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毛泽东和他的顾问-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把敌人全部歼灭,不走一兵一卒,这的确是战争史上少见的。他还谈到太平天国打曾国藩时,有个打法叫“五瓣莲花抄尾阵”,还有个歌诀:第一句是“前面一支先扎定”,后面记不起了,只记得大意是左右两支兵包围敌人,另外一支兵迂回到敌后,截断敌人归路,这就叫抄尾,还有一支兵为预备队,共五瓣莲花。我们这次打法,是四面包围敌人,务求全歼,主力用在迂回敌后,从后面打,以求速决,就是少了一个预备队。然而我们打得更出色,更理想,胜利也更大。
第一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大灭了敌人威风,大长了我军志气,大大提高了红军的政治声威和全军官兵的斗志,鼓舞了赣南、闽西的广大工农群众,提高了广大群众对红军支援的积极性。同时,大大增强了毛泽东军事领导的权威,而这一领导权威的确立,是尔后保证第二、第三次反“围剿”胜利的很重要因素。
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是毛泽东的正确路线战胜“左”倾冒险主义的结果,不战胜“左”倾冒险主义就没有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在实行从游击战向运动战战略转变的四个月曲折、激烈斗争中,毛泽东站在无产阶级革命立场上,高瞻远瞩,从实际情况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全面深刻地分析了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和当时的形势,深思熟虑算无遗策地考虑了整个战略行动方针,从一开始就抵制了冒险主义的错误主张,既坚持了马列主义的正确原则,又不违背党内民主集中制原则,以理服人,善于引导,从而取得光辉的胜利。
郭化若回忆说,在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和进行第一次反“围剿”的全过程中,我作为军团和方面军司令部的一名工作人员,始终在毛泽东身边,受到他耳提面命,确实学到了许多过去在黄埔军校和莫斯科没有学到的东西。
一○、毛泽东说郭化若办了件好事
龙冈战斗,我军全歼了敌18师师部和2个旅,活捉了张辉瓒,并缴获了无线电台一部和俘虏了无线电人员10名。鉴于文家市战斗中破坏了缴获的无线电台的教训,遵照毛泽东的再三嘱咐,在作战命令后面注明要各部队注意收集无线电台和人员。但缴到的电台发报机还是搞坏了,只能收报,实际是半部电台。
当时总部设在小布。无线电台和俘虏的无线电人员送到总部,也就是送到郭化若所在的参谋处。开始被俘的无线电人员很害怕,连自己的真实姓名都不敢讲。有的到建国初,名字见诸报端,才不得不说出真实姓名。当时有个报务主任,没有队长。郭化若一个个地找他们谈话,宣传党的政策,真诚地希望他们留下来为红军服务。经过做工作,10名无线电人员都愿意加人红军行列,尤其是王诤,在国民党军队中是重点培养的尖子,报务、机务都懂,他和刘寅等后来为发展我军无线电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电台和无线电人员怎么管理呢?长期放在特务连不行,郭化若考虑成立一个无线电队比较恰当,便向毛泽东做了汇报。毛泽东、朱德非常高兴,认为建立无线电队非常紧要。1931年1月3日下午, 毛泽东、朱德在小布的一个祠堂接见了他们,并讲了话。指定郭化若管他们的业务,副官长杨立三管生活。对他们生活上给予特殊待遇,红军战士每天只有3个铜板伙食费,但无线电人员最多每月发50个银洋的津贴费。
