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裂明-第2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万余蒙古骑兵跨上战马,四处游弋着,只等官军逆袭,便会催马而前将之剿杀。对于罗立的这种安排,蒙古人也是十分满意,毕竟他们并不善于攻城,而且清一色的骑兵也是根本无法在这种环境下作战。而这些汉人居然没有让他们充作炮灰,也是主他们心中极为庆幸。

看着盾车缓缓而前,孙传庭脸色也是一阵阴沉。这种盾车不同于大盾,极为厚实和沉重,床弩虽然穿透力和射程都极为惊人,但是还是拿这些擂没有丝毫办法。而且床弩还是有一个极大的弊端,就是装填十分缓慢,基本上一分钟也就是一发的样子,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根本就不实用。这也是为何与建奴对战之时,床弩基本上都没有什么用武之地的原因。

因此,镇西军虽然不断的前进,但是孙传庭依旧十分沉的住气,根本就没有下令攻击的意思。盾车再慢,也是终有到达的时候。不多时,一车辆盾车终于横到一道道壕沟之前,身后的镇西军猛的越过盾车,快速的前肩上的泥袋扔入沟内。

但是他们的速度虽快,却是逃不过一直目不转睛盯着他们的孙传庭!几乎在镇西军刚刚冒出头的那一瞬间,孙传庭也是下发了攻击的命令!

“嗡……”

虽然官军技术生疏,但是床弩还是发挥了巨大的威力。沉闷而悠长弓弦颤抖声中,一枝枝如同长矛一般的箭矢也是闪电般的飞了过来,虽然他们的准头十分的差,但是却是架不住数量极为的多。数百枝粗箭横飞而至,虽然大部分都是射空,但是还是有着百余枝箭矢准确的命中了目标!

一枝弩箭直接将一个镇西军洞穿,而且其势未衰,连续洞穿了数个来不及射闭的镇西军士兵。最后更是直接将两个撞在一起的镇西军士兵串在一起,直接钉于地上!巨大的动能突然间静止之下,也是引起了弩箭的高频率的颤动,原本拳头大的伤口顿时扩大数倍不止,两个士兵的嚎叫声也是立即嘎然而止,只是还未死去的神经不断徒劳的跳动着,让这两具死尸时不时的抽搐一下。

这只是一个缩影,百余弩箭也是造成了大范围的人员伤亡,许多被直接洞察的镇西军士兵的惨叫声也是不断的传出。但是这一切却是根本没有让后续的镇西军有任何的动摇,甚至无法让他们动作稍微慢上一些!

但是官军的火炮此时也是再次呼啸而来,这些炮兵虽然在技术上只是业余阶段,甚至可以说只是比兴趣爱好者强那么一点罢了。但是集中了全陕西数百门火炮的西安官军炮兵也是一群不容忽视的力量,虽然这些火炮被分散于四面城墙之外,西城之外只是寥寥的百门不到。但是也是一种让人不敢小窥的力量,此时官军的炮击委实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百门火炮喷射而出的炮弹,大部分连操作他们的官军都是找不到飞哪里去了。

只有寥寥的十数颗火炮还算是靠谱一些,不过也仅仅这样了。他们的努力也不是没有一丝收获,至少是让镇西军士兵心中都是一紧,然后,这些炮子便是被无处不在的壕沟快速的吞没了下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面对这一轮如此离谱的炮击,远处观战的镇西军大军与蒙古骑兵都是发出一阵哄笑,能将火炮运用的如此犀利,这些官军显然也是非一般的人物。

大军的哄笑并没有传染给前方填壕的士兵们,在躲避过这一轮火炮、箭矢过后,镇西军的步伐甚至更加快捷了一些。他们都知道,无论是弩箭还是火炮,在发射之后,会有一定时间的装填期,而这个时间段则是最为安全的!因此,无数的镇西军也是快速的来回,不断的填着壕沟,那一道道大地的伤口也是在快速的不断向前平复着。

“放!”又一轮弩箭也是快速的到来,这一次有着准备的镇西军也是大部分都缩回到盾车之后,少数散落在外的镇西军也是因为人员分散,所受伤害并不大,这一轮伤亡只有百多人罢了。

