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烟雨凤凰-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同的成长阶段中,我们永远被新鲜事物吸引着。我们总是觉得手中的是最好的,又永远在不知不觉中丢掉了曾经最宝贵的,我们总是在寻找着什么,也永远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又将会爱上什么。
八岁时,我正式进入少年宫,学习土家舞和苗族舞,土家和苗族的舞蹈编排基本都来源于农作和生活,并配以相应的民族服饰,用以表现热情、淳朴、浓烈的民俗民风。胡老师是我的舞蹈启蒙老师,她教会了我许多民族舞蹈,比如八哥戏水、摘山果、簸谷舞。直至今日,我仍然对她心存感激,感谢她为我以后的职业道路打下了基础。这为我以后的梦想起飞埋下了伏笔。我从小就有很高的舞蹈天赋,通常的舞蹈一学就会,有时候还会心血来潮地进行二度创作,编出一些新花样来,弄得老师们哭笑不得。
当时在吉首有一位很出名的编舞老师,叫胡明珠。胡老师是我的舞蹈启蒙老师之一,她教会了我许多民族舞蹈,比如八哥戏水、摘山果、簸谷舞。她为我以后的职业道路打下了基础。
胡明珠老师体重几近100公斤,脸圆圆的笑起眼睛弯弯的,不笑的时候眼睛瞪得很大谁也不敢靠近。她是我童年印象中所认识的最胖的一个人,但跳起舞来却像燕子一样轻盈。她的爱人叫吴金球,他专门为舞蹈作品设计制作服装,体重仅次于他妻子,这样一个男人心灵手巧得让人匪夷所思。一个明珠一个金球,珠联璧合这个词大概就是因这两口子而生,记得一次少年宫要参加湖南省一个舞蹈比赛,有一天,胡老师给我们排练一个叫《抢板凳》的舞蹈,内容是很多小朋友去看戏,人太多小朋友个子太矮,发现了一张长板凳而开始争夺都要站在板凳上看戏这么一个儿童舞蹈。那天我好像特别兴奋,在排练过程中我淘气地一会儿戳戳左边同伴的后脑勺,一会儿扯扯右边女孩的马尾辫,还不时地边有模有样的跳着舞蹈动作边学猪狗猫叫,惹得所有小朋友老笑场。胡老师发现了,突然眼睛一瞪气愤地罚我在一旁站立看着大家排练。但我才不会乖乖的站在那里,便跟着偷学,胡老师发现我在偷学舞蹈动作时并没有搭理我,直到舞蹈排练到小朋友们为争得板凳而吵架、要做出霸蛮的表演时,胡老师的眼睛又瞪了起来,她不满意小朋友只是把这部分的动作完成,而没有表演出为了看到戏非站在板凳上,谁都不让谁的那种霸蛮的表现力,这时候我自己在一旁边琢磨边表演了起来,当我自己跳得正带劲时,一阵“哈哈哈哈哈”胡老师特有的爽朗笑声把我吓得差点栽一跟头,她弯着眼睛摸着我的脑袋用吉首话讲:“你这个捣蛋的小家伙跳得这么好,最霸蛮,我还会不让你跳吗,来来来好生给我攒劲跳!”她一会儿咬着牙说我最讨嫌,一会儿又在所有的家长和小朋友面前夸我最有味。但是我想说,胡老师,不是因为我霸蛮,而是我真的很会跳唻!不久后,明珠与金球带着我们去了那时我心目中最大的城市——长沙,由我领舞的儿童舞蹈《抢板凳》拿了全省金奖。回到少年宫我还独立拿了我妈最高兴的一个奖——“最健康儿童”奖。
土家和苗族的舞蹈编排基本都来源于农作和生活,并配以相应的民族服饰,用以表现热情、淳朴、浓烈的民俗民风。胡老师是我的舞蹈启蒙老师,她教会了我许多民族舞蹈,比如八哥戏水、摘山果、簸谷舞。直至今日,我仍然对她心存感激,感谢她为我以后的职业道路打下了基础。
