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日本我误解你了吗-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日本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人先是脱亚入欧,后又与英美同盟国诸强反目,战败后接着实行脱亚入美,与美利坚的战车绑在一起,成为美国控制亚洲的前哨。日本民族至今以欧美人自居,身份不明,迟疑不定,定位不清,也是造成日本人对战争心态的主要原因。日本看似外表强大,其实内心恐惧脆弱,大概因为日本时刻都怕被别人吞并了,所以日本人在外表上装得很刻苦,很强大,但这改变不了日本内心的不安,日本的文化里就没有了是非曲直的道德观念,只有众所周知的野心。这个民族在过于苛求自己的同时,也深深地束缚了自己,他们外表谦恭的点头下,掩藏着一颗脆弱敏感的心。要解除日本人内心中的困惑,日本政府需要改弦更张,重返亚洲大家庭,同时又要祛除对美国的依赖感,与亚洲人民平等相处。

《中国新闻周刊》2005年4月18日报道称,中日在1972年实现邦交正常化的时候,据统计,80%的日本人对中国很有好感。而在2010年8月,日本非营利性组织“言论NPO”和《中国日报》社公布了在两国分别实施的联合舆论调查结果,对中国“没有好感”的日本人达到72。0%。99%的日本人没有和中国人说过话,更没有中国朋友,可是为什么将近72%的人会讨厌中国呢?提出了这个问题,但也知道这个问题当前很难在日本找出答案。

提起日本,在中国不论男女老少肚子里都有话,为什么呢?中日两个国家渊源太深了,我们无法选择邻居,就像我们无法选择父母一样。离得也太近了,同时恩怨也太多了。要说渊源深,从日本民族一出世,中日便开始交往。现在日本的文字,官方文字当中,还保留着许多汉字,这个在世界上别的国家极其少见。另外,日本反过来对中国也有影响,比如现在中国使用的词汇,近五成都是从日本词汇里传过来的。走在日本的街上一看,中华文化历历在目。

假设几十年来中日两国发展形势易地而处,中国没有经过那么多折腾,走那么多弯路,在各方面都强于日本,如果今天是日本需要中国的技术而不是相反,可以断言,日本朝野对中国的态度必有所不同。当然这是假设,如何以自强、自重、理性、自爱来赢得他人的尊重,却是甲午战争以来摆在国人面前的老问题。

中国有句老话:远亲不如近邻。中日两国确有着数千年的友好传统,和平的前提是双方互相尊重,而尊重的前提则是消除怨恨和隔阂。对比德国,日本应当反省!

第十卷 日本人的几件事

第一章 精致

日本人加藤嘉一写了一本《中国,我误解你了吗》,从生活中的各处小细节出发,阐述他对中国的意见。说起来,在一些小事上,中国人确实不如日本人,例如你接下来会看到的方方面面。但是,中国人有一点和日本人明显不同:我们更看重大事,比如大屠杀、靖国神社、慰安妇等等,这些大事解决了,小事上我们向邻居虚心学习改正,都不是问题。你说呢?

日本人是一个特别讲究的民族,生活过得精致无比,很多中国人可能想当然地认为这是人家物质生活条件极大丰富了才会有的现象,其实不然,日本人的精致并非完全是物质方面的精细和讲究,更主要是日本人干活办事一丝不苟的态度和认真细致的作风。

老百姓生活无非是衣食住行,先说衣食住行中的衣。成年人的衣着普遍精致到繁琐,日本和服世界知名,好看是好看,但若想穿上一套正宗的日本和服,光“穿”所花费的时间,就大约需要一个半小时左右,而且穿上之后,行动还非常不便。虽然现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日本女性都不常穿和服了,不过日本女人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着装,依旧有许多繁琐的讲究。例如礼服。根据场合不同,礼服要求也完全不一样。所以,若长期生活在日本,又有一定社交圈子的人,起码得准备下面几种场合的礼服以随时备用:孩子进入幼儿园或学校时的入园式或入学式的礼服、婚宴礼服、丧事礼服、周末派对时穿的半礼服、参加日式茶会时的礼服还有听音乐会需要的晚装等,每套服装当然要配备不同饰品与不同的手袋与鞋子,由此计算一下成本,这样的精致与繁琐还挺花钱的。

