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群英传之云淡风清-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管亥和甘宁两个人这段时间拼酒倒是拼出了交情,每到这时候,他们俩个就蹲在一旁,虽然听不太懂晏平说什么,不过他们还是使劲的大声吆喝、推波助澜,一副唯恐天下不乱的样子。
  张松对付甘宁和管亥倒是轻轻松松,可他完全拿晏平这个老不修没有一点办法呀!
  所以,这时候,张松会拉着贾清过来,他对甘宁和管亥两个人展开批评教育。而由贾清向晏平请安,询问下功课上的学问,把小赵云给解救出来。
  弄到后来,小赵云一看到晏平背着手、踱着步走过来,就会立刻跑去找贾清,相当的不给晏平面子。
  不过经过这事,贾清和赵云的关系倒是亲密了很多,贾清解开了心结,索性也就正大光明的亲近赵云。
  人与人之间也许是真有相性这种说法吧!至少张松就发现,他这些天对小赵云管吃管喝,还比不上贾清对小赵云的几个笑脸。
  接下来的路途地势大多是平原,较为平坦,车队很快就到达了青州。
  北海郡外,时任北海郡相国的孔融带领下级属官出城迎接晏平。
  孔融,字文举,是孔子的二十世孙。父亲孔宙,做过泰山都尉。
  少时凭借“孔融让梨”的事件一举成名,受到孔氏宗族的夸赞。
  十岁那年,孔融随父亲孔宙到京城洛阳,当时晏平已经是五朝老臣,名望极大。能被他夸奖两句的人,就如同鲤鱼跳龙门一样,从此以后就能平步青云。但晏平却并不随便接待宾客,不是当世的名士和自家的亲戚都不被接见。而孔融不过是个孩子,想要看看晏平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便跑去对晏府守门人说道:“我和父亲都是晏府主人的亲戚。”晏平听了仆人的转述,倒也有些疑惑,便把他们父子二人给请了进来,想要知道和他们到底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大大方方的解释道:“我的祖先孔子曾经与您的祖先晏子关系极好,自然我们孔家和晏家也便是世交了。”晏平和他府中的宾客对孔融的聪明机智都赞不绝口。
  后来中大夫陈韪来到晏府,宾客把这件事告诉他。陈韪不以为然的说道:“小时候聪明,长大后就不一定聪明了。”谁料到孔融立即反驳道:“想必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羞愧的无话可说。晏平听后哈哈大笑,对孔融评价道:“高明必为伟器。”
  后来孔融入朝为官,被派到北海国当相国。他置城邑,立学校,举荐贤良郑玄、彭璆、邴原等。因为颇有政声,被人称为“孔北海”。
  因为当年“世交”事件,之后孔融也经常和晏平联系,二人的交情是很不错的。
  这次晏平告老还乡回到北海郡,于公于私孔融都要亲自出城迎接。
  这些官员都是晏平家乡的父母官,俗话说县官不如现管,纵然是晏平曾经身为朝廷三公、现如今还是堂堂太傅,也仍然需要对这些官员客客气气的,礼遇有加。
  晏平不论是资历、年龄、地位、声望,这些北海郡的官员那都是拍马也赶不上的。一个个在晏平面前那是老老实实的,看见晏平对他们这么客气,更是感到受宠若惊。
  孔融在晏平面前那显然是名晚辈,按理说,比晏平至少要低上两辈,自然也是晏平的弟子贾清的晚辈。
  但孔融年龄比贾清要大上不少,看着孔融在他面前恭恭敬敬行礼的样子,贾清怎么看怎么觉得别扭。
  “相国大人不必如此,这样太过折杀子奇了。”贾清也连忙还礼。
  孔融是孔子的后代,对待礼仪极为看重,一见贾清把礼还回来,他就继续行礼。
  两个人就那么你来我往,看的晏平眼皮直跳。晏平年纪大了,许多东西也都看开了,自然不会被那些条条框框束缚住,当即说道:“罢了罢了,文举和子奇你们两个平辈相交就是了,我们各交各的得了,也别拖沓了,这还有一大帮子人在等着呢。”
  晏平都这么说了,孔融也不好再继续矫情下去,要不恐怕就会被晏平骂成虚伪了。
  晏平和贾清被请到了相国府,宰相门前七品官,那些随行的家丁也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孔相国府正厅,孔融以私人的名义招待晏平,自然没有其余官员在场。
  “不知道晏老这次回乡,有什么打算么?”孔融和晏平的交情摆在那里,自然是可以问这个问题的。换个交情一般的人问这种问题,恐怕晏平只会随便给个回答,敷衍一二。
  “呵呵,我年岁大了,剩下的日子也不多了,只想着能够颐养天年,也就可以了。”晏平笑着指了指坐在一旁的贾清,“不过么,对我这个新收的弟子,我可还是放心不下呀。”
  正所谓“闻弦歌而知雅意”,孔融略一打量贾清,便反应过来了。“我观子奇谈吐不凡、博学多才,要是不嫌弃的话,还望能来府衙暂时帮助在下。”
  晏平脸上笑容更盛,“子奇这孩子,资历太浅,恐怕难以服众呀?”
