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孤臣孽子-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镇小点儿),所用的东西,都是他一个人捐办的。

这牛人将流放这一职业发挥到极了。

这种人才,怎么能一直发配边疆呢,9年后,他被释放召回了。可他没心思做官了,出家当了和尚,三年后去世,活了66岁。

康熙时期的诗人丁介曾写过这样两句诗:南国佳人多塞北,中原名士半辽阳。

宁古塔是清朝最著名的流放地,有那么多的朝廷在案以它作为句点,因此宁古塔三个再平静不过的字成了全国官员和文士心底最不吉祥的符咒。任何人都有可能一夜之间与这里产生终身性的联结,而到了这里,财产、功名、荣誉、学识,乃至整个身家性命都会堕入漆黑的深渊,几乎不大可能再泅得出来。当时的宁古塔,几乎不是人间的世界,流放者去了,往往半道上被虎狼恶兽吃掉,甚至被饿昏了的当地人分而食之,恐怖荒凉之至。比起种种酷刑,流放确实成了一种极为仁厚的惩罚,但实际上对承受者来说,杀起来再慢也总不会拖延太久,而流放却是一种长时间的可怖折磨。而且一人犯罪,往往牵连亲友数百人,浩浩荡荡押往宁古塔。到了那里,连孩子都成了奴隶,那种非人的生活实在能把人摧残成行尸走肉。清朝皇帝还很喜欢搞文字狱,这是握权者最乐于对付知识阶层的手段。只消深文周纳、上纲上线,几乎无需动用国力,就能消除异己文人,使耳根清净,何乐而不为?于已定罪的文人也不能都杀,否则落得个残害文化的骂名,于是不知有多少所谓犯人的文人的判决书上写上了流放宁古塔。于是又要株连九族,那些远亲,可能根本没见过当事人,他们的亲族关系要通过老一辈曲曲折折的比划才能勉强理清,现在却一古脑儿都被赶到了这儿。据李兴盛先生统计,单单清代的东北流人(其概念比流放犯略大),总数在150万以上。

流人文化——流人之情清康熙年间,兵部尚书蔡毓荣获罪流放黑龙江,他的朋友,上海人何世澄不仅一路护送,而且陪着蔡毓荣在黑龙江住了两年多才返回江南。专程到东北探望朋友的人也有不少,例如康熙年间的流放者傅作楫的老友吴青霞便是不远千里前来探望。

我特别倾心的是康熙年间顾贞观把自己的老友吴兆骞从东北流放地救出来的那番苦功夫。顾贞观知道老友在边荒时间已经很长,吃足了各种苦头,很想晚年能赎回来让他过几天安定日子。他有决心叩拜座座侯门来赎金集资,但这事不能光靠钱,还要让当朝最有权威的人点头,向皇帝说项才是啊。他好不容易结识了当朝太傅明珠的儿子纳兰容若。纳兰容若是一个人品和文品都不错的人,也乐于帮助朋友,但对顾贞观提出的这个要求却觉得事关重大,难于点头。顾贞观没有办法,只得拿出他为思念吴兆骞而写的词作《金缕曲》两首给纳兰容若看,因为那两首词表达了一种人间至情,应该比什么都能说服纳兰容若。两首词的全文是这样的: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

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

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我们备用网址:≯

冰与雪,周旋久。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

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

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

宿昔齐名非忝窃,试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潺〔亻愁〕。

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君剖。

兄生辛未吾丁丑,共些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

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

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不知读者诸君读了这两首词作何感想,反正纳兰容若当时刚一读完就声泪俱下,对顾贞观说:给我十年时间吧,我当作自己的事来办,今后你完全不用再叮嘱我了。顾贞观一听急了:十年?他还有几年好活?五年为期,好吗?纳兰容若擦着眼泪点了点头。

