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禅修入门-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扫其足迹。
  从前在罽宾国近着僧伽蓝的地,有条毒龙时常出来为害地方,有五百位阿罗汉聚在一起,用禅定力去驱逐它,总没法把它赶跑。后来另有一位僧人,也不入禅定,仅对那毒龙说了一句话,“贤善!远此处去。”那毒龙便远跑了。众罗汉问那僧人用什么神通把毒龙赶跑的,他说:“我不以禅定力,直以谨慎于戒,守护轻戒犹如重禁。”
  我们想想,五百位罗汉的禅定力,也不及一位严守禁戒的僧人!或云六祖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参禅”,我请问你的心已平直没有?有个月里嫦娥赤身露体抱着你,你能不动心吗?有人无理辱骂痛打你,你能不生嗔恨心吗?你能够不分别冤亲憎爱、人我是非吗?统统做得到,才好开大口,否则不要说空话。回目录
◎3.坚固信心
  想用功办道,先要一个坚固信心。信为道源功德母,无论做什么事没有信心,是做不好的。我们要了生脱死,尤其要一个坚固信心。
  佛说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又说了种种法门,来对治众生的心病,我们就当信佛语不虚,信众生皆可成佛。但我们为什么不成佛呢?皆因未有如法下死功夫呀!譬如我们信知黄豆可造豆腐,你不去造它,黄豆不会自己变成豆腐;即使造了,石膏放不如法,豆腐也会造不成。若能如法磨煮去渣,放适量的石膏,决定可成豆腐。
  办道亦复如是,不用功固然不可以成佛,用功不如法,佛也是不能成;若能如法修行,不退不悔,决定可以成佛。故我们应当深信自己本来是佛,更应深信依法修行决定成佛。永嘉禅师说:“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他老人家慈悲,要坚定后人的信心,故发如此弘誓。回目录
◎4.决定行门
  信心既具,便要择定一个法门来修持。切不可朝秦暮楚,不论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参禅也好,总要认定一门,蓦直干去,永不退悔。今天不成功,明天一样干;今年不成功,明年一样干;今世不成功,来世一样干。沩山老人所谓:“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
  有等人打不定主意,今天听哪位善知识说念佛好,又念两天佛;明天听某位善知识说参禅好,又参两天禅。东弄弄,西弄弄,一生弄到死,总弄不出半点“名堂”,岂不冤哉枉也!回目录

二、参禅方法
  用功的法门虽多,诸佛祖师皆以参禅为无上妙门。楞严会上佛敕文殊菩萨拣选圆通,以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为最第一。我们要反闻闻自性,就是参禅,这里是禅堂,也应该讲参禅这一法。
◎1.坐禅须知
  平常日用,皆在道中行,哪里不是道场?本用不着什么禅堂,也不是坐才是禅的。所谓禅堂,所谓坐禅,不过为我等末世障深慧浅的众生而设。
  坐禅要晓得善调养身心,若不善调,小则害病,大则着魔,实在可惜。禅堂的行香坐香,用意就在调身心,此外调身心的方法还多,今择要略说。
  跏趺坐时,宜顺着自然正坐,不可将腰作意挺起,否则火气上升,过后会眼屎多,口臭气顶,不思饮食,甚或吐血,又不要缩腰垂头,否则容易昏沉。
  如觉昏沉来时,睁大眼睛,挺一挺腰,轻略移动臀部,昏沉自然消灭。
  用功太过急迫,觉心中烦躁时,宜万缘放下,功夫也放下来,休息约半寸香,渐会舒服。然后再提起用功。否则日积月累,便会变成性躁易怒,甚或发狂着魔。
