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烟雨凤凰-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和战友姐姐都看上一个很精致的小斜肩挎背包,只有手掌大的小包上镶满了小珠子小钥匙,独特的设计让我和战友姐姐喜欢的不得了,于是约好每人买一个,我记得那个小包要四十五块钱。那时正是九十年代初,妈妈每月的工资也就百八十块钱,这一个包就要花掉妈妈大半个月的工资,但由于我心里知道外婆跟妈妈对我的疼爱所以认定了那个小包是非买不可的。可是妈妈没有给我买。于是,固执的我跟妈妈在路上大吵了一架,然后头也不回地跑回部队,把她们丢在了陌生城市的街头。我以为这样发脾气了,妈妈就会妥协给我给买了那个小包……
妈妈并不是个纵容自己孩子的女人,她带着外婆去了火车站改坐早一班的火车回家。后来妈妈告诉我,那次,外婆一路上都在抹眼泪,她很难过,是因为她觉得自己没能力给我想要得到的东西。外婆是一个闲不住的人,2000年,她买了一辆小三轮车,在离家很近的路口卖一些小百货。这几乎成了她的精神寄托,哪天进货,每天卖了多少,成本多少……外婆在她的小本子上都记得清清楚楚。外婆性格开朗,我每次去她的小百货车,总能碰上几个土家族阿婆陪她聊天。赶上节庆的日子,阿婆们就会穿戴着土家独有的服饰,青色左襟大褂、藏青色青布帕头巾、镶边筒裤、八幅罗裙,再配上特色的银质首饰……即使岁月在她们脸上留下痕迹,也丝毫不能掩盖那种质朴的美。
外婆家是我每次回家的必经之路。一般我会习惯性地先到外婆家,然后才回家。我喜欢陪外婆聊天,帮她整理小百货车,她常会像小时候一样剥糖放进我嘴里。
有一次,因为感情的挫败,我又回了老家。坐在车里经过外婆的小百货车,透过车窗看到她孤零零地坐在小竹椅子上。正值晌午,没什么生意,她张望着远方的路口,似乎是等着谁。刚从北京回到家的我,托着疲惫的身心看见任何人和事都是木讷的,失恋的我是如此的冷漠。
第二天外婆来了,她轻声对我说:“莹莹,怎么没有来看外婆啊,是不是觉得外婆摆小摊儿,太丢人了?外婆是一个不能闲下来的人,没有点儿事情做总觉得难受,你不要怪外婆才好啊!”我不停地对她说:“婆!我没有这样想过……”那一刻我突然发现我伤害了她敏感的心。这让我一直都无法释怀。因为在某个成长的阶段我的心里没有最爱我的外婆,我的心里谁都没有。
诀别
1997年我来到北京之后,外婆和妈妈每次来看我,都会带来我最爱吃的蒿菜粑粑、腊鱼腊肉、湘西醋萝卜。每次,我都会叫上几个好友到租住的小窝里聚餐。外婆和妈妈挤在小厨房忙活着做土家菜,湘西土匪猪肝、醋萝卜、剁辣椒炒鸡、豆香干炒腊肉等,都是必做的菜。租屋很小,锅碗瓢盆也不够,我们就用杯子盛饭,各自找地儿吃,有蹲着的,也有站着的,大家都吃得美滋滋的。后来,我在三元桥那边买了套小房子。交房后,妈妈就来北京帮我装修,那时候外婆突然病了。
出门买菜的外婆意外被路上经过的车刮倒,随即送到医院。刮伤无大碍,但全身检查后的结果让所有的人都感到意外:癌症,晚期!不愿相信那么硬朗健康的外婆会得癌症,复查,再复查,可是我们没有收获惊喜。对我来说,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那一阵,我经常在梦里惊醒,多希望外婆的病只是一个噩梦。在她病重之时,外公执意要亲自照顾她,虽然此时的他已近耄耋之年。他每天都陪伴在外婆的身边,常常忏悔道:“年轻时我脾气不好,工作又忙。你为了这个家受了太多的苦,我亏欠你啊,就让我好好照顾你一次吧……”外公经常说着说着就哽咽了,而外婆的双眼早已噙满了泪水。
家人并没有把真实的病情告诉外婆,只是安慰她要好好配合医生的治疗,很快就会好的。外婆也一直以为只是摔断了骨头。我担心地给外婆打电话,她反倒安慰我:“不用担心啊,只不过是摔了一跤。人老了,骨头长得慢。等病好了,我去你的新房子住几天啊。”外婆不知道她的身体状况已经无法支撑她做长途旅行了。外婆的小的心愿,成为了我的大心愿。