经过很多人的努力,吴兆骞终于被赎了回来。

流人文化——流人的文化贡献离开熟悉的江南,来到冰冷的北国,流人的生活是艰难的。为了生命的延续,抱着仅存的希望,他们寻找自己的生活。他们在黑土地贫瘠的文化土壤里找到了自己生命的空间。流人们比较常见的是选择教书。例如洪皓曾在晒干的桦树皮上默写出《四书》,教村人子弟,张邵甚至在流放地开讲《大易》,听者毕集,函可作为一位佛学家当然就利用一切机会传播佛法;其次是教耕作和商贾,例如杨越就曾花不少力气在流放地传播南方的农耕技术,教当地人用破木为屋来代替原来的掘地为屋,又让流人随身带的物品与当地土著交换渔牧产品,培养了初步的市场意识,同时又进行文化教育,几乎是全方位地推动这块土地走向了文明。流民的涌入改变了当地以渔猎为生的原始生活方式,教他们种植稷、麦、粟、烟叶,采集人参和蜂蜜,使农业耕作得到发展。正是为了自己的生存,不知不觉中传播了中原文化,使南北方人民的文化交流得以沟通。

文化素养更高一点的流人则把黑龙江这一在以往史册文典中很少涉及的角落作为自己进行文化考察的对象,并把考察结果以多种方式留诸文字,至今仍为一切进行地域文化研究的专家们所宝爱。例如方拱乾所著《宁古塔志》、吴振臣所著《宁古塔纪略》、张缙彦所著《宁古塔山水记》、杨宾所著《柳边纪略》、英和所著《龙沙物产咏》、《龙江纪事》等等便是最好的例子,这些著作(有的是诗集)具有极高的历史学、地理学、风俗学、物产学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是足可永垂史册的。

有几个代代流放的南方家族给东北所起的文化作用特别大,例如清代浙江的吕留良家庭、安徽的方拱乾、方孝标家族以及浙江的杨越、杨宾父子等。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在民国初年曾说到因遭文字狱而世代流放东北的吕留良(即吕用晦)家族的贡献:吕氏后裔多以塾师、医药、商贩为业。土人称之曰老吕家,虽为台隶,求师者必于吕氏,诸犯官遣戍者,必履其庭,故土人不敢轻,其后裔亦未尝自屈也。齐齐哈尔人知书,由吕用晦后裔谪戍者开之,至于今用夏变夷之功亦著矣。说到方家,章太炎说:初,开原、铁岭以外皆胡地也,无读书识字者。宁古塔人知书,由方孝标后裔谪戍者开之。宁古塔三个字,承载了三百多年的历史,而流人途径的大石桥目睹了世事沧桑。她听到过流人的浅酌低唱和痛苦呻吟,也看到过长空飞雁和肥鱼硕米。她是流人断魂的墓志,也是流人思归的梦乡。

人自东流,水自西流。古人谁似我淹留?这是流人才女徐灿内心的呼喊!如果,时空可以穿越,她会知道,她们的留,形成了今天的流人文化我们承认历史,承认流人的苦难,但,苦难的结果未必永远是苦难,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流人也创造了文明,在一个原本荒凉的土地上创造了一个迅速开化的状态。流放的苦难中显现人性、创建文明,本源于他们内心的高贵。凭着这种高贵,他们可以在生死存亡线的边缘上吟诗作赋,可以用自己的一点温暖去化开别人心头的冰雪,继而,可以用屈辱之身去点燃文明的火种。他们为了文化和文明,可以不顾物欲利益,不顾功利得失,义无反顾。一个家族世世代代流放下去,对这个家族来说是莫大的悲哀,但他们对黑龙江的开发事业却进行了一代接一代的连续性攻坚。

  屡败屡战  八十章祖宗基业

“祖宗基业,誓死必保”这句风行中华大地的话是谁最先说的?

