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裂明-第1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永斌本来只是一介军户,只是因缘巧合之下读过几年私塾,而且出身清白,被易飞聘为小吏,数年时间步步累功向为令吏,更是掌管三城流民安置事宜。但却因为绝对的权力,酿成了绝对的腐败,身为卫所吏员,考评表现都是由掌印官也就是易飞的麾下一力主导,易飞处事手段他早己见识过,他要治自己,易如反掌……
陈永斌忽然跪下叩头:“大人,小的猪油蒙了心,请大人再给小的一次机会吧。”
他身后的各吏员也是大惊失色,也是跪下叩头不己。
易飞叹了口气,有些恨铁不成钢的道,“我念你们月俸稀薄,己经提高了你们的月俸钱粮,如果你们表现出众,还有诸多奖励,你们为何还不满足?这些钱就这么好拿的么?当我给你这份职权就是用来牟利的么?”
他摇了摇头,指着几个在这次风波中表现的十分优秀的新晋小吏道,“从今日起,三城吏礼房由令吏宜昌尔负责,户房由方鸿彦负责,兵房由安世雅负责,你们几人便协助他们再次核算军户田亩,将功补过吧。”
大明六房定额原有令吏二人,典吏四人,还有各司吏,攒典不等。由于各卫所事务有简在繁,很多地方常数房合为一房,天启年后,大明各卫所只保留吏、户、礼、兵四房。而易飞麾下各卫的吏目厅同样只有四房,吏礼房令吏一人,吏房典吏一人,户房典吏一人,兵房架阁库典吏一人。
听了易飞的安排,陈永斌等人松了口气,虽是大权旁落,但饭碗总算保住了,他们千恩万谢,连跪带爬的出去了。
易飞和声对令吏宜昌尔道:“宜先生,州城的吏目厅,便拜托你多多劳心了。”
宜昌尔新晋之身却掌一厅之地,也是欢喜非常,他深施一礼,诚恳的道,“大人放心,学生等定会仔细核算田亩文册,无丝毫毗漏。”
易飞和声道,“这个我自己信任宜先生,先生此次持身极正,本官也不是吝啬之人。当赏则赏,你几人每人下去领十两银子,五石米粮!好生做事,本官不会亏待有功之士!”
宜昌尔几人顿时大喜,行大礼谢恩。他们都是穷苦人家出身,易飞给的这些钱粮已经足以让他们全家过上近半年的好日子了。而且以后每月都有一两银子,八斗米的粮饷,这也是足以让他们一家过上舒服的日子了。
不由的庆幸自己这次并没有生歪心思,自己可没有陈永斌等人跟易飞的旧情分在。否则别说升官赏银了,没准就得卷铺盖走人了。
“鲁佳山,你有何话说?”
易飞的目光又转移到另一人身上,这人叫鲁佳山,是冷面判官李天斗的麾下,马邑城的镇抚官。朔州、马邑、朔州三城出了这么大的问题,要说这个镇抚一点也不知道,那说出去也不会有人信。虽然经过查实,此人没有收受贿赂,但是身为一城镇抚却不是自己洁身自好就能行的通的。
‘噗通’一声,鲁佳山有些脸色发白的直接跪于地上,一言不发。他此时心中已经有了心理准备,无论什么结果都能够接受。
对于此人的操守,易飞还是比较满意的,想了想,道,“你的事情,自然会有李天斗处置!我就不插手了,如果不能让我满意,我再行一并处置!”
这话说的就比较重了,有易飞这话在,李天斗若是不从严处置,那自己就会受到牵连!这也是让鲁佳山一下子呆了,没想到不求有过,也会受到这种惩罚!
诸事处置完毕,易飞也是起身,不过临行前却是留下一句话,一下子将愤愤不平的鲁佳山打击的再无一丝力气。
“身为执法者,不作为就是最大的犯罪!”
