑,清立满村地追,把梁兴隆的头、手、腿几乎都砍断,胸部也挨了一刀,肋骨都露出来了。梁兴隆老婆的手和腰也被砍伤了。这件事成了当年轰动方圆几十里的新闻,有好事者还编了一个顺口溜:“梁庄出新闻,清立砍兴隆,胳膊断了线,刀往肚里捅。”
我问他日子怎样,他却反问我:“你从北京回来,那奥运什么样?”我还没来得及回答,他又说到奥运很了不起,我心中还暗自吃惊,觉得清立并没有真正傻。再往下,就不知所云了。清立说话声音很低,嘟嘟囔囔的,听不清楚。一会儿粮食政策,一会儿治安管理,一会儿又哪个地方死人什么的,思维很乱,没有完整的表达,但几乎全是国家大事。他双手抱在胸前,眼睛看着天,还有点沉思的状态。
临走的时候,清立一定要我们拿走他拎着的那条大鱼,他已经在地上找到一根细绳,把鱼串好,非让哥哥拿着,哥哥推说拿着不方便,但怎么推让也不行,最后哥哥只好拎着这条五斤的大鱼回家了。路上,哥哥说:“你那会儿去拿清立手里的刀,你知道有多危险?自从出了那件事之后,他在村里,刀是从来不离身的。有时候,走着走着,他就会拿着刀乱舞一阵儿,谁也不敢拦他。你想,出了砍人的事儿,谁还敢上他跟前?”他为啥非要把鱼送给哥哥?因为当年打官司,哥帮他请律师,找精神病院作鉴定。他心里还是明白的。
吃完早饭,我让哥给我讲讲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清立,今年可能四十四岁吧。原来做过小生意,很精明,干活也出力,干瓦工。他们家在梁庄也属于被欺负的对象,他爹属于脑子特别死的那类人,没有一点正义感,没团结住人。想巴结村干部,但又巴结不上,村里人都看不起他。“文革”时曾经得势几天,但也只是打手,那时候咱爹受批判,他也跟着别人,上去又踢又打。在村里没一个朋友,很少有人到他家去串门,几乎没有摆过酒场。清立,在农村属于能干人,但为人处事也和他爹有点相似,性格孤僻,很少交到朋友,但见人说话打招呼比他爹强。
清立没挣来多少钱,娶个老婆却很逞强,老是吵他没本事。其实当时,整个社会环境都没钱,清立分家后,日子在村里过得不算最差,可他老婆不愿意,俩人为此常吵架、打架。清立吵不过,也打不过。可能那时候性格都有点压抑,村里的人感觉到他神经有点不正常,但也没出过啥事儿。
清立和梁兴隆的矛盾根源在于房子的问题。清立的房子在坑塘边,离兴隆家比较远。但是,兴隆家的下水道被挡住了,其实不是个大问题,下水道都是自己挖的,怕下雨了排水不畅,稍微改一下就行了。但是,兴隆当支书那些年,习惯了以势欺人,就直接跑去骂清立,清立还了几句嘴,还把兴隆推倒在地。后来,兴隆的几个儿子认为非得治清立一次不可,敢欺负到太岁爷头上,那还了得?兴隆的仨儿子跑到清立家里,把清立揍了一顿,打得不轻。到大队那儿评理,村里治安主任是兴隆二儿子的亲家,你说,清立能说赢吗?把清立定为没理,因为打了梁兴隆,又给赔了五百块钱的医药费。从此之后,清立种下心病,彻底神经了。
一天夜里,梁兴隆的儿子在周家看完电视回去,正准备开门,有人拍拍他肩膀,他一回头,就被戳了几刀。有人怀疑是清立干的。他们去找清立的事儿,清立说他没有,大家都不信。又打了一架,这次,清立更吃亏了。这中间,清立的老婆也带着儿子走了,找不着,可能出去打工了,连个信儿都不给清立留。
有几个月的样子,大概是1999年的夏天,具体哪一天忘了。清立手里拿把砍刀,不知道是为啥,跑到兴隆家里,先打兴隆老婆,把他老婆手指砍断,头上还弄个窟窿。梁兴隆吓得满村跑,清立拿着刀满村追,兴隆的脖子被清立用砍刀割了一下,肩上、腿上也砍了几刀。旁边的人去拉,清立拿着砍刀满村追,吓得也没人敢上来拉架。人们说,兴隆这次肯定是活不成了。
兴隆和他的老婆都住进了医院,清立被抓到了派出所,兴隆花了一万六七,弟兄几个为谁出多少钱吵得像鳖血'1'一样。俩人都是重伤,后来还作了伤情鉴定。按法律规定,可以把清立判刑,至少十五年。
这时,不知谁出个主意,说应该给清立请个律师,作个精神鉴定。他爹来找我,开始我想着不能管,兴隆跟咱们家有仇,别想着我是公报私仇。后来,我又想,我这是坚持正义哩,万一清立是真有病呢?一个病人,也不能这么冤枉他。我这才帮他联系律师,找医生作鉴定。一鉴定,确定清立为躁狂型精神病。
开庭时,法官问清立:“梁清立,你为什么要杀梁兴隆?”清立说:“我日他姐,我就是想把他弄死。弄他弄得还嫌轻了。”问了好几次,清立都是这句话。法官审不成,开庭没多长时间,就宣布休庭,又让清立去作精神病鉴定。后来,在地区作了鉴定,确实是精神病人。几个月后,清立被无罪释放。
回来之后,也不知道是害怕,还是为了吓人,反正无论走到哪儿,他总是刀不离身。
我黯然。古老的乡村故事仍在延续,即使现代之风已经吹了几十年,仍没有改变乡村内部的生存结构。当然,对于清立来讲,法律的公正已使得他逃离了刑罚的苦难,但是,他精神内部的崩溃又有谁能负责呢?哥哥一定要让我看看清立的房子,可能会更有启发。吃完午饭,我和哥哥到清立家。清立的房子其实就在一进村的那个坑塘边,我一直没有在意。房子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盖的那种青砖混泥瓦房,墙一半是砖,一半是泥。不知道为什么,他把东屋和西屋的两个窗户全部用砖砌了起来。
清立看我们来了,非常高兴,把我们让到屋里,屋里光线非常暗,能闻到一股腐败的垃圾场的气息。进门的正屋还算有点光线,可以看到家里的摆设。其实,也没什么摆设,中间一张破旧、低矮的小桌子,两个凳子,桌子上落满了灰尘,估计好久没有人来了。后墙是用泥砌的一个长条凳,上面放着各种杂物,物品上面挂满了蜘蛛网,有着尘封的感觉。西屋里面几乎是黑的,支着一张床,床上一张破席,几件衣服,没有枕头。那把砍刀赫然放在床上,在微黑的光线中闪着亮光,让人有些莫名的心惊。
屋里的味道让人无法忍受,我们急急地退出。本来想照张相,又怕清立不高兴,我就没有提出这个要求。哥哥给我示意了一下,让我看看院子里的猪圈。猪圈里也是漆黑一片,没有猪,但是,里面却铺满了长长的蒿草。从清立家出来之后,哥哥说:“现在,清立每天的工作是去河里砍蒿草,铺在里面。再去砍,过一段时间,满了,弄出来扔了,再砍再铺。”问他干啥,说是磨刀,清立说:“日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