只是礼服也就罢了,毕竟礼服是用来在重要场合穿着的,讲究一点也是应该的,但日常生活中的便服也要根据场合不同来分类。一般日本主妇光是围裙就有十多条,烧饭、染布、给果树喷药、去菜田摘菜、种花插花,总之你能想到的家务活她们都要单独准备一件衣服。

更让我们想不到的是,现在连小学生都开始特别讲究。日本小学生去上学,每天必须准备三双鞋子:一双运动鞋,用来在大街上行走;一双白色布鞋,用来进学校玄关的时候更换入室,因为日本的小学进教室前都得换上室内专用鞋;还得另外准备一双体操鞋,这双体操鞋是在室内体操场上体育课时专用的;配套的衣服也是各式各样:正常上课适用的校服、体育课使用的体操服和体操帽、游泳课使用的游泳装等等都是最常见的。小学生一般还不会自己处理自己的衣服,一般都是家长跟着整理,家长每周拎上一大堆去学校,到了周五又再拎回家来清洗,中国家长可真是闻所未闻了。

再说衣食住行中的“食”。网络上流行一个比较经典的说法:中国人的美食要用舌头吃(意思是讲究味道香),法国人的美食要用肠胃吃(意思是法国菜比较注重营养搭配),日本料理要用眼睛吃(意思是日本菜特别讲究好看)。日本料理的餐具种类繁多,吃蛋羹得使用专用的小木勺,吃鱼得使用鱼盘,吃天妇罗得使用天妇罗专用的篮子,咸菜也有专用小碟,酱油、盐和胡椒等调味品还要配专用的浅口小杯,一个人吃一顿饭,可以占用满满一桌子的空间,真难为了日本的主妇们是怎么伺候这些大老爷们的。

一位在日本留过学的中国记者,回国后写了他在日本蛋糕厂打工的见闻。

那家蛋糕厂是日本规模较大的,设在远离市区环境良好的深山里,厂区周围空气清新。厂区从内到外都是干干净净。进入生产车间,首先要换白色的工作服,戴上帽子、口罩和一种制作食品专用的手套,穿上雨靴似的鞋子,只露两只眼睛在外面。穿戴完毕,大家还要相互检查一下,如头发是不是完全包在帽子里了,工作服上有没有头发等。

开工前,要在手套上喷上少许消毒酒精。蛋糕是在流水线上制作的,在圆形的大蛋糕上加各种“佐料”,如奶油、水果,每个人放一两样,最后圆形的大蛋糕被切成若干三角形,再包装起来。有一次,一位工作人员在包装蛋糕时发现上面有一根头发,她大声惊叫起来,生产线紧急停止,虽然搞不清到底是谁的头发,生产线的班长还是把大家狠狠地训了一顿,重申了食品卫生问题。实际上,他几乎每天都要说一些同样的话,不外乎“我们制作的是消费者要入口的东西,所以要格外小心”等。当天训话花了半小时才重新开工。我们的工资是按时间计的,延误了半小时,厂家就要多花一些成本了。每天生产结束后,都要进行卫生大清扫,所有的机器要清洗,一些器具还要消毒,地板用水彻底冲洗。

后来,记者又到一家面包厂打工,面包厂同样有严格的卫生管理程序,面包包装时大批量通过传输带传来,有时候难免掉下一两个,不管地上多干净,掉下的面包绝对要废弃。

还有衣食住行中的“住”,也处处体现了这种“精致到极致”的日本式生活观。日本的建筑工程,档次纵有高低之分,品质则无优劣之别。中国人通常的观念可能都认为低档次的建筑工程当然伴随着的是低质量,一分钱一分货嘛!但在日本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日本人认为档次高低只是体现在建筑材料的名贵程度、房屋建筑设计的考究程度、内部装饰的奢华程度、空间大小程度、住宅周边环境等等,都是一些外在的可控的东西,而不是责任心和做工的细致与否。

