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时明月-第2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飧雒志土铍藓芸摹!

皇帝这么一说,章惇犹豫了,内阁因而没有出“贴黄”,这件事暂时搁置下来……

然而,新党人员终究要把吕惠卿安置在环庆,无论现在的时空与原先的时空。

在原来的时空里,大宋境内四处灾荒,唯有章楶这里频频对西夏人发动反攻,容易出成绩,所以要想吕惠卿快速升迁,就必须把他安置在环庆。而在现在的时空里,环庆也是新党唯一的选择,因为经过赵兴这一年大肆栽种树木,引水灌溉,再加上新作物红薯的栽培,使得环庆成为整个大宋政治军事方面唯一的亮点,要摘桃子,唯一的选择就是环庆了。

章楶是官场老手,他静心一思量,发觉赵兴的去职似乎不可逆转。从私来说,赵兴是蜀党钱袋子,章惇想要收拾苏轼,首先必须拿下赵兴。而从公来说,赵兴是蜀党得力干将,想要否定蜀党成绩,想要替吕惠卿腾出位子,必须拿下赵兴。

冷静下来,章楶又试着做出最后努力:“这消息确实么?怎么邸报上没有说?若消息确实,老夫便联合陕西诸路,上表表奏离人的功劳,请朝廷许可离人留任一年。”

赵兴知道这份希望很渺茫,现如今新党正在攻击苏轼结党,整个蜀党人员几乎都被贬黜去,唯有吕陶与赵兴幸免,吕陶是因为他对小皇帝一向尊重,别的官员上朝后,等高太后做出指示,他们转身就走,唯独吕陶每次都要征询小皇帝的意见,小皇帝觉得自己得到尊重,所以没有动吕陶。

赵兴是因为小皇帝对他印象不错,加上因为赵琴儿的关系,赵兴不断往宫中送礼物,每次都有小皇帝的一份,让他感觉到这个大个子对自己的尊重。所以小皇帝现在也不愿触动赵兴。

然而吕陶终究是要走的,因为朝廷中官位就那么多,新党上台后有一大群人等着提拔,而吕陶又不是一个趋炎附势的人,要不然他也不会在小皇帝形同木偶的时候还要次次请示。而吕陶留在朝中,既占着位子,还要次次顶撞新党,所以这位蜀党在朝的最后堡垒也必须根除……

除此之外,赵兴也必须走,因为吕惠卿是新党大佬,王安石的学生。新党想推举吕惠卿上位,赵兴就必须腾开位置。所以,无论前线战事多么需要赵兴,无论章楶等地方官员怎么挽留,赵兴也必须罢官——哪怕国家因此灭亡,新党官员也在所不惜。

“没用的,国家利益在党派利益面前没有说话的权力”,赵兴漠然地回答:“一切努力,终归虚妄。”

章楶还想继续努力,他吼道:“拿笔来,老夫给范纯粹写信,给泾源路谢麟写信,给鄜延路范育写信,让他们发动属下官员联名上奏……”

赵兴轻轻的说:“章老大人,如今所做的一切终归是虚妄。朝廷大臣们攻击我们结党,你这一联合陕西官员联名上奏,不是把‘结党’的证据送给朝廷么,此信一去,我不但要被贬官,而且定然没好日子过。”

章楶叹了口气,无奈的问:“难道我们就如此坐等厄运?”

顿了顿,章楶又补充说:“或许,吕惠卿这次没有过去那么过分;或许,经过前段时代的贬居,他已经改好了,也未必。”

赵兴偷偷笑了。

生活就是如此现实,知道事情无可挽回后,章楶已经开始考虑怎么跟吕惠卿相处了。

章楶这话引起廖小小的共鸣,她插嘴说:“章相公、吕相公昔日落魄的时候,官人也常伸出援手,或许这两个人还能念着一份昔日情意……”

章楶精神一振,赶紧问:“原来离人跟他们还有这份渊源,不如趁现在诏命还没有下来,赶紧活动一下……”

赵兴斜了章楶一眼,发觉万俟咏、帅范脸上也露出渴望的神情,他慢悠悠的说:“我曾经听过这样一段传闻,说是:曾经推荐王荆公的老宰相富弼被贬为博州太守,但王荆公意犹未足,对神宗陛下说富弼阻挠新法,情如尧舜时之‘四凶’,倘若只将他的宰相官爵被除而已,何以遏阻其他奸邪之辈?