这是个可能很多人都接受不了的事实,这是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说的。

清朝末年,强邻环伺,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的祖宗基业东北岌岌可危:请看满清卖国的历史记录:被俄国掠夺的我国领土:五百八十八万平方公里1。一六八九年九月七日(康熙二十七年),兴安岭及额尔古那河以西约二十五万平方公里国土,于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丧失。

2。一七二七年十月二十一日(雍正五年),贝加尔湖之南及西南约十万平方公里国土,被迫签订恰克图条约而丧失。

3。一七九零年(乾隆五十五年),约十万平方公里之库叶岛,被俄帝暗中吞并。

4。一八四零年(道光二十年),原为我属邦哈萨克,被俄帝侵并,该邦面积约百万平方公里。

5。一八四零年(道光二十年),原为属邦布鲁特,约十万平方公里面积土地,被俄帝并吞。

6。一八五八年五月二十八日(咸丰八年),混同江以西,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广大地区,面积约四十六万平方公里土地为俄帝侵占,并*清廷签订瑷珲条约加以承认。

7。一八六零年十一月十四日(咸丰十年),混同江及乌苏里江以东兴凯湖附近,约四十三万平方公里国土为俄帝侵占,事后*清廷订北京条约加以承认。

8。一八六四年(同治三年)后,自沙渍达巴哈起,至葱岭止约四十三万平方公里国土,俄帝*清廷订立塔城界约等多次界约,加以承认。

9。一八六八年(同治七年),约百万平方公里面积之我属邦布哈尔汗国,被俄帝侵并。

10。一八七六年(光绪二年),原为我属邦浩罕国,约三十五万平方公里面积土地,被俄帝吞并。

11。一八八一年(光绪七年),自伊犁西南天山之阴,那抹哈勒克山口起至伊犁西北喀尔达止,约二万平方公里国土,俄帝*清廷订立伊犁条约而丧失。

12。一八八三年(光绪九年),额尔齐思河及斋桑泊附近,约二万平方公里土地,于俄帝*订科布多塔尔巴哈台界约而丧失。

13。一八九五年(光绪二十一年),新疆省极西地区帕米尔地方,约一万余平方公里土地,被俄帝与英国瓜分。

14。一八九八年(光绪二十四年),俄帝强租旅行顺大连,该两港口面积约三千八百平方公里。

15。一九二一年(民国十年),俄帝先唆使唐努乌梁海独立,一九四四年(民国三十三年)正式侵并,总面积约十七万平方公里国土。

16。一九四五年(民国三十四年),俄帝要挟英美订立雅尔塔协定,同年十月外蒙古举行所谓公民投票(苏军亦参加投票)。我政府被迫承认其所谓“独立”。

面积有一百四十四万平方公里。

俄帝侵占我国领土,至一九四五年止,共有五百八十八万三千八百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三分之一原因是什么,笔者认为就是满清腐败奢靡,入关之后迅速堕落颓废,沉醉享受,抛弃勇武,所以满清入关前的北方领土几乎损失殆尽。

当庚子年春夏之交义和团运动爆发的时候,教堂、铁路及护路军,便成为愤怒群众的攻击目标。沙俄政府遂认为正式大举入侵东北的时机已到,其陆军大臣说:这将给我们一个占据满洲的借口。

沙皇尼古拉二世正是看到了这个机会,为实现其要像纳“小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为俄罗斯的组成部分那样,变中国东北为“黄俄罗斯”的夙愿,遂于一九○○年七月九日宣布自任为总司令,以“帮助中华帝国建立秩序和安定”为藉口,下令调动十八万军队,兵分七路挺进中国东北。除西南一路系直接参加八国联军之部队,在完成攻陷京津之役后,挥师北上出山海关进攻锦州,于九月末行动外,其余六路均于七月间陆续出动侵入东北。从此东北人民开始遭到一场空前的大灾难。

海兰泡与江东六十四屯大惨案沙俄尚未踏上东北全境之前,首先向居住俄境的中国人大挥屠刀,展开入侵的前奏。这就是在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海兰泡又名黄河屯,位於精奇里江(结雅河)与黑龙江交汇处,本为中国领土。一八五八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俄人侵占黑龙江以北的土地,此地被俄国占据后改名为布拉戈维申斯克,但条约规定原居住之中国人仍准安居乐业。

