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减刑-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世道,没权真的不行,戴斌心想,等李建国醒来,好好问问他,我也想考大学,我也想去北京。
第五章 减刑后的利益纷争 七十一、78年复习再考
李建国算是有毅力的人,随后他就全身心的投入了复习迎考的知青生活。高考恢复的消息虽然没有大范围的宣传,但通过各种渠道慢慢的也传入偏僻的乡村,很多知青点都传来消息,知青们参加劳动都开始磨洋工,有的知青采取了请假回家的方式去复习。面对这种情形,公社里也开始考虑怎么办,四人帮倒台之后,很多政策有了变化,知青要求返城的压力也逐渐显现出来,当时的公社革委会领导算是开明的,知道这些城里下放来的年轻人是不甘心在农村生活下去的,采取了绥靖政策,要是在知青点管紧了,这些知青反倒想法子会用各种方法请假的,倒不如松一些,让人能留在队里。大队里的书记见革委会领导这样,也就不拿这个卡知青了,所以当时对李建国这几个知青算是幸运的,李建国这些试图通过高考返城的知青于是复习起来也不避讳,在参加劳动的间隙里也拿出复习资料学习。而在有的地方,许多知青为了复习的时间,不惜送礼给大队干部,不然就会被扣工分或者扣口粮。
其他的几个知青也先后知道了这个消息,但不是所有知青都对参加高考有信心,就这个知青点,除了李建国以外,也只有另一个知青准备参加高考,其余的人还是指望招工、当兵之类的途径回去,反正大家都是一门心思,在这农村里再也呆不下了。李建国是个聪明人,知道参加高考报名要队里同意的,于是伙着另外一个准备参加高考的知青买了点东西送给了大队书记,为自己复习创造点条件。
受了李建国的影响,戴斌重新开始自学高中的课程,因为李建国提前告知的消息,戴斌还算有幸找到几本高中课本,因为等到10月份恢复高考的消息正式传开的时候,高中课本已经是洛阳纸贵,一书难求了。那个时候知青间流行着一句话:以后穿皮鞋还是穿草鞋就看能不能考上了。
那是一段回忆起来刻骨铭心的日子,白天要代课当孩子头,晚上就着油灯看书,只有高中的几本课本,根本没有老师,全靠自学。戴斌后来看自己儿子学习的态度心里一直不满意,觉得学习条件这么好,孩子反倒不珍惜,也给戴晓天讲过几次过去自己学习的事情,但戴晓天也只是呵呵一笑,戴斌也没办法,幸亏戴晓天的成绩算是中等,戴斌自己那时候工作忙也只有随他去了。
幸亏李建国和另外的知青多少上过一些高中的课程,戴斌向他们能够多少请教一些,特别是数理化方面的课程,没有他们的指点,戴斌根本就是一窍不通,因为毕竟他连高一都没上完。戴斌天生有学习的天赋,在这种半自学的状态下,居然把高中的课程看懂了大半,这一点连李建国也很惊讶,对这个农村里的代课教师很是刮目相看,甚至自己有的题目不懂,反过来倒有的时候向戴斌请教。
一九七七年冬天,中国五百七十万考生走进了曾被关闭了十余年的高考考场,A省有万考生参加了高考,李建国便是其中的一员,戴斌并没有参加,他觉得自己还没有参加高考的实力,他把李建国的复习资料都留了下来,继续学习,为了拿到这些复习资料,他提前一天陪着李建国走山路赶到县城里,一直在考场外面等着李建国,直到李建国考完,才把那些复习资料拿到手,防止被别人借去。
但事与愿违,这些复习资料戴斌记得自己还没看完,又回到李建国的手里了,因为李建国没有考上。77年的全国高考报考人数570万,录取人数27万人,录取率仅为,真可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李建国在春节后得到了消息。
戴斌记得李建国在经过煎熬般的等待后终于得到了确切的消息,他没录取,没有挤过77年冬天的那座独木桥,整个公社只录取了两名,其中一名还因为政审不过关被取消资格了。