幸而官家对王安石所奏,置之不理,任由富弼去担任那一卑小的职位。富弼在往就新职途中,路过南都,访问老友张方平。当时富弼老相国感慨系之,他向张方平说:‘知人甚难。’

张方平说:‘你说的是王安石吗?我认为了解他并不难。当年我有一次和他共办乡试,他就把一切老规矩都弄得乱七八糟,我就把他调离我的部下,再不理他。’老宰相自觉难堪,又启程赶路。在老年,他常常仰望屋顶,默然叹息。”

张方平的意思是:王安石是个‘天大地大我最大’的极端自我者,他认为所有的规则都应该为他服务,否则的话他就修改规则、创造规则。这样的人心头没有任何约束,所以做起事来无所顾忌,为捕捉一只老鼠,哪怕把满屋子的玉器全部打碎他也在所不惜,只要那些玉器不是他的就成。

赵兴引述这段逸闻的意思是:王安石就是一个极端自我的人,近墨者黑,他亲近的人都是一个极端自我,随时出卖自己恩人的人。王安石得势后狠狠折磨自己的恩人富弼,他的学生吕惠卿把王安石的本事学了十足,得势后狠狠折磨恩师王安石,而章惇也是个这样的人。

论关系,苏轼跟章惇不亲密吗?苏轼是章惇青年时候的朋友,还是他儿子章援的座师,但章惇折磨起苏轼来何曾有半分恻隐。赵兴对章惇那点小恩惠算得了什么,也许在章惇眼里,天下人就该围着他转,赵兴的讨好是应该的,若当初不围着他转就是大罪,要狠狠收拾。

赵兴一通分析过后,章楶有所顾忌,不敢开口评论,万俟咏把脸转向别处,假作什么都没听到,帅范捏起拳头,说:“农夫跟蛇——农夫不该怜悯蛇,那是自作自受。对这样极端自我的人,给他恩惠就是得罪一条毒蛇。赵兄怎么也做这种蠢事。”

廖小小汗如雨下,连忙躬身伏地请罪:“官人,妾身知道错了,请官人重重责罚。”

章楶考虑半天,长叹一声:“罢了……离人还有什么交代。”

第二百章 我不跟你们玩了!

赵兴从地上站起来,掰着指头说:“第一要修路,道路是国家锁链,道路修在哪,哪片地方就会融入这个国家,永远不会离心。这两年我们被西夏人逼得喘不过气来,如今能够抽出手来,第一要务是修路。将通往最前沿的堡垒全部修上宽敞的石板大道,这样,我们的步兵、我们的补给可以随时增援上去。西夏人再想攻打也就难了。

第二要种树,这场战争拼到最后拼的就是苹果树的数量。养活一个人需要二十年,训练一个士兵至少需要三年,制作三百支箭,一个小作坊、一台车床只需要一天,只要我们广栽苹果树,哪怕我们用六百支箭射四一个西夏人,也是用两天时间换他二十年的成长期,这买卖太值了。

第三:悬赏不能停、宗族扩张不能停。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的经济、在于我们的文化,这场战争最终要取决于我们的文化与经济,要让我们的长项加入战争,要从心理上压倒西夏人,让他屈服于我们的文明,所以,凡是张扬我们的文化的事情,一定要大张旗鼓,要有官府大力支持——要一手拿刀,一手拿书本……”

赵兴说到一半又突然摇摇头,嘎然而止,因为他说的都属于安抚使的职权,章楶这个经略使插不上手。

停顿了一下,赵兴突然想开了,他一摆手:“蔡元长离开扬州的时候,说是一个钱也不留给后人,我笑他待人太狠,如今我也学学他,而且要比他更狠。万俟兄,我们把该布置下去的统统布置下去,该花的钱提前发给百姓,最好把明年的活全安排了,让吕惠卿贪无可贪。”

万俟咏只犹豫了片刻,马上爽快的答应:“下官这就去安排!”

