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吕布一统三国-第2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己的老婆孩子牛羊时,还胆敢阻挠他们的便是他们的仇人,那就没什么好说的,杀。

已经有十多个部落的头人被自己部落逃难的兵丁斩杀了,剩下那些部落头人们见大势已去,不可逆转,便喝令下面的忠勇部族们分散到栈道下方已经烧完燃尽的草原上,放那些普通匈奴兵逃走。

这些部落头人们已经打定主意,这场火不可能没完没了,等大火熄灭了,他们就翻山逃走,去投奔鲜卑人,然后借鲜卑人的兵马为自己恢复势力,现在这关头,下面的普通匈奴兵军心已经大溃,强行阻拦只会把自己搭进去。

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才慢慢熄灭,那些部落头人翻过青岩山,准备向北投奔鲜卑西部那些大人,却发现青岩山下已经有数万偃旗息鼓的精锐骑兵等着他们,他们以为是西部鲜卑那些大人们闻讯前来救援,便欣喜若狂地奔了过去,等他们到了近前,那些五万精锐骑兵张开獠牙,原来是张辽总领的五万骑兵。

这五万骑兵除了配有双边马镫、高桥马鞍、马蹄铁的一万近卫骑兵,还有呼厨泉的四万南匈奴骑兵,但这四万匈奴骑兵早就被吕布用参军制度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呼厨泉只是一个名义上的统领,张辽、鞠义、朱灵三位大将统领下,五万养精蓄锐三天多的骑兵,如同一群饿狼扑向一群羔羊。

这些部落头人们的战马大多都烧死在青岩山谷里,残存的战马也都顺着栈道逃到中央军的怀抱里,这些部落头人们领着自己的两万死忠兵丁是翻山过去,没能携带一匹马,骑马习惯的他们站在平地上都是罗圈腿,又怎么抵挡过中央军这五万精锐骑兵,一边倒的屠杀持续了没多久,那些原本的死忠匈奴兵纷纷反水,将那些头人贵族斩杀。

这场战役最为可惜的是那九万多头战马,烧死在山谷里。

吕布本来是不想这样打战的,但他已经得到了传报,西部鲜卑不知从何得知,自己要领兵图谋他们,他们已经纠合了十五万骑兵,准备南下,跟河套腹地的匈奴联军一起夹攻自己。

吕布若是强攻那十四万匈奴骑兵,纵然获胜,也是惨胜,战胜了十四万匈奴骑兵后疲惫不堪的中央军很难再赢得过鲜卑的十五万铁骑,吕布实在是没办法,只好放火烧山。

退一步讲,把这九万多头战马烧死在山谷里,也总好过便宜随后而来的鲜卑人,因为吕布中央军中尚未有那么多骑兵可以驾驭这么多战马,对中央军来说,战马易得,骑手难求,一个农夫不可能在几个月内就成为一个合格的骑兵,即便经过吕布中央军的残酷训练,也难以跟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的匈奴、鲜卑人一较长短。

这场战结束后,河套地区的匈奴部落为之一清,从此之后,没有任何部落了,只有四类匈奴人。

吕布又从所有匈奴男子里甄选了两万骑兵,分为战辅兵,自成一师,交给善于统帅骑兵的徐晃统领。

整个河套地区杂居了八十多万匈奴人,在山谷里烧死了三万多,剩下的都屈服了吕布的武力,吕布了解这个匈奴人跟羌人不一样,羌人是越压越弹,跟汉人战斗一百年还不屈服,现在的匈奴人有点像后来的高丽棒子、倭国人,畏威而不怀德,对他好是不足以让他对你感恩戴德,必须要把他们打服了,先用大棒子打,然后给胡萝卜,才能驯服他们。青岩山一把火,将南匈奴人心中残余的桀骜烧掉,从此之后,他们再不敢在汉人面前横刀立马,而是乖乖地按照吕布的政策,接受彻底的汉化。