我请假赶回去看外婆时,她已经被病痛折磨得无法进食,人也迅速消瘦。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她抱在怀里,像小时候她抱着我一样,每天陪着她,跟她聊天,鼓励她,尽量让她开心点分散她对疼痛的注意力。
偶尔在疼痛缓解的时候,外婆会跟我讲起她的小时候,讲她的妈妈,讲她已故的好姐妹阿兰。说她和外公的相识就是冥冥中注定的缘分……那些往事,在外婆的脑海里像电影一样放映,仿佛就在昨天,一转眼就已经是一个满脸皱纹、儿孙满堂的老太太了。说起外公时,外婆那因消瘦而凹陷无力的双眼顿时闪亮着,像一汪溪水荡漾着幸福的光芒。
陪了外婆一段时间后,我刚签约的第一家唱片公司打电话让我马上赶回去做一件很重要的工作。当时二十出头的我事业刚刚起步再加上对“癌症”这种病认识浅薄,于是决定先回北京把个“重要”的工作做完再回来。离家时外婆一直拉着我的手,想要说什么,可是她什么也没说只是握着我的手流泪。我强忍住在眼眶里打转的眼泪,故作轻松地说:“婆莫哭,婆莫哭,我就走几天,很快就回来了,我还会买好吃的带来呢,外婆等我回来喔!”
说完我马上转头拉着行李走出了她的房间,出病房,我跑到洗手间大哭了一场,在外婆病倒的日子里妈妈和小姨也总是躲起来哭泣,妈妈三个月来消瘦了二十多斤。我对妈妈说我去去就回来。可没想到,这一走竟是我和外婆的永别。
世界上最爱我的那个人去了
回到北京,某场演出结束后,我突然有种不详的预感,马上打电话给妈妈。妈妈在电话那边哭着说外婆疼痛难忍,镇痛药已经失去作用,痛得完全不认识家里人了,只会一声接一声声地喊妈妈、妈妈……最后甚至连喊的力气都没有了……
妈妈告诉外婆:“莹莹和阳阳都打电话来了,他们现在没有办法马上回来,但是这两个孙儿都很担心你,很想你。”外婆听完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就永远的离开了她还留恋的这个世界……
我和表弟阳阳是外婆最疼爱的孙辈,那天我们不约而同地打电话回去。爱让人心灵相通,却无法阻挡死神的降临。外婆去了。一生从来不示弱的外公,曾经在枪林弹雨中打过仗的硬汉,面对着相伴一生的爱人离去,像个孩子般抱着头嚎啕大哭起来,那撕心裂肺的哭声,是对外婆的不舍想念,还是对未来的路要一个人去行走而感到恐惧孤单?这样的心情,也许只有在一起过了一辈子的外婆才知道。
外婆去世三天后,我做了一个梦。梦里,外婆的脸特别苍白,我哆嗦地说:“外婆,真的是你吗?你怎么会出现呢?外婆不要吓我,我怕。”
外婆抽泣着:“傻孩子,外婆怎么会吓你呢?就是太想你了,来看看你,你怎么不来看外婆呢?外婆现在走的这条路好黑啊,什么都看不清,外婆老啦……”说完就躺在床上睡着了。我疯狂地哭喊着,使劲地摇晃着她的身体……
我在梦中哭着醒来,妈妈说,那是外婆在托梦给你,她很想念你。土家族有这样一个说法,晚上十二点之前去世的人会走一段很长的夜路,因为那是最黑暗的时候,外婆走的一段路很黑,于是妈妈去外婆的坟前多点了几盏灯笼,希望能为外婆照亮前行的路,希望她去的地方没有烦恼,没有疾病,再也没有疼痛。
外婆曾说过,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在临死时,儿孙都在身边。至今只要我想起与外婆最后离别时她什么都不说,只是抓着我的手忍着泪花的样子,我的心就会绞痛,这成为了我永远的遗憾。即使我愿意用我的一切去弥补,也不再有机会。
外婆的离去,让我学会了珍惜,领悟到没有什么比家人更重要。在后来的工作与生活中我也会经常提醒身边一些陷入忙碌中的人,多给家人、朋友和恋人一些关爱,用更多的行动去表达爱,因为疼爱我们的人有一天终会离去。别在遗憾、愧疚中才体会到生活与生命的真谛。