  孔融摆了摆手,“任何人都不是生来就有经验的,资历还不是要慢慢磨练的么,反正有晏老您的帮衬,还能出什么问题呀?”
  “那不知让子奇担任什么职位合适呀?”晏平继续问道。
  孔融虽然身为北海郡相国,不过他在本地根基太浅,北海郡内各大世家相互牵制,能给他留下选择的职务并不是很多。他又不能去选择一个又清闲又低下的职务,因此倒也要好好谋划一下,“主簿如何?”
  晏平看了贾清一眼,点了点头,“可以。”
  主簿是相国助手,典领文书,办理事务,在地方上已经是很高层的职务了。
  在晏平的示意下,贾清起身谢过了孔融,便开始了他担任北海主簿的生活。 

作者有话要说:孔融在这里我修改了不少,一个是故事里面的晏平,实际上是士大夫李膺。
另一个便是孔融的职位,他现在并不是北海相,那是他十多年以后的职务,现在他应该还在朝廷做官。
不过么,为了写作方便,我也就这么写了~~~




38

38、奸雄曹操 。。。 
 
 
  主簿这个官职在一郡中很是重要,即便是孔融这个相国推荐了,仍然需要向上级汇报取得同意才会被任命。
  当然还有官服之类的东西要准备,不过那都是小事情了。
  汉朝政府的效率一贯很拖沓,尤其是像孔融这样的人,更是不屑于去打点上下,自然公文传递的速度就要更慢一些了。
  当日在洛阳太傅府,晏平大宴宾客,当时在场的便有经学名家郑玄。
  郑玄少年时一心向学,终日沉湎于书卷中,孜孜以求,不尚虚荣,天性务实。
  先后师从第五元先、张恭祖学习了今古文经学两大学派的重要经籍,之后更是游学中原,遍访名儒,晏平就曾经是他请教的对象。学富五车的郑玄仍然不满足,便通过友人卢植的关系,千里迢迢西入关中,拜扶风马融为师。
  等到郑玄从马融那里学成归来后,他已经成为全国著名的今古文经学大师了。但就在这时候,朝廷发生了“党锢之祸”。郑玄早年间被杜密赏识,曾是杜密故吏,所以也被视为党人,遭到禁锢,永远不许为官。
  绝了仕进之路的郑玄索性遍注群经,集古文经学之大成,使古文今文融为一炉,独创了一个新的学派——郑学。
  在晏平告老还乡没几天,郑玄在京城的讲学也告一段落,他便回了北海。
  平日里郑玄就住在城南山下,一面种田维持生计,一面教授门徒。他与弟子们隐居此地,过着清贫而安逸的生活。 
  而这次郑玄来到北海郡城,却是为了拜访晏平。
  晏府客厅里,晏平坐在主位,除了郑玄以外,孔融素来尊敬郑玄,倒也陪坐在一旁,贾清和张松坐在下首。
  他们几个人也不谈国事,只论学问。无疑郑玄的学问是最高的,通晓百家学说,因此绝大部分时候都是由郑玄发言。而晏平阅历丰厚,学问渊博,偶尔说上几句话那便能切中要害。孔融儒学修养深厚,他的话也很给众人启发。
  他们三人说的内容委实太深奥,张松在边上自然是插不上话,但也是听的津津有味,时不时的点点头,在说到精彩的地方也会大声的喝彩。
  贾清虽然也读过不少经典,但他的态度就是不求甚解,不像众人那样在一字一句上面下功夫,基本功远远没有张松扎实,更不要说和那三位相比了。
  虽然也能听得懂他们的话,不过听多了也觉得心中烦闷,贾清便跟张松说了下,起身离开了客厅。
  张松正听到要紧的地方,自然不会分神,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
  贾清出了客厅,想着甘宁、管亥正在晏府门口空地上教小赵云武艺,便决定去那里看看。