  坐禅有些受用时,境界很多,说之不了,但你不要去执著它,便碍不到你。俗所谓“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虽看见妖魔鬼怪来侵扰你,也不要管它,也不要害怕;就是见释迦佛来替你摩顶授记,也不要管他,不要生欢喜。《楞严经》所谓:“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回目录
◎2.用功下手——认识宾主
  用功怎样下手呢?楞严会上懦陈那尊者说“客尘”二字,正是我们初心用功下手处。他说:“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宿食事毕,傲装前途,不遑安住。若实主人,自无攸往,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为客义。又如新霁,清旸升天,光入隙中,发明空中,诸有尘相,尘质摇动,虚空寂然。澄寂名空,摇动名尘,以摇动者,名为尘义。”客尘喻妄想,主空喻自性;常住的主人,本不跟客人或来或往,喻常住的自性,本不随妄想忽生忽灭。所谓“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尘质自摇动,本碍不着澄寂的虚空,喻妄想自生灭,本碍不着如如不动的自性。所谓“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此中“客”字较粗,“尘”字较细。初心人先认清了“主”和“客”,自不为妄想迁流;进一步明白了“空”和“尘”,妄想自不能为碍。所谓识得不为冤,果能于此谛审领会,用功之道,思过半了。回目录
◎3.话头与疑情
  古代祖师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如达摩祖师的安心,六祖的唯论见
  性,只要直下承当便了,没有看话头的。到后来的祖师,见人心不古,
  不能死心塌地,多弄机诈,每每数他人珍宝,作自己家珍,便不得不
  各立门庭,各出手眼,才令学人看话头。
  话头很多,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父母未生前,如何是我
  本来面目?”等等,但以“念佛是谁”为最普通。
  什么叫话头?话就是说话,头就是说话之前。如念“阿弥陀佛”是句话,未念之前,就是话头。所谓话头,即是一念未生之际;一念才生,已成话尾。这一念未生之际,叫做不生;不掉举,不昏沉,不著静,不落空,叫做不灭。时时刻刻、单单的的,一念回光返照这“不生不灭”,就叫做看话头,或照顾话头。
  看话头先要发疑情,疑情是看话头的拐杖。何谓疑情?如问“念佛的是谁”,人人都知道是自己念,但是用口念呢,还是用心念呢?如果用口念,睡着了还有口,为什么不会念?如果用心念,心又是个什么样子?却没处捉摸,因此不明白,便在“谁”上发起轻微的疑念,但不要粗,愈细愈好,随时随地,单单照顾定这个疑念,像流水般不断地看去,不生二念。若疑念在,不要动着他;疑念不在,再轻微提起。初用心时必定静中比动中较得力些,但切不可生分别心,不要管它得力不得力,不要管他动中或静中,你一心一意地用你的功好了。
  “念佛是谁”四字,最着重在个“谁”字,其余三字不过言其大者而已,如穿衣吃饭的是谁?屙屎放尿的是谁?打无明的是谁?能知能觉的是谁。不论行住坐卧,“谁”字一举便有,最容易发疑念,不待反复思量卜度作意才有。故“谁”字话头,实在是参禅妙法。但不是将“谁”字或“念佛是谁”四字作佛号念,也不是思量卜度,去找念佛的是谁叫做疑情。有等将“念佛是谁”四字,念不停口,不如念句阿弥陀佛功德更大;有等胡思乱想,东寻西找叫做疑情,哪知愈想妄想愈多,等于欲升反坠,不可不知。