“啄啄……”

弩箭的命中声不绝于耳,相比于火炮,官军对于弩箭的使用就显得十分的精湛了。但是这些弩箭却是大部分扎在了目标明显的盾车身上,巨大的冲击力也是不断的推着盾车向后。但是再猛烈的攻击也是有其终结之时,几乎是弩箭停止的一瞬间,又有无数的镇西军再次借着盾车掩护而来,不断的向前填平着地上的壕沟。

“督臣!末将愿带兵出击,此时出兵,定然可以杀的山西贼措手不及!”一个年轻的武将眼见弩箭、火炮的效果不佳,便自告奋勇的道。

孙传庭却是摇摇头,“不可,还不到时候!”若是战力相当,那这个时候出战,肯定会像这个武将所说一般。但是面对着天下无敌的镇西军,无论如何谨慎都不为过,也许镇西军就等着两军短兵相接,然后以这些官军为肉盾,直接的打到大营之前。



然如今的情形不利,但是镇西军的推进也是极为的艰难,每次前行一段距离都会留下不少的尸体。在孙传庭战略中,也是极力避免主力决战,而是要充分利用好紧急修筑好的这些防线,不断的给镇西军放血,直到镇西军的血流尽为止。因此,对于任何激进的举动,他都是不可能会赞成。

事实上,双方这种远距离厮杀,也是目前针对镇西军最为有效的战法了。短短的一个时辰之内,镇西军就已经损失了超过五百名的战士,这种损失已经不是让人心疼了。而是已经让人有些煎熬了,毕竟就算是与建奴野战厮杀一场,也许伤亡的数字都不会超过这个数量!

而这种只能挨打不能还手的打法,也是让镇西军的士气出现动荡,毕竟他们每次出击之时,都是压着对手打。何时出现过这种被人压着打的情况?就算战力号称天下第一的建奴,或者每次出动都是人山人海的流寇,他们也都能以少胜多,在对手根本还不手的情况下击败或者击溃对手!哪里会象如今这般,每一步推进都会以血肉来填补?

“孙传庭!老子恨不得生吃了你的肉!”面对着这种情况,罗立也是恨的拳头都攥的发青,因为他明白,眼前的形势还是刚刚开始,填平的壕沟甚至还不到一成,若是全部填平直到城下,那还得付出多少忠勇将士的性命?五千?一万?一想到这个数字,就算刚强如罗立,都有一阵阵的眩晕的感觉。“前进!”镇西军根本不受罗立的情绪的影响,无数的官兵仍然不断的向前,再向前,他们没有人抱怨,更没有人后退。让他们拼死向前的,不仅仅是那丰厚的战功赏赐,也不仅仅是那森严的军纪,支持着他们努力向前的,还有着心中那强烈的信念!因为他们是战无不胜的镇西军!他们都十分相信他们的最高统帅所说的话,他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安定、富足的生活扩散到他们能够到达的任何地方!

第418章直指宁武

八月初十,收到风声的土默特人便举族向西迁徙,更是直接放弃了数年也没有修复成功的归化城。虽然不可避免的有众多的还未收到汗帐令箭的小部落惨遭屠戮,但是土默特人大部分部落也是在清军到来之前便完成了迁徙向西的行动。

行动顺利的满清大军也是士气大振,对于山西的情形更是信心十足。这已经很明白了,若是山西有余力,那自然会有大军前往草原与大清铁骑决一死战。就算易飞如今还不想决战,那派出大军来周旋一番,让土默特人能够顺利撤退也是完成可以做的到的。毕竟大清虽然大举而来,但是路上行程却是并不快,易飞完全有反应和调遣大军入援的时间。

但是如今土默特人却是直接逃窜了,虽然成功逃脱了,但是却是显得十分匆忙,许多牲畜来不及转移的都是直接杀死在牧场,更是用粪便等将其污损。而牧场上,也是到处可见许多来不及收拾的毡帐,以及牧民们的衣物等生活用品,可见土默特人撤退的仓惶。而易飞对待盟友如此的无动于衷,更是冒着土默特人会投降大清的危险,让其避入河套,无论如何也不象是其一向强硬的表现。