  还没走几步,就看见管亥和甘宁两个人勾肩搭背的走了进来,一副哥俩好的样子。
  “你们怎么进来了,云儿呢?”贾清看了看他们二人身后,倒是没看见小赵云的身影。
  “今天习武已经结束了,我们俩先去喝酒了。云儿他在外面收拾东西呢,想必就快进来了。”甘宁回答道。
  “去吧,酒不要喝太多啊。郑玄和孔相国他们都在晏府做客,要是你们两个喝醉了,耍起酒疯来,小心再被关进柴房!”甘宁和管亥两个人都是有前科的,上次他们二人拼酒,喝到烂醉如泥的地步。偏偏他们耍起酒疯来,又吵又闹,且变得力大无比,不光是那些家丁拿他们没办法,就算是小赵云也根本挡不住他们两个几招。最后还是晏平看不下去了,动用法相的力量,亲自出手把他们两个给放倒。
  那一次的经历,不光令晏府众人印象深刻,显然甘宁和管亥两个人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醉酒的二人闹了一晚上,自然不会给他们多好的待遇,就睡在柴房的茅草堆上面。第二天一起来,浑身无力,喉咙又干又哑,要多难受有多难受了。
  甘宁和管亥对视一眼,显然都想起了那段经历。不约而同的打了个寒颤,冲着贾清连连点头,表示保证这次不会喝醉。
  放过了这两个酒鬼,贾清走向大门。
  就听见两个人对话的声音,其中一个声音清朗中还带着些稚嫩,一听就是小赵云的。而另一个听上去是一名青年的说话声,很浑厚的男低音,成熟中还带着些性感。
  贾清心中好奇,便探头看了下,就见在赵云边上站着一名身穿白绢长袍的青年,不过二十五、六的年龄,衣着华丽,显然非富即贵。
  贾清定睛一看,不是那曹操曹孟德是谁,心中疑惑,他来这北海干嘛呀?
  更令他奇怪的是,曹操此时神情和善,却是和小赵云聊的很是投缘。
  原来曹操当年得到许劭的评价“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心中得意之下,也对许劭的月旦评分外留心了。为此他还特意派人关注许劭的动向,随时把许劭的行踪报告于他。
  因此在颍川书院许劭点评贾清没多久,此时担任顿丘令的曹操便知道贾清的情报了。
  贾清那段关于“忠诚”的论述极对他的胃口,他把顿丘的事务略微交代了下,便快马加鞭赶着来北海郡了。
  晏平的到来在北海郡那是人尽皆知,因此曹操也没费什么功夫便找到了晏府。
  他转过一个街道,就看见晏府门前有三个人在演习武艺。曹操自小也是习练武艺的人,他的两个同族兄弟夏侯惇、夏侯渊更是武艺出众,自然曹操在武学方面阅历不凡。
  三个人中,明显能看出两名大人在指点那名少年的武艺。
  其中那名使刀的大汉,力气极大,刀法大开大阖、威猛无比。虽然在技巧上还有所欠缺,不过已经是一流的高手了。
  另外一名使用双戟的青年,步伐轻灵,戟法极其刁钻,武艺之高不在夏侯惇、夏侯渊二人之下。
  但最令曹操吃惊的还是那名少年,他不过十四、五的年纪,但枪法已经非常老练。更重要的是,曹操在他的身上看到了一种灵性,那杆普普通通的短锥枪仿佛变成了腾云的蛟龙一般。
  曹操这一看便看愣了神,就一直在那呆呆的看着三人。他们三人很快就结束了习武,管亥和甘宁两个是轮流与小赵云喂招,自然也发现了曹操,不过他们两个也就把他当成了一般官宦人家的青年,倒是没怎么注意。