外婆,当我孤独的时候,常会感觉你还在我身旁,忘不了我年幼离家时,你的怀抱大得像海洋,多年后我回到家拥抱的你,却已小的像个孩子。
那个黄昏我要去冰冷的北方,你握着我的手什么也没说,你闪亮的目光照耀着我永远的遗憾。
多希望你看见关于我后来的一切,看我的光辉与挫败。看到这地球上会有一个男子就像你那样疼我爱我。我多想让你看到将来我的孩子,也许也会像我这样多愁善感容易忧伤,,但我会在离开她之前让她学会坚强,比我坚强,保守你留传给我的纯真与善良……
昨夜,我又梦到那所早已拆了的老房子,那个可以看见你背着背篓回来的阳台,梦见你又把没熟的柿子藏在门后的米缸,还有我一哭你就会塞在我手心里的那种酥糖……
你走了,这些也都不在了。外婆,自从你离开后再也没有人可令我如此忧伤……
第六章 没有硝烟的战场
我来自一个你们不知名的小地方
我总会说出你们不敢说出的话
我是爱穿漂亮的衣裳
因为我希望在年轻的时候
让所有人看到我美好的光芒
我知道我的到来不受欢迎
你们用挑剔的眼光抹煞我的自信
笑我胖
说我放荡
暴露的不是我而是你们的眼光
喜不喜欢 我会直说
快不快乐 我也直讲
什么是真
什么是假
什么是值得你们了解的地方
我喜欢我的胖
这就是我
带着你刺的伤茁壮成长
——写于1998年冬至
最初的梦想
无可掩饰,也无法逃避,岁月的车轮像柔软而尖锐的刷子,那么不经意的,缓缓拂过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与面容。这么多年,从懵懂走向明了,从彷徨走向从容,从期盼走向拥有,从拥有走进淡然。
去北京,我的梦想并不是继续做一个舞蹈演员。而是希望能独立的站在舞台上成为一个歌者。让身边的家人朋友费解的是三岁开始钟情跳舞的我,怎么突然间想要去唱歌了呢!在我十四五岁时,虽然还没有真正恋爱失恋过,但每当我听到流行歌里那些凄凄绕绕的思念与离别的情愫时我觉得我都懂得。对我而言,舞是跳一个“美”字,而歌则是唱一个“悲”字。三岁的我懂得了美便爱上了跳舞,当十四岁的我懵懂的懂得了悲,便又爱上了唱歌。但在歌唱技巧上还尚未成熟的我,必须先作为一个优秀的舞蹈演员的身份才有机会留在北京。
当时,对于我和周围的人都觉得这个梦想并非遥不可及。因为那时候的我在湖南省里和基地部队时不光已是领舞独舞演员,而且还为部队及地方各大晚会做舞蹈编排。来北京前十七岁的我还刚刚为部队独立编排了长达四十分钟的舞剧。着武装,淡红妆,十七岁的少尉女军官自然走在哪里都会成为焦点。从十五六岁不小心长成大姑娘后,就常会听到对我的各种赞誉。“这么小的女军官啊”,“长得多漂亮啊”,“她的舞跳的最好了”,“腿真长”……但是没人能想得到这样的姑娘家就没有男生追求。因为姑娘十四岁当班长,十六岁当排长,管理的整个舞蹈队近二十人几乎个个都比我年龄大。但军令如山倒,队员们在业务和日常生活上都得听我这个小排长的。所以在大伙眼里优秀的我直到来到全中国的优秀人才都聚集的北京,也并不生畏。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我自信,有天赋,能吃苦。而且需要遇见强者来刺激让我变得更强。长期在一座山头赛跑,不管是跑在第一个还是最后一个我都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要去一个新的环境了我兴奋!拭目以待吧,我很快就会独自站在舞台上,让所有人都屏住呼吸静静凝听我的歌声。
信心满满蹦蹦跳跳的我,似乎后脚还留在湘西溪水里的青石板上,前脚已踏进钢铁丛林中的立交桥上,从傍晚江河边静逸安详的吊脚楼纸窗里透出的幽兰烛火,到高悬在摩天大楼上五颜六色夺目的霓虹灯,眼前漫天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这视觉影像带给一个土家人完全不同的世界。在祖辈口中言传的,儿时黑白电视中所看到的,我心目中永远闪耀着光芒的北京站到了!