  初心人所发的疑念很粗,忽断忽续,忽熟忽生,算不得疑情,仅可叫做想;渐渐狂心收拢了,念头也有点把得住了,才叫做参;再渐渐功夫纯熟,不疑而自疑,也不觉得坐在什么处所,也不知道有身心世界,单单疑念现前,不间不断,这才叫做疑情。实际说起来,初时哪算得用功,仅仅是打妄想!到这时真疑现前,才是真正用功的时候,这时候是一个大关隘,很容易跑入歧路。一、这时清清净净无限轻安,若稍失觉照,便陷入轻昏状态。若有个明眼人在旁,一眼便会看出他正在这个境界。一香板打下,马上满天云雾散,很多会因此悟道的。二、这时清清净净、空空洞洞,若疑情没有了,便是无记,坐枯木岩,或叫“冷水泡石头”。到这时就要提,提即觉照(觉即不迷,即是慧;照即不乱,即是定)。单单的的这一念,湛然寂照,如如不动,灵灵不昧,了了常知,如冷火抽烟,一线绵延不断,用功到这地步,要具金刚眼睛,不再提;提就是头上安头。昔有僧问赵州老人道:“一物不将来时如何?”州曰:“放下来。”僧曰:“一物不将来,放下个什么?”州曰:“放不下,挑起去。”就是说这时节,此中风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是言说可能到。到这地步的人,自然明白;未到这地步的人,说也没用。所谓“路逢剑客须呈剑,不是诗人不献诗”。回目录
◎4.照顾话头与反闻闻自性
  或问:“观音菩萨的反闻闻自性,怎见得是参禅?”我方说照顾话头,就是教你时时刻刻、单单的的,一念回光返照这“不生不灭”(话头);反闻闻自性,也是教你时时刻刻、单单的的一念反闻闻自性。“回”就是反,“不生不灭”就是自性。“闻”和“照”虽顺流时循声逐色,听不越于声,见不超于色,分别显然;但逆流时反观自性,不去循声逐色,则原是一精明。“闻”和“照”没有两样。
  我们要知道,所谓照顾话头,所谓反闻自性,绝对不是用眼睛来看,也不是用耳朵来听;若用眼睛来看,或耳朵来听,便是循声逐色,被物所转,叫做顺流。若单单的的一念在“不生不灭”中,不去循声逐色,就叫做逆流,叫做照顾话头,也叫做反闻自性。回目录
三…生死心切与发长远心
  参禅最要生死心切和发长远心。若生死不切,则疑情不发,功夫做不上;若没有长远心,则一暴十寒,功夫不成片。只要有个长远切心,真疑便发;真疑发时,尘劳烦恼不息而自息,时节一到,自然水到渠成。
  我说个亲眼看见的故事,给你们听。前清庚子年间,八国联军入京,我那时跟光绪帝慈禧太后们一起走,中间有一段,徒步向陕西方面跑,每日跑几十里路,几天没有饭吃。路上有一个老百姓,进贡了一点番薯藤,给光绪帝,他吃了还问那人是什么东西,这么好吃。你想皇帝平日好大的架子,多大的威风,哪曾跑过几步路,哪曾饿过半顿肚子,哪曾吃过番薯藤,到那时架子也不摆了,威风也不逞了,路也跑得了,肚子也饿得了,菜根也吃得了。为什么他这样放得下?因为联军想要他的命,他一心想逃命呀!可是后来议好和,御驾回京,架子又摆起来了,威风又逞起来了,路又跑不得了,肚子饿不得了,稍不高兴的东西,也吃不下咽了。为甚他那时又放不下了?因为联军已不要他的命,他已没有逃命的心了。假使他时常将逃命时的心肠来办道,还有什么不了?可惜没个长远心,遇着顺境,故态复萌。
  诸位同参呀,无常杀鬼,正时刻要我们的命,它永不肯同我们“议和”的呀!快发个长远切心,来了生脱死吧!高峰妙祖说:“参禅若要克日成功,如堕千丈井底相似,从朝至暮,从暮至朝,千思想,万思想,单单是个求出之心,究竟决无二念,诚能如是施功,或三日,或五日,或七日,若不彻去,高峰今日犯大妄语,永堕拔舌泥犁!”他老人家也一样大悲心切,恐怕我们发不起长远切心,故发这么重誓来向我们保证。回目录
四、悟道与修道
