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时明月-第2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兴不满意的瞪了孙琮一眼:“你老说‘送钟大道’,这名字丧气,你应该说‘金钟大道’,这条路是给大理运送金钟的,我保证,它今后将带给大理更美好的生活——金钟大道,记住,可不能乱叫。”

孙琮不以为然的翻了个白眼,慢悠悠的说:“你送了大理的终,还不让人说,有你这样的嘛。现在我倒是非常想看看那座大钟,传说那座大钟是紫金铸成的,金光灿灿,一旦敲响,声震十里,余音渺渺,让人忍不住心生敬畏。

我倒是想知道,这座终结了传承十五代大理国的铜钟,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任孙琮如何想象,他也想象不到金钟阁的宏伟,当他站在善阐府金钟阁前的时候,忍不住频频倒抽冷气:“我不知道,我竟然想不到你盖了一座玉石大厦,这简直太奢华了,做人怎么能像你这样……我决定了,那半船的货物我一个铜板也不付给你,你这厮简直太有钱了。”

赵兴站在孙琮旁边,此处的位置离金钟大厦还有一段距离,他们站在一处山坡上,眺望着落日下那栋白色的大厦,这栋大厦是上万名吴哥工匠修造的,它由白色的巨石筑成,形状类似拜占庭的索菲亚祈祷大厅,十五米高的楼房全由巨石柱砌成,白色的石柱旁边,是波光闪闪,像水晶一般晶亮的玻璃窗,在落日下,反射着万道霞光。

从这里可以看到大厦的上层建筑,大厦的四个角修建了一座更高的尖塔,每座尖塔都是一个钟楼,而大厦屋顶还修建着许多中式屋檐——现在称“日式”斜顶屋檐,站在这个角度上看,还可以看到屋檐下一排排小小的玻璃窗。

除了这几个日式屋檐外,大厦顶部是个大平台,平台上还有人影活动,夕阳下,那座平台显得如水般光滑,这是新式瓷砖造成的效果。

赵兴满意的看着这座白色的金钟大厦,轻轻的说:“你说错了,这不是我的金钟大厦,它是大宋的金钟大厦,修建那座大厦的石头也不是玉石,我把它叫做大理石——这是大理,这种石头最便宜,当然,你也可以把它叫做汉白玉大厦。这确实是一座玉石修建的大楼,凡是见到这座大厦的大理人,忍不住要匍匐在这种伟大的创造力之下,这就是文明的力量。”

孙琮看了一会,不久,金钟敲响,在落日的余晖下,四个角的金钟声音洪亮,整个城市都在洪亮的钟声下面颤抖,随着洪亮的钟声,许多大理人都停住脚步,冲着金钟响起的地方在胸前画个十字,更有虔诚的信徒匍匐在地下,冲着金钟响起的地方膜拜。

赵兴仿佛不愿惊醒沉睡的孩子,他用爱恋的态度,直到钟声敲完,才轻轻的招呼孙琮:“走吧,让我们看看这座金钟大厦。”

金钟大厦的内部也像一个祈祷大厅,十五米的高度没有任何障碍,大厅中都是一根根通天的石柱,在大厅两边摆放着无数的柜台,还有一些木料搭制的玻璃小隔间,小隔间中,大宋商人骄傲的坐在高高的柜台上,柜台里是琳琅满目的货物。

这些商人有资格骄傲,因为赵兴是上下三千年来,第一位以大宋商人受到损害的名义发动对外战争的人,文明的优势让他们面对大理人有一种天生的骄傲,赵兴的强硬保护态度,又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这片土地上的尊贵人,他们个个摆出骄傲无比的态度,坐在柜台上,居高临下的招呼着大理客人。

然而这是宋代,宋代周边强国林立,使得宋朝庭没有居高临下的天朝态度,他们已经学会按照契约法,平等的与各国打交道,这才是地球文明史上真正的外交。那些大宋商人虽然神情自豪,态度骄傲,但他们招呼大理客人的态度依然是商人的态度,带着那种屈尊俯就的贵族似的殷勤。