第270章三井镇(上)
崇祯十年三月二十五日。易飞一路而行,到达平虏卫。平虏卫事务比较简单,毕竟这里不是以屯田为主,而是以军事力量防御蒙古人入侵为主。
但是在张俊卿、魏志远的三千血骑大军打击下,建奴与察哈尔蒙古入寇大军也是灰飞烟灭,平虏卫也是一片安宁。易飞在视察过新军训练之后,与金海相谈一番后,放心的离开平虏卫。继续前行,向着最后一站,也是自己的根基之地,镇西卫而去。
进入镇西卫辖内,易飞的心情也开始好起来。一路上,穿行于宽阔的官道。两边的田地也是一片喜人的绿色,可以想见,今年的收成肯定是不错。
而田间地头,也是有着无数的军户百姓们,正在忙碌的从各个灌井中打水浇田。今年又是一个大旱天,入年以来,只下过一次小雨,连地皮都没能湿透。但是烈阳却也挡不住勤劳的百姓们,他们如同辛勤的蜜蜂一般,不断的从灌井中打取水源,小心的伺弄着自家的宝贝庄稼。
而易飞等的到来,也是引起一阵阵的欢呼。他们并不是认出了易飞,而是认出了镇西军的旗帜,不同于别地对于官兵的畏惧和避退。
急驰了百多里,易飞等也是停下来歇歇马力,顺便给战马饮点水。但是不等他们提出借些水桶打水用。这些镇西卫的军户百姓们都是欢喜的向着自家的子弟兵们欢呼着,更是主动的从井中打来清凉的甘水,以供易飞等饮用解乏。
更多的百姓则是取出自家带出来的干粮等物,让他们垫垫肚子,虽然东西不是太好,甚至比他们日常伙食还要差,但是这种心意却是让他们感动不已。
不止易飞,所有随行的骑兵们都是心中热乎乎的。尤其是这些随行们,他们更是感觉到了什么叫做水乳交融。大人平时说的真的是再对也没有,兵是保护百姓的东西,只有你们善待百姓,百姓就会给支持你们,拥护你们!
这些百姓这种发自内心的爱戴,也是让他们都产生了一种叫做荣誉的东西。所有随从们都有一种感觉,为了保护这片土地上的百姓,丢掉性命又如何?!
三月二十八日,虽然易飞等一路上挨个的视察各个千户所,但是也是终于到达了岢岚城。易飞跳下战马,进入自己在岢岚城的府邸,顺手接过一份新到的邸报,一脸的轻松也是慢慢消失。邸报上有一则消息引起了他的注意,杨嗣昌己经到达京城,正式就任兵部尚书一职。
历史上这杨嗣昌是个狠角色,也颇有军事才能,他提出的四正六隅之策,大明十省剿防协作,严密有效。计划实施后,李自成,张献忠等人接连失败,要不是清兵入寇,很有可能李自成几人便完蛋了。
同时易飞也觉得奇怪,这清兵与农民军怎么就配合得这么好?每每农民军将要失败的时候,清军立时入关劫掠,又让那些农民军死里逃生。但是似乎没有任何资料显示,李闯等农民军与满清有过联系。
这也只有一个解释,易飞有些不愿意接受的解释。这些满清野蛮人的老大皇太极确实有战略眼光,是一个比较牛叉的人物。而偏偏这个时期大明的废柴和蛀虫也是历史的最高峰,两相一对比,自然是被虐的相当凄惨。
不过,暂时这个不是易飞关注的,他关注的是如果杨嗣昌要实施他的四正六隅计划,依历史,实施这个计划需要增兵十二万,增设剿饷二百八十万两。恐怕,山西镇的负担又要加重了。不过,这个也不是重要的事情,重要的是杨嗣昌会不会调动自己的镇西军前往剿匪?
