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时明月-第4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时代已经进入了火药时代,火药时代的火器军遇到了冷兵器队伍,有四个简短的字,对这场战斗进行评价:排队枪毙。

被隔绝在另一头的夏军主力,忍受着热浪的熏烤,焦虑的倾听者峡口另一端传来的剧烈枪声。宋军的枪声很整齐,然而却连绵不断——是的,很整齐。

夏军真不应该在铁门关这个地方与赵兴火器军正面对撼。他们弄错了时代,他们以为在火药时代,战争的胜利与否,人可以凭借士兵的勇气、以及将领的个人努力就能轻易获得,可惜,火药的爆炸力不是个人努力就能抵挡住的。

铁门关峡口很窄,这么窄的地方士兵要排列冲锋,一个横排最多排十个人——如果士兵带的是刀,距离相邻的士兵要留下一米的间距,这是一个挥刀距离。如果士兵带的是枪,这距离要短一点,因为枪是用来刺的,左右距离留半米就够。但如果是狼牙棒等重型武器……

偏偏夏军勇士酷爱狼牙棒这种武器,以前他们认为用这种武器敲击在汉人脑壳上非常有成就感,但现在他们遇到的是五十人为一横排的火枪队,擅长五段击、九段击的大宋南洋火枪队,仅仅用一个指挥的兵力堵住峡口,就把西夏最后的勇士一个不落的全体枪毙。

剩下的宋军士兵很悠闲,他们散布在峡口两翼,悠闲地瞄准半天,用打猎的心态狙击着偶尔从山梁处翻山过来的勇敢者……当枪声停歇的时候,宋军火炮兵郁闷的带着哭音哀求:“兄弟们,高抬贵手,放两个人过来,让咱们炮兵也开开荤——这灭国之战眨眼就结束了,今后这样的军功可不是百年一遇,兄弟们啊,你们肉,给咱也留点汤水。”

炮兵在那里哀求,可步兵还不满意呢,他们撇着嘴,冲整装待发的龙骑兵哭丧着脸:“夏军也太不成气候了,满打满算,冲出火墙的也就三千人,山那边还有小五万呐,全让骑兵兄弟吞下去了。若我们这点功劳还是快肉,骑兵兄弟捞到手的,那是龙虾。”

龙骑兵的主要武器是马刀和火枪,马上火枪重新装填不方便,所以每位龙骑兵身上都长长短短挂了六七枝枪,他们是宋军中最骄傲的贵族,养活一枝龙骑兵的费用,足够养活十倍数量的步兵、三倍数量炮兵。

然而龙骑兵的机动性却不是后两者所能比拟的——随着一声令下,龙骑兵跑动起来,他们数量不多,也就两个指挥,约一千人的模样,随着军官的号令,这两对龙骑兵不紧不慢的向铁门关两侧跑动,此时,无事可干的宋军步兵羡慕的目送龙骑兵慢悠悠的放着枪,让胯下的战马缓步爬上远处的缓坡,看着他们的身影隐没在山梁下。

稍停,军令传来:“派两个都上去,巩固山梁阵地——这大火今天是灭不了了,全军做扎营准备。”

山那边,西夏人绝望的看着龙骑兵出现在山顶,看着他们带着贵族式的傲慢缓步驰下山梁,看着他们用西夏贵族昔日在宋国境内“打草谷”的心态,不紧不慢的端起枪来,冲逼近的夏军勇敢者放枪,毫无怜悯之心的将那些勇士一个个打到,而后冷漠的催马践踏过对方的尸体,或者不是尸体,只是昏迷的伤员……

“让他们过来,放他们过来,这点点兵马,敢跟我们大夏雄师玩骑兵,放他们到平地来,让我们教会他们怎么玩骑兵,骑兵,从来不是汉家子玩的东西”,一名西夏军官愤怒的咆哮着。

西夏从不知道,汉家子以后还玩得起速度更快的火箭、飞机,而那时,党项人早已种族灭绝。

西夏人以为龙骑兵都是一群贵族,所以打算放他们下山,双方在平地里、堂堂正正的来个骑兵会战。谁知那伙“贵族”下到平地里就变成流氓,他们从不跟夏军正面交手,他们活像一群小偷、窃贼、令人发指的无赖,眼看他们排列好阵型,当夏军兴高采烈的挥舞着马刀发动骑兵集群冲击的时候,他们无耻的一个转身,撤了。