孙琮看了半天,下巴都快要掉下来了,他结结巴巴的说:“多么宏伟,多么博大,多么华丽,多么豪奢,这样一座大厦,你竟然用来当作菜市场,将那些商贩请进来吆喝,我实在太钦佩你的想象了。”

这座金钟大厦确实是一座大卖场,它是宋商设立在大理的超大型卖场,底部高达十五米的大厅,里面全是些商贩,而楼顶六座中式小方楼才是大宋官员与景教教徒的办公场所,在这里办公的大宋官员,赵兴称之为“大宋驻大理商务代表”——也正是他们“受到不公正待遇”,赵兴随即发动的战争,以“保护他们的利益”,结果顺手灭亡了大理。

“你不知道,商人们值得住进这座殿堂——我大宋目前的农业税只占了整个税赋的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剩下的税赋都是商人们贡献的,他们用我大宋的铜板撬开整个南洋的国门,我攻大理、取占婆、压服勃泥,全靠他们指路,没有他们,战争不可能进行的那么顺利;没有他们,我所花费的战争费用十倍不止,而取得的战争红利也要大大降低——这些人值得请进这座宏伟的殿堂,我打算在今后的战争中,利用他们挥舞的大宋铜板,逐个叩击南洋国的大门。”

孙琮点点头:“这是枢密院许可你的,你现在不是‘检校枢密院詹事’么,以后你调动南洋水师,不再需要事先申报。”

“应该是‘广南海军’,而不是水师”,赵兴认真的纠正说:“我们已经开始为商船护航了,所以我们不再是水师,是海军。”

“谁你怎么叫吧”,孙琮不以为然的回答,停了一下,他又问:“你说大理王都羊苴咩城很美,又把修建这座大厦的石头称之为‘大理石’,难道那座王都也是一座玉石修建的城市?”

“那整个城市都是玉石修建的”,赵兴眺望着大理王都方向,悠然神往的说:“一座玉石修筑的城市,城市里开满鲜花,四季如春,简直像梦幻一样,像是梦中的伊甸园。”

“我有点迫不及待了”,孙琮忍不住说:“你打算在这里停留多久,可能的话我们尽早前往羊苴咩城,我让你说的心里痒痒……”

羊苴咩城之美,不能用语言形容,原本大宋人不可能见到这座玉石城,不久后蒙古人攻入大理,彻底毁灭了这座梦幻之城,而善阐府却因为不是王都,反而幸存下来,后来发展成云南首府昆明,而原来的那座大理梦幻城则成了一片废墟。

近代历史学家曾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凡是蒙古人曾经踏足的地方,无一例外的都是当地落后区域,当时的历史学家还声称,由于蒙古人对文明的破坏,他们预言:那些地方在千年后依旧是落后的地方。

他们说对了,蒙古人踏足一千年之后,他们的预言依旧是历史事实。所以从那时起,落后蒙昧地区在史学界也就有了一个特定的词:“蒙古地区”。这片区域包括俄罗斯、波兰,以及阿拉伯与亚洲大部。

羊苴咩城这座美丽的城市只是在蒙古蝗虫式袭击下毁灭的无数城市之一,站在这座城市里,赵兴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他不知道这座城市能否存在到永远——作为大宋的美丽,存在到永远。

旁边孙琮不知道这座城市的最终命运,他跟着赵兴走在这座城市中,难以置信的看着脚下铺的石板,痴痴呆呆的说:“玉石的,我竟然走在玉石铺成的大路上,这一切是真的吗?

我简直喘不过气来,这世界上竟然有一座玉石铺成的城市,相比这座城市,相比整个城市的玉石,你的金钟大厦只是一块渣,你竟然用一座金钟大厦送了大理的终,真难以想象,这座玉石造就的城市竟然匍匐在我大宋的脚下,你竟然用了几千兵就让这座城市向你低头。”

赵兴望着满城的大理石,望着那些华美的石屋,心不在焉的说:“一城的玉石算什么,玉石不是创造,而我那座巍峨的金钟大厦才是创造,你难道不知道水运仪象台吗,修建一座定时敲钟的计时钟楼,这是何等的创造力,大理人即使再铺上一座城市的玉石,他们也创造不出这样的巧夺天工。