易飞比较头疼,杨嗣昌动静是极大的,效果也是相当不错。但是唯一的问题就是粮饷,自己的镇西军不比其他明军,给吃的就行了。自己的镇西军人均吃的要比其他明军要多上数倍,这也是一个极大的麻烦事,总不能自己还带着粮食前去吧,千里运粮过去,别还没剿灭农民军,自己却被拖得破产关门倒闭?那也太亏本了吧。
不过这也轮不到易飞操心,而且操心也没用。他此行最为重要的便是看看镇西卫这个最为核心的根据地的各项进程的进展。
第二日,易飞便到达了所有重要事项所在的地方,三井镇。眼下的三井镇,己经比易飞初到镇西卫时大了近三倍,人口一万余,看着眼前的城堡比起以前来,可说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于易飞的到来,此地的千户官张雁也是易飞的老部下了,为人忠心,立功颇多。但是崇祯九年六月一战,他也是断掉一条手臂,后来易飞力排众议,将之安排在这里做起千户。而此时的他和匠工头子程乐,带着一大帮子人十分高兴的出城相迎。
相迎的一行人,大多都是有些木讷的匠工师傅,只是干巴巴的行礼问好。但是易飞却觉得十分欣喜,看来这些学术气氛还是很浓的。
对于三井镇完全不修高厚的堡墙,随行的郑科也是看了又看,脸上更是有些忧虑,易飞摇摇头,“堡墙修得再厚,军士不敢野战,终是无用。而且三井镇位于核心之地,若是这里也被外敌闯至,那说明咱们已经穷途末路了!”
这话可不好接口,甚至连与易飞最为亲厚的郑科都有些唯唯诺诺。不过,所有人都对易飞这话很认同,以镇西军的强横,又有谁能闯的进来,更别说离此不到十里,便有一只千人人马驻扎于五寨堡,而且还是清一色的骑马步兵,照应极易。这些人,无论面对谁,都可以坚持个一两日,而一两日,也足以附近军队往援了!
而这也是易飞最为坚持的东西,野战为先,守城为下。守城也是为了防守攻击,而不是龟缩不出。
大明修筑关宁防线,根本就是一个渣而已。圆嘟嘟时期,耗费无数的钱粮、人工、时间的工事,称的上攻守兼备,相互呼应守望。却是守军不敢出击,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建奴轻松的个个击破。
花费数十万人工,无数的钱粮堆出来的东西,除了坚固的宁远城外,其他的堡垒却是被建奴数天时间全部拆了个遍。而且有用的更是全部给搬运回去,十数万关宁军就是这些目送着对方大小手推车兴高采烈的离去,而不敢有丝毫动作。
第271章三井镇(下)
易飞询问了程乐关于三井镇的内政事务,这里说是军堡,其实都是清一色的匠工们,内中并没有多少原百户,总旗之类的管事军官。
而程乐原本就是百户的职位,但是后来各类匠户也是越来越多的到达,这个职位便有点不太够用了。匠工是没有千户的职位的,而且这里已经不止一个千户所的规模了,张雁也便依照政务府的指令,对这些人实行保甲制。
编组以户为单位,设户长,十户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都是以原来民户有名望的人担任,这是没办法的。设保甲后,以联保连坐,一家通贼,九家举发,若不举发,十家连带坐罪。这样可以有效地清除隐藏在人群中的各样奸细。
同时易飞还酝酿实行门牌制,更好地对治内军民实行治理。当然,以后这保甲制推行开,由于各地人口情况不一,保甲制会略有弹性,编制以十户为原则,一甲不得少于六户。多于十五户。一保同样以十甲为原则,不得少于六甲,多于十五甲。
大明现今普遍在各地设立保甲制,不过组织上却没有易飞这么严密。大明里甲制己经破坏不堪使用,易飞希望这保甲制可以有效地对基层实行治理。
说破了,保甲制与军户制也差不多,保长基本上就是百户的职务,这些民户虽然都加入了军户,只是易飞手上没有告身,不能授于这些保长,甲长们相应的军职。他也不便私下任命这些人为小旗,总旗,百户,否则这被人参上一本,那就是大罪。
