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烟雨凤凰-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哪棠坛逑蚣颐拍翘鹾颖咭锾盐腋盖缀退娜鲦⒚孟诺帽ё盼夷棠痰拇笸戎笨蓿酱司耙侠鞯乃怠叭盟褪侨涡怨吡耍鸸芩 本」苷饣疤恢刑谴畏绮ㄖ笠醇负踉僖裁挥卸阅棠谭⒐穑残硎悄棠躺陨允樟擦怂笮〗愕钠⑵忠残硎欠藕莼暗囊涫当荒棠滔诺搅耍僖膊簧岬每吹剿呐丝拮排艹黾颐诺难印K堑囊槐沧用挥刑嗟暮浜淞伊业墓适拢皇钦庋纫缓瑁桓鋈耍簧�
那时爷爷奶奶家是一个小二层的木楼房,大门、大门栓、房体全都是木质的。楼前的路也是未经修整的土路,房间的地也是用土踩实的。走近一层是客厅,再往里是卧室,外面是厨房。进门是一个高约二十厘米的门榻,一层客厅中央挖凹下去了小方坑,冬天的时候全家人便聚在一起,在这里升上炭火,一边取暖一边烤糯米糍粑聊天,等糍粑熟了几个小孩便你一块我一块扯得长长的分着吃。
顺着楼梯上去便到了二楼一间大卧室,里面有一张很大的棕红色滴水床,那是奶奶的嫁妆,是爷爷家最精美的家具。每次去爷爷家,我都要和妈妈、妹妹睡在这张床上。最让我难忘的是整张床上的雕刻图案,花样繁多,内容丰富,主要表现龙凤呈祥、八仙过海、松鹤延年等故事内容,雕龙画凤,做工非常精细。我小时候把它叫做古时候的床,所以胆小的我每次都不敢一个人睡在那里。卧室窗前是一个很小的露台,可以晒粮食谷物,也是那时我和姊妹们玩捉迷藏重要的地点,有时在夏天的晚上,我们躺在竹床上纳凉,听着蛐蛐的叫声,和爷爷养的大肥猪的叫声,望着星空,吹着晚风。
奶奶就像西兰一样从小会织土家锦。每当盛大的节日,常会穿上自己织做的衣服。天气好的时候,她就把织机放在客厅的门口,用五彩线织西兰卡普。有时我会问:“奶奶,您在织什么啊?”
奶奶微笑着说:“给莹莹玮玮织嫁衣,等你们出嫁的时候就可以穿着奶奶织的西兰卡普,盖着奶奶织的西兰卡普幸福地过生活啊。”
那时看到土家姑娘出嫁,我并不懂得其中的意义,只知道那对一个女孩来说很重要很重要。后来长大了常常想如果有一天,我和我生命中的那个他踏上了结婚的殿堂,我期望能在家乡办一场地地道道的土家族婚礼,穿着奶奶为我做的嫁衣,带上我的嫁妆,等着他清晨来将我从父亲的手里接走。正午看迎亲的队伍一路赛着溜子,黄昏在古老的摆手堂看女人们甩着摆手舞,晚上围着篝火对着山歌看男人们跳着茅古斯和铜铃舞,与陪伴我长大的亲人们饮酒欢畅到天亮……
相濡以沫 携手老去
妈妈不是个美女,但从小集聚了文艺和体育上的天赋,走在哪里都引人瞩目,她勤劳、善良,是我家心直口快的女王。爸爸相貌英俊,擅长搞笑,有一副高亢的好嗓子,出了名的好脾气。据说年轻时很多女孩喜欢他,唯独我高傲的老妈不太搭理他,结果我爸就喜欢上了这个特会打乒乓球的体育委员。他们如今结婚三十多年了,一直都很恩爱。虽然老两口都已过了花甲之年,但还像是在热恋一样,无论是上街逛公园,还是在家看电视,他们常常都手挽手肩靠肩,妈妈会靠在爸爸的肩上,两个人轻言细语,充满着爱意,惹得很多年轻人的朝着他俩看,我和妹便会躲在远处说“肉麻”。
妈妈每次到北京来看我,几乎每天都会跟在湘西老家的爸爸煲电话粥,说些家长里短,大概内容是“今天我去菜场那个卖辣椒的说没有一毛钱了就不找了,多给两颗青椒”,“昨天晚上我没做梦”,“你去那谁谁家吃饭他们都做了些什么菜”,“你打麻将赢了吗”……就这些话题他们说了几十年也说不完。一天,妈妈在电话里说肚子不舒服想去趟医院,但我和妹妹都忙没人陪她去做个检查。没想到第二天,爸爸突然赶到了北京,出现在妈妈面前说:“肚子还不舒服吗?我陪你去医院。”后来我才知道,爸爸放下电话就马上到火车站买票,因为时间太赶只买到一张硬座票,就这样他坐了二十多个小时的火车来到北京为了陪他的女人去做个身体检查。