你不懂,堡垒总是从内部攻陷的,大理人若不闹了内讧,若不是大理人对段王的忠诚降到最低,若不是高氏权臣的威信处于最衰落期,这座城市不可能轻易倒下,再过几年,我大宋要征服这座城市,所花的心力十倍不止。我们是赶了一个好时代,这个时代散发着无以伦比的创造力,令整个亚洲对我们心存敬畏,我只是擅于利用他们的敬畏心理而已。

但愿这座梦幻之城能够永远,能够地老天荒,孙大人,把你今天看到的一切记录下来,告诉京城的那些人,放开我的手脚,我把整个南亚敬献到陛下的脚下——瞧,这座如此华丽的城市,如今属于我大宋,在这座城市之外,还有更加辉煌的吴哥王朝,那个王朝的城市建筑更宏伟,财富更是不可想象,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也是我大宋的,相信我。”

孙琮坚定的点点头:“别人放这个大话,我完全不信,你赵离人说这话我信,这么一座玉石造就的城市,你不费吹灰之力拿下……你搜刮了多少?”

第二百四十九章 越南也来占便宜

赵兴随手指了几个方向,回答:“我搜刮了多少,你无需问,你该问我为大宋搜刮了多少?那儿、那儿、那儿,这三个方向有三座储藏巨量的铜矿,它的铜蕴藏量是现在大宋的总和。我准备裁撤两广地区那些地品味的小铜矿,专门在这里修建大型矿场。

除了铜矿之外,这附近已经发现七座大型银矿,其含银量也是我大宋现在所有银矿的十倍不止。我大宋缺银缺铜,还缺铁,而有了这座大理,什么都满足了。”

赵兴又指了指远方,继续说:“那里还有一条江,直接通向交趾,交趾的煤质量非常好,还有铁矿石,沿着那条湄公河,我可以将交趾的煤炭运入大理,修建一座大铁场,就地冶炼大理的铁矿、铜矿与银矿,有了这些巨量的银与铜,我大宋从此不缺钱了——这才是最重要的。”

孙琮点点头:“可惜时间来不及,我无法去几座矿场看看,不过,我现在越来越觉得,把大理交给你管理,实在是再英明不过的决定——这东西放在别人手里,都被贪渎掉了,只有到你手里才会发生作用,我回去一定告诉章相公。”

赵兴点头应承。

这是理所应当的,大宋在税收高峰期,差不多有一亿六千万贯的收入,赵兴若是肯把广南的税收加到两千五百万贯,再加上广西与大理,他一个人等于承担着整个大宋三分之一的税赋,甚至二分之一。在这种情况下,朝廷怎么也要对他的异动睁只眼闭只眼。

这趟巡视只是走马观花,孙琮急着要返回京城,他在大理晃了一圈后,也从大理搜刮了一船石头,匆匆赶回广州,等他搜刮上这船石头后,他终于明白赵兴为什么疯狂搜罗大理的石头了。

大理石在大理并不罕见,大理更稀奇的是翡翠以及红蓝宝石,孙琮搜罗的那船石头既有汉白玉,也有各种颜色的大理石,当然也有少部分翡翠与宝石,他兴匆匆的赶到广州,心里直觉得这趟出差,实在太值了。

“我从来就知道,来离人这里是个肥差,好笑京城那帮蠢货,听到要来广州,都纷纷推辞,我向来认为,离人即使到了穷乡僻壤,到了九幽深处,那里也会淌金子”,孙琮满意的都快呻吟出来了。

赵兴也很满意,这趟巡视回来,朝廷那方面已经将答复送来了,基本上都按照赵兴的要求,一一落实。

这场大战后,赵兴也开始封赏手下,将自己身兼的多个职务分配给追随者——李格非升任广南东路经略使,廖正一担当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而李之仪也调回了广州,担当市舶使的职务。

