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美苏三国演义-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场的苏联观众为赫鲁晓夫这番鼓舞人心的话热烈鼓掌,赫鲁晓夫越讲越情绪激昂:
“当我们赶上你们并超过你们的时候,我们会向你们招手的!”
赫鲁晓夫一边说着一边回身向后挥挥胖手,好像美国真的已在苏联人后面慢慢地爬行。他很为自己这番表演洋洋得意,觉得自己抓住机会借题发挥,既奚落了美国,使尼克松难堪,又大大振奋了苏联人的精神,提高了他的威信,可谓“高明之举”。
接着,尼克松陪同赫鲁晓夫参观美国典型厨房用品展览会。赫鲁晓夫拿起一个挤柠檬汁的自动器,夸夸其谈道:
“尼克松先生,你们怎么在苏联展出这种笨东西!你们吃茶需要的不过是几滴柠檬汁。我想你们的主妇使用这种小机器比我们的主妇切一块柠檬,丢在茶杯里,用调羹匙挤出汁来更费时间。当我还是小孩时,我们就常用这种方法挤柠檬。你们的这个工具,我看无论如何不是一种改进,它并不能真正节省时间和省力。事实上,你可以用手更快地挤出柠檬,展出这种笨东西是对我们智力的侮辱!”
尼克松激动地予以驳斥,两人展开激烈的辩论。赫鲁晓夫又提出新问题:“尼克松先生,你把这种美妙的器具带到莫斯科展览,但你们真的在广泛使用这种器具吗?美国主妇们的厨房里有这种东西吗?”
当尼克松说这些展品市场上还没有时,赫鲁晓夫抓住小辫子讥讽说:“啊,原来你在向我们夸耀许多你们国内还未使用的东西!你以为我们看不出来吗?你想我们会对你们带来展出的这种骗人的东西称赞一番吗?”
赫鲁晓夫认为他们“辩论的不是厨房用具问题,而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对立的制度问题”。
赫鲁晓夫对尼克松这样大动肝火是有来由的,因为美国国会刚刚通过了《关于被奴役国家的决议》,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根据这个决议发表声明,号召美国人“考虑那些受到苏联控制的国家的痛苦处境,给予被奴役国家的正当意愿以支持”。赫鲁晓夫对此非常恼火,曾发表讲话给予猛烈谴责。
第二天,赫鲁晓夫与尼克松举行正式会谈,开始时还满面春风,称赞尼克松8个月前在英国伦敦市政厅发表的关于和平竞赛的演说,认为它和苏联的“三和”思想有共识。赫鲁晓夫主张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社会制度必须和平共处,双方展开和平竞赛,最后社会主义赛垮资本主义,使资本主义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
不一会儿,赫鲁晓夫赶走记者,一张圆脸拉得很长,不时用拳头敲击桌子,指责《关于被奴役国家的决议》是对苏联的严重挑衅,是愚蠢得令人吃惊的决定。他质问尼克松,美国是否准备同苏联打仗?又厉声宣告:
“在此之前,苏联政府一直以为美国国会不会通过一个发动战争的决议,但是,现在看来,虽然麦卡锡参议员死了,但他阴魂不散,因此苏联必须做好准备!”
尼克松看事态趋向严重,忙做解释诡辩说这只是表达美国的看法,并不是号召采取行动,赫鲁晓夫仍揪住不放,尼克松挠着头皮,陪笑请求说:
“在白宫,每当一个问题讨论了很久而又没有什么结果的时候,有一句话可以中断讨论,这就是艾森豪威尔总统所说的:‘这匹马我们已经打死了,换一匹吧’,现在我们是否也这样办?”
“我同意总统所说的,不要把一匹马打得太狠”,赫鲁晓夫不愿得罪艾森豪威尔,但他越说越激动,一张圆脸涨得通红,又把话题拉了回来,“但我还是不明白,你们的国会为什么要在如此重要的国事访问前夕,通过这样一个决议?”
赫鲁晓夫气得失去控制能力,一下骂出了脏话,尼克松从赫鲁晓夫的表情上已看出个大概,译员只得照实译出:
“这个决议臭不可闻,就像刚拉的马粪一样臭,再没有别的东西比这更难闻的了!”