1931年1月6日,无线电台试机工作了。王诤检修了机器,刘寅架设了天线,天线就架在参谋处的院子里。抄收了国民党中央社发的新闻,总部的同志看了很高兴,因为当时苏区很难看到报纸,消息十分闭塞,以后抄收新闻成为制度。朱德几乎每天晚饭后都要去电台问有什么新闻没有。
1931年1月上旬,经毛泽东、朱德批准成立了无线电队,指定了一个同志担任政委。不久任命王诤当队长,之后又调总前委特务支队冯文彬任政委。无线电队编有无线电台、监护排、运输排、炊事班, 共100多人。这就是我军历史上的第一支无线电队。毛泽东对郭化若说:“你办了件好事。”
无线电队成立后,虽然只有一部半(打谭道源时又缴获一部)电台,但发挥了很大作用。一是抄收新闻,打破了苏区消息闭塞的局面。二是开办了无线电讲练队,招收有点文化、政治上可靠的小战士,[·]最小的只有十四五岁,用收报机训练小报务员。毛泽东、朱德还签发了招生命令。第一批收了12名学员,1月底开学,学4个月,后来都成了红军无线电通信工作的骨干力量。三是搞技术侦察,即破译工作。王诤等都熟悉国民党军队电台的呼号,而且敌电台之间,常用简语通话,每到驻地都要互相询问“Q R C”,回答时又多用明码。部队出发时,也拍发“我台奉命出发,X小时后再见”等电报。这样就可以从敌电台通报中了解敌军各师的位置和行动方向,为我军作战行动提供了可靠的情报。于是郭化若每天晚上都到无线电台去,向他们要国民党各师的驻地地名。无线电台起到了技术侦察兵的作用。郭化若把这一切情况详细向毛泽东汇报,毛泽东非常重视,对这一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并做了许多具体指示。如指示要做好电台人员的团结工作,政治上要信任,让他们放下包楸,还亲自指定报务主任参加苏维埃代表大会。
在第二次反“围剿”作战中,我军用无线电台侦听,对敌人情况了如指掌,有了主动权,仗打得更顺利。又缴获了六七部无线电台,还从敌公秉藩师缴获了100瓦的大电台,当时黄公略军长专门派了一个参谋带领一个特务连看押,将完好无损的电台和无线电人员送到总部。后来用这部大电台沟通了与上海党中央及其他苏区的联络。
1931年5月底,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到达建宁后,郭化若向毛泽东、朱德建议成立方面军无线电队。5月31日夜,前委召开第5次会议通过了此项提议,指定由参谋处落实。会后很快组建了红军无线电大队,下设5个分队,配属红3军、4军、12军、红三军团和后方建制。无线电侦察工作也有了发展,在横扫700里过程中,一路缴获了敌军很多电报密码本,他们那些将领没有注意到密码本的丢失,有的依旧使用,这就使我们可以用缴得的密码本译出许多敌军中机密 的电报。
1931年6月30日,郭化若经手正式建立了无线电侦察台。这是因为了解到蒋介石已建立了一个侦破组织,有40余人,我军也建立了相应的组织,不过人少些。
我军无线电台的组建过程中,一开始就注意了保密和纪律问题。做了很多具体规定,例如不许电台之间自行通话,用台密不用台名(使敌方误认我台发出的电报为商业性电讯);新编电报密本,密本再加密表,密表常常更换,最重要的军事机密则用一报一密建立了红军独特的通信制度。为了防止部队行动时泄密,毛泽东经常令电台用的电键交给警卫员携带,电台没有电键就不能发报。因而,我们能从敌人的无线电通话中获得情报,敌人却不能从我们的无线电通信中获得任何情报。
一一、毛泽东善于谋划连续作战的战役计划
郭化若将军回忆说,毛泽东善于在打一仗之先,就想到打第二、第三、第四以至最后一仗的大体打法,谋划一个连续作战的战役设计。第二次反“围剿”,他就是这样指挥红军作战的。
蒋介石经过第一次惨败后,贼心不死,仍然狂妄叫嚣“3个月内消灭共军”。