我父母对彼此所作的感动与浪漫的小事,是现在年轻人热恋期也未必做得到的。而这在他俩眼里,不仅是浪漫,更是相互扶持。他们把对方视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最需要彼此时候,他会马上出现在你面前;生气时会逗你笑;累了,把肩膀给你靠;过马路时,他会站在离车最近的那一边;路滑坡陡就相互搀扶……虽然两个人也会因为在岔路口向左走还是向右走而争执斗气,会因为吃面还是吃米粉而意见不一,会因为看哪个电视频道而争论……但如果真有人生气了总有一方退让,再逗对方开心,爸爸的方式是唱段赞美学跳外外国舞,妈妈的方式是一顿夸奖加做一顿美食。
有时,妈妈会给我讲起他们当初恋爱时的事,每次说到,她的眼睛里就绽放着光彩,满脸都洋溢着幸福,说爸爸是个多笨多傻的人。我的父母亲是我长这么大在现实中亲眼见过最幸福长久的一对夫妻。我无限感慨自己的父母能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代仍保有最初的的爱恋,而我的还未幸福都是被他们的幸福而比较的,但是,父母的幸福成为了我最大的福!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直到我们老的哪儿也去不了/你还依然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
这首《最浪漫的事》,让无数的恋人憧憬。我的父母亲,和父母的父母亲他们不会担心老去而失去魅力,不担心琐碎的生活让稚嫩的心长出茧子,不担心现实的社会因为诱惑而布满浮华,不管是谁先于谁离开了,他们的灵魂就如同生在岩壁上的两根长藤,即使有一根已不在有生命也会永远紧紧地缠绕在一起。
我坚信幸福也会遗传,属于我的他或许就在灯火阑珊处,等待我的蓦然回首;或许他也在无数个看见流星的夜晚许下心愿,祈求在某个四月的下午,我从夕阳下走来静静坐在他面前,就这样,彼此,喝一壶茶,爱一个人,过一生……
一眼之缘 生死相契
故事要从我老太说起,老太是外公的父亲。出生在湘西西部怀化地区溆浦县低庄镇的肖家湾村,村口有棵百年的大树,远远见到了这棵树便就到了肖家湾。凡是在那里出生的人都姓肖。老太叫肖四平,家有一百多亩地,几座雕花四合院子,等于方圆二十里都是老太家。老太是肖家湾家喻户晓备受尊敬的人物,大家称他为四平佬。四平佬受尊敬并非家里富裕,而是因为他的善良与助人为乐的热忱。每当逢年过节,四平佬就让家人熬几大锅粥放在家院子口发给穷人们,村里有穷人生病他就会托人送钱买药,哪家穷人生孩子就托人送只老母鸡和一筐鸡蛋。在肖家湾凡是有困难的人都会去找四平佬。后来四平佬卖了自家的二十亩地成立了肖家湾的农民会,以便更好更多的帮助村里村外的穷人。四平佬不到四十岁时候突然得了场病,在医术和交通还不发达的年代病魔很快夺去了他的生命。巧合的是四平佬去世的时候村口那棵大树也枯死了。四平佬共有两子一女,我外公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按祖上的规矩一家之主去世由长子继承家业。没想到刚成年的长子不光没有像他的父亲那样给肖家湾带来建设性的帮助,反而没几年就把祖上留下来的家业全都挥霍了。彻底败落的家中连给供十七岁的外公上学的钱都没有了。见到这样的情形,曾受四平佬生前帮助过的乡亲筹集了路费把四平佬的小儿子送去了坐落在贵州的陆军兽医学校。选择这所学校是因为贵州临近湘西不远,重要是这间学校在那个年代算是设施条件都不错的情况下还不需要学费。乡亲们把外公送出了似是而非的肖家湾。这一去就是就是三年半。