正好大明在各地实行保甲制,就拿来用了。最好以后还是对这些人实行军户的军职编制,这样更简单,更统一。随后易飞又去看三井镇新设立的几个工厂,从年初起,三井镇初步建立起铳械厂,火药厂,被服厂,铁厂,木器厂等作坊。这些工厂都是建于三井镇的郊外,位于三井镇西北,西南几个方向。
原来这些作坊都是位于堡内,现在全部搬迁到堡外,厂房新设。颇显零乱,很多作坊只是略略一个雏形,一些工匠们在整理忙活着。而随着行业和人员的增多,单靠程乐一人已经忙不过来了,也是陆续从匠工中先出一些人细分去管理各个部门。
依初步划分,那火药厂,煤厂,铁厂,被服厂,都是归于铳械厂的门下,由程乐主理管辖。但是各个厂坊中,却也是有着相应的负责人,都是从镇羌所时的老匠工们。这些年来,他们的日子和地位也是越来越高,这部分受益最多的人对易飞的忠诚度也是最高,这些厂坊在他们手中,也是十分的放心。
伐木场与石料厂则归于木器厂的门下,由老匠工谢若平的儿子谢玉良主理。至于砖窑,石灰窑等作坊,现在还没有影子。
论起工作热情,这些工匠们与以前比可说是天差地远,不过程乐也是对易飞不断诉苦,说各厂新设,人手不足,劳力缺乏,各位匠工分工不易等。这些问题,很难解决。
特别是工匠,三井镇颇为不足。三井镇原有工匠一百八十多人,有打制军器的,也有打制民器的。另有组装武器盔甲,分制定装纸筒弹药的普通工人一百多人。
在乔甸山铁厂,有技师矿工三百多人,还有一些粗壮妇人在运煤运铁。最后便是三井镇大集硝官宋知书,每日指挥那五十多个男女挑尿挑粪,灌溉那块集硝之地,然后将这些硝石制成火药。
还有那铁厂,十几个技师与三百辉耀堡矿工成了铁厂的工人,各样的冶铸设备己经搬到三井镇来,由于用火药开矿。加上张雁己经派人修整三井镇到乔甸山的那条道路,以后只需用牛车运送铁矿,一辆牛车可以运送几百斤铁矿石。这些只是粗矿,等回来还得重新炼出生铁,每日应该十几辆牛骡车就可以满足三井镇铁厂每天冶炼需求。
本来这三百矿工可以满足铁厂的需求,在修路上,也是用这些矿工们作主力,不料相广等地开设银矿,谢玉良带走了两百个矿工,还有一大半铁厂的技师,如此一来,铁厂的人手便不足了,正在修理的那条路也延缓了下来。吴世宦还大喊人手技师不足,需要大量加派人手。
还有各位匠工的分工,有些人想到铳械厂,有些人想到木器厂,这两个部门,都非常需要工匠。这些时间,李茂森与吴良亨二人,就是在大力拉拢匠工们到自己厂内,特别是那些技艺娴熟的工匠们。
三井镇工匠不过一百八十多人,其中大半还是从艺没有几年的学徒,就算从保安州调来了一百多户军匠,也不过一百六十多个男丁,技艺娴熟的不到百人,而这批人来后,铁厂,铳械厂,银矿,木器厂,都在大力抢夺工匠人手。
那木器厂要造水车,然后工匠不过一百四十多人,想在秋播前完成庞大的任务需求,委实困难。
听了程乐的诉说,王斗也颇为头疼,现在治下四卫之境内军民分田分地,以中国百姓对田亩的渴望需求,家内有田地可耕。他们是不愿意去当工匠的,而且自己需要技艺娴熟的工匠,进入厂内就可以做水车制火铳那种。技艺娴熟的工匠上哪找去?
好在伐木场与石料厂,还有煤厂与铁厂需要的都是技术含量不高的矿工与普遍青壮,年初时也不断有流民进入保安境内,自己己设立粥厂救济他们,该是让这些人以工代赈的时候了。等这些人干个几年稳定下来,再考虑为他们分田分地吧。
还有三卫治下各堡的军民们,他们享受分田分牛分水车的福利,该是组织他们干活,贡献木料,打制灌井,伐木采石了,现在农闲正是机会,当然,易飞会给他们吃饱的。
至于那被服厂,制作军队的营帐战服,组装军士武器盔甲等,由于很多布匹棉花等原料没有购来,这个被服厂还在规划之中,这个人手倒好解决,三井镇妇女众多,招募她们工作便是。
总体来说,一切都在稳步的进行中,而且也是不断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