  憨山祖师说:“凡修行人,有先悟后修者,有先修后悟者。然悟有解证之不同:若依佛祖言教明心者,解悟也,多落知见,于一切境缘,多不得力;以心境角立,不得混融,融途成滞,多作障碍,此名相似般若,非真参也。若证悟者,从自己心中,朴实做去,逼拶到山穷水尽之处,忽然一念顿歇,彻了自心,如十字街头见亲爷一般,更无可疑,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亦不能吐露向人,此乃真参实悟,然后即以悟处,融会心境,净除现业流炽,妄想情虑,皆镕成一味真心,此证悟也。此之证悟,亦有深浅不同,若从根本上做功夫,打破八识窠臼,顿翻无明窟穴,一超直入,更无别法,此乃上上利根,所证者深;其余渐修,所证者浅。最怕得少为足,切忌堕在光影门头,何者?此八识根本未破,纵有作为,皆是识神边事,若以此为真,大似认贼为子,古人云:‘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前认识神,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认作本来人。’于此一关最要透过。所言顿悟渐修者,乃先悟已彻,但有习气未能顿净,就于一切境缘上,以所悟之理,即起观照之力,历境验心,融得一分境界,证得一分法身,消得一分妄想,显得一分本智。是又全在绵密功夫,于境界上做出,更为得力也。”
  所以我们不论已悟未悟,解悟证悟,一样的要修学,真实行持。所不同者,先悟后修的人,如识途老马,不会走冤枉路,比先修后悟的人较为容易;证悟的人脚踏实地,不像解悟的人浮浮泛泛,也较易得力而已。赵州老人八十犹行脚,四十年不杂用心看个“无”字,便是我们很好的模范。难道他老人家还没有悟道吗?他就是要指示我们,不要得少为足,不要我慢贡高。每见有种人看了几本经书或语录,便满口“即心即佛”,什么“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于本分上没有半点相应,诩诩然以再来的古佛自居,逢人称扬自己已经大彻大悟;有些盲从者,也附着替他吹牛,于是鱼目混珠,真伪莫辨,弄得乱七八糟,令人退失信心,甚至兴谤。近世禅宗之不振,多半就是败于这等狂徒之手。望各位痛下苦功,不要弄假,不要说口头禅,务要真参实悟,将来做法门的龙象,来重振宗风啊!回目录

五、用功两种难易用功人有两种难易,
  1.初用心的难易,
  2.老用心的难易。
◎1.初用心的难易
(1)初用心难——偷心不死
  初用心的通病,就是妄想习气放不下来,无明、贡高、嫉妒、障碍、贪嗔痴爱、懒做好吃、是非人我,胀满一大肚皮,哪能与道相应?或有些是个公子哥儿出身,习气不忘,一些委屈也受不得,半点苦头也吃不得,哪能用功办道?他没有想想本师释迦牟尼佛,是个什么人出家的!或有些识得几个文字,便寻章摘句,将古人的言句作解会,还自以为了不起,生大我慢,遇着一场大病,便叫苦连天;或腊月三十到来,便手忙脚乱,生平知解,一点用不着,才悔之不及。更有一种人,曲解了“本来是佛,不属修证”的话,便说本自现成,不必修证,终日闲闲散散,任情放逸。荒废光阴,还自称出格人,随缘自在,这种人将要吃大苦头。
  有点道心的人,又摸不着一个下手处;或有害怕妄想,除又除不了,终日烦烦恼恼,自怨业障深重,因此退失道心;或有要和妄想拼命,愤愤然提拳鼓气,挺胸睁眼,像煞有介事,要与妄想决一死战,哪知妄想却拼不了,倒弄得吐血发狂;或有怕落空,哪知早已生出“鬼”,空也空不掉,悟又悟不来;或有将心求悟,哪知求悟道、想成佛,都是个大妄想,砂非饭本,求到驴年也决定不得悟;或有碰到一两枝静香的,便生欢喜,那仅是盲眼乌龟钻木孔,偶然碰着,不是实在功夫,欢喜魔早已附心了;或有静中觉得清清净净很好过,动中又不行,因此避喧向寂,早做了动静两魔王的眷属,诸如此类,很多很多。初用功摸不到路头实在难,有觉无照则散乱,不能“落堂”(功夫上轨道的意思);有照无觉,又坐在死水里浸杀。
(2)初用心的易——放下来单提一念
  用功虽说难,但摸到头路又很易,什么是初用心的易呢?没有什么巧,放下来便是。放下个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