你们跑,那俺们追。夏军士兵不追不行啊,不追就打不开通道,回不了家乡,拯救不了国主,所以他们只能追。好在对面的宋军虽然大队人马毫无羞耻的逃跑了,但宋军的第一排还在,嗯,听说宋军总喜欢把最勇猛的士兵排在第一排,果然如此——对面的勇士,你获得了我们的尊重,我们来也。

夏军五千骑兵气势汹汹、声势浩大的奔向那五十米最勇敢的宋军士兵,这些人果然勇敢,五十人面对五千人的集群冲击,他们还能冷静着举起枪,还有时间瞄了瞄,而后扣动了扳机。

在宋军士兵枪口冒出白烟的那一刹那,夏军头排冲锋的士兵下意识的闭上了眼睛,心里念叨:“不怕不怕,汉家子向来软弱,如今他们也能找出五十名勇士,咱要让汉家子看看,西夏的勇士不止五千人……”

等这些西夏士兵睁开眼睛,他们郁闷的想哭:“人呐?别跑,勇士,等等,我们还没有冲到跟前呐……果然汉家子全是懦夫,本以为宋军里还能找出五十名勇士,原来我们上当了,他们,浑没有一个勇士。”

一路嘀咕的西夏士兵跑没多远,又遇到一排宋军,大喜过望的夏军振奋精神,再度发出一声震天动地的呐喊,奋勇冲向这队勇士,结果……结果他们还是懦夫,放完枪就跑了。

夏军士兵被龙骑兵折磨的悲喜交加,一会是天堂,一会是地狱,结果……结果证明,他们最终依旧在地狱里,从来就是。

在反复的悲喜当中,夏军士兵没有发觉他们冲锋的士兵逐渐减少,等追出二十里地去,夏军士兵发现真正的地狱出现了,这时他们马力已疲,速度减缓,而宋军由于逐次抵抗,战马有恢复体力的时间,这时,攻守易位了。

只见一排排龙骑兵用盛装舞步的姿态,催马冲近夏军大队人马,冲着密集的人群左右开弓的放枪,等夏军士兵鼓起勇气发动反冲锋,那些放完枪的士兵总是偷偷摸摸的拨马跑到一边,很猥琐的装填着弹药,神态就像一个偷了鸡的无赖子。

夏军士兵想找这群无赖拼命,但迎上他们的是另一队人马,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是新时代的骑兵战术,西夏人不懂——火枪的破坏力与射程远远超过弓箭,基本上,整场战斗中,夏军无法伤害到宋军,却要忍受宋军进行的单方面屠杀,像小刀放血一样,流干了最后一滴鲜血。

等到龙骑兵用火枪逐渐消磨了对方的气力,这场战斗已毫无悬念。当夏军增援力量赶到的时候,正在打扫战场的龙骑兵呼啸一声,牵着缴获来的战马,转身离去——迎接夏军增援部队的是另一个指挥、五百养精蓄锐的龙骑兵。

“这就完了?我们五千人,眨眼之间就被对方五百人吃了?怎么可能?”夏军充满了惊愕。

他们不知道,对于火枪兵来说,平均30%命中率那是平均水平。五百火枪兵对阵五千冷兵器士兵,每人放三十枪,从统计学上来说,就可以将五千人杀的干干净净——而龙骑兵向来以训练苛刻,花费高昂著称,他们的枪法,不能用平均水平衡量。

不过这些,西夏将领一心无须知道——数千最勇敢的西夏士兵披上铁甲发动决死冲击,他们的尸体躺在铁门关外面;次一级勇敢的西夏士兵被选中,正面迎击龙骑兵,剩下来的人……

第四百零六章 我不玩了

剩下来的人都是些窝囊废,宋军龙骑兵才发动了三轮冲击,大多数人才热了热身,刚把兴致提上来,夏军崩溃了。

当夜,大面积的夏军官员争先恐后的向宋军乞降,奇怪的是,他们不约而同的,避开了宋军主帅赵兴,要求向宋军的小兵小卒,甚至伙夫挑夫乞降,他们啥要求也没有,就两字:活命。