此后,俄人虽大量移入,然至一九○○年,中国人仍占全城居民之大半。当沙皇下令入侵中国后,阿穆尔军区司令即公开号召俄军要坚决迅速地消灭俄境的中国人。七月十六日,俄国军警于全城喊话欺骗中国人说:现两国开战,要把你们送过江去。接着以刺刀*迫数千中国人立即离开家门,去警察局集合;凡不出家门者,一律处死。随之各家财产被洗劫,华人所开商店被抢光。

然而,被赶出家门的这些中国人,警察局里容纳不下,其余的人则被集中于精奇里江畔一木材厂院内。第二日,所有被集中者全被驱赶至黑龙江岸,凡脱队、昏倒之老弱病残及妇女儿童,皆被押送的军警杀死。

沙俄军警骑兵将人们驱赶至江岸后,便以刀枪*其过江。海兰泡附近的黑龙江江面虽然不宽,但水深、浪大、流急,手无寸铁的中国人面临灭顶之灾,惶恐万分,哭声震野。一些人苦苦哀求,以东正教仪式在胸前画十字,恳求免于一死,但俄军绝不容情,他们将民众往江中驱赶,先入江者皆沉溺江中,不敢入江或迟疑者、反抗者,皆被刀砍枪杀。至二十一日,沙俄又进行了三次类似的大屠杀,被杀者在六、七千人以上,会游水过江幸免于难者不足百人。

与此同时,另一场大屠杀在海兰泡隔江相望的精奇里江南岸的江东六十四屯发生。江东六十四屯位于黑龙江东岸,与黑龙江城(瑷珲城,今黑河市爱辉乡)隔江相对,其南北长约七十五公里,东西宽约三十公里,是中国人早已开垦出的一片沃土,因曾有六十四个村屯,故称江东六十四屯。数万居民全是中国人。据“瑷珲条约”与“北京条约”所定,此地虽划归俄国,但中国人有永久居留权,而清政府对此地则有征收赋税、行使行政管理的管辖权。此后沙俄政府为改变这种状况,强迫清政府三次划界,使江东六十四屯的土地范围逐渐缩小,其军警更经常非法闯入,调查登记居民的户口及财产状况,企图独占该地。

当沙皇下令出兵侵略东北后,这里便开始驱逐中国人过江出境。七月十八日,沙俄军警得到“消灭我境内出现的中国人,不必请示”的命令,便闯入各屯,驱逐中国人离境,实行与海兰泡一样的大屠杀。沙俄血洗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仅仅是东北人民在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所遭苦难的一个序曲而已。紧随其后的大灾难,便是沙俄对东北的大举入侵及疯狂烧杀抢掠。

按当时的中国行政区划,黑龙江遭到了沙俄的两路入侵。一是西路军于七月三十日,从阿巴该图侵入,攻占呼伦贝尔(即海拉尔),越过西大岭东进;一是北路军于八月一日渡黑龙江,攻占黑河屯(今黑河市),将屯中未及逃走之居民全部杀戮,全城付之一炬。五日,在激战中夺下瑷珲城,中国军民全部遇难,侵略者放火焚城,大火燃烧了数日,具有二百多年历史的瑷珲城,变成了一片灰烬和瓦砾场。

俄军继续从西、北两路直奔省城齐齐哈尔。黑龙江将军寿山于城将破之际自杀殉国,齐齐哈尔陷落。十月十二日,呼兰城亦失陷,黑龙江全境为沙俄所占。

吉林也遭到了三路俄军入侵,东北路自伯力(哈巴罗夫斯克)侵入,七月二十五日攻占巴彦通。二十八日,伊兰陷落,数千居民被杀,建筑物被焚毁者随处可见。东两路侵略军先后入境,七月三十日攻占珲春,洗劫全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