连同被名义上的单于呼厨泉统治的塞内七十多万匈奴人,大汉境内总共生活了一百五十万匈奴人,除了十几万往北逃亡归附于鲜卑的匈奴人,一百四十多万匈奴人全部归于汉化。

陆续有十万匈奴精壮男子编入匈奴兵团,组成五个师,为中央军的外编兵团,为吕布效力。

陆续有八十多万匈奴人不再放牧,转作耕种,开始在河套地区,跟从其他州郡过来的移民一起开发大河套地区,许多沟渠开始兴建起来,许多水车修建起来,无数荒地变成良田,塞上江南指日可待。

对于这些愿意接受汉人耕种文明的匈奴人,只要他们能够彻底地汉化,能够积极地说汉语、写汉字、穿汉服、从汉俗、改汉姓,开始耕田的时候,就可以免费地用中央军的种子、农具、耕牛,只要到时候原样奉还就行。吕布这样的规定是为了促进匈奴汉化的进程,并没有半点搞民族平等实际搞民族歧视的,因为对吕布来说,天下只能有一个民族,那就是我们的大汉民族,匈奴民族不会继续存在了。

有三十多万匈奴人继续放牧生涯,但他们都被编订户籍,也按照冀州、并州已经实行将近一年的保甲制度,并限定牧场,严禁他们大幅度的迁移。

为了河套地区的生态环境不至于恶化到后世的境地,吕布特别颁下严格的畜牧政策,严格限制各部落拥有羊、马的数量,因为这两种家畜对草场的破坏性很大,羊是不管啥草都能啃得一干二净,马是嘴太叼非好草不吃,它们还都喜欢连啃带刨,排便的肥力也比较低,这两种家畜养多了的话,草场肯定不堪重负。

吕布准备把这个限制马、羊的政策继续推广到整个塞北草原,只为了限制鲜卑、丁零等游牧民族侵扰中原,因为他们饲养马羊太多,原有的草场不堪重负,然后家畜吃不饱,那些部落就难以生存,就会为了争夺更多更好地草场打起来,小的弱的打光了,剩下大的强的就该南下打中原了。只要严格限制他们的各部落拥有羊、马的数量,就可以减少他们南下侵扰大汉国土的机会。

第482章 不让草原变沙漠

从鲜卑王庭来到青岩山的太仆丞田畴是负责整个大汉畜牧业的最高官员,并州牧朱儁兼领的太仆只是挂衔而已,田畴闻听吕布有这样的动议,在汇报了出使的细节以后,便径直问道:“主公,不让这些草原牧民放牧马、羊,那让他们以何为生呢?我们的战马又从那里来呢?”

吕布轻轻摇摇头,笑道:“子泰,是限制过度放牧马、羊,不是不放牧马、羊,而是从重视数量、忽略环境上转换为重视养殖质量、保护环境上来,马、羊还是要饲养,关键是怎么饲养,若是过度放养,对草原的破坏很大,后果不堪设想。”

吕布详细地给田畴推论了一下过度放牧的恶果:“本来这一片河套草原,跟漠北大草原一样,草木下面是一层薄薄的土,这层土下面是厚厚的沙石,这块草原上只能种植那么多草,只能供养那么多牲畜,若是放养太多牲畜,特别是放养太多的山羊,后果不堪设想,山羊的蹄子像镐、嘴像钳、角像铲,能把树顶倒了吃叶子,吃草时连根都不放过,养这样的牲畜只会搞得寸草不生,草原上没有草木巩固水土,一场大雨过后,原本薄薄的土壤就会被大雨冲走,露出土层下面的沙子,长此以往,草场退化成了沙漠。”

田畴本来不以为然,但听吕布这样一说,他的表情凝重起来。

吕布拿起河套地区的地图,指着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叫做白城子,二百年前这里水草丰美,草滩广大,河水澄清,曾经是匈奴人王庭所在地,后来匈奴人过度放牧,这里的草全被马羊啃光,匈奴人又不懂得种草巩固水土,以至于就地起沙,形成了现在的沙地。”

吕布说得白城子,便是后世所说的毛乌素沙漠,在西汉时期,这片地区水草肥美,风光宜人,是很好的牧场,最原始的沙漠只是处于现在沙地西部一小片,但因为这片草原浅层地表都是由地质时期形成的沙砾物质组成,草皮一经破坏,就成了沙漠,所以,在历史上的过度游牧后,沙漠终于像一块传染性的牛皮癣,向四周扩散,以至于到了明朝,这里完全都是沙漠。