按规矩,赵兴这位主官去任后,万俟咏可以选择留下来继续辅佐新官,因为他现在已是朝廷任命的正式官员,然而他这一答应,意味着此后他铁心打算与赵兴福祸与共。

万俟咏还犹豫了一会儿,帅范压根不用思索,他马上表态:“要说发府库的钱,最大的开销还是购置青唐甲。几次大战已经证实了,锁子甲能够防御切割伤,但对重击与剑刺却效果不好。如今各处冲压机坊已经建好了,一处小作坊一日可以生产三十副青唐甲。这铠甲外售已经跌到了一百贯,不如我们免了各作坊的债务,用这些债务抵偿,以半价购买足数的青唐甲装备各军。”

赵兴一击掌:“对,我不能让环庆路百姓留下一屁股债务迎接新官,这主意好,要用各种理由免去各作坊的债务——我们可以在农具作坊订购马拉犁、马拉农具,如此一来,战马的价格还能居高不下,至于兵器军械作坊……立即召集各县以及环庆二十八寨。”

章楶稍稍犹豫了一下,马上决定加入赵兴的同盟战线,他插嘴说:“定边军编制七千人,我打算开春把它补齐,现在缺四千副甲,离人算上我一份。”

赵兴慷慨,花的又不是他的钱,他眼睛也不眨的回答:“都算上,只要提出申请都算上。花的又不是我的钱,谁要给谁!”

赵兴所发明的“青唐甲”其实就是后来的西班牙步兵胸甲,因为实践证明了,步兵甲正面受到打击的概率超过百分之七十,侧面的防护是不值得提倡的,因为那种防护大多数是在逃跑中才需要的。而步兵甲的两臂最好不需要甲片,因为那会影响士兵挥胳膊战斗。与此同时,步兵甲的裙摆也尽量要短小,因为那会妨碍步兵的机动能力。

《武经总要》记载的宋人步人甲总重量三十九公斤,光两臂就有八公斤,还有一个硕大的裙摆。而西夏人利用缴获的步人甲,砍去长大的裙摆组建铁鹞子,无意中倒让步人甲减少一个弊端,发挥了它的强大保护力,还增加了机动性……

以上这些关于步兵甲的争论赵兴不清楚,但他认为能够千古流传保存到现代的东西,一定经过千锤百炼,且被证明是符合科学的。所以,本着节约成本的原则,他采用了最节省设计,制作了一个他曾见过的简易板式胸甲模型,让冲压机一次冲压成形,没想到这种板甲经过实战检验,效果最好。

板甲的兴起迅速淘汰了链子甲,如今这种又昂贵又沉重的链子甲大多数供应附近州县,环庆百姓制作这种甲的时候揉进了宋人那种唯美风格,许多金丝甲镶嵌有各种图案,仿佛编织“云锦”一样发展出各种流派,而简单粗陋的板甲却是士兵的最爱。

赵兴这一慷慨,章楶连忙笑着告辞,他要赶紧回去统计铠甲数目,以便掏空赵兴的储存,一边走他一边念叨:“环庆士兵有福了,新式青唐甲,要威风有威风,要防护有防护……”

曲终人散,赵兴独自在花园踱着步,神情悲哀地嘟囔:“这如花美景,这繁盛人间,这辉煌大宋,他们怎么忍心……”

没有人听到赵兴的哀叹,花园里空旷无人。

数日后,他们的都头、提辖兴高采烈的凭着州府的条子从附近作坊领取了足够的板甲,到了年底,大街上板甲与锁子甲成为一种流行服装,每个人都穿上各种各样的盔甲满大街炫耀,搞的人以为整个环庆成了一座军事要塞。

环庆百姓也有福了,赵兴的大肆采购让他们债务全消,有的人甚至成了官府的债主,手里拿着一大把由赵兴与章楶联合签署的欠条,就等着政府兑现。这一年朝廷发下来的财政补贴与封桩钱,还是枢密院、户部的纸上数目时,这笔钱已经让赵兴花的干净。

除了大批量购置军械外,赵兴还购置了大量新式农具免费发放给环庆百姓。就连作为奢侈品的玻璃坊也在这场年终盛宴中没有孤独向隅,赵兴拨下一笔款项给各县各州,容许他们采购玻璃重新装修县衙,许多县衙拆掉了厚重的大墙,在墙上掏了个大洞,装上厚厚的双层玻璃,让官衙大堂显得明亮而威严。这让接到命令进入环庆的吕惠卿一路走来,不禁为环庆的富足而啧啧惊叹。