而一路追踪的斥候带来的消息更是让清军确认无疑,土默特部甚至都来不及重整部众。直接便是在瀚不离部的接应下,从君子津渡口直接越黄河而入河套,沿岸更是扔下了无数的物资。甚至在清军斥候的到来后,引起了一阵阵的骚动,差点酿成自相践踏的惨剧!这种动辄就会让盟友全族而灭的作法,多尔衮相信易飞绝对不会是头脑发热之辈,肯定也是看的极为的清楚!

若是易飞有这个能力,以他以往的作风,估计早就率军杀向草原了吧。在了这个份上,不光是普通的清兵会出现这个念头,就算是原本还怀疑着的多尔衮也是有些动摇了。各种情况也是已经表明,易飞如今真的可能是自顾不暇!

一想到易飞可能已经乏力,别说普通的清军,就算是多尔衮也是禁不住的一阵阵的兴奋!数年下来,易飞欠下大清的血债可谓比海还深,如今有了这么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无论如何,多尔衮也是不愿意放过!

八月二十,云集于大同镇外的草原上的满清铁骑数量已经达到了四万余,而随后而来的蒙古骑兵更是达到了空前的近八万!再加上随同而来的汉八旗三万余人,这次到达山西的清军数量已经达到空前的十五万!

可以说,皇太极除了留

下伤亡惨重,加起来可能不超过万人的两红旗看家之外,几乎将所有能战的精锐全部拉了上来。这一战不仅是满清本部精锐尽出,更是将蒙古盟友战力抽调一空!这一次不仅仅是复仇之战,更是国运之战!此战若胜,就算是大清元气大伤,但是也是完全值得的!毕竟大清再无可战之敌!

只要再休养几年,大清就可以再一次集结到如此大军,而大明的乱象只有愈演愈烈之象,天下大势依旧在大清手中掌握!王图霸业依然可期!对于此战,满清上下,都是觉得十分的自信,这一战他们必胜无疑!

而十五万大军不是想集结就集结的道的,尤其是蒙古盟军更是所需时日众多,目前到来的只有铁杆粉丝科尔沁蒙古的近二万骑兵,而喀尔喀蒙古,以及漠北蒙古诸部还在到来的路上。而且这一次,皇太极也是十分的明白此战的艰难,这一战不会再象之前那般可以在大明境内以战养战,可能每下一城都得付出血的代价!而粮草更是这次攻伐的重中之重,失去了山西八大家的粮草供应,这一次大战的粮草也是全部得从遥远的辽东不断前运,粮道压力显然也是极大。

但是所需的是,多尔衮上次从大明掳掠而来的粮草并没有运回辽东盛京,而是留在了朵颜草原之上。这一次运粮的路程也是近了许多,而这批粮草也是足以供应大军一个月以上,有一个月的时间,皇太极虽然觉得不是太理想,但是却是已经足够一次雷霆行动了。

时至九月初,就在罗立猛攻西安的同时,满清也是终于将需要的粮草运至大同外的草原之上。经过这段时间的休整,无数龙精虎猛的满清铁骑也是再也不用克制,如同洪流一般的向着山西大地而来。

九月初三,清军分兵三路,自大同镇玉林卫、丰镇、阳和卫,快速突破边境而入。虽然明军抵抗激烈,但是人数上的差距还是让他们根本无法逆天,汹涌而来,几乎看不到边沿的满清大军根本连一个时辰的时间都未用,就将三地边墙的数百镇西军碾成齑粉,突入进来。

一路上,镇西军似乎根本没有任何的抵抗之力,所有的小堡都已经完全放弃,所过之处,无数的浓烟也是不断的升起。那是一处处燃烧着大火的堡垒,不过这火却不是建奴放的,而是守军直接纵火而去。

无数的铁骑而前,伴随着他们的是,两侧不断的升起浓浓的黑烟。对于这种坚壁清野,多尔衮并不陌生,相反也是十分的熟悉。他知道,这是易飞的惯例,也是只有在他力量不足时才会用这种极端的方法来避免被敌所用。