1931年2月,蒋介石命令其手下第一员大将、军政部长何应钦组织南昌行营,由何任行营主任,兼代陆海空军总司令,发动并指挥第二次反革命“围剿”。何应钦鉴于第一次“围剿”长驱直入招致失败的教训,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略方针。这次敌人兵力增加了1倍,由10万人增到20万人,战略上仍然是外线的战略进攻,分进合击。不过作战指导要领,则由两个“猛”字变为两个“稳”字。另一方面,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断绝一切物资运人革命根据地。
到3月中旬末,通过侦察了解到的敌人兵力部署是:蒋光鼐、蔡廷锴的第19路军(蒋未到前线,由蔡代)60师和61师到兴国,另外准备新拼凑的第78师,在吉安筹建中,12师34旅和61师1个团留守赣州后方。王金钰的第5路军5个师,第28师公秉藩、第47师王金钰(兼)、第43师郭华宗、第54师郝梦龄,进到吉安、吉水、永丰一带,其后方有罗霖的第77师,分布在泰和及吉安西至安福之间地区,担任守备和“清剿”。孙连仲的第26路军两个师,第25师孙兼,进至宜黄,第27师高树勋进至乐安地区,其后方以骑兵第4师分布在宜黄、抚州、樟树地区,担任维护后方交通。朱绍良的第6路军3个师,第5师胡祖玉(4个团)、第8师毛炳文、第24师许克祥进至南丰及其附近地区,其后方由分布于南丰、南城、黎川地区的新编第13师维护,第56师刘和鼎仍在福建建宁(一说集结于安远,拟向建宁前进中),尚未进入江西。这样,从赣江一直延伸到福建建宁,构成了一条八百里长没有完全连接的弧形阵线。此外,在福建还有新编第4旅出宁化,新2师2旅出连城、汀州,第49师张贞部出上杭、武平。在广东,则有第62师出蕉岭。南昌行营直辖的第52师,分布在江西清江、新干、峡江到阜田一带。蒋介石虽经一次失败,但还是看不起红军,又因新军阀之间矛盾尖锐,他还舍不得拿出、一时也拿不出自己的嫡系部队来打。所以,这次“围剿”的军队仍然全是杂牌军。其中以蒋、蔡的19路军(广东军队)、孙连仲的26路军(西北军)和朱绍良的6路军为最强或较强,其余较弱。王金钰的第5路军,师数最多,但从北方新到,表现恐惧。这些反动军队离开南昌很快,进人苏区后前进却很慢。一进入苏区边境,就到处做工事,步步为营,不但稳扎稳进,而且徘徊不安,害怕前进。
在查明敌军部署第二次“围剿”的基本情况后,我军立即进入反“围剿”的准备阶段,这篇文章仍然是毛泽东领导做的。
红军取得第一次反“围剿”作战胜利后,毛泽东回小布开会总结经验,部署红军乘胜转人进攻,向乐安、永丰、宜黄、南丰、建宁、黎川、宁化一线以南以西地区发展,摧毁了一批地主武装盘蹈的土围子,扩大了拥有数十万群众的新解放区,对巩固和扩大中央革命根据地起了很大的作用。待敌军第二次“围剿”即将开始,红一方面军总部于1931年3月20日下令红军主力与敌脱离接触,由根据地北沿向南移动,即由永丰、乐安、宜黄、南丰以南地区,南移到广昌、壬田(瑞金城北)、宁都地区。并派出部队到兴国周围,监视袭扰敌第19路军。由广西左、右江转战千里的红7军,这时也到达湘赣边根据地和上 饶、崇义地区,参加整顿并筹款、训练。
3月20日,红军总部政治部下达了由毛泽东签署的第二次反“围剿”政治动员令,并先后颁发了宣传提纲、口号等。各军召开了政治工作会议,同驻地群众一起开了誓师大会,各师召开了士兵大会。各军、师先后召开了参谋会议、“副官”会议(当时红军中尚保留有“副官”这一职务)、军医会议等,总结经验,研究改善各项作战保障工作,主要是:战时参谋工作、大行李指挥、给养、战俘的收容和清理(包括清理和争取医务人员和无线电技术人员)、战利品特别是药品的搜集、处置和保管等,也讨论和布置了战前练兵。
在地方上,各级党政机关和群众团体,都广泛地进行了政治动员,讨论支持战争的意义,提高胜利信心。与此同时,加强参战的组织工作,进行坚壁清野,组织慰问团,成立担架队、运输队、交通队、向导队、宣传队(写对敌军士兵宣传的标语传单)和俘虏收容所。在毛泽东的关怀和指导下,红一方面军还召开了地方武装和赤卫军工作会议,讨论和规定了地方武装的任务、编制、训练和战术等等。为了统一指挥全区(包括赣江两岸)的游击战争,建立了东、西、南、北、中五个指挥部,划分了 10个游击区,并区分了他们的作战方向和任务,要求各区以独立师、团、营为骨干,领导赤卫军开展游击战争,以配合红军主力作战。毛泽东还在百忙中指示司令部草拟了一个关于游击战争的通令,提出扰敌、堵敌、截敌、袭敌、诱敌、毒敌、捉敌、侦敌、饿敌和盲敌等十项办法。通令是郭化若起草的,朱云卿做了修改,毛泽东审阅并修改后于3月7日发出。