一个社区附近路面上的交通标线画得一丝不苟,好似美术学院专业的工笔画,社区里公共道路所用的方砖更是精雕细琢,房间内部的边边角角都严丝合缝,在这些由人控制的方面,日本人是绝对拒绝粗糙这个词语的。房屋建筑在规划时就已经处处透着精致,在大城市密度比较高的住宅区里,有多少套房屋,就会有多少个停车位,最少要保证每家一个车位,当然高档豪华小区车位要更宽裕一些,一家有两个甚至三个停车位,那就另当别论了。即便是在地价昂贵、人口稠密的居民区,也都建有儿童游乐场,人员密集的场所里多少人必须拥有一部公用电话,这都是市政法律明确规定的,不像中国的很多小区连基本的健身设施都看不到,更有开发商擅自更改规划图,将设计图上本来有的绿地完全改做其他用途,只为了能多几套房屋赚取更多的利润。

衣食住行中,“行”是一大难点。到过北京的外地人对北京有个很深刻的印象,那就是北京太大,想找个厕所十分不方便,即便北京本地人,只要出去办点事也多次遭遇过这种内急的煎熬。不过日本的市政设施却将日本式的精致展现得一览无余。在城铁站等场所,站在任意位置,只要环顾四周,一般能很容易地看到卫生间、指路牌等标志,一些卫生间指示牌上甚至会注明从此地到公共厕所拐哪几个弯,距离是多少米,这个数字有时还能精确到个位数。日本的地铁运行十分高效,列车运行时间间隔精确到秒,极少发生晚点现象。在日本生活久了的中国人都已经完全依赖地铁了,在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时,都会依据地铁时刻表,每天早上几点几分出门,几点几分坐哪一班地铁,几点几分准时到达什么地方,走几分钟路到公司。由于长期依照这一规律办事情,你会发现同一班车上的乘客都似曾相识,因为他们每天也都是固定乘坐这一班地铁的。

日本的服务业也处处展示着精致。各地的主要报纸,规格完全一样。超市里蔬菜按份儿卖,水果按个卖,同样价钱的商品,顾客基本挑不出来谁优谁劣。日本的所有食品都写明消费期限,应在几月几日前食用。而不是只写生产时间。消费期限让顾客更加明了,更加放心地选择自己需要的食品。日本的寿司店在旋转带上的寿司如果超过一定时间没被顾客取走,就要被倒掉了,规定的时间一般是15分钟。

超市里的食品都有保质期,一旦接近保质期,超市就会有相应的告示,同时开始打折减价处理,过了保质期的商品,统统销毁,绝不会挂羊头卖狗肉。各个大小餐厅一般会在大厅摆出本店提供的食品模型,让人一目了然,为顾客点餐提供最大的方便。

日本的精致,还在生活、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体现出来,因此有人曾经形容日本社会说:整个日本就是一台精密仪器。日本式的精致提升着社会生活的效率、秩序、品质与和谐程度,更是高度文明的象征。最近在中国的职场上流行一个词语叫细节决定成败,说得一点没错,日本人正是有了这种对于细节近乎苛刻的追求,才让他们拥有了精致的世界级产品和高品质的生活。

第二章 严谨

日本人的严谨,从垃圾分类这件事上就可见一斑。

在日本,家庭里的垃圾属于生活垃圾,主要分为两大类,可燃烧垃圾和不可燃烧垃圾。可燃烧垃圾,主要是做饭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在日本又叫做“生”垃圾。因为它有味道,所以一周中有两天可以扔这个生垃圾。生活在日本扔这个生垃圾可是日常生活当中的一件大事,如果忘了就得忍受它放在房间里时间长了的味道。你不可能把它放在屋外,因为猫呀狗的还有乌鸦会把垃圾袋咬破,垃圾会乱洒一地。