回到肖家湾的外公长成了个一表人才的大小伙子。四平佬的小儿子回来了,媒人们纷纷来给20岁的外公说亲。可受了新文化教育的外公希望去追寻他自己喜欢的人。有人告诉外公肖家湾隔壁的寨子叫赤足溪,听说那里有个勤劳、善良,又漂亮的女孩一心只为照应好家人,已到了大好的年龄却还未嫁人。
转年春天,二十一岁的外公路过赤足溪恰好看见一个女孩在河岩边唱歌边用棒槌敲打着衣服。见眼前的美人美景外公不自觉的歇下了脚。正在洗衣的女孩抬头看了一眼这个穿着军服的男子,只是这一眼,外公就爱上了她。就这样女孩成为了外公的妻子,我的外婆。外婆有个极富个性的名字叫“考风”,外公把眼前这标致温良的女孩带回了肖家湾,给她取了个新名字叫“慧芳”。
两个人从相识到结婚,时间很短,便成了彼此一生的伴儿。缘份是不需要理由,也不需要太多的条件和标准,只要一眼就能看出对方是不是你要找的人。
两个太倔强的人很难生活在一起,有一方甘愿示弱,感情才不会走进死胡同。外公脾气不好,外婆却很包容,也许是因为外婆比外公大三岁的原因一直谦让着他。在他们结婚后的第20天外公被分配到当时被称为的王牌军的第18军里去做兽医,负责军队里战马的健康。外公随着部队去了山东,然后再到苏北,最后又回到山东。外公因为在一次战争中腿部中弹提前退伍,回到家中的与外婆过起了平常的小日子,而到处游走打仗的三年零七个月,是外公这一生中最闪亮的回忆。当外公不在身边的那几年,外婆很把家安排得井井有条,每天很早起床,洗衣做饭,照顾孩子和老人,默默地承担着家里的一切。外婆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她深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她经常教育自己的孩子,努力学习,友善对人、心存爱心。
日子飞快,一转眼孩子们长大了,再后来,孩子们结婚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岁月的痕迹悄悄地爬到了外婆的眼角。不经意的,外公外婆的青春与爱情就在我还来不及到这个世界,已飞逝远去。
几年前外婆因病提前离开了我们,外公每天清晨都会打开房间的窗户,面朝对面远山静静地凝视着外婆坟墓的方向。有时候自言自语,像是在跟外婆对话,仿佛外婆一直都在他身边,只不过是一扇窗的距离……
我经常跟外公通电话,要他有时间多在外面走动走动。外公则说:“年纪大了,走不动了,去外面也不知道可以找谁聊天,因为这辈子认识的人大都去了。”“外公如果你想我和弟弟妹妹就随时打电话给我们,我们都想你”我故作轻松的对他说。对老人而言,老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孤独。年轻时忙于奔波,忙于工作,忙于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而如今,对于操劳了一辈子的老人来说,孤独会要了他们的命。
外公的话让我很震动,同时也倍感内疚。从小得到外公外婆的疼爱,长大后却很少有时间陪伴他们。对提前离去的外婆我有太多的遗憾,于是很想在外公身上弥补,所以无论多忙,一有时间我就会飞回老家陪伴在他身边聊聊天,听他唠叨我的终身大事和日常的琐碎,这时刻对他和我来说总是短暂而重要。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外公今年已是近90岁高龄,已是家里剩下的唯一一个老人,是我们全家人的大宝贝,对于这个固执的老国民党员,无论任何事全家都不忍苛责他,大家都像对小孩一样哄着他。“孝顺”二字,在这时,“顺”便是“孝”。