参军之初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不同时期都会有一个自己的偶像。莺歌,怎么会有人取这么好听的名字呢?这是我认识她的第一印象,也是我对美崇拜的开始。她比我大三岁,浓密的睫毛下长着一双又大又黑的眼睛,那是第一次觉得单眼皮竟然比双眼皮生得还好看,嘟嘟的小嘴笑起来脸上还会露出两个红豆大的酒窝。在考进艺术学校舞蹈班的开学典礼那天,她穿着一件黄黑相间的裙式大衣,头发像所有小舞蹈演员那样盘在脑后,最重要的是她的大衣竟然勾出了婀娜的腰线,还未发育的我穿着一件妈妈织的粗线毛衣加一条黑色蹬脚健美裤,相比莺歌我看起来像个挂在树杈上的蚕蛹,我第一次朦朦胧胧地为那一种线条着迷。莺歌在舞蹈大班,我在舞蹈小班,自开学后她身边永远都跟从着三两个男同学,外加一个像男同学的我。
夏天到了,同学们一同下到一条叫石家冲的河里游泳。那时候大伙穿的都是一种松紧式的皱巴巴的泳衣,我和几个男孩正在河里学着扎猛子,大伙儿把脸埋在河水里憋气看谁晚出来谁就最厉害。我一口气憋不住刚从水里冒出来换气时,看见莺歌穿了一件白色的贴身泳衣正从河水中走上岸,刚开始发育的她已经有了胸部到腰部再到胯部的弧线,这些都是我这个“男同学”所还没拥有的,她就像出水芙蓉一样,洁白而亭亭玉立,沾满水珠的乌发垂在肩上,如缎面的白色泳衣隐约透出了她皮肤的颜色,我当时呆呆的不知看了她多久……那幅画面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莺歌成为了我少女时期美的偶像。
两年后的一天,莺歌说她要入伍去当兵,于是我背着家人偷偷地也去参加了入伍的审核和面试,经过层层筛选,我和她还有学校另一个叫龚继红(我叫她公鸡)的女同学一起被录取了。那时的我别提有多兴奋了,不仅可以穿军装了,还可以离开家独立生活,逃离父母和老师的管教束缚,更重要的是,我还可以跟莺歌在一起。
当我把被部队录取的消息告知家人时,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外婆和妈妈一直在抹眼泪。外婆不停地念叨着:“这么小,怎么能当兵呢?当兵很辛苦,吃不好,喝不好,睡不好。外婆不舍得你去当兵。等以后长大了再去,好吗?”
爸爸当即表示要去找部队领导撤销我的录取。那时,普通人家的孩子获得参军入伍的机会是很不容易的,很多家长为了孩子能当兵百般周折去走后门,可是爸爸竟拎着两瓶酒,拉着我去要求部队取消对我的录取。
到了部队的招生办,爸爸对负责办理入伍的一位军人说,“我家孩子的身体不好,从小比较瘦弱,经常生病,能否取消对她的录取?”
军人看着我们说,“这姑娘身体不错啊,都通过了部队的严格体检。而且她的专业特别好,是我们部队破格特招年龄最小的文艺兵。我们很看好她,也希望家长放心。我们知道家长心疼孩子小,怕部队照顾不好她。我们一定会像您一样把她培养好,希望家长支持。”
回家的路上,我拉着爸爸的衣角,很认真地说:“我想去当兵,这是我自己的选择,以后不会怪任何人。”
爸爸蹲下来看了我半天,说:“好,记住你自己的选择”。那时,我12岁。
就这样我将要去参军,成为一名小小的文艺兵。在整个家族送我走出家门的那天,有一条巨大的水蟒从我家门口的河岸向远处游去,引来众乡亲围观。有人大声喊:龙过江了,龙过江了…外婆说这是个好兆头,满手十个螺纹的大孙女要中状元啦。
凤凰小识:
土家族服饰
土家族服饰的结构款式以简朴实用为原则,喜宽松,结构简单,但是注重细节,喜宽松、衣短裤短、袖口和裤管肥大。男女老少皆穿无领滚边右衽开襟衣,衣边衣领会绣上花纹,绣工精美,色彩艳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繁多的色彩中,红色则最受土家族人青睐,且土家族的服饰男女老幼各有特色,区别细致。
土家女儿会歌
作词:牟廉玖
天上有个鹊桥会,土家有个女儿会
天上牛郎会织女,地上阿哥会阿妹
木叶轻轻吹,情歌声声脆