“环庆何其富也,我听说与西夏人连年交火,环庆百姓困苦不堪,连饭食都需要朝廷周济,怎么一路走来,不仅见到所有的官衙都镶嵌着落地大玻璃窗,连环庆百姓都身穿着青唐甲锁子甲……我不是听说陕西一路,唯上户才能配的起弩弓吗,怎么街头上连小孩玩耍都拿的精巧的弩弓。”

护送吕惠卿的是鄜延路斥候头目吴庆与环庆路准备马琮,吴庆官职卑微插不上话,马琮知道内幕,从心里看不上吕惠卿来摘桃子的行为,他敷衍了事回答说:“此幸赖赵安抚之功,赵安抚来环庆两年,环庆百姓勇于争斗,作战奋勇向前,以怯懦为耻……”

马琮说到这,看着吕惠卿,眼睛里全是笑意:“不过,赵安抚也说了,打仗就是烧钱,眼前这一切全是钱堆出来的,听说赵安抚已经把今年的钱花光了,就为了让环庆百姓做好准备迎接夏人秋天的‘打草谷’。”

吕惠卿觉得嘴里发苦,他连咽几口吐沫,勉强说:“赵离人在密州任上曾与我有一念之缘,我在密州还多亏了赵安抚的照顾……我俩原来相谈甚欢,这次重建,还要好好挽留赵离人几天。”

吕惠卿是个有缝就钻的苍蝇,听到马琮话里对赵兴这位离任官员依旧充满崇敬,他赶紧表示跟赵兴关系很熟,以此来扯大旗当虎皮。停了片刻,吕惠卿盯着马琮胸前的铠甲,继续套近乎:“马准备,我看别人的铠甲面上光洁如新,怎么你穿一身打了如此多补丁的铠甲,本官到了环庆,一定说一说离人小弟,怎么如此亏待将士!”

吕惠卿这话说到一半已经知道不妥,因为环庆路士兵听了这话,脸上露出鄙夷的神色,吴庆听到这话,不引人注意的提了提马缰,落后几步,深恐与吕惠卿站在一起丢人现眼。但马琮不能走,他摸着身上的那些铠甲补丁,挺了挺胸膛说:“大人,这上面每个补丁都是经过认证的,是经略大人与安抚大人共同认可的。

安抚大人说:勇士最佳的褒扬就是铠甲上的补丁,这叫勋章。说明在下在沙场上永远面对着敌人,力战不休,铠甲残破,幸而生存。吕大人,你不知道,在下铠甲上补的这些洞各个有来历,这是没烟峡勋章,是表彰我参加没烟峡战斗,取得大胜的……”

马琮摸着勋章一个个解释:“这是勇敢勋章,是在下铠甲上破第三个洞的时候获得的勋章,这是破城勋章,在下在割踏寨首先登城,这是在城墙上与人搏杀产生的破口……”

马琮骄傲的一个个数完铠甲上的补丁,接着又挺挺胸膛,继续说:“吕大人,在我环庆,铠甲上光洁如新,那就是没上过战场的‘新兵蛋子’——这个词是安抚大人说的。

如今许多人铠甲上一个洞也没有,他们还要自己打个洞,叫铁匠补个补丁。后来安抚大人下令,铠甲上所有的补丁都需要经略使认定,被认定的补丁称之为勋章,官府还另外发一份铁片,可以让人在不穿铠甲的时候别在衣服上,‘以使尽人皆知其勇’——这话也是安抚大人说的。”

吕惠卿的嘴里更苦涩了,他低下头,苦闷的哀叹:军心民心尽在其手,苦也!

吕惠卿进入庆州的时候,庆州城外接官亭上没有人迎接,场面显得有点冷清,吕惠卿心中暗恼。等进入庆州城时,他一眼发现赵兴的存在。

赵兴在密州任上的时候,吕惠卿曾经远远的无数次打量赵兴的背影,这个背影他格外熟,所以赵兴虽然没回头,他已经认出来了,立刻勒住马,等待赵兴上前打招呼。

然而那个背影一直没回头,他没有穿官袍,正背着手向巡视自己的领地一样巡视着街头,那个背影显得极其孤独,但依然充满了虎死不倒威的骄傲。

马琮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