李建国那天和另外一个参加高考的知青关着门是痛哭流涕,这意味着他们将继续在农村里呆下去,修着本不属于他们修的地球,或许在这里娶个乡下老婆,扎下根来,他们是极度的不甘心。
戴斌没有去安慰他们,他知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这种失望不是劝解就能化解得了,只是竖着耳朵听着,生怕两个人伤心的得了失心疯把学校让知青住的破房子拆了,一直小心翼翼的等到半夜他们屋里没了动静才敢睡去。
第二天一早,戴斌的门就被敲响了,李建国用熊猫般的眼睛盯着戴斌一字一句的说:“把复习资料还我,我今年再考!”戴斌有些舍不得的把复习资料从桌子上拿给李建国,点点头说:“那好,我今年和你一起参加。”李建国用手一拍戴斌的肩膀说:“好,我们一起考,我就不相信我考不上,我们一起考取大学从这鬼地方走出去。”
第五章 减刑后的利益纷争 七十二、困苦的复习岁月
人生重要的不是你现在处在何地,而是你将要往何处去。戴斌在李建国的熏陶下,下定了要走出去穿皮鞋的理想,这将是他人生一次重要的选择。
做一个选择相对容易,而面对人生的挑战则是需要有大毅力的,戴斌和李建国以一种读书互助的形式继续没老师的自学生活,这是一种极其清苦而孤独的生活,甚至要面对别人的白眼和讥笑。1977年的第一次高考让很多知青明白恢复高考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天上扔下一条梯子,谁都可以攀着这条梯子跃出农门,甚至比招工、当兵这样的路子更难,很多人都放弃了。李建国第一次高考失败后,对他嘲笑自然滋生在知青之间,有意无意、恶意善意的当面嘲弄自然也随之而来,而戴斌,这个高一都没上完的农村人也跟在后面起哄,不光知青在后面嘲笑,有时候本村的人也拿这个开他的玩笑。
戴斌要感谢自己的母亲,母亲得知他想要考大学的决定后,义无反顾的支持,对幺儿【文】说全家就【人】是勒紧裤【书】腰带也要支【屋】持儿子读书,戴家总要有个有出息的,另一个是大队书记,书记知道戴斌准备考大学的事情后,专门有天转悠到小学校里来,在视察过知青点后,专门对戴斌说:“小家伙,好好学习,城里人能考,我们农村人为什么不能考,不但要考还要考上,为我们大队争口气,报名的事情不要担心,大队一定推荐你去报名。
有了支持,戴斌对参加高考充满了信心,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天气热了,他就打桶冷水把脚泡在水里,既消暑又防蚊子叮脚,只是有时候泡久了把一双脚泡的白喳喳的。当代课教师还是有些好处的,戴斌在学校里能找到不少用过的纸张利用没写字的地方打草稿,验算数学和物理题目,那个一个物资极为匮乏的年代,戴斌也不可能用家里的钱去买练习本当草稿纸,那对这样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是一件极为奢侈的事情。戴斌需要的草稿纸数量是巨大的,没有老师,只能靠勤奋,戴斌记得最后用去的草稿纸,那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摞起来比自己还要高。
戴斌用毛笔写下当时最为普通的励志名言贴在墙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告诉自己没有老师,只能靠勤能补拙。而李建国与戴斌两个人是相互促进,一边互相帮助,你检查我背书的情况,我验算你的题目,在这段时间里,李建国和戴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那种友谊真正属于一种患难之交,李建国在以后很多场合都说过,人说知青在一起的交情深厚,我和一起下放的知青当然十分深厚,而比这更深厚的就是我和戴斌的感情了。