虽然一路上根本没有任何的小堡可供清军掳掠,但是清军的士气却是丝毫不衰,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更是不断的升腾着。毕竟这才是他们熟悉的战争场面,他们八旗铁骑所过之处,不正应该象现在这般,处处滚滚浓烟?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并没有百姓的哭泣和哀嚎相伴,未免让人觉得缺少了些什么。但是这并不重要,大清推进的速度必然会远远超过这些汉狗们逃跑的速度,想必再向前不远,就会见到成群结队仓皇而逃的汉狗了吧。

一路上,虽然不断的见到数十人,上百人的小队伍不断的汇入各个卫城之中。但是无论是多尔衮,而是满清的底层小兵,都是没有一人有兴趣对这些人发起追击,甚至对于他们所涌入的卫城,也是没有丝毫的兴趣。

对于大明十分了解的他们知道,这些边镇卫所,个个穷的叮当响,但是却是有一股子血气。攻打他们,没什么好处不说,伤亡却是偏偏极大。这种得不偿失的打法,自然不是习惯于掳掠的满清大兵喜欢作的,他们的目标只是一些省城、州城,至少也得是富饶的县城才行。

而且这一次的行动,更加不允许他们擅自攻击这些自保有余,进攻却不足的卫所。他们的目标是山西的心脏,易飞所在的镇城。若是能够快速的突破而进,对宁武城的易飞来一个封喉一剑,那整个山西还不是随他们任意折腾?

初四,清军先锋已经到达平虏卫,这一次清军终于看到了镇西军的抵抗力量。大约二千的骑兵呼啸而来,对着清军先锋就是一场冲锋。措手不及的清军根本还未反应过来,就已经被这些显然埋伏已久的镇西军骑兵打了个全军覆没,先锋近千骑几乎在一个照面的时间内便是成为一地死尸。

但是还未等这些猖獗的镇西军骑兵发出欢呼,那无穷无尽,势如怒潮汹涌的满清大军也是出现在他们的视线之中。望着那前后左右都是根本就望不到边沿的满清大军,这些原本还气势汹汹、士气如虹的镇西军骑兵,顿时从一头威严的雄狮,变成一头掉了毛的土狗,夹着尾巴便远远的消失在满清大军的视线之中。

对于这些些微逃脱的镇西军骑兵,皇太极根本丝毫都不在意。只是将那原本担任先锋,侥幸未死的甲喇额真,连同逃回来的三百余骑兵全部赛入麻袋,当着全军的面,直接让战马踏成肉泥,以儆效尤。大军只是稍稍停顿了一下,便即再次向前,但是这一次清军上下,那骄横的气息少了许多,多了一些持重。

皇太极的战略意图十分明显,就是要全军压向宁武,这些骑兵跑了就跑了。只要宁武有险,还怕这些漏网之鱼不前来救驾,若是他们不来,那就更加的好。与其穷追不舍,不如坐等其上门来送死!如今所做的,只是不断的向前,再向前而已,一定要抢在山西各地镇西军云集于宁武之前,大军团团包围宁武城。

到时视情况,或猛攻,或围点打援,主动皆在我手,不怕镇西军不一泼泼的来送死。若是在城下以众凌寡,彻底击灭镇西军主力,那当然是最好的事情。就算是镇西军不来相救,那灭了城中的易飞也是一件美事。失去了易飞的镇西军,只不过是一群散沙罢了,大清无论是拉拢还是各个击破,都是可以十分的从容。而宁武城,就算易飞得到了情况,再拼命的如今大军,以如今的山西,他还能拉来多少兵?撑死他也不过拉来万余大军罢了,以十数万大军猛攻一座只有万余的城池,皇太极实在想不出来,易飞还能有什么逆天之举,可以逃过此劫?!盘算再三,皇太极也是觉得没有任何的不妥,只要顺利进军至宁武,这天下就已经底定了大半了!

第419章兵临城下

随着不断的斥候前来相报,易飞对于清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