纸张类等当然也是可燃烧的,但如果稍大就可以回收再利用,所以书籍报纸甚至装糖果糕点的纸盒都另外留起来,在一个月两次的这种纸类垃圾的回收日里扔到垃圾站点。这些垃圾不会烧掉,而是经过处理再次利用。“再生纸”就是通过这种方法做成的纸。

还要再说说用过的油的处理。做饭用过的油如果倒在水道里,会污染环境。在日本超市里卖一种凝固剂,把它放在不要的油里,凝固后用报纸包好,作为可燃烧垃圾处理。[·]

不可燃烧垃圾包括玻璃类、陶器类、金属类、塑料类、泡沫塑料类、皮革类、橡胶类、木头树枝、小型家用电器(大型家用电器是要收费的)和其他一些如玩具、枕头、席子、蜡笔、水彩等。其他的一些不能燃烧的垃圾,如罐头盒、玻璃瓶(不包括装油的瓶子)和塑料瓶是另外回收的。因为这些东西可以再利用。

为了减少垃圾,增强回收利用,日本各地纷纷采取新应对措施。横滨市最近就重新订制垃圾分类标准,将生活垃圾按等级分成十类。为此,市政府还特别发送给市民一本长达27页的手册,指导他们对垃圾进行正确分类。

这本手册共列了518项条款,其中规定:唇膏属于可燃物,但是唇膏用完后的唇膏管则被归类为“小型金属物”或塑胶类。要把锅壶丢掉前,还得先拿尺量一量,如果口径超过十二寸,就不能算“小型垃圾”,而要归为“大型垃圾”。

袜子还有单双之分。如果单只,是可燃物,成双就在“穿破,左右脚搭配”的情况下,归为旧衣料。领带也可归类为旧衣料,但是要先“洗过、晾干”。

在日本,无论是政府还是普通居民,扔垃圾已是一件必须严格遵守和认真执行并已形成规矩的事情,而且是一件已经做得非常细致的事情。

每年的12月份,居民们都会收到一张来年的特殊“年历”:每月的日期都由黄、绿、蓝等不同的颜色来标注。在“年历”的下方注有说明:每一种颜色代表那一天可以扔何种垃圾。“年历”上还配有各种垃圾的漫画,告诉人们不可燃的垃圾都包括哪些,可回收的垃圾都包括哪些,使人一目了然。有了这张“年历”,在这一年里,人们都要按照“年历”的规定日期来扔不同的垃圾。

日本民族是一个做事非常认真的民族。虽然扔的是废旧物品,但人们仍然是经过认真处理后,按规定放在固定的地点。

举例来说,扔报纸书本时,人们都会将报纸书本捆得整整齐齐并码放好;废旧电器的电线缠绕起来并固定在电器上;仍然可以骑的旧自行车贴上一个小纸条,说明是自己不要的;即便是生活中的普通垃圾,如果有水分的要控干水分,再放到垃圾袋里;带刺或锋利的物品要用纸包好再放到垃圾袋里;用过的带有压力的喷雾罐等,一定要扎一个孔,以防止出现爆炸事件……这样做的结果,使垃圾的种类不易混淆,回收工人的操作也更加便利、安全。

第三章 礼仪

自古以来,中国就自称“礼仪之邦”。中国台湾著名作家柏杨却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是蛮荒之邦,要说中国是礼仪之邦,打死我也不信”。柏杨认为,日本才是礼仪之邦,日本人把礼仪落实在行动上,中国人则停留在书本上。

在日本,每天你都会接受无数人给你的鞠躬。电梯口、楼道中,只要碰面了,无论认识不认识,人们都会互相浅浅地鞠一躬,并真诚地说一声早上好或中午好,这就是日本。

购物进店从进大门就有人向你施鞠躬礼问候,不论到哪个柜台,只要与售货员目光相对,一定会听到温和的问候声。收钱、找钱当着你的面一五一十点清楚,然后纸币在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