尼克松也不是好惹的,他出生于洛杉矾附近的小村镇,知道猪粪比马粪臭,还了解赫鲁晓夫小时候放过猪,就不客气地回敬道:“恐怕主席搞错了,还有一种东西比马粪更臭,那就是猪粪!”
赫鲁晓夫听了怒火升腾,太阳穴上的青筋几乎爆裂,但他想到要搞美苏合谋争霸世界,美国副总统尼克松得罪不得,就刹时间由怒转笑道:
“这个你说对了,所以也许还是你说的对,我们现在应该换个问题来讨论,然而我必须提醒你,你在苏联访问期间,还会听到别人说起这个决议的。”
赫鲁晓夫不肯就此罢休,他总想找机会让苏联人民给尼克松上一课。
机会终于来了,赫鲁晓夫陪尼克松乘游艇在莫斯科河游览时,他热情地向游客们招手致意。游客们见是赫鲁晓夫,纷纷聚拢过来。他吩咐将游艇停下,故意向游客们发问:“你们之中哪个是被控制、被压迫的?”
苏联游客一下被问愣了,再看看赫鲁晓夫身旁的尼克松,顿时领会了他们的领导人的意图,便一齐大声回答:“没有!”
赫鲁晓夫故意问:“难道你们都是奴隶吗?”
河中游泳者异口同声回答:“涅特”(不是)。
赫鲁晓夫得意地用胳膊肘一碰尼克松的胸脯,带炫耀性他说:“副总统阁下,请看看我们的奴隶们是怎么生活的!”
赫鲁晓夫继续制造戏剧性情节:“喂,有人非说你们是被奴役、没有自由的人,这可笑吗?”
此语一出,苏联游客们立即发出一片“轰”的嘲笑声,弄得尼克松狼狈不堪,苏联记者不失时机地将这些“大快人心”的场面部拍摄了下来。
尼克松毕竟久经外交沙场,他以称赞对方来摆脱窘境:“你知道,我真佩服你,你决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进行宣传。”
赫鲁晓夫趾高气扬反驳道:“不,不,我不是搞宣传,我说的是真话,是千真万确的真理。”
赫鲁晓夫尝到了甜头,又在尼克松访问莫斯科附近的红星农场时,安排一个工人,来到尼克松面前,自我介绍说:“我是一个苏联普通公民,我有问题要向副总统先生请教:美国为什么阻挠为停止原子弹试验所做的努力?为什么美国想要战争?”
尼克松明知这是赫鲁晓夫设置的陷阱和圈套,也只好硬着头皮往里钻,大声向这位苏联“公民”解释说:“这完全是误会,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不是想访问美国吗?我们都在为获得和平而努力!”
苏联“公民”又提出新问题:“为什么美国拿在外国领土上建立的军事基地来威胁我们苏联?”
尼克松觉得这些问题十分棘手,但也不得不做回答,突然灵机一动有了“绝妙好词”:“苏联不也在东德和东欧国家驻有大批军队吗?我们能说是威胁美国和西方国家吗?”