第二次反“围剿”的准备工作,比第一次做得更充分。第一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震动了全国。苏区军民一片欢腾,毛泽东提出的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已为广大军民所理解和接受;红军将士对击退敌人新的“围剿”信心百倍;根据地广大群众摩拳擦掌,积极准备打破敌人的下一次“围剿”;地方武装对封锁消息、袭扰敌人已经有了日益丰富的经验;地方党政机关对坚壁清野、支援战争,也组织得更好,办法更多。在敌人方面,由于第一次“围剿”的惨败,特别是张辉瓒率领的第18师(欠一个旅留东固未来)被我全歼于龙冈,张被俘,后被受他蹂躏的东固人民处决,张的人头,被放在木板上,顺赣江漂流到南昌;谭道源的第50师又遭到我军歼灭性打击,敌军士气低落,军心恐慌,其高级将领莫不个个惊心,人人丧胆。听到红军,就谈虎色变;窜进苏区,就草木皆兵。一军团业余宣传队(后为战士剧社)编了京剧清唱《鲁胖子哭头》,描绘了当时敌人军心恐慌的状态。鲁胖子是指“剿匪”军总司令鲁涤平,“哭头”是指他见到张辉瓒的人头后痛哭失声,唱词是:“哭一声张贤弟我的宿将,战兢兢听那探马报丧;那一日出征宴美酒酣畅,举杯盏祝贤弟师振旗扬;盼只盼捷报传邀功请赏,怎料得初开战败溃龙冈;那红军可长得三头六臂,竟将我精锐师一扫而光;想当年张弟威武豪壮,今日里竟落得如此下场;且止住哭丧泪垂首思量,不由我一阵阵胆颤心慌;怕只怕那红军不同凡响,说不定哪一日进逼南昌;悲只悲我这班虾兵蟹将,不知道又该谁去见阎王;叹只叹这残局如何收场,南京城老头子又要骂娘。”
1。毛泽东力排众议
但是,第二次反“围剿”也有困难的一面,除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外,就是有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干扰。
1931年1月7日,扩大的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向忠发代表中央做了报告,共产国际远东局代表米夫出席了会议并讲了话。曾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受到米夫器重的王明,以“执行国际路线”、“反对立三路线”、“反对调和主义”为旗号,抛出了《两条路线》的小册子,提出了比立三路线还要“左”的冒险主义纲领。会上虽然选举了向忠发为中央政治局常务主席,但实际领导权落在得到米夫支持的王明手里。王明之流,早在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失败时就诬蔑党中央理论水平太低,说将来中国革命只有等在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的学生回去领导。这时,实现了他们的“预言”。他们大搞宗派,突击提拔,安插亲信。
六届四中全会后,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开始在各地贯彻。中共中央派遣许多中央代表或“新的领导干部”到全国各地去,对革命根据地和白区地方党组织进行“改造”。当时派往中央苏区传达四中全会的代表是任弼时、王稼祥、顾作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