那时候没有什么补品和营养品,李建国家里人口多,对李建国的支援也很有限,而这时的农村相对于城市来说,吃饱肚子之余至少有些鸡蛋,再说,戴斌的家乡虽然属丘陵地带,但水塘沟坝却很多,虽然大塘里面的鱼虾是属于生产队的,不能去网钓带回家弄着吃,但只要有水的地方到处是鱼,戴斌的母亲带着戴斌的姐姐戴红梅下了工之后,就在水沟里摸些小鱼虾。那时候不比现在,现在的人大鱼吃的厌烦了,要吃野生的小鱼,那时候这些沟渠里的小鱼几乎是没什么人吃的,都喜欢吃大鱼,只有乡下人用这打牙祭,生产队里对这些个事情都算睁只眼闭只眼的,野生野长的,也算不上集体财产,只是不要拿出去卖钱搞“投机倒把”就是。这个时候已经不再提“割资本主义尾巴”了,戴斌家里养的鸡也多了些,自然鸡蛋也多了,不过戴斌母亲基本上都省着给老幺儿子吃了,为这事情,戴斌的二哥还和母亲吵了一架,戴斌后来听姐姐戴红梅说了,心里总觉得对二哥有些歉疚,家里培养自己读了书,这些个好处都给自己占了,让二哥受苦了。
戴斌母亲常常把这些个菜烧好,不是自己就是要女儿戴红梅赶路送到小学校里给戴斌补充营养,都是熟的去,等着人吃完还把碗筷洗干净再走,戴斌母亲在这个问题上认识的很清楚,儿子看书的时间精贵,耽误不起。农村人心地实在,见城里来的知青李建国和自己儿子在一起学习,戴斌母亲总是叫着李建国一起吃,李建国心里很是感动,不止一次的对戴斌说,自己以后出息了,一定会报答的。
第五章 减刑后的利益纷争 七十三、高考中榜的喜悦
皇天终究是不负有心人的,1978年的夏末,在参加高考后苦等了一个多月的戴斌和李建国终于分别等来了自己的录取通知书,李建国考得分比较高,虽然他填报了重点本科,但只被省内的中专学校录取,后来李建国知道是因为自己父亲政治上的原因所导致的,但这都是以后的事情了,而当时盖着学校公章的一纸录取通知书足以让他幸福的晕眩。戴斌录取的也是中专,是省里的财经类的学校,后来戴斌听说是因为他的数学单科成绩比较高的原因。许多年以后,有一次戴斌和李建国在一起喝酒回忆78年高考的事情,都十分庆幸那一年不需要考外语,要是考外语,没准两个人还都呆在刘村的乡下。
一张盖着公章的薄薄的录取通知书,将决定人一生的命运,凭着这张纸,农村人一夜之间就变成城市人,脱离了农村的生产劳动,有了相应的口粮供应,在学校里还有补助可以领到,即使是百分之四点几的录取率,这样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势,仍有多少人含着失败的眼泪收拾书本待来年再战,再晚几年,高中出现了一批“高四”、“高五”的重读生。我们无法说这样脱胎于科举制度的高考就能选出真正优秀的人才,在这个充满机会的时代,很多没有考上大学的人用成就证明了他们也是真正的人才,但这种公平的遴选机制是给每一个人带来了希望,将享受高等教育的资源的机会平等的分配给每一个人,这一点,他无疑是科学的,也是进步的。从农村走出来的戴斌深深体会到这一点,他当市长的时候,每到高考的时候,他都会专门听取市里关于高考准备工作情况的汇报,一个公平的高考环境将是贫苦孩子出人头地的重要途径。
李建国的庆贺方式与戴斌的庆贺方式各有各的特点,李建国收到录取通知书后抱着戴斌痛哭了一场,然后把身上所有的钱在公社的供销社里买了吃食和酒带回了知青点,请本大队知青点的知青以及本公社玩的好的知青大吃了一顿,而且是头一次规规矩矩用东西向村上的人换了一只老母鸡,在这次聚餐上,李建国是开怀畅饮,席间挥洒自如,把自己不准备带走的物件悉数分给了在场的知青。怀着对同伴高考中榜的羡慕和嫉妒,以及真诚的替李建国的高兴,知青们也灌得李建国不亦乐乎,最好,李建国是醉的不省人事。