尼克松到另一家工厂参观时,又碰到自称苏联普通“公民”的人向他提出一连串质问,尼克松心里恼火,但也只得硬着头皮回答,加之提问者都以“群众”面目出现,尼克松也不便向苏联政府提出交涉,怕落个“美国领导怕见苏联群众”的名声,第二天莫斯科报纸上大量登出诸如“苏联一工人质问尼克松,尼克松在正义面前无言以对”之类的报道,搞得尼克松不胜其烦。
尼克松绞尽脑汁想出对付之策,听说苏联人特别喜欢美元,就事先准备一些,到时候送给要提问题的“苏联普通公民”,但又被赫鲁晓夫抓住把柄,说尼克松想用资本主义的臭钱收买苏联公民,搞得尼克松狼狈不堪,这正是:
厨房辩论颇有名,剑拔弩张火气升。
更奇游客频质问,苦不堪言尼克松。
美国正副总统艾森豪威尔。尼克松和新任国务卿赫脱经过对赫鲁晓夫的长期考察,认为此人虽常常咆哮如雷,但骨子里想与美国搞缓和,又多次要求访美,不妨邀他美国一行。于是便命美国副国务卿罗伯特墨菲,会见1959年夏在纽约参加苏联科技和文化展览会开幕式的苏联第一副总理弗罗尔科兹洛夫,交给他一封艾森豪威尔致赫鲁晓夫的书信。
科兹洛夫兴冲冲赶回莫斯科,马不停蹄地驱车到莫斯科市郊赫鲁晓夫的别墅,将信递上:“我带来了艾森豪威尔总统给你的一封专函。”
赫鲁晓夫瞪大那双锐利的小眼睛观阅来信,见是美国总统邀请他到美国做一次友好访问,他不由惊喜万分。他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我必须说我简直不能相信我的眼睛。我们毫无理由期待这样的邀请,无论是在当时或者其他的时候。我们的关系一直极端紧张,然而这是艾森豪威尔、美国的总统在邀请苏联部长会议主席、中央委员会书记赫鲁晓大率领政府代表团去作友好访问(艾森豪威尔只用部长会议主席的头衔称呼我,尽管他理所当然地知道我还是党的首脑)。”
赫鲁晓夫立刻把苏联其他领导人找来,晃动着那斯达汉诺夫式的肩膀,拍着便便大腹,张开厚厚的嘴唇炫耀说。
“没想到美国突然来了这份邀请,它意味着什么呢?是某种转变吗?令人难以置信。我们感到,部分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美国的公众舆论越来越倾向于改善同苏联的关系。艾森豪威尔正在被迫倾听那些主张为缓和紧张局势采取具体措施的民主派人士和商界人士的呼声。我承认,我有好奇心想去看看美国……美国在我们的思想里和对世界的看法中占有一个特殊的地位,它是我们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的最强大的敌人,是为其他国家定反苏调子的首领……难怪我们有兴趣要去亲自看看我们的头号资本主义敌人。”
赫鲁晓夫担心美国不以最高规格接待他,因为苏联国家元首是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伏罗希罗夫,他只是政府首脑。赫鲁晓夫便通过苏联驻美大使与美方交涉,艾森豪威尔考虑到赫鲁晓夫的实际最高地位,决定以最高礼仪接待,在戴维营与其进行美苏首脑会谈。
赫鲁晓夫缺乏国际知识,竟不知戴维营是何地方,担心受到歧视,急忙命驻美大使馆官员前去调查,才知道戴维营是罗斯福在二战期间修建的总统别墅。赫鲁晓夫对此惊喜、羞愧交加:惊喜的是艾森豪威尔在这么重要的地方与他进行会谈,表现出艾森豪威尔对他的尊敬态度;同时也为他和苏联外交官员的无知感到羞愧。
于是,美苏同时于1959年8月3日发表消息,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拟于9月访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将在秋天访苏。
这一消息立刻震动全世界,世界上尖锐对立的美苏首脑居然互访,必将对国际局势产生重大影响。戴高乐、麦克米伦、阿登纳一齐表示反对,艾森豪威尔只得亲自飞往欧洲说服盟国朋友,保证在柏林等重大国际问题上寸步不让:“请放心,我将做出一番巨大努力,以便在卸任前把苏联领导人哪怕软化一点点。”
在做了充分准备之后,赫鲁晓夫率领苏联政府代表团于1959年9月15日乘苏联银白色的图—114 式巨型飞机飞往美国。途中,在飞机上,他想到即将与赫赫有名的世界头号强国总统进行会谈,心里就打小鼓。
赫鲁晓夫曾与艾森豪威尔见过两次:一次在1945年5月9日战胜希特勒法西斯的庆祝会上,由斯大林介绍与艾克相识;还有一次是在1955年的日内瓦最高级会议上。但这次情况完全不同,是赫鲁晓夫到美国与艾森豪威尔做面对面的较量,他担心斗不过艾克而丢人现眼,涸此由于激动而感到神经紧张。