新团体的早晨,所有的舞蹈演员每天都聚齐要到一个巨大敞亮的排练厅里上集训课。哪里的排练厅都一样,有着整面墙的大落地镜子,但这里不同的是有一个剧场大小的舞台与排练厅连在一起,便于成型的作品在这舞台上进行彩排录像。我记得那个早晨来到这里第一次见到那群女孩时的情景,上集训课的女孩们穿着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练功服围绕着排练厅的把杆标准的用芭蕾步站立着,晨光从窗外洒在刚擦得发亮的木地板上,一个女孩弹着舒伯特的一首钢琴曲,女孩们随着音乐的变化流畅整齐的伸拉着腰腿。她们每个人的样子就像是站在阳光丛林中修长而高贵的小鹿。画面美极了。她们美极了。当时我真不忍心进入这样的画面里面,生怕自己会打眼破前的意境。我的身高在南方算是偏高的,站在这北方的女舞蹈演员的队伍里充其量我也就算个中等个子。而且也不知怎么回事,那两年正处于发育阶段的身体突然超规范的生长。脸蛋、胸部、屁股、大腿和胳膊处处都如同裹不住的奶酪。以专业舞蹈演员的标准来说我算是一个小胖子。
眼前的这些女孩都出自中国舞蹈界的最高的学府,习舞七八年的本科毕业高材生。我专业习舞的时间连她们一半都未满,而且还是湖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的艺术学校。我的这点功夫上她们的课等于一个中学生在啃大学的课本。就算悟性再好的人也不是十天半月就能够跟的上的!于是,每天晚上我都会自己跑去排练厅补习白天所学的功课。虽然我清楚自己志不在此,但既然我被借调来到这儿,就不能太丢人,呆一天就有一天的样子,我必须要进步先成为优秀的舞蹈演员长期的被留下来,我才有去当歌手的机会。舞蹈集训课上跟别人有差距,但我有打不死的蟑螂精神。
与过去在湖南不同了,来到这里参与的舞蹈剧目里我从领舞排在了队形中最后最边角的位置。记得有一支叫《春色满园》的集体舞蹈,每个演员手中拿着两把大粉红扇子代表着花瓣,过程中演员用肢体及扇子表现出春天里开出的各种花朵的形态,时而几人把扇子拼在一起变成大大小小的花朵,时而演员们接龙在一起随音乐起伏滚出满台花瓣翻涌的波浪。我的任务是当舞蹈中某一朵花需要花瓣更密茂时,我便拿着扇子从台口冲上舞台摆一个姿态添补空缺,换队形继续舞蹈时我再冲下舞台,等到接龙时我便再冲上舞台补充滚浪的人数,滚完浪我又再冲下舞台等候,最后一个造型是所有演员围成里外两圈用身体和扇子拼成一朵巨大的牡丹,人数越多越壮观,我便再次出场冲进演员中完成春色满园的角落里那一小片花瓣。五分钟的舞蹈我共分三次上下场,坐在最边侧有观众还猜想这个舞蹈演员来来回回的到底是裙带松了呢还是鞋带开了!我能很清晰的记得当时无论是做远处背景中的花朵,还是接龙滚浪,到最后摆出大合影般一个微笑的姿势,这每一次的上台,下场,站立转身我都洋溢着饱满的感情,这并不因为什么道理和觉悟,只是因为我只要一站在这舞台上,音乐和灯光一洒落在我的身上便让我肃然起敬,甚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