可惜,残忍的宋军连他们这最低要求也未满足,战后,或者说大战结束五天后,赵兴上报朝廷的奏章上写着:“斩首三万余人,俘虏:零。”

在官方文件中,这场战事被描述成一场惨烈的生死搏杀,温溪星、闾丘观不约而同的在回忆录中大肆渲染了夏军的奋勇不屈、前赴后继,以及……以及宋军的坚韧。

五日后,宋军开拔,他们身后的战场苍茫一片,没有尸体,没有血迹,只有戈壁的风。不过,所有参战的士兵,都似乎打劫了一座繁荣的集市,他们人人牵着马,有的牵着不止一匹马,马上驮满了背囊——西夏贵族逃亡时,把所有的家产都带在身边,他们打劫了宋国百年,百年积累,可谓身家丰厚。

本来赵兴是不打算走的,他还打算继续挺进,直到与南方军团会师,但他突然接到一个消息——朝廷的消息,使得他不得不回军兴庆府。

此时,西夏国内正呈现一片乱相,南线的宋军接到胜利的消息,都已经疯狂了,将领们还多少抱着摘桃子的想法,希望保持足够的兵力尽快赶到兴庆府分割战利品——都知道赵兴打仗是不上交战争所获得,他上交的只是占领的土地。然而,将领们的意愿并不代表士兵们的意愿。

西夏与陕西各州县交战百年以上,他们平均每年两次以上进入陕西各州,进行抢劫,陕西几乎每户人家都有被西夏人屠杀、淫辱、或者劫持到夏境的亲人,如今知道胜利了,大队的、成建制的抵抗已经不存在,那些宋军已杀红了眼,没遇到一处西夏村寨,则满腹怨气的闯进去,他们或者寻找他们失散的亲人,或者是寻找仇人。因此,他们不能容忍哪怕是轻微的冒犯。即使简单一个眼神,也能引起宋军最猛烈的报复。

南线将领起初还想竭力控制军队,但南线军队的高歌狂进,使得宋军彻底打通了西夏境内驿路,赵兴接连屠城的消息传来,将领再也控制不住了,对于他们下达的命令,节制一点的宋军还能白眼相对,那些获得亲人死亡消息的士兵,则绝望的挥刀砍杀,下命令的军官,接下来,不知有哪知队伍开始,一些宋军在报复完后,顺手牵羊拿了他所杀死的西夏“暴徒”的财产,潘多拉的盒子打开了,杀戮在不需要任何借口,丰厚的利润足以让所有人疯狂。

陕西方面的四位经略使最后的选择完全一致,他们不约而同的抛下了军队,只带家丁与亲兵,轻骑前进,有良心的经略使领走时还能安排一支预备队以防万一,贪婪一点的,干脆直接坐地分赃,要求士兵将收获的赃物上交至少四成……

此时,西夏方面,自铁门关大战后,南线的西夏高官都已人间蒸发,北线的西夏官员,一部分被出逃的西夏国主带走,一部分则被国内弥漫的血腥味吓的躲了起来,使得整个西夏陷入无政府状态。游牧民族的政府本来就控制力薄弱,国中大多数政治势力都在实行区域自治,整个国家与其说是个政府,不如说是个股份制、有限责任的抢劫公司。如今,他们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崩溃了,到了需要分摊责任的时候了,许多人都想起了有限责任制,于是,有能力抵抗的都躲了起来,那些没有能力,还保持着欺凌宋人骄傲的西夏百姓不甘心,他们带着武器满世界寻找领导者,可惜这些人的力量都不大,且多数是一些自不量力的二杆子,四大经略使一路北上,遭遇无数这样小股匪帮的自杀式袭击,虽然四大经略使的卫队伤亡轻微,但也令四人不胜其烦。

四大经略使中,首先赶到的是实力最强的鄜延路经略种师中,一进兴庆府王宫大门,他忘乎所以的仰天大笑:“两百余年了,我种家与馗名家仇杀了两百年,我种家列祖列宗啊,你们睁开眼睛看看,我的双脚正踏在李家小子的宫殿上……哈哈,李家那个小崽子呢,这么一个无胆鼠辈临阵脱逃的懦夫,竟然使我大宋偷吞了上百年。”