赫鲁晓夫一行到达华盛顿附近的安德鲁斯空军基地,好奇地向机外一望,赫鲁晓夫见身着华丽夏装的欢迎人群就像五色缤纷的花坛,觉得华盛顿正以风和日丽的天气向他表示欢迎,便想尽快与美国人接触,但却下不了飞机,急得赫鲁晓夫额头冒出了汗珠。
原来,苏联飞机比美国飞机高得多,美国的机场备用舷梯够不到苏联飞机的机舱门,只好动用苏联飞机的备用梯子,赫鲁晓夫觉得这使他露了脸,大吹大擂说: “他们美国人竟不知道我们乘的是一架如此巨型的飞机。在他们看到这架飞机时,我们可以察觉出他们眼睛里的惊讶神情。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飞机,他们自己当然也没有这样的飞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也不会有。”
赫鲁晓夫头戴杭堡帽,身着黑色西装,胸前挂着三颗金光闪闪的勋章,兴致勃勃从巨型涡轮飞机上走下来,见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早已等候在舷梯旁,忙上前与其热烈握手,开始了他对美国为期13天的访问。
艾森豪威尔对接待赫鲁晓夫颇费了一番心思。他与副总统尼克松、国务卿赫脱等人制定了先挫锐气、后物质和文化诱惑、再逼其让步的三部曲作战方案,因而对赫鲁晓夫的欢迎搞得既隆重又很有节制。
在机场的欢迎仪式上,虽然也按传统鸣放21响礼炮并演奏《星条旗永不落》和苏联国歌,机场走道也铺了排场阔气的红地毯,但总的说来气氛并不热烈:在4000人的欢迎队伍中,除苏联使馆、驻联合国机构、苏联代表团人员发出一阵掌声外,美国欢迎人员和西方外交使节没有人鼓掌,没有人向其挥手,没有人同苏联人打招呼,脸上也没有喜悦的表情;沿途仅挂苏美两国国旗,道路两旁的建筑物未加任何装饰点染。
美国和西方国家对赫鲁晓夫访美仅做低调报道,说华盛顿给赫鲁晓夫“非常冷淡的接待”。
尽管如此,这仍是苏联最高领导人对美国的第一次正式访问,是世界上两大阵营的头子举行的首次会谈,当然成为国际上的重大事件,也自然引起各国的广泛注意。老谋深算的艾森豪威尔与咄咄逼人的赫鲁晓夫相互见面斗智,必有一场好戏要看。
对美苏首脑会谈的结果,世界舆论纷纷猜测,很快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中心话题,有30多个国家的近2000名记者赶到美国采访,人数之多在美国新闻史上可以说是空前的,超过了两年前英国女王伊丽莎白访美时有 1400名记者跟随采访的纪录。
各国记者纷纷赶往布莱尔大厦,只见该大厦人口处又飘扬起苏联国旗。该大厦在二战期间接待过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这次是战后首次接待苏联最高领导人。
在当天举行的美苏首脑会谈中,艾森豪威尔摆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总统和债权人的姿态,向赫鲁晓夫要帐,要苏联归还二战时期根据租借法案接受军事装备所欠美国的债务。副国务卿狄龙还粗暴地施加压力,强使苏方接受美国强加给的条件。对当时的紧张气氛,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说:
“你甚至元须去碰他(狄龙)——只要向他靠近一点,他就会发火冒烟,劈拍爆裂,唾沫飞溅,就像他体内有些东西发生了短路快要爆炸似的。”
赫鲁晓夫感到气愤,他认为苏联在跟希特勒德国斗争期间,已经以血的代价偿还了欠美国的债,但因有求于美国,他对艾森豪威尔说出的话却还是客气的:
“总统先生,就我们来说,我们并没有欠你们什么东西,然而,我们还是同意偿还债务,但是有个条件:你们得给我们30亿美元的贷款。”
在谈到和平共处问题时,狄龙故意挑衅质问:“你谈的这个和平共处指的是什么?”
赫鲁晓夫被惹怒了,厉声驳斥说:“狄龙先生,如果你不理解两种制度之间的和平共处是什么意思的话,那很遗憾。你不得不去弄懂的时刻会到来的,现在要我给你解释是毫无意义的。”
艾森豪威尔故意先让狄龙煞一下赫鲁晓夫的威风,他怕把事情弄僵,赶快出面打圆场,准备在第二天的记者招待会上再做较量。
第二天,在美国全国新闻俱乐部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