吕布领着田畴等负责农牧业的官员到了之前挖的壕沟,让他们去看土层分布,果不其然,一层草下面是非常薄的土层,土层下面尽是沙砾,一旦上面的草被马羊啃光,下一场大雨,刮一场大风,这薄薄的土层就会全部被风雨带走,这里便会变成沙地,再恶化下去,一片片的沙地连起来就成了沙漠。

田畴、韩浩等负责农牧业的官员脸色都不禁大变,他们从吕布展现给他们的鲜活的分析中,意识到若不是注重环境保护,现在的草原恐怕就成了未来的沙漠,这样的责任谁也承担不起。

吕布又讲了一个非常耸人听闻的后果:“这草原上生活着许多老鼠,有田鼠、沙鼠,这些老鼠一般生活在草木非常低矮、接近裸露的地方,只要草木长得高,根茎紧固,那些老鼠就没办法猖獗,可一旦草被啃光,土层松软,那些老鼠就开始泛滥起来,不仅大肆啃食刚返青的牧草,与牲畜形成争草之势,还会到处挖掘洞穴,老鼠的洞穴多起来以后,土层和牧草根系都被严重破坏了,紧接着就是大片草场退化、沙化,极度沙化的草原又很适合长爪沙鼠活动,一个沙鼠就能挖出上千斤的沙土,而这些沙土被沙鼠翻出地面,数千只沙鼠泛滥在一个草原,就能在很短的时间里把一个草原变成沙漠。”

这些官员若是身在邺城,没有亲眼看到这片蓝天白云下的大草原,他们无法感同身受,也不会对吕布这些话语有多强的共鸣,但他们随军出征,来到这片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让他们陶醉,陶醉之后听到吕布这番话,都不禁惊吓出一身冷汗。

田畴、韩浩等人不约而同躬身道:“请主公示下,该怎么做,才能不让这片大草原变成沙漠。”

吕布先对韩浩说道:“我们开发河套地区,种植粮食,本意是好的,可若是每一寸土地都耕种为良田,不仅不现实,反而会有大祸端。

河套地区的雨水很少,必须要靠黄河等几条河流的灌溉,尽管我们会兴修水渠,引黄河水灌溉,却也有很多地方距离河流太远,兴修水渠太过耗费人力,对于这样的地方,就不妨先圈为牧场,养殖牛和鸡鸭鹅等家禽,等到以后有充足人力可以兴修水渠,再行开垦不迟。

每次开垦荒地前,都必须看看土层有多厚,若是太薄,就种上牧草来放牧,或种上果树,不能在土层很薄、一阵风就能把土刮跑的地方开垦田地。

另外田间地头能种上巩固水土的草木就尽量都种上,不要让任何一块土地裸露出来,我们要做到每一场大风大雨都不能吹走我们的土壤。

那些山坡上,土坡上,开垦成田地后,一旦暴雨来临,松软的泥土容易被雨水带走,不利于水土保持,所以那些坡地上尽量不要开垦成田地。如果非要开垦成田地,也要做好加固好地头,做成梯田、台地、水平沟、鱼鳞坑之类的坡地田。

草原缺少雨水,容易干旱,你们派往各地郡县的农业司官员,也要教导督促各地民众对淤地坝、拦沙坝、谷坊、沟头防护等沟渠休整一番,组织各地民众做水池、水窖和小型的排水、灌溉设施。

对于那些已经露出沙土的地方,更加要严禁耕种,一定要在第一时间,造林种草。”

韩浩等负责农业的官员们都躬身领受。

吕布在后来的和谐盛世年间曾经去过蒙古草原游玩,热兵器时代的牧民跟冷兵器时代的牧民像是没有任何血缘传承一样,热情好客,吉祥三宝,吕布浑然忘了某个混账写的狼图腾就是歌颂这些游牧民族的。那些后现代的牧民们,在改革开放后,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对草原开始了三十年的过度放牧,造成了风沙入帝都的惨烈后果,便开始想方设法地做一番弥补。