与此同时,万俟咏正式成为广州府知府,当然,他原来转运司计司的职务依旧落不下。而帅范则正式成为梅州知州,兼任转运司兵马主案……

所有的手下封赏完毕后,孙琮带着半船货物,带着大理国的国王与权臣起身回京,在他动身前夕,朝廷根据他大理之行的汇报,也给出了新的答复,朝廷设在广东广西的四位耳目不再注意赵兴所做的鸡毛蒜皮小事,朝廷的新命令是:注意两广以及象林路税收情况,保证赵兴承诺的税赋能够在春冬两季及时发运……

朝廷这一命令可算把几位处境尴尬的朝廷耳目解脱了,这意味着今后他们只管拿钱,并在每年二月、十一月监视赵兴及时发出押钱纲,便一切OK。

如此一来,赵兴也解脱了,他可以大明大晃的造枪造炮,扩军动武……而他首先做的是将苏轼正式接回广州,同时任命苏轼与自己四位师兄为广东府学“参学谕”——对此,王颖与文勋视而不见,广西那两位担任相同使命的官员也假装不知道。

腊月,朝廷开始下诏,明令各州县团练禁止私造火器,然而,两广地区除外。

赵兴开始正式武装两广的枪手,他指点着地图给帅范交代:“两广与大理,不,应该说象林路,这三个地方有三处养军之地。象林路靠近吐蕃地区,是连绵的山区,那些山区海拔在三千米之上,有的地方终年积雪。

这两广可不是一个训练士兵的好地方,冬天气温也不低,大家一年四季一件大裤衩就可以过来,在这个地方训练出的军队,一旦到了北方,在北方那种昼夜温差极大的情况下,恐怕不用打仗,士兵们也会因病减员。

这几年我四处琢磨,唯有大理山区最合适训练吃苦耐劳的军队,我需要在大理山区训练一支两万人的军队,让他们适应风雪交加的气候。至于广东,整个广州唯有韶州山区气候适宜,我广东便囤重兵与韶关。另外,福建也不错,福建匪患归我们广东负责,那里的山区土匪屡剿不尽,福建转运司已经向我哀求一年了,我准备向福建要一块地盘,将我广东的火枪兵放置在福建山区,让他们适应一下山地作战。

自从离开环庆后,我老是愤愤不平,想着总有一天打回环庆,让西夏人彻底知道我赵老虎惹不得。而环庆地方苦寒,我们必须让士兵有一个山地作战的概念,有冬季作战的概念。我是这样想的,章楶章老大人打算让我训练三千火枪,我跟他要了四千人,其中一千我们留下来,作为军中种子。

除此之外,广西山区的离人吃苦耐劳,再加上象林郡的高山土夷,此外,我们从福建招收水手,从广东屯垦百姓中招收火枪手,我还打算从淮南,从密州招收一批身材高大的长矛手,组成火枪长矛大阵。

帅监司,我现在应该叫你帅梅州,是吧。我在密州训练了一队火枪手,但终究还是被糟蹋了,从那以后我知道一个道理,靠人的自觉性来完成枪支维护,是不可能的,我需要用规则约束这些火枪兵——你给我组织人手,总结这两战的经验,书写条例,以后我们的士兵都用条例约束,告诉士兵遇到什么事该怎么做,这样,我们的士兵就是一群知道如何战斗的士兵,他们将不再盲目……”

帅范苦着脸回答:“大人,这两战根本没啥经验,打占婆国我们是恐吓,一通大炮他们就屈服了;打大理,不过是一场长途行军,也就是在善阐府、王都城下,大理人列阵想跟我们交手,可我才放了两轮火枪,他们就崩溃了。你让我总结经验,我总结什么,是士兵旅游经验吗?”

赵兴强硬的说:“我不管,我需要火枪兵条例,长矛兵条例、辎重兵条例、卫生条例、行军条例、扎营条例、训练条例……所有的军事行动,我都希望你总结出一套条例来,甚至包括火枪兵轮射的规范……

我们没有时间耽误,陈不群已经带着舰队闯入印度洋,我需要在明年成军,明年夏天,我要亲自带兵去福建跑一趟,通过实战检验一下我们的军队,现在这帮士卒太轻松了,恐吓一趟,旅游一趟,也赚的囤满,赶快换鞋,富贵兵大不了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