篝火堆连堆,情侣对换对
女儿会呀女儿会,土家女儿哟好高贵
任你掏心那个又掏肺,她扭身跟你背靠背
女儿会呀女儿会,有情人儿配成了对
厅堂里宾客是杯碰杯,洞房那新人嘴对嘴
心似那烧红的炭,情像清江水
星星瞪大了眼,月亮笑弯了眉
女儿会呀女儿会,土家风俗好有味
摆手摆到朝霞红,家家扶得醉人归
土家年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注重的节日。然而,土家族团聚过年,有其独特的习俗:若腊月大则二十九过年;腊月小则二十八过年。土家人把提前一天过年称之为“赶年”。土家人过“赶年”,除夕夜要手持“吹火筒”在房前屋后走一圈,名叫“出征”,又名“摸营”,这与明代土家族祖先抗倭战斗故事息息相关。
相传明嘉靖三十三年(1555),由于朝政腐败,倭寇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不断大肆袭扰,朝廷曾多次派大军抗倭,都已惨败告终。尚书张经上奏朝廷,请征湘鄂西土兵平倭,明世宗准奏,派经略使胡宗宪督办。据说圣旨到的这天,恰巧赶上大年二十九。按理说部队应于三十日正式开拔前线,但土家族人想留子弟兵过了年再去。于是,土家族里有威望的老人临时决定,提前一天过年(即过赶年)。后来,土家族子弟兵在前线奋勇杀敌立了大功,明宪宗亲赐“东南第一功”御匾以示褒奖。为了纪念子弟兵的英勇战功,从此,土家族人永久地保留了“赶年”的习俗。
土家人崇拜火,认为火驱邪魔促兴旺。老人们总说“年三十夜的火,元宵夜的灯”,守岁更是要烧旺火,越旺越好,这样才能为来年留下火种。除夕之夜,土家人每家都要烧一根大而干的木柴棍,越大越好,一家老小围着长辈摆龙门阵,通宵不眠。据说是当年打仗时围火守夜以防敌人偷袭,后来为了纪念,每年都加以效仿。相传灶王这晚会从天上降临地界,所以守岁时,还要在灶前焚香鸣炮,迎接灶神回来过新年。
土家族地区民间还有“抢年”的习俗。正月初一凌晨,抢先到院坝燃放鞭炮,名为“抢年”,有的地方称之为“出天行”。土家人认为,谁家抢到“年”,就意味着抢到了幸福,丰收和吉祥。谁家的鞭炮在鸡鸣第一声的时候炸响,就表示他家已抢到了年,其余各家亦纷纷燃放鞭炮,并跑到碓屋、春碓三下,摊磨一转,再跑到猪栏边吹三声猪,跑到牛栏边唤三声牛,然后跑到谷仓边,敲三下仓门,以示将抢到的“年”引到家中转一转,以求今年五谷丰收,六畜兴旺,家人大吉大利。
土家美食
土家族菜肴以酸辣为主要特色。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几个或十多个酸菜坛子,用以腌泡酸菜,酸菜开味助消化,是深受土家人喜爱的菜食。一年到头,餐餐不离酸。
腊肉,更是土家人最喜爱的菜食,将鲜肉裹食盐、花椒、五香粉,在缸内腌10天左右,挂在炕上慢慢熏干,夏季埋于谷堆储存。其肉色暗红,味道有熏制的香,十分可口,是土家族逢年过节,款待贵宾的必不可少的佳肴。
下面介绍两道土家的特色菜,在此特别感谢妈妈。
土家三下锅:
说起三下锅,来过张家界的人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相传明朝嘉靖年间,朝廷征调湘鄂西土司兵上前线抗倭,恰好赶上年关,为不误军机,土司王下令提前一天过年,于是腊肉、豆腐、萝卜一锅煮,叫吃“合菜”,以后演变成了三下锅。
土匪猪肝
土匪猪肝,是一道很正宗的湘西风味菜。因猪肝片大,分量足,口味咸辣下饭,故命名为“土匪猪肝”。
烹饪方法及配料:
主料:新鲜猪肝
配料:姜,蒜头,红油泡椒,葱,食用油,盐,鸡精,朝天椒
处理及烹制:
1。猪肝切片,用姜丝拌匀备用,朝天椒斜切成段