  赵云毕竟是寄人篱下,他拼命的想找些事做,好证明他在众人中的价值。因此每次习武结束,他都会一个人负责把各种器具收拾好。本来管亥和甘宁是不要赵云这么做的,不过贾清有次看见了,把赵云的心思说给他们二人听后,他们俩也就不再阻拦了。
  “云儿,跟我们进去喝酒呗?”管亥冲着小赵云“嘿嘿”的坏笑着。
  “不要,我不喝酒。”上次甘宁和管亥的醉酒事件,贾清当时就表明了态度,认为酒是穿肠毒药,赵云为了讨贾清欢心,自然是不会喝酒的。
  “你这孩子,不就子奇说了几句话么,他是没喝过酒,不知道酒的妙处。”甘宁把手架在小赵云脑袋上,使劲的揉了揉,“你可是男子汉啊,可是个小大人了,不要什么事都听子奇的呀!”
  本来小赵云对于喝酒态度还有些犹豫,后来自从贾清发话了,赵云就变得坚决起来,显然贾清的话起了决定性作用。
  “我就听清哥说的话。”赵云低头收拾东西,留给了甘宁和管亥一个忙碌的背影。
  甘宁耸了耸肩,和管亥进了晏府。
  那边曹操倒是对小赵云起了几分拉拢的心思,二人刚进去,曹操便走了过来。
  曹操以前在京城洛阳打拼过几年,本身便是八面玲珑的人,刻意的结交下,很快就从赵云的嘴里套出了想要的消息。
  了解到这少年只是暂住晏府,曹操的心思也活泛过来了。
  “赵家小哥,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来我这里呀?”曹操知道,对于赵云这样涉世未深的少年,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伸出橄榄枝。
  “去曹先生你那?”赵云听的一愣。
  “在下不才,身为顿丘令,为一方的父母官。若是你来我这,不出几年便能获得功名,到时候光宗耀祖,岂不是要胜过在晏府做一名食客?”赵云他家不过是一个平头百姓,何曾被一位官老爷这么器重。何况赵云心中素有大志,自然也是希望能凭借自己的本事建功立业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赵云心中隐隐间有着一个想法,那就是有朝一日能向贾清证明自己。  “云儿,过来一下。”曹操并没有压低声音,甚至为了煽动赵云,更是在某些地方加大了音量,自然贾清是听得清清楚楚。
  贾清心中暗骂,好你个曹操,我还没冲你下黑手呢,你竟然就来挖我的墙角!
  赵云一听是贾清的声音,立刻对曹操回话道:“多谢曹先生的厚爱了,不过我在这里呆的很好,你那我就不去了。”
  不待曹操答话,赵云笑着跑向了贾清:“清哥,你找我呀,什么事情?”
  “没什么事情,只不过厨房烧了你最爱喝的八宝粥,我是来叫你过去吃的。”这八宝粥早上贾清就吩咐厨房烧了,自然不是说瞎话。
  “那这些东西?”赵云回头看了看门前还没收拾好的器具。
  “自然有家丁收拾了,还不快去。”贾清捏了捏小赵云的脸蛋。恩,真是又滑又嫩,皮肤真好,怪不得管亥和甘宁这么喜欢摸小赵云的脸蛋呢。
  小赵云跑进了晏府,那边曹操打量着门口的贾清,贾清脸上的瘢痕太显眼,自然被曹操一眼就认出来了。
  “敢问兄台可是贾清贾子奇?”
  对于曹操能认识自己,贾清还是很奇怪的,貌似自己没有那么出名吧。
  他可不敢表现出对曹操有任何了解的样子,而是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