戴斌没有参加李建国的庆功宴,他拿着自己录取通知书回到自己家里,递给了母亲,向不识字的她介绍着,戴斌母亲小心的捏着儿子的录取通知书流下了眼泪,让女儿赶紧去买点草纸,喊上另外两个儿子。让戴斌跟着她上山去给戴斌的爹烧纸去。在戴斌的墓前,戴斌母亲以一种下乡独有的哭腔唱音把老幺儿子高考中榜的消息唱给九泉之下的丈夫听,一边把这些年守寡拉扯儿女的苦楚唱给丈夫听,戴斌跪在父亲的坟茔前不禁发誓,自己以后决不能苦了自己的老娘。戴斌大哥、二哥还有姐姐都在戴斌身后跪着,这阵势,在戴斌大哥结婚后,戴斌的母亲操办了一回,多苦的女人,心里积攒着守寡多年的苦水只能以此形式表白给死去的丈夫听,哭腔萦绕在山丘松林之间,好似杜鹃啼血,这哭音,也只有乡下女人才懂得,无论是姑娘出嫁,还是家里老了人,多半有几个家里的女人来哭唱一场,那乡下女人的苦水都要在这一场哭唱里要倒个干净,而一旦唱罢了,乡下女人依旧擦干泪水,洗衣,下田,做饭,喂猪。
哭唱过守寡多年的酸楚,戴斌母亲音调一变,虽然仍是哭唱,那哭唱的语句里那是对儿子高考成功的骄傲。在那时候的农村,这是何等的荣耀,家里出了个城市人,那腰杆是挺直了的说话。更何况是戴斌这样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戴斌母亲觉得这么多年的辛苦终于有了回报,她要唱给所有人听。
兄妹四个人静静的听着,谁也不打断母亲的哭唱,让母亲彻底的释放她心中的苦水和喜悦,他们听着,身上血脉的联系让他们无需去听清母亲哭唱的内容,只要听到母亲的音调,那困苦岁月里的日子犹如一幕幕的闪现在眼前,母亲哭唱中对未来生活的希望也是他们对未来的希望,一个孤儿寡母的家庭犹如中国的命运一样在七十年代后期起了转折,只是苦了母亲为四个孩子独自操持,让美好的岁月逝去了,但未来仍然是让人期望的,戴家的每一个孩子都像戴斌一样在心里发誓:要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山风卷起了地下纸钱的灰烬,四个孩子齐声唤着,爹,来收钱咯!
第五章 减刑后的利益纷争 七十四、举村同庆(一)
士文化是深藏在中国人的骨子里的,对文化人的尊重与羡慕在缺少教育的农村人身上尤显得热烈。
戴斌高考中榜的当夜就传遍了整个大队,这个时候,整个刘村都沸腾了,早已经忘了考取的这孩子姓戴,而不是姓刘,一种无名的荣誉感冲击在乡亲们的胸膛中,刘村出人了。戴斌家的土屋里坐满了客人,每个人都似乎像看着外星人一样看着戴斌,很多人把粗壮的大手拍在戴斌的肩膀上,呵呵的笑着。村里那些个闺女们站在角落里一个个用眼神打量着戴斌,掩着嘴互相调笑着,弄的戴斌脸都不敢朝那里看。戴斌年逾七十的外婆拉着戴斌的手一下都舍不得放开,家里突然出了个大学生,搁在过去那就是秀才啊,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老人家几乎把心都从胸腔里跳了出来。
大队书记也来了,当场就宣布,要为戴斌中榜的事情要好好的操办一下,戴斌家几口人这几天就不用出工了。戴斌大哥心里是压抑不住的兴奋,他看着自己母亲,用征询的眼神看着,戴斌母亲抹着眼角幸福的泪水赞许的点点头。戴斌大哥受到母亲的鼓舞,腾地在屋子里站了起来,大声的宣布:戴家要为戴斌高考中榜庆贺,到时候请乡亲们一定要到。屋子里顿时是掌声一片。
第二天一早,戴斌大哥出门去请队里会杀猪的来家里帮忙,戴斌嫂子哭着站在自家猪圈前面看着那条才长到百把斤的猪,叹着现在杀了可惜了,过年家里怎么办啊!但戴斌大哥回来的时候没有带回屠户,倒是带来给她一个惊喜。生产队里昨天晚上开会,戴斌为本生产队争了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