2。烧水待开加姜丝葱末,水开后姜和葱香出来时加切好的猪肝,焯到外层变色即刻浸入凉水,然后沥干,去掉姜丝,葱末之类备用
3。热锅放油,放入姜丝爆香,加朝天椒炸出红色的辣椒油后加入泡椒和蒜片,再放猪肝,爆炒加盐,鸡精出锅就可以了
特别提醒:
所以在做这道菜时,选择地道的泡椒是关键,如果有机会去湘西购买是再好不过了。
湘西腊肉炒蕨菜
主料:熏制的腊肉、蕨菜
配料:蒜瓣、姜片、干辣椒、葱、酱油、料酒、大料(桂皮、八角、)
处理及烹制:
1。腊肉用热水清洗干净,多洗几次,切成片。
2。蕨菜如果切成段备用。
3。倒油烧热,放桂皮和八角进去爆一下煸出香味后捞出;
把腊肉放入锅内大火爆炒,翻炒到有腊味时放入料酒、酱油、蒜、姜、干辣椒后再翻炒半分钟后放入水和蕨菜焖锅约3分钟,汁收干前撒上香菜段即可出锅。
外婆的土家米糊:
这里特别介绍下外婆的土家米糊,虽然这不算是地道的土家美食,但是土家族很多家庭用这种米糊补给孩子的营养,我下面所讲的外婆的米糊,顾名思义是与外婆有关的,外婆在普通米糊的基础上经过改良的,从小到大外婆做给我吃的,非常有爱。
把大米用小火熬成稠粥,米完全溶化开,然后在稠粥里面放入鸡蛋羹、鲜牛奶和肉末,也可放入菠菜、小白菜等蔬菜,可根据个人口味放少许盐或冰糖即可,不管是趁热喝或者冷食口感都非常好,这款土家米糊特别适合牙口不适的老人和儿童,不需要太多咀嚼,但易于消化,补充营养、蛋白质米和维生素,是一道既方便制作,又美味的营养米糊粥。
蒿菜粑粑
蒿菜粑粑是凤凰古城当地人的节日食品,特别是中秋、重阳两节,必不可少。现在随着凤凰古城游客的增多,蒿菜粑粑已经成为凤凰古城的特色名吃,一年四季随处可见。湘西自家手工新打的糍粑,更可谓是十里飘香。
蒿菜粑粑主要原料为糯米、黏米、白蒿或者是野生的蒿菜,先将两种米磨成粉末放在簸箕,用捣碎的白蒿和少许米粉加水在热锅里搅拌,这叫“打纤”,捣成糊状便舀出放在簸箕里一点一点将米粉完全粘住,揉匀抒糯,揉得越久越好,再用手制成一个个椭圆状,包上盐菜肉丁、剁辣椒肉丝、辣子豆腐等,然后用桐树叶或芭蕉叶包好,扎以棕叶蒸熟,再用洗净的桐树叶包好蒸熟。趁热吃,色泽嫩绿,又糯又香,百吃不厌!特有的野菜清香再配有多种美味的馅,来到凤凰古城的人,这款小吃非常值得一尝。
霉豆腐
土家山寨的土家族人,一到冬春季节,最喜欢做霉豆腐。
霉豆腐制作比较简单,买来的豆腐要放在筛子上把水沥干,切成平整的长约3厘米的方块。然后找一个干净的箱子,里面铺一层稻草,在稻草上整整齐齐排一层切好的豆腐块,然后在排好的豆腐块上再覆盖一层稻草,再在稻草上排一层豆腐块,最后把装有豆腐的箱子盖好置于阴凉处即可。约半月左右,箱子里的豆腐“发霉”,长出一层“白毛”,此时可依次取出。将“发霉”好的豆腐依次取出放到已拌匀的辣椒、盐、味精、花椒面等佐料的钵内,再用筷子将豆腐轻轻拨动,把裹了调料的豆腐放进玻璃的或者是陶坛子内,再在豆腐上洒一点白酒,密封数日,便可开启食用了。其味香、辣、麻,可口易下饭。
霉豆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维生素A、E,以及钙磷等矿物质,其所富含植物蛋白质,经过发酵后,蛋白质分解为各种氨基酸,又产生了酵母等物质,故有增进食欲,促进消化之功效。
甜酒
在凤凰城,你可以在沱江下游坐游船,去对面的酒厂买甜酒,地道好喝又便宜。湘西凤凰产的甜酒,米散汤清,蜜香浓郁、稀而不疏,饮后生津暖胃,而且甜酒还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成分,饮后能开胃提神,活气养血、更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