随着外公年龄越来越大,属于他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慢慢的,儿孙就成了他的天,他的精神支柱。在他的眼里,我们的一切是都是最重要的。老人已是西下的夕阳,时间是要用天去计算的。这样珍贵的时刻,我们唯有拿出时间去陪伴才不会让以后有遗憾。而对于老人来讲,我们的陪伴和关心让他感受到被爱被需要,才会让他更积极的面对生活下去。
五月十九日 晴
早上七点吃完早饭后,慧芳去田里忙了一上午直到到中午才回来。午饭,慧芳做的西红柿是今年我们一起种下的。今天天气真好,微风。
摘自外公1973年日记
第五章 世界上最疼爱我的那个人去了
如果说人生是一部电影,
那么外婆就是我的第一个女主角。
她是让我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外婆虽然不是土家族人,
却一直生活在风景如画的湘西。
她像这里的柳枝一样婉约,
像这里的江水一样清澈,
像这里的山一样爽朗。
她的质朴、勤劳和善良无不与这里的山水和古老的民族相融合。
外婆的爱
外婆去世时八十二岁。到现在,她已离开了我九年。九年的时间看似漫长,却又转瞬即逝。外婆的点点滴滴就如一幅幅画面定格在儿时的记忆里。她的银发,她的笑容,她脸上浅浅的皱纹,还有与她相伴一辈子的背篓,这些朴实的记忆让我的心很暖,她的爱,她的呵护,看似平常的付出,在我心里却是最美的画面。
小时候,妈妈忙于工作,没时间照顾我,是外婆一手把我带大的。我刚生下来的时候,妈妈奶水不足,我经常饿得哇哇乱叫,外婆就每天都为我研究吃的。当时,我最爱吃的是土家米糊,是外婆亲手碾米烹制的,甚至连盐都不放的,特别适合婴幼儿吃。等我再长大一点,外婆便开始在米糊里放些蔬菜末、鸡蛋、肉末。就是这些外婆添加了浓浓的爱的食物,将我喂养大。
外婆很疼我,觉得我与一般的小孩儿不一样。我开口说话比一般的孩子要早,但两岁多才学会走路。学会走路后,走两步就想要大人抱着、背着,爸爸妈妈一般不会纵容我,我的哭闹耍赖、软磨硬泡在他们那里完全派不上用场。如果有外婆在场,我就会慢慢地蹭到外婆那儿,悄悄地爬到她的背上,外婆总是疼爱地背着我,笑呵呵地说:“又要外婆背啊!等外婆老了,你要背着外婆喽。”外婆的爱伴我一天天长大,长大懂事之后回想起来,这种爱是多么的细腻,是无可取代的。
现在每每想到外婆,除了土家米糊,还有那只她老人家常常背去赶集的背篓,小小的背篓里总是装满了新鲜蔬菜和水果。这些年再回到湘西,看到有阿婆背着背篓走在寨子上,总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擦身而过时,看见阿婆瘦削的脸上质朴的笑容,有那么一瞬,我真的能感觉到我的外婆,她,就在我的身边。每到这时,我常会报以微笑给阿婆,直到她走出我的视线……
跟外婆说声对不起
十二岁时,我到湖南怀化某部队当兵,当时部队里有规定,到入伍第二年才有一次回家探亲的机会。虽然怀化距离吉首只有四个多小时的车程,但也决不允许私自回家,所以疼爱我的外婆和妈妈会常来怀化看我。外婆总会带来头一晚炒好的土家腊肉、腊鱼块和我最爱吃的蒿菜粑粑。这些食物一度成为我和寝室战友坚持训练最大的味觉动力。训练一结束,我们就会冲进寝室,瓜分它们来作为对自己的奖励。
每次她们来,都是我的幸福日,可以跟她们撒娇,她们也总是会满足我的各种要求,给我买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衣服。有一次,外婆和妈妈来怀化看我,我和战友姐姐带她们去了一家土家菜馆,边吃边聊。午饭后,离火车开车的时间还早,我们就决定在附近逛街。我和战友姐姐都看上一个很精致的小斜肩挎背包,只有手掌大的小包上镶满了小珠子小钥匙,独特的设计让我和战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