吕布觉得,那些后现代牧民们的一些对环境的弥补性做法都值得东汉末年的牧民们借鉴,便对田畴等负责畜牧业的官员们说道:“我重申一句,对羊限制的是放养,却不限制圈养。

你们可以挑选一些对马、羊特别有益的牧草,比如紫苜蓿对马来说便是最好的牧草,牧民可以在草原上种植大片苜蓿,然后收割来喂养马匹,对羊也可以如此,那样一来,羊就没有机会再把草连根拔起。

对于马的饲养,我们原先建设的牧场已经有比较成功的经验,我就不再赘述,我就说说如何圈养羊。

多数不宜放牧的田间地头、果园里都可以种植牧草,然后收割牧草来喂养马和羊,同时也可以利用小麦、谷子等作物秸秆来喂养马、羊,简单来说就是可以田间种草、林间套草、以草养羊。

圈养羊,有利于累积农家肥,羊粪尿里面的东西有利于改良土壤,能提高粮食亩产量。

圈养羊以后,出门带把镰,回来一捆草,能充分利用起闲散的劳力,能做到家家户户养羊,这样一来,不仅牧民可以养羊,农民也可以养羊。

圈养是把羊群集中饲养,能最大程度地减少羊群疾病传播,瘟疫再来的时候,不会出现死上万只羊的现象了,在草原上放养山羊,最常见的问题便是夏肥、秋壮、冬瘦、春死这样的随季节变化的不良现象,一旦圈养,这种情况便不会存在了。

另外呢,我们一直在贯彻大汉一人一杯奶的计划来增强我们大汉人的体质,除了牛奶外,便是羊奶,实际上,羊奶喝起来比牛奶对人体更有益,但局限于羊的体形和产奶期,羊奶产量很少,圈养羊以后,可以便于集中产奶,能极大地提高产奶的集中度和产量。”

吕布这个命令推行下去的时候,负责宣传这个政策的畜牧学院的学员们,都耐心地讲解放养羊的弊端和圈养羊的益处,自此以后,不仅吕布控制下的河套草原上少有人在草原上放养山羊,连漠北大草原上的牧民也渐渐学得圈养山羊,但这样并没有减少山羊的数量,反倒因为中原很多州郡的百姓学着圈养山羊来增加收入,使得山羊的数量比之前还多出了一倍,羊奶、羊毛、羊绒、羊肉、羊皮的供应也得到保证,却没有对草原的水土造成威胁,因为习惯了圈养以后,大家都懒得去放养了。

“牛呢?”田畴问道:“牛是不是也要圈养起来?”

吕布稍微想了一下,笑道:“牛、马这些大型牲畜,可以圈养、放养相结合,具体的饲养技术,我不再赘述,你们太仆寺的专业人员好好研究,我的要求是,在保持目前的草原水土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多饲养一些牛。第一,我们现在开发河套,急缺耕牛;第二,想要做到大汉每人一天一杯奶的计划,奶牛也要增加饲养的数量;第三,我们需要大量的牛皮来做皮甲,因为这三点原因,牛的数量不妨再增加一半,一半圈养,一半放养。”

第483章 草原养鸡

吕布想到后世风沙弥漫帝都的惨痛教训,想到大草原将近三分之一都被沙化,不禁打了一个寒战。

他觉得,只是减少放养山羊是不够的,对保持水土、防止大草原沙化,还必须做出更关键的行动。

吕布对那三十多万匈奴牧民提出了一个“草畜双承包制”,这是从后世蒙古自治区那里学到的措施,吕布又根据东汉末年的实际情况做了一番变动。

这个制度具体说来,便是这河套地区所有草场都归中央军所有,然后均分给每个牧民一百亩的草场供他们放牧,若是这户牧民有八个人,便有八百亩的草场,这个草场一旦划定,就永远是这户牧民家的,这户牧民不能再逐水草迁移,这户牧民要每人每年向官府交一头牛或一匹马或五头羊,作为承包这片草场应缴的赋税,这户牧民不再逐水草而迁移,就要为抵御灾害天气开始学习圈养、学习种植牧草。

吕布颁布下这样的制度,不但是为了保护水土防止草原沙漠化,更是为了控制牧民,若是任由他们自由迁移,只会白白便宜了漠北草原上的那些鲜卑人、丁零人。

这项制度有一个强制性要求,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