小种经略说的也不对,李家人并不是个个都是懦夫,不过,亡国之君都有相同的特色——不肯承担责任。正常的历史上,宋徽宗是这样,那位西夏最后的国君、辽国最后的国君、金国最后的国君都是这样,也包括满清,他们在自己应当承担责任的时候,无一例外的选择逃跑,这是不足为奇。

种师中得意洋洋,钟家历代的拼搏终于见了成效,这一刻,他感觉到他不是一个人,种家列祖列宗集体穿越了,他被灵魂附体,他左顾右盼,他志得意满……他发现大殿内气氛不对,在场的所有人都阴着脸,没有胜利的喜悦,没有战胜者的骄傲,没有人在意他种师中。

赵兴叹了一口气,扔下一封信函,淡淡的说:“我本以为他们是同党,没想到我最大的敌人竟然是他们。”

众人都闷闷地不开口,种师中上前捡起那封信函,这是一封汇报朝廷动态的急信,好笑黄庭坚等人,自以为封锁了宫禁就以为可以隔绝消息,他们不知道,书写圣旨的小吏当中既有以色列人,也有黄州程氏家族的人,他们将圣旨的内容誊录下来,用最快的渠道预先通知了赵兴。

圣旨上写着:朝廷援引“夺幽燕者亡”的祖训,犒赏赵兴灭西夏之功,又根据赵兴的建议,对赵兴实行“封建”,封他为大东海耽罗岛“王”——这是封建制的王,不像过去空有一个封号,没有实际领地的“王”。封建王,意味着他有权在自己的领地内实施高度自治,甚至实行自己的法律。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每每传说的所谓“裂土封王”。

这种赏赐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当然,正常的历史上,大太监童贯因为帮助宋朝夺回了幽燕,宋徽宗兑现祖宗的诺言,封这个太监为王,也是绝无仅有。这种现象只能发生在政治气氛特别宽松的宋代,只能发生在因商业气氛浓厚而格外重视政府信用的宋代。

不过,童贯的王是一个封号,是奴隶制下的“山寨版王爷”,而赵兴这次封王,虽然是赵兴自己打下的海外领,但却是货真价实的封建王。

这份赏赐不可谓不丰厚。

种师中扬了扬手中的信函,正想说几句贺喜的话,但看到大家的脸色都不对,他又埋头继续看信函的下文。

看完了下文,种师中脊梁骨冒出一阵寒意,表面上的客气,当不了证,这份信函之所以让所有人神色阴沉,是因为朝廷在赏赐完后,顺手解除了赵兴所有的差遣,灭夏战场的指挥权已经移交小种经略,另外,朝廷显然对陕西将领也不放心,信函中接着说,朝廷将派出数位宣慰使,全权接管战后的善后事宜。

另外,朝廷还将调遣数位京城官员,紧急赶赴西夏,担任新占领土地的镇抚使——当然,宋国国内目前也调不来多余的士兵,因此新来的镇抚使手头无兵无将,因为是从京城候补官员中临时选拔的,所有他们也没有任何从政经验,根本无法应付战后西夏混乱的局势,所以……所以朝廷要求四大经略使分镇西夏四大军司,帮助新任镇抚使擦屁股,在新任镇抚使要求他们滚蛋的时候,他们还必须二话不说,立刻卷起铺盖卷乖乖走人。

“抗旨,抗旨!这样的糊涂旨意是谁写的,黄庭坚、张商英脑子糊涂了,这样的旨意都敢附署,我要抗旨”,小种经略跺着脚咆哮。

这是宋代,宋代官员有权利抗旨,小种经略的抗旨不是为了赵兴,而是为了自己。

这眼看就要胜利了,摘桃子的人四处冒了出来,他们不把胜利果实败个一干而尽,绝不肯罢手,可他小仲经略却要替这些擦屁股,按照官场惯例,文人做坏的事情那不是自己的错,全是别人的原因,有武将参与的,错误是武将造成的,没有武将就找老百姓,什么都没有,谁都怨不上,还有办法,天人感应嘛,还可以怨天尤人。

种家屹立大宋官场百余年了,大宋朝存在有多久,老种家当了多久大宋的官,这些官场伎俩他怎会不懂,要让他担当一个擦屁股背黑锅的角色,显然有点难度,只眨了一下眼,种师中就想出话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